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和植被的形成

中国是有重农传统的国家,自然对土壤多有关注。先秦典籍《吕氏春秋》中四篇中国最早的农学论文《上农》、《任地》、《辩土》和《审时》中, 有两篇是针对“土”的,但关于土壤的形成理论却长期停留在哲学思辨的水平上。直至 17 世纪仍然在“五行”学说的基础上思考问题。“土”作为五行的元素之一,在宋应星(1587—1666)看来土是由水和火演变而来的,而且同时代哲学家也持类似的看法,其前有王廷相(1474—1544)把五行分为水火、土、金木三个层次,李时珍(1518—1592)主张“首以水火,次之以土”。这样,土壤形成的科学探索就让位于西方科学家了。

从地质学视角讨论土壤问题的先驱是阿格里科拉(1490/1494—1555), 他在其著作《论地下矿藏的源地和成因》(1646 年)中实质上提出了土壤的风化成因说。利斯特(1638—1712)绘制了历史上第一张土壤和矿物图,并对砂和粘土作了详细的分类,在 1684 年发表一篇题目长得怕人的论文。19 世纪初人们对土壤的研究还是或作为化学系统或作为地质系统单独研究, 1883 年道库恰耶夫(B.B.Докучаев)提出较全面的成土说,认为土壤是母岩、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科学的土壤形成理论从此开始了。冗长的历史叙述未必有多大好处,我们还是总括一下 400 多年来的认识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