特殊的沙地生境保存了绿洲

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建于 1979 年,地处内蒙古高原的东部边缘地区,与大兴安岭山地南麓紧连。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半干旱和干旱的内陆地区,主要以高平原地形为主,海拔高度约 700~1400 米,大陆性气候的水热组合特点, 形成了这里的优势植被是以旱生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占主体。在平缓起伏、开阔坦荡的高原面上,形成一望无际的草原,为发展中国的畜牧业提供了优良的天然放牧场,因此,这里早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在半干旱草原地区,虽然草本植物占着优势地位,不过在一些溪流源头、

山地阴坡或河岸边也会有少数树木能够生存下来,但不可能形成典型的森林景观,而白音敖包云杉林却出现在草原地区,这与它所处的局部环境及历史自然地理条件是分不开的。

早在 300 年前,白音敖包地区气候湿润,保留着森林气候的特点,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茂密,《聊斋志异》上就曾记载“松州(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至林西平地松林八百里”。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林西一带的森林与大兴安岭南段的森林是有可能相连接的,也就是说,大兴安岭的森林有可能一直延伸到内蒙古高原东部边缘。因此至今在林西以西,大兴安岭南麓的黄岗梁林场与白音敖包的云杉林仍然断续相连;同时由于这里气候湿润,以华北地区为分布中心的自扦也有向北延伸的可能。过去大面积连绵的森林,只是由于长期历史上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干扰,而使森林受到破坏,遗留下现今片段的林地。据说,白音敖包云杉林在历史上曾被视为蒙族的“神林”,严禁砍伐,因而未遭破坏,保留至今。

再从现在的自然条件来看,蒙古高原东端紧连大兴安岭南麓,大兴安岭南段属草原带中的山地,由于山地起伏变化,改变了水热组合,形成多样的生境,从而相应地形成了森林、灌丛、草原镶嵌的山地景观,这一特点也或多或少影响到蒙古高原的东端。在整个高原面上,虽然有山脉阻隔,但夏季东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团也能波及到离海最近的高原东端,因而在整个草原区内,东部边缘的年降水量高于中、西部地区,约为 300~450 毫米,湿润度达到 0.6 甚至 0.6 以上,属于草原带中的半湿润森林草原黑钙土亚带,这就为森林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再由于沙地特有的物理性能,水分容易下渗, 有利于水分的积蓄,蒸发缓慢,又使沙地上的水分条件优于典型草原,所以超越了这里的典型植被,而出现中生性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