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三

在全球化面临一系列挑战的背景下,我们欣喜地看到李罗莎同志的这本《中国走向全球化——亲历开放战略与经贸政策研究》的力作问世。作为我们全球化智库(CCG)的特邀高级研究员和商务部的前同事,我见证了她在全球化方向研究上所投入的非比常人的努力。尤其是在我担任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主任期间,她作为委员会的委员在全球化的研究上与我有了更多的合作和交流机会。可以说她的这本书既有一线研究的总结又有宏观视角下的严密推理和论证,给出了中国与全球化关系的更为新颖和有深度的解读。

自2016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等一系列代表着去全球化的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当前紧张的中美贸易争端下,更是体现了美国政府意在设置贸易壁垒限制自由贸易的去全球化倾向。原来的全球化旗手,忽然之间走到了全球化的对立面,显然整个世界都有些无所适从。我们无力改变美国的对外经贸政策,我想这本书在成书之前也没有这个打算。但恰恰是这本解读中国改革开放40年跨度中,1998—2016年间近20年中国发展的书,能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读“中国成功”的视角,表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恰好是拥抱全球化、去除贸易壁垒的40年。同时本书也尝试给出中国未来在经贸上的战略方向和建议。而中国过去的成功经验和今天的选择也正好为我们提供了对比理解当前美方做法的错误之处。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本书对中国经验的深刻分析和解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美国一些做法对规律和常识的违背。在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的历史逻辑里,中国的实践其实已经证明了全球化对人类历史的贡献。那种“美国优先”的零和博弈思维在当前的世界上是非常地不合时宜。今天的世界早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休戚与共,祸福相依。习主席说:“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应该对人类社会有更大的贡献,更大的担当;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所以,中国梦的本质也是世界梦,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那么全球化未来将如何走向?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看中国起到的作用。尤其是当下美国在全方位的“退群”。李罗莎的这本书从时间和结构上其实都是对全球化走向的一个判断。全球化将继续前行,任何反对的力量都会被历史所抛弃。这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而且是经过了中国在内的广泛的国家实践检验的。所以中国在接下来的时间还会继续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并且不断增加改革的力度,增强开放的尺度和范围。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当今人类仍然面临着贫穷、战乱和文明冲突三大问题,过去的思路已经被证明不能解决当今人类的问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所以,解决人类问题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世界各国一道,共商共建共享,摒弃丛林法则,超越零和博弈,追求义利合一,最终实现习主席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确定的未来,中国将会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由于中国的独特优势和人口红利,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没有什么悬念,只是个时间问题。这个时间大约在十年左右。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与欧洲的总和。无论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人类面临的战乱问题将逐步缓解和解决。

本书也试图从产业链范围内对中国的定位和未来发展做出一个判断。我们期望中国的产业链能够完成世界范围的高中低布局。未来中国将再造长江经济带,并与一带一路首尾相接,建成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中国的高端产业链将在中国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顺次布局,最后沿一带一路进行分工。最终形成以中国高端产业链带动全球产业链的总体布局,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极。人类面临的贫穷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本书的书名最终定了《中国走向全球化——亲历开放战略与经贸政策研究》,这是我给李罗莎的一个建议。很荣幸她能够最终采纳。因为作为研究全球化的学者,我们对全球化的发展持有相同的态度。通读本书不但可以让你明确了解中国过去发展的路径和内在原因、逻辑,还可以让我们对当下的形势有更清晰的理解,多一分对未来的中国全球化之路的选择把握。

我们非常高兴地读到这本具有解释力和指导力作用的书。尤其考虑今年中美经贸关系这一特殊的背景。通过本书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今天,也解释了为什么当今美国开历史倒车是行不通的。而本书对中国经验的介绍亦可以给各国的发展带来正向的借鉴,让全球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王辉耀

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国务院参事、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2018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