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自然遗产价值
武陵源在区域构造体系中,处于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大致经历了武陵—雪峰、印支、燕山、喜马拉雅山及新构造运动。武陵—雪峰运动奠定了本区基底构造。
印支运动塑造了本区的基本构造地貌格架,而喜马拉雅山及新构造运动是形成武陵源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最基本的内在因素之一。
基于上述因素,加之在区域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抬升、倾斜,流水侵蚀切割、重力作用、物理风化作用、生物化学及根劈等多种外营力的作用下,山体则按复杂的自然演化过程形成石英砂岩峰林,显示出高峻、顶平、壁陡等特点。
武陵源构造溶蚀地貌,主要出露于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分布地区,面积达30.6平方千米,可划分为五亚类,堪称为“湘西型”岩溶景观的典型代表。
主要形态有溶纹、溶痕、溶窝、溶斗、溶沟、溶槽、石芽、埋藏石芽、石林、穿洞、洼地、石膜、漏斗、落水洞、竖井、天窗、伏流、地下河、岩溶泉等。溶洞主要集中于索溪峪河谷北侧及天子山东南缘,总数达数十个。
以黄龙洞最为典型,被称为“洞穴学研究的宝库”,在洞穴学上具有游览和探险方面特殊的价值。
剥蚀构造地貌分布于志留系碎屑地区,碎屑岩中山单面山地貌,分布于石英砂岩峰林景观外围的马颈界至白虎堂和朝天观至大尖一带。
河谷地貌可分为山前冲洪扇、阶地和高漫滩。前者分布于沙坪村,发育于插旗峪—施家峪峪口一带;索溪两岸发育两级阶地,二级为基座阶地,高出河面3米至10米;军地坪—喻家嘴一线高漫滩发育,面积达四五平方千米。
武陵源回音壁上泥盆系地层中砂纹和跳鱼潭边岩画上的波痕,是不可多得的地质遗迹,不仅可供参观,而且是研究古环境和海陆变迁的证据。分布在天子山二叠系地层中的珊瑚化石,形如龟背花纹,故称“龟纹石”。
武陵源的地质地貌具有突出的价值。构成砂岩峰林地貌的地层主要由远古生界中、上泥盆统云台观组和黄家墩组构成,地层显示滨海相碎屑岩类特点。
岩石质纯、层厚,底状平缓,垂直节理发育,岩石出露于向斜轮廓,反映出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形成的特殊地质构造环境和基本条件。
而外力地质活动作用的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坍及其生物的生化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则是塑造武陵源地貌景观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因此,它的形成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内外地质重力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武陵源具有奇特多姿的地貌景观。武陵源共有石峰3103座,峰林造型若人、若神、若仙、若禽、若兽、若物,变化万千。
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特点是:质纯、石厚,石英含量为75%至95%,岩层厚520余米。具间层状层组结构,即厚层石英砂岩夹薄层、极薄层云母粉砂岩或页岩,这一层组结构有利于自然造型雕塑,增强形象感。
岩层裸露于向斜轮廓产状平缓,岩层垂直节理发育,显示等距性特点,间距一般15米至20余米,为塑造千姿百态的峰林地貌形态和幽深峡谷提供了条件。
武陵源具有完整的生态系统。武陵源位于西部高原亚区与东部丘陵平原亚区的边缘,东北接湖北,西部直达神农架等地,西南联于黔东梵净山。各地生物相互渗透。
武陵源多姿多态的溪、泉、湖、瀑,其质纯净,其味甘醇清新,给人以悦目畅神之感。武陵源的云涛雾海,神秘莫测,千变万化,时而蒸腾弥漫,时而流泻跌落,时而铺展凝聚,时而舒卷飘逸。
武陵源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武陵源的景体宏大,自然景观绚烂多彩。群山之峥嵘,峰林之奇特,峡谷之幽深,溶洞之神奥,生态之齐全,烟云之幻变,水景之丰富,空气之清新,气候之宜人,环境之幽雅等自然特色,被誉为“科学的世界,艺术的世界,童话的世界,神秘的世界,奇特的峰林,磅礴的气势。”
石英砂岩峰林奇观是武陵源奇绝超群、蔚为壮观的胜景,具有不可比拟性、不可替代性、不可分割性,堪称大自然中最为杰出的作品。武陵源峰林在世界峰林“家族”中是独一无二的。
武陵源石峰造型奇特。从峰体造型看,阳刚之气与阴柔之姿并具,从整体气势上来品评符合“清、丑、顽、拙”的品石美学法则,给人以赏心悦目之美感。
再从峰体的色彩来看,由于石英砂岩的特殊岩质,使其峰体色彩既无苍白之容,也无暮年之态,似潇洒倜傥鲜活红润的少男少女,朝气勃勃,魅力无穷。武陵源石峰具有奔放不羁的野性美,各臻其妙。
武陵源的水景多姿多彩。以“久旱不断流,久雨水碧绿”为特色。溪、泉、湖、瀑、潭齐全,纷呈异彩。金鞭溪衔连索溪,把沿途自然风景的“珠玑”缀成一串,构成美妙的山水画卷,并给人以动态美感。
武陵源的武陵松苍劲神异:“峰顶站着松,峰壁挂着松,峰隙含着松,松枝摇曳三千峰”,写出了武陵松苍郁枝虬,刚毅挺拔,姿态秀美的特征,它不畏烈日暴雨、雷电击打、冰雪严寒,以裸露的钢爪般的顽根紧抓峰隙,给武陵源奇峰着绿披翠,给人以力量和勇气。
武陵源的云海变幻神诡。雨过初霁,雪后日出,登高远瞻,时而云腾烟涌,峰峦沉浮;时而回旋聚拢,白“浪”排空;时而茫茫一片,铺天盖地;时而化为云瀑,泻落峡谷;时而徐徐抖散,挂壁练峰。
由峰林形成的峰海和由松林形成的林海,飘浮在烟云形成的云海里,形成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美丽画面。
武陵源从美的形态组合来看,既有雄奇、幽峭、劲捷、崇高、浑厚的阳刚之美,又有清远、飘逸、冲淡、瑰丽、隽永的阴柔之美。武陵源的山与水,峰与雾,峰与松,无不体现出既对立又统一的形式美。
形态美与意境美交相生辉。武陵源的奇峰怪石、溪、泉、湖、瀑、幽峡、奥洞以及树木花草等自然景物的形态结构方式,无不符合美的形式法则,因而能够赋予人的气质、情感和理想,使人心旷神怡,形成美好意境。
登高看到石峰林立、山峦绵延的奇观,使人感到眼界阔大,心胸宽广,倍感人生美满、幸福,更加激励奋发信念。在金鞭溪幽峪里,又会使人产生宁静淡泊的雅趣。
自然美与艺术美珠联璧合。武陵源塑造了千变万化的风景空间,它们有着不同的形式和个性,不同个性的欣赏空间构成了色彩斑斓的风景特色。
千姿百态的自然景物,具有时空艺术美,同时它又融进了社会艺术美,如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概括命名,广为流传的神话历史故事等。这种化景物为情趣的结果是审美的再创造,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高度和谐统一。
大自然鬼斧神工与精雕细琢,将这里变成今天这般神姿仙态。有原始生态体系的砂岩、峰林、峡谷地貌,构成了溪水潺潺、奇峰耸立、怪石峥嵘的独特自然景观。武陵源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为国内外罕见,成为它奇绝超群的胜景。
每当雨过转晴或阴雨连绵天气,幽幽山谷中生出了云烟,云雾缥缈在层峦叠嶂间,云海时浓时淡,石峰时隐时现,景象变幻万千。雾,使晴日下坚硬的山峰变得妖娆、飘逸和神秘。观雾的最好季节是夏季,天子山是赏雾的最佳去处。
这里的溶洞也很有特色,数量多,规模大。有名可数的就有黄龙洞、观音洞、响水洞、龟栖洞、飞云洞、金螺洞等,“冰凌钟声”、“翠竹夹道”、“龙宫起舞”都是黄龙洞的精华所在。
[旁注]
印支运动 又称印支构造期,简称印支期,是晚二叠纪至三叠纪之间的构造期,在此期间,在今我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印支运动。最初,印支运动只是指中南半岛和我国华南地区中三叠统与上三叠统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所表现的构造运动,但现在已经把从晚二叠世至三叠纪之间的构造运动都统称为印支运动。
新构造运动 主要是指喜马拉雅运动,特别是上新世到更新世喜马拉雅运动的第二幕中的垂直升降。一般来说,新构造运动隆起区现在是山地或高原,沉降区是盆地或平原。地质学中一般把新近纪和第四纪时期内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
泥盆系 是泥盆纪形成的地层,可分下、中、上三个统、八个阶。在我国南方,下统曾叫“云南统”,中统曾叫“广西统”,上统曾叫“湖南统”。下泥盆统包括莲花山阶,那高岭阶、郁江阶;中泥盆统包括北流阶、东岗岭阶或四排阶、应堂阶;上泥盆统包括余田桥阶和锡矿山阶。
页岩 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
珠玑 都是珠宝,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有的形容水珠,有的形容自然景观的美丽,还有的形容说话有文采,比喻优美的文章等,如字字珠玑等。
溶洞 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阅读链接]
武陵源集“山峻、峰奇、水秀、峡幽、洞美”于一体,岩峰千姿百态,耸立在沟壑深幽之中。溪流蜿蜒曲折,穿行于石林峡谷之间。
这里有甲天下的御笔峰,别有洞天的宝峰湖,有“洞中乾坤大,地下别有天”的黄龙洞,还有高耸入云的金鞭岩。无论是在黄狮寨览胜、金鞭溪探幽,还是在神堂湾历险、十里书廊拾趣,或是在西海观云、砂刀沟赏景,都令人有美不胜收的陶醉,发出如诗如画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