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服色彩史话
目前,世界上军服的色彩已发展到 800 多种,其中绿色占的比重最大, 如深绿、浅绿、墨绿、草绿等。古今中外的军事学家,对军服色彩的选择一向非常讲究,因为它与军队兵种和地理气候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尤其要估计到军服色彩对人的视觉、错觉所产生的特殊作用。
军服的颜色,最早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在战场上便于识别敌我,于是各国都规定了各军队兵种的服装颜色。15 世纪时,欧洲的英、法等国规定了骑兵穿红色军服,步兵穿灰色军服。我国古代有“上下皆知一”的规定,也就是说,将领和士兵的装束都用一种颜色,其用意:一是可以严肃军纪,军容整齐划一;二是有利于战争中识别敌我;三是可以在战场上保护自己的指挥官, 不致成为敌人的“众矢之的。”
战争的教训,使人们认识到军服的颜色在军事上的特殊功能,特别在某些特殊环境中,更有它的奇妙作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单色的橄榄绿色的保护色军服已被广泛采用,这种颜色因接近于草地和泥土的色彩,所以作战时很容易隐蔽自己。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又出现多色变形色块组成的伪装迷彩服,这种军服适合在多种山野草地中伪装。当时欧美等十多个国家曾在世界许多地区派驻远征军,在实战中用六种颜色组成的伪装迷彩服,替
代了橄榄绿军服。此后,他们又在六种颜色的染料里掺进了一些特殊的化学物,可以使这些颜色反射的红外光波与周围自然景物的反射能力大致相似, 这样军服颜色就更接近于大自然的色彩环境,以此迷惑敌人的视线。这种特殊的迷彩军服,在现代的野战军中已普遍应用。
在某些特殊环境下工作的部队,军服颜色更为讲究。例如美国航空母舰上的官兵为了有效地发挥指挥机能,对担负不同工种的人员就选择不同颜色的服装。象负责救生打捞和消防的士兵一律穿红色军服,负责给飞机垫轮及给飞机进气孔加盖的士兵穿蓝色服装,而担负潜水捕捞的人员则穿桔红色的衣服,这有防止鲨鱼袭击的作用。
现代侦察技术已进入高度发展的光电时代,近几年,国外一些军事机构已研究出可以对抗可见光和近、中红外线侦察技术的涂料和伪装色。例如人们从石化龙(变色龙)会自动改变颜色的自然防御手段得到启发,研制出一种能自动变色的伪装军服,在这方面,美、日等国已取得成果。这是一种由光敏变色物质处理过的化纤布制成的服装,也有用光色染料染在一般织物上制成的。它能随着周围环境的光色变化而自动改变颜色,因此无论在黄色的沙漠里,在绿色的丛林、大雪覆盖的原野以及蓝色的海洋中,都能随时随地改变服装的颜色。这样可以在任何环境中,都不必担心暴露目标。这种变化织物再经过特殊处理,可以制成伪装的雨衣、避弹衣、三防衣等服装,从而使单兵负荷量大大降低。由此可见军服色彩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