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功绩

1941 年,卡门与当时中国年轻的力学家钱学森一起,解决了圆柱薄壳结构在轴向压力作用下的大挠度失稳问题,从而成功地解释了从前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差异性。

从 1941~1944 年间,冯·卡门在火箭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果,如固体和液体起飞助推火箭,火箭发动机飞机,自然点火液体推进剂等等。

1944 年 6 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冯·卡门参与制定了

美国今后 20 年至 50 年的空军发展计划,并领衔组织了一个由 36 位专家组成的科学顾问团,这个顾问团其实完全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华和超凡胆识的智力团,他们为保证美国空中优势,详细制定了有关的科技规划。

当二次大战快要结束的时候,美国政府又派冯·卡门来到还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德国,帮助美国军方尽快地把德国的先进军事科学技术成果和技术专

家接收过来。

卡门一行乘坐专机来到了隐藏在一片密林深处的德国空军秘密研究所, 审讯了近千名科技人员,分析了 300 多万份的秘密研究报告。

接着,卡门一行又去审讯了德国 V—2 火箭基地的共 400 名逃往慕尼黑的科技人员。

德国法西斯的所有航空工程专家和技术人员,几乎完全被冯·卡门网罗在一起,这笔比什么都宝贵得多的人才资源,成为美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始终领先于世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1945 年 12 月,卡门经过一年时间的调查和准备,向美国政府提交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分析了科学组织对大型武器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还探讨了超声速飞机和火箭的一些技术问题。该报告对美国政府的决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47 年,美国成立了超音速无人驾驶飞机发展中心。

1948 年,建立了阿诺德工程公司,同时,智力型机构“兰德公司”也宣告成立。

1957 年,美国政府宣布成立国家原子能委员会。

到了 1957 年,冯·卡门的许多计划和梦想都已经变成了 光辉的现实。这时候,火箭、导弹已经大量生产,超音速飞机的速度也已超过 1200

公里/小时,并已横越大洋,人造卫星也即将飞向九天之外。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冯·卡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投入到发展国际航空事业里去了。

1949 年 4 月,卡门利用新成立的北约组织,设立了一个国际科学合作的试验工作。

接着,又成立了发展国际航空研究的咨询小组,并且在比利时筹建了气动力学训练中心,后来又被命名为“冯·卡门中心”。

50 年代,卡门主持召开了两次国际航空会议,并创建了 国际宇航科学协会,成立了国际宇航科学院,有力地推动了人类宇航事业的快速发展。

冯·卡门还对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29 年,他来到了正处于风雨飘摇中的中国,当时中国正是血雨腥风, 民不聊生的时期,卡门觉得要想摆脱落后的面貌,就必须大力发展航天事业, 而发展航天事业,首先得培养出大量的人才来,于是,他建议在当时的清华大学开设航空课程。

1931 年,国民党政府企图建立一支空军部队,便从美国和意大利购买了一批飞机,在江西省南昌市创办了飞机工厂。

这时,清华大学已开设了航空系。卡门便派他的养子、航空技术专家沃登道夫来华担任该系的科学顾问,并在他的指导下,清华大学航空系的师生, 在南昌建立了当时世界上第一大风洞。

1938 年 6 月,卡门再次来到中国。他看到清华大学开设航空系,心里非常高兴。他前往上海、南昌等地,进行了参观、访问。对南昌的风洞,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卡门认为,一旦古老的中国摆脱了目前这种内忧外困的境地,它自身所孕蓄的巨大科学潜能,必将像火山爆发一样,喷发出来。

卡门在加州理工学院期间,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杰出的航空航天人才,如钱学森、郭永怀、钱伟长等。

卡门对中国的良好祝愿,经过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终于在新中国变成了光辉的现实。

全国解放后,我国自行设计、制造了飞机,还组建了一批英勇善战的空军。

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国用长征 1 号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东方红 1 号。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1974 年,我国科学家又用长征 2 号火箭发射了可以回收的往返型遥感卫星。

1975 年以来,我国先后 8 次成功地发射并回收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

1984 年和 1986 年,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同步通讯卫星,并使卫星定点

在 36000 公里高的静止轨道上。这标志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7 年初,我国正式宣布向国际出租整个可回收的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从而打入国际航天市场。

中国人民所取得的这一系列巨大的成就,应该感激冯·卡门先生。他所培养的中国学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其中领导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和研制原子弹氢弹的钱学森和郭永怀等人,更是劳苦功高,功不可没。

卡门先生不仅是宇航工业技术的研制者,更是国际航空事业的组织者。他的足迹遍布航空航天理论和应用两大领域。

卡门一生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真可谓一息尚存,苦学不止。到了 70 岁的时候,还精心研究燃烧学,并把燃烧化学与流体力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奠定了现代燃烧理论的基础。

卡门性格和善,开朗,一生没有结过婚,他的那一套宽敞的住宅就成了学术讨论的场所。科学家们在这里高谈阔论,畅所欲言,让智慧的火花在这里互相碰撞,从而逐渐形成了流体力学上的“卡门学派”。

这一学术群体从来不计较学术交流的形式,而是更加看重于学术思想的本身,他们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