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笔头
书画家多得天年,这已是世人所公认的一种事实。有人曾根据人口普查的资料统计排列出十大促人长寿职业,结果书画家名列榜首。亦有人根据史料,将明清两代的书画家、高僧及帝王的寿命作了比较,结果是书画家寿命最长,高僧次之,帝王的寿命又次之。实际上,爱好书法的帝王寿命也是高的,还以清代为例,康熙活到六十九岁。
乾隆则活到八十九岁,为历代封建帝王中的长寿冠军。从历代书法大家看,也是高寿者林立:林斯七十六岁,钟繇七十九岁,卫夫人七十七岁,欧阳询八十五岁,虞世南八十一岁,柳公权八十八岁,颜真卿被人杀害时已七十六岁,文徵明九十岁,文嘉八十三岁,董其昌八十二岁,刘墉八十六岁, 梁同书九十三岁,包世臣八十一岁。最长寿的古代书家是王羲之的七代孙智永,据记载他是“年百岁乃终”。其他的大书家也并不命簿,大多是活至六十多岁,人生么,足矣!
再看近代现代书家:萧蜕九十五岁,罗振玉七十四岁,于右任八十五岁, 黄葆戊八十八岁,李健七十五岁,叶恭绰八十七岁,沈尹默八十八岁,林散之八十七岁,沙孟海八十五岁,肖娴九十岁,郝世襄九十岁,马公愚七十九岁,容庚八十九岁。清代科举极重视书法,所谓的“一手好字”,便是头号中举标准,所以应试的人皆须练就一手好字。又由于清代科举制对年龄没有限制,所以出现了不少读书人一生追求功名至百岁仍应试的事情。据载,康熙三十八年,有年届百岁的广东贡生黄章,入考场时,亲书“百岁观场”四字于灯笼上,“令其曾孙为之前导”。乾隆年,广东番禺王健寒入考场试时已九十九岁。也是乾隆年间广东的谢启祚,在乡试时已九十八岁,中举时戏作出嫁诗并书之:“行年九十八,出嫁不胜羞;照镜花生靥,持梳雪满头。自知其处子,人号老风流;寄语青春女,休夸早好逑。”话说回头,这些高寿者之所以高寿并具有这样的活力,不无与他们长期执笔书写有关。
书法能使人长寿,是符合养生学规律的。当今的医学研究表明,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生命又在于静养,因为宇宙间万物既是运动的又是静止的存在对立现象。而书法,恰恰是处于运动和精养之间的一种方式。说其运动,是进行书法创作时,书者立定握笔,气运上中下丹田,发力于毫端,如运斫移石,如逆风驻足于船头;说其是静养也不为过,君不见书家写字,常常是几明窗净、绿茶伴左,关门谢客,心无红尘,意无烦嚣, 得万籁俱寂,这便是静养的最佳形式。书法两者兼而得之,使肢体肌肉、大脑功能和人体的神经系统得到调节,所以养生。
书法与气功、太极拳、太极剑以至佛家的“坐禅”都有相通之处。在习字练书或进行创作时,因须敛息凝神、心平气和、协调手足身首,寓刚、寓柔、寓健、寓美、寓缓、寓急、太息中和、气穴通畅而阴阳相生。周星莲《临池管见》中道:“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楷书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
书家便是在这种心身的沉著中得了悟性、丰富了自己的人格。也因此, 书家的处世态度一般都具宽怀和积极的特征,其人际关系一般也较好,这些都为其享受天年创造了条件。“学书用于养心愈疾,君子乐之。”(黄匡《瓯北医话》)“书者,抒也。抒胸中气,散心中郁也。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寿。”
(何乔璠《心术篇》)这些皆为可信之言。
苏轼有首诗曰:“世人个个学长年,不知长年在眼前,我得蜿丘平易法, 聊将食粥致神仙。”他写的是食粥以求长寿,现我将其改作如下:
世人个个学长年; 不知长年在眼前; 我得鲁公平易法, 聊将秃笔致神仙。
欲长寿,不问鬼神靠笔头,这样的长寿不仅得“长年”,而且得“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