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彩色胶片的冲洗

  1. 彩色负片的冲洗

冲洗彩色负片是制作彩色幻灯片和彩色照片的重要中间环节。必须在正确曝光的基础上,通过正确的冲洗加工,取得密度和反差适中、色平衡的彩色负片,才会最终得到满意的正片和照片。所以从配方的选择、药液的配制到加工冲洗的每一步骤都应谨慎进行。

(1)彩色负片的种类:彩色负片从用途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供照相机使用的负片,就是通常说的彩色胶卷,这类负片市场供应的牌号很多,进口的主要有三种:美国柯达公司的 VR 系列(kodacolor VR),日本富士胶片株式会社的HR 系列(Fujicolor HR)和日本柯尼卡(原樱花)的 SR 系列(konlca SR)。国产负片主要有公元Ⅱ型、申光Ⅱ型、上海Ⅱ型及友谊、乐凯等牌号。这类负片有两个特点,一是绝大多数是日光型,二是虽然每个牌号都有其本厂推荐的冲洗工艺和配方,但又都可以使用柯达公司的 C-41 工艺冲洗,这为使用者带来很大方便。

(2)C-41 加工工艺:C-41 加工工艺的温度接近 38℃,属于高温快速工艺,美国柯达公司称这种工艺的原装套为费来克西彩色 C-41(Flexicolor C4lKit)。由于它使用范围很广,所以各种牌号彩色胶卷的冲洗工艺基本可以与 C-41 通用,凡是在胶卷的包装上注明可以使用这种工艺冲洗的负片,在实际应用中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

  1. 彩色正片的洗印
  1. 正片的校色

印制彩色正片,除了要求曝光准确外,还要求色彩还原必须正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往往色彩还原不正确,即影像的颜色与实际景物的颜色不一致,出现偏色现象。所以,在印制过程中要用滤色片进行色彩校正。

影响色彩还原的因素很多,包括有感光材料本身、拍摄曝光的准确程度、照明光源的色温、冲洗条件等原因。下面以感光材料本身的原因加以说明。

彩色感光材料的乳剂层是分别感受蓝、红、绿三种色光的多层涂布,只有每层乳剂的感光度和反差都接近一致,即三层乳剂的曲线平行而且靠得很近,色彩还原才能比较准确(如图 3-25-a 所示)。不过这样理想的感光材料很少,多数情况是总有些差别,必须经过校正才能使色彩平衡。一般规律是, 感光度偏高的乳剂层所产生的补色多,染料密度大;感光度偏低的乳剂层所产生的补色就少,染料密度小,例如,当感蓝层乳剂比绿层和感红层乳剂的感光度高时,黄色就突出。反映在曲线上,蓝色曲线与绿色曲线、红色曲线分离,从低密度到高密度平行向上移动。假如这是一张负片,则黄色密度较大,用它印出来的正片,必然偏蓝色。校色的目的,是使分离的曲线靠拢, 以达到色彩平衡。这种情况,就应当在印放的光中放置适当密度的蓝滤色片

(品红加青滤色片),用来削弱负片上的黄色,其结果是正片上的蓝色减小而黄色增加。

三层乳剂的三条曲线虽然分离,但只要是平行的,这样的彩色感光材料

在色彩还原

上比较容易得到校正。如果三层乳剂的三条曲线既分离,又不平行,甚至相互交叉,这样的彩色感光材料在色彩还原上是难以校正的。

  1. 校色滤色片

比较高级的拷贝和放大专用设备的校色,是采用黄、品红、青三片干涉膜滤色片通过一个混色头来改变光源成分的。一般印放设备则使用具有不同密度等级的三补色薄膜胶片滤色片。根据不同的偏色,使用不同色彩和不同密度的滤色片加在印放设备的光路中。常见的一套滤色片中包括黄、品红、青三种颜色,每种颜色有 11 个密度等级,共计 33 片。密度等级差为 05、10、20、30、40、50、60、70、80、90、99。

  1. 滤色片的使用

正确使用滤色片的前提应是正确判断印放好的试验正片或照片的偏色情况。试验片曝光要准确,药液温度、冲洗操作过程应正确无误。待试验片干燥后,在白光下观察它的偏色情况,然后才能确定使用滤色片的密度及组合。下面举例说明。

若第一次试样偏黄,光路中又没有设黄滤色片,说明负片的蓝色成分偏多,致使正片发黄。所以要用一定密度的黄滤色片来吸收光路中的蓝色光。如果光路中已有黄滤色片,则说明这片滤色片的密度不够,应调换一片密度再大些的。

第二次试样有两种可能,如果试样色彩正常,就说明校色值已经准确。但当试样又转向偏蓝时,则说明黄滤色片使用的密度过大,应在原基础上减掉一定的密度,再试第三次,直至色彩还原准确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