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著名的散文大师——蒙田

蒙田(1533~1592)是法国文艺复兴前期极负盛名的散文大师和思想家。

(又译蒙台涅)加斯科涅郡人,出身新贵族,祖上是波尔多的富商。蒙田曾当过十五年文官。后辞官回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户读书思考。但是他也喜欢出游,曾游历过瑞士、意大利等地,留意各地人情风俗。他把读书心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成为《随笔集》或称

《随感录》,共两卷,于 1580 年出版。1588 年经蒙田修改增订的《随感录》第二版和新著《随感录》第三卷问世。直到逝世前不久,作者仍继续修订他的著作。1595 年,经过作者生前修订过的《随感录》第三版出版。

《随感录》三卷共一百零七章,各章长短不一,结构有意松散自然,并不要求勉强统一。但彼此连贯;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草木虫鱼,无所不谈。作者不囿于渊博的书本知识,能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融汇贯通,形成其独特的思想意境与艺术风格。作者在《随感录》的卷首告诉读者:“我本人就是这部书的材料。”它介绍了作者的思想和生活。比如第一卷第八章

《论闲暇》,讲他写《随感录》的动机;第十九章《讲哲学,就是学死》, 谈作者的人生哲学;第二十七章《论友谊》,歌颂他和拉·布厄西的友谊; 第二卷第十章《论书籍》,评价他所读的书;第十七章《论自大》,解剖他的风格、习惯和人品;第三卷第三章《三种交游》,描写他的书斋和对沉思与阅读的看法;第九章《论虚荣心》,谈怎样处理事务,怎样工作,怎样旅行;第十章《论善用意志力》,讲他对行政工作的态度。上述这些篇章不是系统的叙述,剖析的事理也深浅不一。

在《随感录》里著名的最长的一章是第二卷第十二章《为雷蒙德·塞朋德的辩护》。在这一名章中,蒙田纵览古今,发现理性因人因地而异;道德只适用于一时一地,没有一定标准;科学则充满无知、错误和矛盾;最后归结为怀疑一切,得出一句名言:“我知道什么?”

蒙田认为人性是热爱生活的,爱生活就要顺乎天性,人的天性在于追求幸福和快乐,但要求有选择和节制。《随感录》另一重要篇章则是第一卷第二十九章《论儿童教育》。他的教育原则是使儿童身心健全,而且要培养他们正确的判断力。

《随感录》作为一部散文著作,可谓是行文旁征博引,汪洋恣肆,语言平易明畅,形象亲切生动,富于生活情趣。处处流露出作者的纯真性情。比如他谈到儿章要博取众长,形成自己的思想时是这样写的:

蜜蜂这里那里去撷采花蜜,但后来把它酿成了蜂蜜,这就完全是它们自己的东西了,再也不是百里香竹和唇形香草了。他就要这样把那些取自他人的断章残篇,经过改造和融化,变为完全属于自己的作品:即他的判断力。

这断话可以看出蒙田的散文风格:语言平易通畅、不假雕饰,无丝毫学究气,善用比喻,富有形象性。可以这样说,这段谈儿章学习要博取众长的文字,是从生活中观察得来的鲜明的形象,贴切的比喻,同作者的见解融于一炉,紧紧地结合于一体,这就是蒙田的散文风格。

《随感录》作为一部思想著作或一部哲学著作,它的贡献有二:

  1. 蒙田在书中提出了一个震聋发馈的口号:“我知道什么?”在这里,

哲学家不仅怀疑别人,怀疑民世界,而且对自己也产生了怀疑,因为面对一个发展着的世界时时处处都感到耳目一新,深深感到自己知之甚少或根本无知。其实真正的无知是认为自己还知道点什么。文艺复兴时,自然科学、神学和哲学以及文学等各方面的文化巨子们之所以对旧有的一切观念产生怀疑,主要是他们开始用新的眼光、新的思想来审视旧有的一切。蒙田的怀疑论的提出,反映了人类走向成熟的一种文化心态,因为怀疑是人类大步启进前的一种瞬间的踌躇和神思。

  1. 蒙田对以往成为天经地义的信条和观念提出大胆怀疑的同时,主张意志自由和意识独立:正如蒙田所说,人应该有雄心,即使自己的一生有所作为,但又要不为这种雄心所制约。面对一切体制和利益,人应该保持他个人意识的主权和自治,做自己的意志的主人,而不做他人意志的奴隶,他的原则是:到你想到的地方去,做你想作的事情,按照作的意志去组织自己生活,

    这才是真正的自由和幸福。蒙田的思想是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思想的萌芽,蒙田思想的出现,预示着一个充满理性的光明世纪的来临。所以说,蒙田怀疑论的提出,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结晶。

综观文艺复兴前期的法国人文主义文学是资产阶级处在思想革命前期的一种新兴的文字。反封建、反教会为其主要使命。从贡献上看,它创造了现代文学的主要形式。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别是:生机勃勃,豪迈奔放,气势雄伟,不拘形式。也正是这些特点的延伸,使得文艺复兴后期的文学形成一种“奇崛”(巴洛克)的文学风格。从而至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中叶,流行一种“巴洛克”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