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轻舟已过桥

邓稼先坐在飞机的边座上,不时侧目俯视机身下棉花似的白云,陷入沉思。他更多地是闭目养神,以储存精力应付不寻常的新试验。

飞机停稳,邓稼先走出机舱。白花花的一片,好漂亮。此时的乌鲁木齐已是银妆素裹。不久,他们吸着雪层上寒冷、清新的空气来到了马兰。

马兰是为核试验而建的一个小镇子,以前邓稼先一次又一次地来到这个地方,都不在意。这一次来,他在稍事休息之后,无意中一个人就走出去了,他想散散步。

马兰镇周围有一种野生的草花叫马兰花,它深绿色的叶子叫马兰草,通常有半厘米宽,三十多厘米高。

花是蓝色的,当中还有一条白道,蓝白相间,组成一幅最简单的图案,其含义似乎可以随人们心情去自由猜测和领悟。

邓稼先随手摘下一朵,漫步走着。它好像是行至到来的壮举的反衬,又像是他此次特殊内心体验的一份点缀。

1982年的一天,一次地下核试验马上就要开始了,核装置徐徐下到数百米深的地下竖井,各种测试仪器一齐开动,监护着装置下到深处。突然,一个信号测不到了。

怎么办?

帐篷里,各个部门之间的不同意见激烈地争论着。

不明真相的人着急地问:“怎么回事?”

邓稼先微微一笑:“一个小问题,很快就会解决。”

邓稼先这一笑,稳定了军心。但是,作为总指挥的他比谁都着急,他克制住自己,耐心地倾听各方面的意见。

有人主张把装置从井下提上来,拉到厂房查原因,有人认为这太危险,主张就地解决问题。

从子夜至清晨,大家仔细分析,权衡利弊,最后,邓稼先承担了全部责任,采取了就地解决的办法。

邓稼先和科技人员来到井口。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冰刺骨,气温降到零下三十多度!有人劝他:“你回去吧,这里有我们。”他严肃地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

终于,故障排除了,他才和大家一起离开现场。

试验圆满成功了,邓稼先却晕倒了,血压降至了零,脉搏也摸不到了。抢救了整整一夜,邓稼先才睁开眼睛,首先问的就是:“测试结果如何?各种数据拿到了吗?”

尽管身体已经一年不如一年,邓稼先的生活节奏却依然是那么紧张。邓稼先很快便像往常一样忙着安排工作、检查工作。试验前夕,邓稼先从帐篷往场地走去,步履艰难,几乎近于爬行。走着走着,他对前面的两位科技人员说:“你们架我一下,架我一下!”

邓稼先气喘吁吁地趴在两人的肩上,最终到达目的地。这些天来,邓稼先天天拉肚子,别人认为是水土不服,但只有他自己和少数人知道他天天便血。

副院长高潮提醒他:“要注意,怕不单纯是痔疮吧?”

“先把工作忙完再说。”

邓稼先岔开话题,他当然早就会想到可能是什么不治之症。自从那次遭受辐射以后,他就常常注意着自己身体有什么异样的变化。

有一次胳膊上长了一个小肉瘤,邓稼先还问过李医生,这东西没有什么问题吧?

邓稼先不是不注意疾病的症候,但他从不大惊小怪。他要争抢的是时间,是工作上的新台阶。

谁都不知道,癌细胞此时已经侵入他的肌体。

1984年12月19日,又一次庄严的零时即将到来。邓稼先和副院长于敏、高潮在指挥车上,看着前方那座山,在山的心脏里,正安卧着一枚核武器的新生代。

此次试验,工作人员照常测试中子流、冲击波、放射性沉降等各种指标,但他们也感到一些测试要求上的不同。

电子钟开始逆时针计数:零前30分钟,20分钟,10分钟……他们都屏息静气,前方那座山仿佛酣睡着。

零时到!

他们觉得像发生了地震似的一阵颤动。接着,闪雷一样的响声从山肚子里传出,那山包好像要飞起来,烟雾腾腾,云蒸霞蔚。顷刻,天清日朗,再一看那座山的颜色像被染过一般,和别的山相比,是那么新鲜悦目!

邓稼先他们焦急地等待着记录测试的胶片,他们迫不急待地要知道结果是不是达到了要求。

远远地看到奔跑过来的副院长胡仁宇,邓稼先他们喊道:“那个尖尖有没有?”

“有!尖得很高,很清晰!”胡仁宇把照像底片高举在手中,使劲地摇晃着。

邓稼先接过底片,一眼就瞥见了那个标志着试验成功的“尖尖”波形,这几个五六十岁的人,高兴得在车上跳了起来!

这个波形,证实了邓稼先在选取、实施方案的决策上是正确的,肯定千军万马的艰苦工作结出的果实,标志着我们提前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它宣告我国核武器事业攀上了一个新的峰巅。

帐篷里,摆放着花生米、罐头、糖果,他们斟上酒。

邓稼先举起酒杯:“结果出乎预料的好,理论和实验取得全面丰收,是一次重大突破!”

“干杯!干杯!”

像小礼堂那么大的帐篷里,二三百人欢腾了!大家笑啊,跳啊,唱啊,频频举杯,纵情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邓稼先十分高兴,五六岁时就背《诗经》的他不禁诗兴大发,当场赋诗一首,这也是邓稼先一生中唯一的一首诗作。

红云冲天照九霄,

千钧核力地动摇。

二十年来勇攀后,

二代轻舟已过桥。

在这历史性的纪念日,留下了一张邓稼先、高潮、于敏、胡仁宇和后来成为基地司令员的钱绍钧的合影。在这幅照片上,60岁的邓稼先已显老态。他高大的身躯不再那么挺拔,头发也花白了。

邓稼先的这一新功很不一般,这是他一生事业上的第三座里程碑。

这次核试验成功后,外国立即测知,并作了报道。

1986年8月4日,《人民日报》刊登的题为《邓稼先对祖国的贡献永垂史册》中载有:“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他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概要地记载了邓稼先一生中的三个里程碑。

1987年出版的《当代中国的核工业》一书中,也载有:“1984年12月9日,中国进行了第三十二次核试验。”

1989年7月,中国政府仍然为这次核试验成功而给予邓稼先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特等奖,奖项为:“核武器的重大突破”。

邓稼先,这位祖国的优秀儿子,以他最完美的成绩来回馈养育他的母亲,让伟大祖国在科技发展道路上走的更远,走的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