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乐器之王

——钢琴的特点和表现力

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的键盘弦乐器——钢琴,是乐器世界中历史最悠久者之一,也是独奏、重奏、伴奏等音乐活动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 同时它还是一种音域宽广、表现力非常强的乐器。至今它已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历史上著名的作曲家都曾为之谱写过不朽的作品,因此,被人们誉为“乐器之王”。

相传钢琴起源于一种独弦琴。据记载,公元前 500—300 年,古希腊时的科学家、艺术家毕达哥拉斯发明了独弦琴,即“莫诺柯特”:一根弦有“马”,移动“马”就可以改变音调,这是钢琴的始祖。到了公元13 世纪,出现了一种键盘乐器叫作“克拉维柯”,即击弦古钢琴,这是键盘乐器的先驱。当弹奏者的手指揿动琴键时,根据杠杆原理,琴键内端的木杆上升,木杆上端的铜块撞击弦线而发声(图 4-11)。最先的克拉维柯是单弦的,后来发展成双弦或三弦,克拉维柯的音域也从两个八度而不断发展成为五个八度。巴赫、莫扎特有许多作品都是为克拉维柯而作的。当时古钢琴的黑白键与现在钢琴的黑白键正好相反,你可以从电影“莫扎特”中或其他历史剧中看到这点。克拉维柯一直流行到 1718 世纪。

16 至 17 世纪间又发明了一种拨弦古钢琴,叫作“哈普斯科”或叫大键琴。这是一种拨弦古钢琴。当手指按键时,木杆上跳,杆端的拨子拨弦而发音。用不同材料制成的拨子可以产生不同的音色(图 4-12)。哈普斯科也曾受到贝多芬的青睐。至今,许多国家的音乐博物馆里都保存有克拉维柯和哈普斯科。有许多作品都写明“为克拉维柯所作”或“为哈普斯科所作”。由于它们的音色轻柔、纯净、甜美、雅致,所以直到今日,音乐会的曲目中还有古钢琴演奏,市场上也有专门的唱片出售。在电子合成器的音色库中古钢琴也占有一席之地。

一般认为,现代钢琴是意大利人克里斯托佛里在 1709 年发明的,而后又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如逐步扩大了音域,增强了音量,丰富了共鸣, 并改用琴槌击弦,添加了脚踏瓣等。图 4-13、4-14 分别是现代大钢琴(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

在西方,自从中世纪以来,上层社会的青年特别是少女,是必须学习钢琴的。钢琴弹得不好常被认为是缺乏教养的表现。目前在发达国家里,钢琴的普及率很高,苏联的家庭里拥有钢琴也很普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优生优育政策的贯彻,我国也出现了 0074“钢琴热”,而且方兴未艾,正向着更加扎实的方向发展。过去, 仅仅在“钢琴之乡”厦门的鼓浪屿岛上可以随处听到的琴声,如今已缭绕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住宅的上空了。钢琴的普及程度是一个国家人民文化素质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我国钢琴年产量 1990 年已达到 2 万多台,而且还在逐年增长,较优质的钢琴供不应求。

钢琴是一种可以独挡一面的乐器,一场正规的音乐会,可以只有一种乐器,那就是钢琴,而小提琴则非有帮衬不可。在排练歌舞、舞剧或戏曲时,可以用一台钢琴来抵挡,然后再与乐队合乐。作曲家作曲时常常要依仗于钢琴。写作总谱时也常常是先写钢琴谱。正规的音乐学校,

不管什么专业,首先要学习钢琴,这是必修课。业余音乐爱好者在学习各种乐器如小提琴时,也最好学习一段时间钢琴。

为什么钢琴能在音乐中具有这么重要的地位,一直是一个“主流派”,并被称作为“乐器之王”呢?主要是它独具的非凡的表现力,从千军万马、惊涛骇浪到潺潺流水、细语低声,无一不可以表达,而且随心所欲、千变万化。下面我们将从其物理基础上来略略予以说明。

首先,钢琴的音域广。它的发声频率范围可以从 27.5 赫兹以下到

4186 赫兹以上,在各类乐器中,除了大型管风琴以外,是音域最宽的乐器。

第二是它的音量大,通过把系弦板从木质变成钢板,增大弦的张力, 加大体积,改进音板,增强共鸣等措施,钢琴的音量已相当大,可以单独在一个音乐厅里进行独奏,而无需扩音设备。

第三是它可以奏出和声。钢琴可以同时或很快按下许多个键,发出各种和弦声,利用脚踏板还可以大大扩展和声效果。

第四是音色丰富。由于钢琴的特殊结构,即所有的琴弦都紧固在一块钢板上,因此,即使弹奏一根弦,其它的弦也能“感应”而发出谐波, 因此谐波特别丰富。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钢琴采用的是十二平均律,所以弹奏和弦时(以此为主弦),本身形成整数倍的谐波,与作为和弦音的另一根弦发出的与主弦关系为非整数倍的“倍频”相互作用, 形成了极其复杂的“分音”和“拍音”,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音色。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钢琴可以通过演奏时变换击键和使用踏脚瓣的方式,随心所欲地控制力度和音色,使强弱适度,并有千变万化的表现力。

由此可见,钢琴完全符合一件好乐器的条件:可以控制音长(即时值)、和弦、频率(即音调)以及其共鸣的模式,使一首乐谱跃然于琴上,显示出各个演奏家千差万别的风格和心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