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一个流动的小乐队

——手风琴的结构和表现力

手风琴是一种多簧片的簧振乐器。这种乐器源于西欧,历史不久, 相传是奥地利一位名叫达米安的人于 1829 年发明的。因其轻巧而有相当丰富的音色和表现力,现已风行于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等地。我国于解放后大量普及,据估测,全国手风琴的拥有量已不下数百万台。

手风琴的结构简单,由簧片、键钮、风箱、变音器和传动杠杆组成。键盘式手风琴(阿考廷)的右手是同钢琴一样的键盘(图 4-36)。钮扣式手风琴(巴扬)的右手是键钮(图 4-37)。两种手风琴的左手都是键钮,因为一般多作为低音伴奏或演奏低音旋律,所以左手键钮也俗称贝司。标准手风琴的右手有 41 键,左手有 120 个贝司。自小到大,键数和贝司数都不相等。下面我们将对普通手风琴进行讨论。世界上还有有特殊结构、为特殊需要而特制的手风琴,我们将不去讨论它们。

手风琴的簧片是决定音调和音色的主要部件。每个簧片发出一个音。右手键分别有一排至四排簧的,左手贝司部分有一排至三排簧的。所谓几排簧就是一个音里最多有几个簧片。右手变音器上的■就是有一个高音,两个中音,一个低音簧片,共四个簧片同时发声,也叫全放音。

■就是只有一个高音,如此类推。低音簧有高、中、低三排簧。所谓变换变音器,就是换用不同组的簧片。以四排簧为例,排列起来,共有十一种可能的组合(图 4-38)。因此,当你看到有的手风琴的变音器上写有“长笛音色”、“提琴音色”、“黑管音色”等,都仅仅是高、低音簧片的不同组合而已,因此,其音色远远不能达到或接近所标明乐器的音色。实际上是听什么不像什么。

手风琴左手贝司的排列如图 4-39 所示。标准手风琴的贝司共 20 排、

6 列。每排之间是纯五度关系。因此,只要确定一个主音,其上方就是上属音即高五度音,下方就是下属音即低五度音。于是,在贴近的三排贝司键里就包括不论是大调还是小调的三个正三和弦[Ⅰ级(主音上的)、Ⅳ级(下五度音上的)和Ⅴ级(上五度音上的)和弦]。使用非常方便, 学习也非常简单,因为变调只需上下换个位置,不要改变指法。手风琴左手贝司的每一列中,依次是对位低音(比主音高的大三度音),低音单音(主音),主音上的大三和弦(三个音),小三和弦(三个音), 大小七和弦(三个音,少五音)和减七和弦(三个音,少五音),很有规律,使用方便,音色丰富(图 4-40)。

由上面讲的手风琴左右手簧片及贝司的排列,可以看到,我们如果都用全放音,同时右手按下四个键,左手按下一个低音单音键和一个和弦键,就有 28 个簧片同时发出你所要的和弦音,音量就相当大,色彩也很丰富。如果左右手各奏单旋律,左手用低音,右手用高音,可以作对位演奏。高明的演奏家有时用右手还可以演奏双旋律,那就是三重音了。如果左手奏出节奏型的伴奏,则一台手风琴可以抵上一个口琴小乐队。

手风琴的力度、音量是由风箱控制的。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演奏风箱的方法,如短风箱演奏法——短促的来回拉、压风箱,颤风箱演奏法

——把风箱作更小的颤抖等。

手风琴的右手键盘结构简单,反应灵活,而且一碰即发音,可以奏

出比钢琴更快速的乐曲,便于作装饰音演奏以及装饰变奏即“跑花”等。利用右手手腕的颤动,还可以控制颤音频率,奏出特殊的小颤音效果来。

手风琴也有一些缺点,如由于都是簧片发音,音色变化不大;左右手的力度用同一个风箱控制,不能分开;左手和弦是固定的,难于去掉某一个音,如需用的是中国汉族五声调式和弦,以手风琴演奏就会“走味”;左手用的是多级杠杆控制,所以反应欠灵活;左手贝司实际上只有一组十二个音,各个和弦在一个八度里搭配,因此,不能自如地控制和弦的转位,例如 D 的大三和弦是原位 d、#f、a,而 A 的大三和弦就一定是#c、e、a,是第一转位,G 的大三和弦总是 d、g、b,是第二转位; 还有手风琴每个簧片发声能量小,传远性能差等。

虽然有以上一些不足,但就其表现力与体积、重量之比来说,手风琴还是非常优越的。笔者建议,用两架手风琴,一个架子鼓,再加上一只小号或一把吉他,就是一个非常有表现力和特色的小乐队。要把目前流传于我国民间的手风琴利用起来,“开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