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师出高徒
宇宙
杨振宁,这是一个在当代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更是一个让全世界的华人感到骄傲的名字。杨振宁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与他关于寻找并能够获得名师的指点分不开的。
杨振宁的父亲就是一位“名师”。1922 年 9 月 22 日,当杨振宁出生在安徽合肥市时,他父亲正在百里之外的安庆市一所中学里教数学。这位名叫杨武之的中学老师学识渊博又不断进取,就在杨振宁未满周岁之际,杨武之考取了公费留洋名额去美国。六年之后,他获得博士学位并回国,先在厦门大学任教,后来又应聘到清华大学任数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是中国的人才库, 那里各方专家荟萃,各路英才汇聚。浓重的学术空气也感染了专家教授们的后代。跟随父亲从厦门搬到北平,住进了清华园的杨振宁和他的弟妹们,就是在这种“名师”荟萃的环境里开始他们“高徒”的学习生活。
小学和中学时的杨振宁聪敏好学,兴趣广泛。读书对他来讲是件不费劲儿的事儿,他把很多时间用在独立思考上。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侵略军挑起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北平再也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还在读高二的杨振宁和弟妹们跟随父母逃难南下。清华大学也迁到云南省的昆明市郊,和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一起组建成西南联合大学。虽然西南联大的教学条件极其简陋,但那里却有当时中国最强的教授阵容。
杨振宁虽然只有高中二年级的学历,可是他下决心要投到西南联大这些“名师”门下,当一名“高徒”。1938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西南联大。就在那里,他走上了探索科学的道路。
西南联大的物理系真是群星荟萃,人才辈出:赵忠尧、吴有训、周培源、吴大猷、王竹溪等等。这些当代中国物理学界的泰斗们,当时都在那里任教; 而后来为中国乃至世界争光添彩的新星们,当时也在那里学习,他们中间有李政道(与杨振宁一起获得诺贝尔奖)、朱光亚和邓稼先(这两位为中国原子弹的元勋)、唐敖庆(著名的量子化学家,前吉林大学校长)等等。就是在这样的名师带高徒的气氛中,杨振宁度过了四年的大学生活。1942 年,他在吴大猷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毕业论文,获得了物理学学士的学位。过了两年,杨振宁又在王竹溪教授门下攻读研究生,并取得了物理学硕士学位。1944 年,杨振宁考取了留美奖学金,1945 年,他来到美国。
当时,杨振宁最佩服的物理学家有三位:创立相对论的爱因斯坦,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的狄拉克和主持建造世界第一座原子核反应堆的费米。这三位物理学大师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在非常复杂的物理现象中一下子抓住问题的实质,然后用简单而美妙的数学方法把它们表示出来。深受三位大师的影响,杨振宁日后的工作也带有这样的特点。
杨振宁来到美国后就想追随费米,于是,他来到费米任教的芝加哥大学。但是,当时费米正在参加研制原子弹的工作,由于保密的要求,不容他与外界多接触,于是他把杨振宁介绍给泰勒博士(后来成为美国的氢弹之父)。1948 年,由费米和泰勒推荐,杨振宁来到号称“象牙之塔”的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举世闻名的爱因斯坦就在那里工作。
这是个研究气氛非常活跃,而竞争也是很激烈的地方。在那里,杨振宁
同李政道、米尔斯等人合作,取得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项成就:他与李政道合作,推翻了几十年来被物理学界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提出了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两人因此而共同获得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和米尔斯合作提出了规范场理论,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三种场理论中的一种,还有两种是麦克斯韦提出的电磁场理论和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引力场理论。因此,杨振宁一米尔斯规范场理论被全世界物理学界公认为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理论之一。
近年来,有好多科学家呼吁,应当为规范场理论授予杨振宁第二次诺贝尔奖。有人说他是 20 世纪中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理学全才”。不管怎样,昔日的“高徒”杨振宁在众多“名师” 的培养下脱颖而出,自己也成为一位“名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