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头品足
在书法作品中,就一个字而言,结构和笔法是主要的,就整幡作品而言, 章法是主要的。章法是整体布局、总体构思的方式方法。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除却内容和情性等因素,单就书法技巧而言,章法第一,结构和笔法第二。
章法好比人的五官关系和体态。人的美丑,首先在于五官的是否均称, 位置是否得处,体形是否合度。关键总在一个关系问题、布局问题,这是宏观的。宏观上过得去,美就基本确立了。笔法和字的结构,是眼、鼻、口、耳、皮肤等,因素排列稍次。我国著名演员巩俐有两颗虎牙,这本来于小姐是不利的,但人们还称其漂亮,那是由于气质好和五官位置布局很好,不仅遮了丑,相反还有人觉得那虎牙也漂亮了。身材也是这样,男讲魁梧女讲窈窕,肩、腰、腿、胸、臀、个子,男有男的讲究,女有女的讲究,健美者, 纵有百种风韵,都在于全体协调、得光。
书法章法并无成规,我们只能从古今成功的书法作品中概括出某些关系。如:疏密、大小、长短、粗细、浓淡、干湿、萦带、连绵、远近、向背、虚实、顾盼、错落、肥瘦、首尾、气运、偃仰、起伏、款识、印章、等等。除了款识(也叫落款)和印章有一定的规则外,其余甚至都可以加两字缀尾, 如疏密变化,大小变化、长短变化等。即使款识和印章,在当今新的创作中也不甚森严了,大家也是以求变求新颖为旨趣。日本的少字数书法,则全部免去落款,只钤少量印章。
不同字体的作品和不同形式的作品,章法要求也不一样。一般来说,篆、隶、楷讲究工整,行与行之间,字与字之间,整齐如经纬。行书草出,章法变化如云流水,究其疏密,则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究其粗细浓淡, 则计白以光黑,奇趣叠了。条幅、中堂、横匾、楹联、扇面、手卷、横幅、方片(装框字心)等,不同的形式也有不同的章法要求。皆须细细揣摹,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章法风格。
篆、隶、真书的章法当然也不是整齐二字可以概括。古代书家很早就研究这种关系,因而提出“大九宫”之说。包世臣在他的《艺舟双揖·述书下》是这样解释的:“每三行相并,至九字又为大九宫,其中一字为中宫,必须统摄上下四旁之八字,而八字皆有拱揖朝向之势。逐字移看,大小两中宫皆得圆满,则俯仰映带,奇趣横出矣。”又云:“九宫之说,始见于宋,盖以尺寸算字,专为移缩古贴而说,不知求条理于本字,故自宋以来,书家未有能合九宫者也。两晋真书版不传于世,余以所见此魏、南梁之碑数十百种, 患心参悟,而得大小两九宫之法。上推之周、秦、汉、魏、两晋篆分碑版存于世者,则莫不合于此。其为钟、王专为可知也。世所行《贺捷》、《黄庭》、
《画赞》、《洛神》等帖,皆无横格,然每字布势奇纵周致,实合通篇而为大九宫。如三代钟鼎文字,其行书如《兰亭》、《玉润》、《白骑》、《追寻》、《违远》、《吴兴》、《外出》等帖,鱼龙百变,而按以矩形,不差累黍。降及唐贤,自知才力不及古人,故行书碑版皆有横格就中。九宫之学, 徐会稽、李北海、张郎中三家为尤密,传书俱在,潜精按验,信其不谬也。” 照包世臣的说法,大九宫是从结字的“小九宫”悟出的,而大九宫又可举一反三,不但适合于楷、篆、隶之体,行书也是如此。从目前来看,还未有比“大九宫”更具体的章法观点了。
书法既是白纸上黑纸条的变化艺术,因此也有书学家把章法视为布白守黑的变化法则。字幅的节奏韵律,皆随墨迹的疏密粗细起伏变化。这些说来都比较悬。依我的体会,就墨色来说,真、篆、隶、要求均匀一致,其变化靠点划粗细、笔划的疏密处理;行书墨色也基本一致,但常变于枯润、肥瘦之中;而草书融真行隶篆的手法于一炉,另外还有浓淡、飞白、牵丝等手法。就字的排列来看,真、隶、篆经纬成格,行书成行,草书可成行也可以行与行之间穿插腾挪,字与字之间更为自由和浪漫了。
不论何种字体何种形式,第一个字都非常要紧,轻易不得,下笔时犹疑再三,往往是为第一个字。此乃书家们共同的体验。因此有人称第一个字为“管领”。唐代的张敬玄说:“法成之后,字体各有管束,一字管两字,两字管三字,如此管行,一行管两行,两行管三行,如此管一纸。”请代书家宋智说:“凡作书,首写一字,其气势便能管束到底,则此一字是求变中的统一。所以,即使是草书,头一个字为了明示内容,往往起笔比较沉稳,结字也相对较为方正易懂。
落款和印章,也是章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幅书法作品,往往是主体内容写出后面行落款,这样,如落款钤印得当,可使作品内容和布局更完整、平衡,锦上添花;相反,如毫无法度,往往会破坏作品的美感,给人以画蛇添足、佛头着粪的感觉。
除了现代书法和少字作品,一般作品都落有下款,即在正文后或左侧写明作品内容出处、书写时间、地点、名字、谦词或书写意图。时间一般用旧历,以求古雅;地点一般用雅称或简称;名字可作姓名全称,也可用字或号或名。如:“李白诗送孟浩然之广陵庚午中秋彭洋书于羊城”,“张继枫桥夜泊诗庚千荷月阿洋漓江得月楼即兴书”。如果字幅是送给别人或者有特指的,还要落上款,上款一般写在正文右侧。主要是写明所送人,如:“陈征先生雅属”有时条幅写得过满,上下款也可以合并到下款处。
钤印的规矩很多,如大小、形式、位置、排列、轻重、风格、幽默风趣、切题拓意、符合礼仪等。名字印多在下款后,以一名一字为正,落款用姓名, 用字号印;落款用字号,用姓名印;款有姓,用名印;款无姓,或不落款, 用姓名印。盖印忌多而无度,姓名、字号、斋馆、闲章尽戳于上,与落款内容重复。切题拓意指闲章内容,一般以宽泛自然、有弦外之音为好,如“古淡天真”、“大方无隅”、“宠为下”。郑板桥的“二十年前旧板桥”,更是性情洋溢了。符合礼仪主要是指送人之作的印章,给尊长,当用名印,给平交辈用字印,给卑幼,用号印即可,否则,贻笑大方。印泥一般用朱色, 亦有受制于旧礼俗,逢丧时,用青泥色。
用印之大小、形式、位置、排列、轻重,也是影响甚大的章法要素。大小讲究适中,看款文而定,一般以小于款文为宜,最好为款文的三分之二或二分之一。忌用大于款文印章。无款大字,用印可大胆些、便亦以小少为上。形式要善择。名、姓、字号多用方形、共它如引首章、腰章等闲印多选半通、长方、瓦当、圆形、椭圆形、肖形等形式,朱白不一,多种印面形式可避免雷同感。用印数最忌两方作对,多少都用奇数为宜,故有“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斯夫阳抑阴之意乎”之说。(陈目《篆刻针度》)朱白皆以参差为好,但忌阴盛阳衰,故可多用朱文印,以扶阳。钤印位置,名字号一般在下款尾或款下左侧,两印间隔至少在半方以上;引首印位在作品右上方,多字的条幅位于第二字或最三字对角处,内容为年号、月号、斋号
和雅趣字名等;横幅首印位可与第一字平齐或稍下。
腰章多用于长条幅,内容为作者的籍贯或生肖的肖形印。一般为小圆、小长、小长形印。此处忌大,多用朱细义。
钤印还有活用法。如联屏,中间的屏条可视墨迹的虚实、疏密用印章点缀,以增加整体感。有些长卷,字心接头处上下可加盖小印以证真伪。有些作品天头地角有显平板和失重的,也可选择一二处加盖印章,以求平衡和活性。现代书法作品用印更灵活,但却遵守绘画的构图规则。
章法是最难的,但创新的可为性又最大。
最后说说装裱。广义地说,装裱也是整个作品章法的一种外延。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一,装裱是由别人来完成的,但书家也并不是完全被动和无为。作为书家,在创作作品时或创作后,都应该考虑到装裱程序和效果。一些有经验的书家甚至认为,字写到七分便可以了,余三分劲,由装裱艺术家完成。在书法创作中,把书写和装裱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统筹处理,这是十分明智的。
传统的装裱是一门很专门的、艺术性和技艺性都很强的工序,此处不拟一一介绍了,只想谈一些新动向。在此,我想再引进一个用语,即“装祯”。
目前的书画作品,除用传统的裱装形式外,那种不安卷轴、以片或托片字心直接装入镜框的方式渐渐流行起来。原因有三,一是当代家庭居室层高变低,室内陈设现代化,为协调起见;二是装框的展场效果好,在高大的展览厅内,现代感强;三是收藏远送方便,便于书家携带。现代书法,几乎全部用新的装饰形式,形式感强,感染力也大,而且,形式与内容结合的自主余地也大。人靠妆马靠鞍。漂亮的人尚须七分打扮,何况书法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