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金鼓齐鸣——膜、板乐器的振动模式

在香火燎绕的佛堂里,几位法师带着一群小和尚正在 “唱经”,他们有的击鼓,有的撞钟,有的敲木鱼,有的对碰铃,有的使钹,有的打云锣⋯⋯。这些佛教乐器都是属于膜、板打击乐器之类,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振动模式是怎样的。

早在 19 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克拉尼就观察到了在膜板振动时,有些地方振动幅度大,有些地方振动幅度小或甚至不动,于是画出了著名的克拉尼图(图 4-41),研究表明,一面圆形皮鼓振动时,会有许多种振动模式,有各种各样的“节线”,即不动的地方,如图 4-42 所示。鼓越大,鼓皮越厚,鼓声就越低沉,传得也越远。当你擂起大鼓时,可以看到沙子在鼓面上“跳舞”,说明鼓皮确实是在振动。一般来说,鼓的振动没有一定音调,但现在管弦乐队里使用的定音鼓还是有一定音调而且是可以调节的。一些小堂鼓实际上也有模糊的音调。图 4-43 是各种鼓。

钟是有一定基频音调的乐器。圆钟有一个基频,扁钟有两个基频(图4-44),但不能再多。整体浇铸的圆钟的振动衰减很慢,钟声传得很远, 即有“夜半钟声到客船”之说,不能作为演奏旋律的乐器来使用。如果钟用两个半片“合瓦”而成,则可以控制衰减,做成编钟,用以奏

出旋律(图 4-45)。

小碰铃实际上也是一口小钟。钟振动起来,钟体不断往复变形,时而这个方向变“扁”,时而另一方向变“扁”,生出一些“角”来。如图 4-46 所示。当然钟的振动也有多种模式,也有“节线”(钟有一定厚度,实际上是“节面”而不是一条线)。钟口越大,钟体越厚,其音调也越低,传得也越远。而小铃儿只能“响叮■”。

木鱼,起先就是一段鱼形的木头,吊挂在佛殿后面,中间挖空,敲击时发出“卜、卜”声。现在在一些寺庙里还可以看得到(图 4-47)。常见的是小“木鱼”。

木鱼没有明显的音调,但也可以有高低音之分。常常用大、小木鱼一起间隔起来敲,有节奏感。乐队中的木鱼也是分调的。木鱼越大,发音越低.木鱼上挖的口实际是一个共鸣腔。

钗、钹、锣都是一些没有音调的打击乐器(图 4-49),从声学角度讲,它们发出的是噪声,声谱是完全连续杂乱的(图 4-50).锣、钗等主要是起打节奏作用,是一些体振乐器.当然云锣也可以奏出不同音调来

(图 4-51)。

外国乐器中,木琴和钢片琴、马林巴琴等都是板振乐器,又通过共鸣管,放大并稳定音调(图 4-52)。它们的材质不同,结构不同,则音色也各异。木琴声清脆,有击木声,宜演奏快速旋律。钢片琴、马林巴琴、铝板钟琴等音色圆润、厚泽,犹如圣洁女神从天而降。这些琴的琴板都是两点固定的。如图 4-53 所示。板子越长、越薄,共鸣管越长, 发出的音越低。我国古代的“磐”也属于板振乐器(图 4-54)做成编磐, 也可以奏出旋律(图 4-55)。

实际上膜板振动乐器很多,是属于原始的乐器。“击石拊石”,这石就是这类乐器。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都有各种式样的膜板振动乐器,音

色也大不相同。如锯琴,是用提琴的弓去拉钢锯的边沿,靠用另一只手压锯改变其弯曲度即板长而演奏出非常柔美的旋律来(图 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