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部分

科学的未来

第三编

新百科全书提纲

第四编

考察前三编阐述的观念在作者思想中是怎样形成、联系和解释的亲爱的同道者们:

我从事一项宏伟事业,我需要诸位帮助,我请求诸位帮助,我敦请诸位提出建议。在编写过程中,我写完一部分就向诸位通报一部分。

在这第一分册中,我向诸位提出我对无机体物理学的看法。如果我对诸位的工作能有所补益,那就请你们命令我吧!

圣西门上

十九世纪科学著作导论第一卷 前 言

一个新的创见,会使想出这个创见的人感到荣幸,会使他的朋友、同胞和同时代人感到荣幸,会使整个人类感到荣幸。

只有通过自己的著作发挥新创见的作者,才称得起是创造家。

科学方面的发明家,在详述其发现的著作完成之前,几乎都要保守秘密。我认为这种办法并不太好。我的目的是吸收我的同时代人,特别是吸收我的同胞参加我的工作。据我估计,我的这部列出提纲的著作,十年之内还不能定稿。我事先把拙著中提出的一些观念公布出来,为的是让同胞们共享我们从未体验过的快乐。我认为,我采取的办法必然对科学有利。如果有比我更合适的人来写这部著作,我情愿让他们去公布我的思想,并愿意把材料拿出来供他们使用。如果天命注定由我来写这部著作,我一定要从大家的审议和讨论当中汲取人们为我提供的解释和观念。

我对培根、笛卡儿、洛克和牛顿等先哲崇敬备至,我钦佩他们在发挥自己的创见时表现出来的一丝不苟的精神。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著作家没有把一些分散的观念汇总起来。他们在把一大批观念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往往歪曲了各个观念的本义。为了在最短期内传播一组新的观念,必须使用两种方法:既要把这些观念联系起来加以介绍,又要把它们分开单独介绍,以便对整体和各个部分都能进行讨论。

人的认识有浅有深。能够领会新观念的人,现在要比从前多得多了;提出最有力和最新颖观念的现代著作家高于其读者的程度,远远不如古代著名著作家高于其同时代人的程度。我认为,著作家这方面有一种斯文习气,不愿意同读者促膝谈心,而是在读者面前摆出一副教师讲课的架式。我在写作时的心情,与其说是想要讨论我谈的主题,不如说是想要提出一个交谈的话题。

科学革命紧跟着政治革命。查理一世死后不多几年,牛顿就发现了万有引力。我可以预言,我可以预见,立即就要出现一次科学大革命。

我想出一个计划,它的实现将使法兰西民族赢得荣誉。法兰西民族的竞争者,将被迫承认法兰西堪称伟大的民族,有资格在伟大拿破仑的指挥下前进。

笛卡儿从想象手中夺下世界的权杖,把它交给了理性。他说:“给我物质和运动,我就给你创造出一个世界。”他大胆地解释了宇宙的机制。从观察所应依据的观点来看,他的涡流体系①是令人惊异的。对这一体系进行初步的、扼要的一般概括,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的各个成分不掺杂任何神学观念。

① 涡流体系:笛卡儿的”以太涡动说”认为,物质世界是连续的,充满世界的物质微粒(以太)由于彼此接触而产生涡流运动。在运动中,同质的微粒逐渐分化为三种元素:大而坚且又运动缓慢的微粒形成土元素,小而圆且又运动迅速的微粒形成气元素,最小的微粒形成火元素。由于物质呈涡流运动,大元素离开中心而形成为行星,火元素留在中心而形成为太阳和恒星,气元素在中间形成为彗星。行星的旋转运动又产生新的涡流,由此而形成与我们的太阳系不同的另外一些太阳系。以上就是天体演化的祸流体系。—— 译者注

不应该把牛顿置于笛卡儿之上,甚至也不应该把他们平列。牛顿没有生在伟人们所创造的科学国度,而法兰西人却有幸是这种伟人的祖先。

科学著作有两类:一类是研究事实,另一类是就事实推理,即完善理论。笛卡儿的主要工作,就是完善科学理论的。学者们遵循了笛卡儿指出的方向, 但却超出它的自然界限。他们陷入形而上学的迷宫,而到洛克和牛顿出世以前,他们便完全忽视了事实的研究。

洛克和牛顿采取了新的方向。他们研究事实,并且取得巨大的成就:一个发现了万有引力,一个发现了人类理性的可完善性。

学者们都变成了牛顿和洛克的信徒。差不多一个世纪以来,他们一直遵循着这两位伟人指出的方向前进;他们研究事实,但又忽视了理论。

为了科学的进步,为了人类的幸福,为了法兰西民族的荣誉,法国科学院应该从事完善理论的工作,回到笛卡儿的方向上来。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我的观点,我们来作一对比。笛卡儿一进入他发现的科学新国,就立即登上最高山峰,从那里毕生俯瞰这个新国,给我们提出关于这个新国的一般观念;而洛克和牛顿则从山顶上下来,一生跑遍了山下地区,只是在行程将要终了的时候才又爬回山顶;但是他们并没有很好地看到新国的全貌,每人只是认识了这个新国的一半。

近百年来,学者们从四面八方遍历了科学国度。现在,该是我们重新回到一般观念的时候了。我们现在应当进行的工作,是把近百年来绘制的分图衔接起来;我们现已具备必要的材料来绘制总图。

应该悄悄地建立笛卡儿草创的体系。外行根本不能参加这项工作,而让他们来作这项工作的见证人也是不适宜的。我把拙著的样本送给人的时候, 我请他们只向修养高深和性格老诚的人传阅。拙著决不出售,也决不在报刊上宣传。因此,我要采取我能采取的一切预防措施,以避免因过早发表而可能引起的纠葛。

我所以写作,是因为我有新的东西要说。我的观点在我的头脑中是怎样形成的,我就怎样把它说出,不加修饰,而请职业写作家去润色。我是做为一个贵族,做为韦芒杜瓦伯爵家族的后裔,做为圣西门公爵的写作继承人来写作的。

最伟大的事业和最有力的言论,已由伟人们作出和说出。哥白尼、伽利略、培根、笛卡儿、牛顿和莱布尼茨,就是这样的伟人。假如不是王位出缺, 拿破仑也会把他提出的创见写成书。

我这两册叙述要点的书,只能当做导论看待。读者读完它们之后,就可对我设想的计划作出初步的判断。我首朱叙述从笛卡儿到新王朝建立期间人类理性的进展,并引证最近两个世纪的杰出人物提出的一般观念。这种引证决不可断章取义,所以我的引证要做到完整。最初我会受到指责,但很快就会得到赞许。人们将会感到,把学者们今天视为金科玉律的一般见解汇总起来,有多么大的好处;人们将会感到,把这些见解全部联系起来,对于科学的进步又是多么重要;人们也将承认,不对比这些见解,不用同一观点把它们整理出来,不把它们写进同一部著作或同一卷书中,就不能令人满意地完成这种联系。

长期以来,学者们遗忘了一般科学。为了卓有成效地研究一般科学,学者们需要作一些预备性的研究。

伟大的拿破仑登基以后,法兰西真是光芒四射,赢得了各种荣誉。新王

朝建立以来,我们还能像塔西怕那样来撰写我国的军事史;但我们的学者在科学上却没有提出任何新的观念,英吉利的科学枷锁依然压在我们的头上。尽管皇帝做过种种努力,欲使科学跨大步前进,但我们仍然是牛顿和洛克的信徒。皇帝也曾激发我们的才智,他在法国科学院讲话时就对我们说过:“向我汇报 1789 年以来的科学进步,告诉我科学现在处于什么状态,用什么方法来推动科学的突飞猛进?”

法国科学院为回答这个重大问题,提出了几篇写得很好的历史报告,但没有用任何一般观念把这些报告联系起来。这个回答也没有指出让科学迈出拿破仑步伐的方法。

皇帝既是人类的政治领袖,又是人类的科学领袖。他一手拿着罗盘定方向,一手握着利剑消灭敌视文明进步的人。象最骁勇的军事家投奔在他的麾下一样,全世界最杰出的学者也应当集聚在他的周围。以拿破仑为首的法国学者,应当在他的指挥下建造起一座空前绝后的雄伟庄严和富丽堂皇的科学大厦。

编纂一部好的百科全书,建立笛卡儿设计的科学体系,是符合伟大拿破仑的观点的唯一科学工作。

拙著就是对皇帝提问的一个回答。本书篇幅很长,我写出一部分就发表一部分。敬请读者赐教。

第一章

了解病情以后,就容易找到医治的方法。我要首先找出目前科学体系的主要病症,然后再提出解决办法。①

在考察无机体物理学各部分的理论的时候,我注意到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上存在着完全相反的观点。

观察太空固体运行和计算其运动的学者(我称他们为固体学家②)说,星球之间是真空的,如果不是真空的,其间必有阻力,固体就要经受摩擦,从而影响它们的运动。

研究流体运行的学者(我称他们为流体学家)以各种不同方式解释光的传送,但不管如何解释,他们都承认光是物质的,承认光是穿过天体空间的一种流体。

因此,固体学家认为天体之间什么都没有,而流体学家则认为天体之间有物质。

为什么学者不去努力消除固体论和流体论之间的矛盾呢?

为找出消除这种矛盾的途径,应当站在什么样的科学观点上呢?

第二章 应当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学者不去努力消除固体论和流体论之间的矛盾呢?

对问题的考察

① 1807 年版没有这第一段。——出版者注

② 要准确地表达新的观念,必须使用新词。

第一部分 概述

只有深入研究人类理性走过的道路,只有仔细考察我们智力活动的机制,只有精心观察一个观念从初步的概括状态过渡到清晰的概念状态所经过的种种变化,只有准确规定这个观念的一切表现形式和它在取得明显的真理特征之前所呈现的一切变形,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理性的活动有两种方式:研究任何一个单独的问题有两种方式,考察成组的问题也有两种方式;创立理论有两种方式,改进科学工作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叫做综合,而另一种方式则叫做分析。分析就是从个别事实上升到一般事实;综合就是从一般事实下降到个别事实。有时,人们还用其他词汇来区别智力的这两大职能:把第一种叫做先天地(apriori)考察事物,把第二种叫做后天地(aposteriori)考察事物。

第二部分 事实的考察十七世纪科学著作概观

十七世纪初叶,人们开始以观察作为推理的基础,对自己的智力活动机制进行了研究。培根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执笔写作的。他以自己的著作开辟了科学史的伟大新时代,他发现了好的方法,他特别观察了智力的强大功能, 他已知道把综合法同分析法区别开来,他应用巧妙的对比使最普通的人都学会了这种抽象观察。

培根采用了综合法。他立足于一般科学观点,他一览无遗地把科学尽收眼底,他对全部的既有知识进行了有系统的分类和再分类。用他自己的话说, 他发展了我们智力的一个新工具。

最后,培根提出井概括出以下两个观点: 一、必须着手建立一个新科学体系;

二、必须用综合法建立这个体系。

笛卡儿开始写作比培根稍晚,并且是在这位一般哲学的革新者的推动下前进的。他阐述了培根的基本观点,改进了培根的计划,并将其实现;他建立起新的科学体系,而且也是用综合法建立的;他创立了涡流体系,我们应当把实证科学取得的进展归功于这一个卓越的创见。流

正是笛卡儿组织了科学革命。是他划出了新旧科学的分界线,是他树起了物理学家联合进攻神学家的旗帜;他从想象手中夺下世界的权杖,把它交给了理性;他确立了人只能相信理智认定的和经验证实的事物这个著名原则,从而彻底摧毁了迷信,改变了我们星球上的精神面貌。

笛卡儿首先证明,到他那个时代为止所获得的知识,只有做素材的价值; 他给这个证明起了一个朴素的名称,叫做方法的怀疑(Doutemé thodique)。然后,他毅然决然地表现出他那大胆的理性姿态(他说):“给我物质和运动,我就给你创造出一个世界。”

笛卡儿既机灵又能干,他能够避开僧侣阶级的迫害,而又不妨害自己思

流 体都是宇宙中的物质,因此它们的相互作用也是相等的。

想的发扬光大。他郑重声明他承认神的存在,但他又不让神启观念发生任何作用,不使自己的信仰屈服于任何神启观念。他认为,神启观念只是天才人物在人类幼稚无知时代创造出来的科学概括。

一直到十七世纪末叶,学者都是在培根和笛卡儿的推动下前进的。概观学者这几百年来的著作,可以发现:

一、他们指明了旧体系、即宗教体系的最基本缺点: 二、他们为开创新体系做了初步的准备工作。

附注:法国科学院创建于十七世纪结束之前。因此,在十七世纪结束之前,革新派学者的团体已开始作为政治团体而存在。

事实的考察(续) 十八世纪科学著作概观

第一部分

如果我们长时间地从同一视点去观察事物,我们的眼睛就要疲倦。这时, 我们就再也发现不了事物之间的新关系,甚至连最初看见的东西也看不清楚了。

学者们先夭地考察事物已近百年,他们疲倦了,所以人类的科学眼睛没有力量去发现新关系,科学停止不前。人们提出许多原则,但得不出任何结论,体系越来越多。科研机构虽为建立理想世界而热情工作,但忽视了对现实世界的研究。人们沉缅于形而上学,完全忘记了物理学,不再观察事实。洛克和牛顿就是在这种条件下著书立说的。观察他们二人走过的治学道路, 我们可以设想他们在投入工作之前,曾作出以下两节所述的推理和论断。

我设想的洛克和牛顿所作的推理

笛卡儿承担的事业,既不可能由一个人完成,又不可能由一代人完成, 甚至也不可能由下一世纪的几代人联合完成。这一事业极为艰巨,它是人类理性所能做出的最宏伟的事业,所以它的实现就需要很长时间。建立新科学体系要有各种不同的工序,而且要一再重复同一工序,因为每一道工序的初次进行都只能有草图的价值,而应当进行的第一道工序,则是要画出总草图。笛卡儿进行了这道工序,而且完成得很好。他的涡流体系,就是新科学体系的令人惊异的总草图。

笛卡儿十分精确地规定了新体系的建立者们应当达到的目标,他说:人只能相信理智认定的和经验证实的事物。

笛卡儿直接奔向他所确定的目标,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他尽其所能开辟各种途径。涡流体系丝毫不违反理智,所以笛卡儿满足了他提出的第一个条件。

涡流体系对个别事实并没有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即这一体系还没有用经验证实,也就是说,笛卡儿并没有满足他提出的第二个条件。我们对涡旋体系的这一缺陷不应大惊小怪,因为这是事物的本性所决定的,即经验不会走在发现的前面。

人类知识的宝库中,还没有在这方面观察到的事实。在笛卡儿建筑新科学大厦的时候,还没有备齐必要的材料,所以这位哲学家就不可能使他的事业取得完美的成就。

必须拆除笛卡儿建立起的大厦,但要精心保存起他使用过的建筑材料; 除了拆下来的材料外,还必须添加新的材料;必须致力于新事实的发现,等到材料备齐再重建这座大厦。总之,必须停止先天地观察事物,而是要后天地观察事物,即必须暂时放弃综合法,而采用分析法。

我设想的洛克和牛顿所作的论断

我们主张把科学分为两部分,即分为无机体科学和有机体科学。我,牛顿,从事于无机体的研究;我,洛克,致力于有机体的研究。我们每个人都在各自选择的范畴观察个别事实,并从个别事实上升到一般事实。我们二人都不研究共性这样的一级科学观念,即不研究可以把在两个范畴内观察到的事实联系起来的科学观念;我们二人都不试图依靠一般科学观点,都不建立新科学体系的一般组织。

我们向人类声明:我们欣赏笛卡儿的著作,我们的意图是向他指出的目标前进,继承他的事业,一句话,完善他开创的科学体系。

如果说我们采取的方式不同于笛卡儿的方式,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赞同他的方式,而是因为我们不能回避自然规律。

泛化和分化是精神活动所需的作用,犹如收缩和舒张的作用为生理活动所需要一样;这是人类理性以等长的时间轮流交替使用的功能。

但是,笛卡儿从事的是泛化(一般化)活动,而我们要做的是分化(个别化)活动,把我们提出的个别观念留给我们的后继者去泛化。笛卡儿运用综合法,而我们则采用分析法;笛卡儿先天地观察事物,而我们则后天地观察事物。

人类理性应当轮流交替地收集材料和用它们去建筑科学大厦。笛卡儿使用了萨拉森人输进欧洲的材料以及哥白尼、刻卜勒和哈维提供的材料。我们的任务是收集新材料,把它们留给以后首先出现的杰出天才去使用。

洛克和牛顿的科学著作

洛克和牛顿并没有作过上述的推理和论断。假使他们真是这样做了,就一定会写在自己著作的卷首。我们的这种入题方式比他们自己采用的方式更为可取,因为这样的导论会使他们的丰富了人类知识宝库的卓越发现更易于理解。

洛克和牛顿并没有说明他们所以采取那种方式的动机,而且也没有讲明他们所以决定采取那种方式的理由。他们只用自己的科学本能做响导,但是这个响导领导得非常好。

洛克和牛顿离开了崎岖小道,去为自己开辟新的道路;他们走下科学高峰而来到平原,从平原为自己选择了出发点。

牛顿看到苹果坠落之后,就从这一简单的事实拾级而上,一直上升到万有引力的观念。

洛克的注意力最初集中于我们最直接的感觉,即集中于我们的第一需求

所派生的感觉;他从抽象到抽象,一直上升到人类理性的可完善性的观念。洛克和牛顿的著作发表之后不久,也就是说,从十八世纪初叶起,学者

中间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分成了水火不相容的两派,洛克——牛顿派向笛卡儿派宣战了。

事实的考察(续) 十八世纪科学著作概观

第二部分

洛克——牛顿派和笛卡儿派的争论今天,不难看出这个争论所犯的错误。

学者们本想研究一般情况,但却考察了个别情况。

假如学者们最初立足于高超的观点,着清各项发现之间的联系,看清相继阐明科学机构的研究成果的各项重大创见之间的联系,那末,他们就会努力去理解笛卡儿派的观念怎么能产生洛克——牛顿派的观念,一句话,他们就会恰当地提出和讨论所要考察的问题。

假如问题提得恰当,则笛卡儿的理论一经问世,学者们就会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到人类知识的状态上去,就会确认笛卡儿已经把新科学体系的建立推进到当时条件所能允许的高度,就会看到提出新体系的初步轮廓是势所必然,就会看到只有如此才能把科学机构的注意力集中到应当从事的工作上去,就会认为涡流体系是一个暂时的体系,就会把这一体系看做是使实证科学由此形成为完整体系所必需的工作草图,就会不去批判涡流体系,就会不让洛克和牛顿的著作与笛卡儿的著作互相对立起来,也就不会去争论综合法和分析法孰好孰坏。这种孰好孰坏的争论十分荒谬,犹如对一台泵的作用, 硬要争论究竟是活塞上升好还是下降好一样。对于这一问题,人们只能回答说:“如果活塞处在泵体的上部,就应叫它下降;如果处在下部,就应叫它上升;正因为活塞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交替运动,泵才起作用。”

假如问题提得恰当,学者们就会觉察到笛卡儿是有意采用和提出新科学领域的一般观念的,就会觉察到笛卡儿因此一开始就把自己置身于科学的顶峰,就会觉察到他首先站在哲学的高原,一览无遗地掌握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随后又下降到两个次要的观点:他写出《论人》(Traitédel’homme)一书,说明他停留在有机体物理学的观点上;而他的屈光学和他在几何学上对代数的应用,则说明他停留在无机体物理学的顶峰。

学者们本应当看到,笛卡儿已被上述的著作累得筋疲力尽。这样,他们对笛卡儿到达平原后的疲惫不堪,对笛卡儿科学旅程日志的最后部分远远不如最初部分,也就不会感到惊奇了。

假如问题提得恰当,学者们也就会觉察到,洛克和牛顿在发现一般原则十分协调,而原则的应用却很不好的时候,必然要观察、比较和解释个别现象。

实际上,问题是提得不恰当的,所以学者们自认为是在探讨一般情况, 其实只是探讨了个别情况;自认为是提出了一般原则,实则只提出了个别原

则。但是,学者们所犯错误的性质,并没有立即产生不良后果,所以十八世纪的科学著作仍然很有价值。

学者们没有想到应当轮流交替地发挥泛化和分化的作用,应当轮流交替地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应当轮流交替地进行先天的观察和后天的观察,而是指示人们必须走洛克和牛顿的道路。

十八世纪科学著作概观(续)

洛克一牛顿派和笛卡儿派争论之后的著作第一类

我认为,在洛克和牛顿的著作之后写成和发表的十八世纪科学著作中, 有四部最为著名:

头两部是《函数论》和《天体力学》;

另两部是《论感觉》和《人类理性进步的历史概观》。前两部是牛顿著作的继续;后两部是洛克著作的继续。

牛顿的创见的改进和发展

《函数论》

在天才们想出的新颖、有力和正确的创见中,总会掺杂一些错误的观念, 而清除这些观念所需的时间,则与该发现的重要程度成正比。牛顿用无穷小的观念作为其微分法的杰出发现的基础,这就非常错误地把物理学观念同纯数学观念混杂在一起了。

拉格朗日先生终于区分开良莠,他建立的微分法理论没有任何物理学观念。

拉格朗日先生对其微分法的发现,对从牛顿到他为改进微分法所做的种种努力,以及对他为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种种方法,作了如下的叙述。

“从广义上来讲,函数计算的对象和微分计算的对象一样,但是函数计算,没有微分法的那些在计算原则上和一般演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此外,函数计算还能把微分计算与可以说现已成为另一门独立科学的代数学联系起来。 “我们知道,作为莱布尼茨的微分法基础的无穷小的假定,是有一些困难克服不了的。为了克

服这些困难,欧勒物把微分看做是零值的,从而把微分比的表达式写成不表达任何观念的 0:0。“麦克劳林机和达兰贝尔运用了极限的观念,并把在有限差变成零值时的微分比看作有限差比的

极限。

“这样来表达微分量,只是把困难往后推了,因为在最后解析时,无限减小的差比仍然变为 0:

0。

“况且可以看出,当某个量无限减小时把极限这个常用词用于解析式就很不恰当,因为这种极

物 理学应当分为两门:固体物理学和流体物理学。

机 体物理学的学者也应分为两类。人们把这两类人称为天文学家和光学家,但我以为不够确切,因为它们只能很不完全地表达我上述的观念。因此,我决心创造固体学家和流体学家这两个名词。

限缩减到零之后还可以变成负数。在几何学上也是如此。严格地讲,并不能说次切距就是次割距的极限,因为次割距变成次切距之后仍然可以继续增大。

“根据老前辈的定义,真正的极限是一个虽然可以随意接近但决不能超过的量。例如,圆周对内接多边形和外接多边形来说就是如此,因为不管边数增加多少,内接多边形总超不出圆周,外接多边形也进不入圆周。同样地,惭近线也是它所归属的曲线的真正极限,如此等等。

“再者,我并不否认,象麦克劳林和达兰贝尔以及他们以后许多其他学者所做的那样,对以特殊方式规定的极限进行研究,可以精确地证明微分学的原理。但是,人们在这里不得不使用的形而上学之类的东西,即使说与分析精神不是完全相反的,至少也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分析不能允许有形而上学,而只能依靠基本原理和主要的基础运算。

“关于微分系数法,的确可以把微分系数看做是量变的速度,并从这里抽出任何力学观念;但是在微分系数中,上述速度的分析测定也取决于无穷小的量或无限减小的量的研究,从而同微分学有同样的困难。

“如果深入研究这些不同的方法,或者更确切地说,如果深入研究同一方法的不同考察方式, 就会发现这些方法或方式的唯一目的,就是设法通过移项或者说通过使前项与数列的其余项隔开的办法,单独求出函数展开的前项,因为需要用微分学解答的一切问题,仅仅取决于这些前项。可以说这就达到了目的,几乎无需怀疑,运算的目的就在于此。

“从曲线的研究中产生出无穷小的方法,接着再把它变换成无限减小或极限的方法,而从运动的研究中则产生出微分系数法。在分析中,人们便借用了从上述研究中得出的原理。人们一开始没有看出,至少是似乎没有看出,取决于这些方法的问题,经过分析研究,可简单地归结为对导函数的研究,即对已知函数展开的前项的研究,或者可归结为用导函数对原函数的逆向研究。

“牛顿在最初解答沉重物体在受阻的条件下移动所划出的曲线问题时明确指出,这个问题不应当用纵坐标数列的前项来解答。但是,在应用这一原理时他错了。在第二次解答时,他研究了四个连续的纵坐标的差,而且完全使用的是微分法。尽管他仍然说问题要用数列的前项来解答,但是可以看出,这句话同上下文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

“因此,更为合理和更为简单的办法,是直接研究函数的展开,而不走无穷小或极限等形而上学的弯路。与其说这是使微分学完全取决于这种展开,不如说是把微分学引回到纯代数的原点。

“然而,在微分学产生的时候,人们还没有函数所包含的那种相当广义的观念。 “最初的数学分析家们使用微分这个词,只是表示同一个量的各次方。随后人们把含义扩大,

表示另一个量以任何方式形成的一切量。现在,一般是用这个词表示一个量根据已知定律取决于其他一个或几个已知量。

“从这个观点来看,就应当把代数学看做函数的科学,而且不难看出,方程的解一般说来只在于用已知量的已定函数求未知量的值。因此,这些函数就表示为求出待求量的值而对已知量进行的各种运算,而且这些函数实际上不外是计算的最后结果。

“但是,在代数学中,只是研究一般化了的、即改写成字母的算术运算所求的函数,而不是象在真正的函数计算中对不定的增值得出一个或 几个函数量,以研究数列展开的代数运算所求的函数。

“用一般方式来研究的函数展开,产生出各级的导函数:而一旦找到这些函数的数字算法,就可以只研究这些函数本身,而不考虑它们所由来的数列。因此,只要把一个已知函数当作原函数,就可以用简单而划一的法则从中导出其他的所谓的导函数;只要在若干变数之间得出任意方程,就可以逐步过渡到导方程,再从导方程回到原方程;这种转换也适用于微分法和积分法,但根据函数理论, 这要取决于以简单的计算法则为基础的纯代数运算。

“研究面积、正切、接触半径等时,导函数必然要出现在几何学中;而研究速度和力时,导函数则必然要出现在力学中。举例来说,如果把一个曲线面积看做横坐标函数,它的纵坐标就是第一导函数或第一函数;纵坐标与次切距的比用纵坐标的第一函数来表示,从而也用面积的第二导函数或第二函数来表示。接触半径取决于纵坐标的前两个导函数,其余类推。同样,如果把经过的空间看作时

间的函数,速度就是第一函数,而加速的力则是第二函数。由于曲线几何和力学的这些因素能够提供象方和根的代数式这样简单易解的算式,所以这也许算是函数计算的一点小贡献。

“就函数的构成量中的一个量来研究函数时,可不考虑这一量的值,而只研究它进入函数的方式,即只研究函数同这一量和同其他量的组合方式。因此,只要和它组合在一起的其他量恒定不变, 则不管它如何变化,函数仍被看做是始终不变的。因此,就函数而言,必然有变数和常数的区别。”

欧勒先生概括和阐述了拉格朗日先生所证明的全部真理。

在科学史中,能够找出一个伟大理论的最初观点、一切细节和全部证明都是出自一人的例子吗?

《天体力学》

拉格朗日先生改进了牛顿发明的计算方法,拉普拉斯先生概括和改进了这种计算的应用。

下面是拉普拉斯先生设想的著作计划。他实现了这一计划,所以他的著作的导论可以算作他的著作的摘要。

“牛顿在上世纪末公布了万有引力的发现。从那以后,几何学家们经过努力,终于把宇宙体系的一切己知现象都纳入这一伟大自然定律,从而赋予天文理论和天文图表以出人意料的精确性。我决定用同一个观点阐述这些散见于大量著作中的理论,汇编成《天体力学》,以综述万有引力对茫茫太空中的太阳系和其他类似体系的固体和流体的平衡和运动所发生的全部作用。最广义的天文学,是力学的一个大问题,因为在力学中天体运动的参数是任意值。问题的解答既取决于观测的精确性,又取决于分析的完善性;而且至为重要的是不能想当然,要使解答只依靠必不可少的数据和观测。我必须竭力达到拙著所预定的重大目标。考虑到题目的繁重艰巨,我希望天文学家和几何学家从宽对待拙著,从中找到他们的研究所需的相当简易的答案。拙著分为两部:第一部论述测定天体重心运动的方法和公式、天体图象、天体周围流体的变动和天体围绕各自重心的运动;第二部先把第一部给出的公式应用于行星、卫星和彗星,然后考察有关宇宙体系的各种问题,并概述这方面的几何学著作的简史。拙著采用宜角和日长的十进分法①,至于长度测量单位,仍采用根据敦刻尔克至巴塞罗那的经线所测定的米长。”

拉普拉斯先生关于月球理论的研究,足以使他在光荣殿中占有显赫的地位。

月球理论还不完善。长期以来,天文学家们几经观测,证明这个卫星的平均运行并不规则;但是,没有一个人指出这种不规则的原因,没有一个人精确地测定出不规则的差比。拉普拉斯先生填补了这个重大的空白。

拉普拉斯先生证明:所谓的月球不规则运行实际上是非常规则的运行, 月球的这种运行是万有引力的直接效应,这个看来好象是牛顿学说不能解释的例外或个别事实恰恰同牛顿学说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完全一样,决非例外和个别。我认为,拉普拉斯先生的这个证明是永远值得称赞的。

这位学者为作出他的证明所采用的方法多么有效,多么平易,多么简单! 天才的禀赋是拉普拉斯先生的基本条件。

① 许多人认为笛卡儿和培根是两位相互对立的哲学家,认为两个人是各有其新科学体系组织计划的发明家。这些人把这两位作者的著作平列起来进行比较,评定优劣,认为问题处理得好者为优。

在所有的天文计算中,(拉普拉斯先生说过)人们都把行星看成是完全圆的球体。问题的这种提法没有什么不妥,但只能限于考察太阳系的各星体的一般作用和相互作用。所忽略的量,比起所计算的量是小得微不足道的, 观测时感觉不到这种不精确性所引起的误差。但在月球理论中,如果忽略了这个量,那就错了。改进月球理论的方法是:在计算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作用时,不要把地球看成完全圆的球体,而要看成自转轴的两端平扁的球体。

拉普拉斯先生做完计算之后,就设法去求证计算。这个求证需要大量工作,还必须研究对月球所做的全部观测。这位学者向科学院报告了这一工作的艰巨性。只要有利于科学的进步,科学院总是立即行动的。正如拉普拉斯先生所希望的那样,科学院提出了课题悬赏。布瓦尔,先生和布尔格于先生前来应征,并分得了奖金。他们比较了三千多次观测,用观测证明了拉普拉斯先生的理论的正确性。

洛克思想的完善和发展概 述

在向读者直接介绍洛克思想的完善和发展以前,我先考察一下科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并竭力把它搞清楚。这个问题就是科学著作的划分问题: 洛克和牛顿在新科学体系中所完成的划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旧科学体系中所完成的划分。

在两个伟大的科学发现之间,必有一个长期的间隔。伟大的科学发现, 都是轮流交替地由一个人和两个人领导完成的。

这两个事实的存在原因,不难从历史上找到证明。

第一个事实的原因

在两个伟大的科学发现之间,必有一个长期的间隔。一个伟大科学发现的特征是什么呢,只有改变科学团体的研究工作的指导方向的科学发现,才称得起第一流的科学发现。但是,由于事物的本性:

一、科学团体只能根据综合法或分析法进行研究。因此,重大的发现只能是创造出一套可以决定学者们从综合法过渡到分析法或从分析法过渡到综合法的观念。

二、在这两个过程中,学者们必须走完一个过程的全程,才能从一个过程过渡到另一过程;而且不论是从哲学的高度下降到科学的细节,还是从最个别的事实上升到最一般的事实,人类理性都需要一段很长的活动时间。

由此我得出结论:

在两个伟大的发现之间,必有一个长期的间隔。

第二个事实的原因

, 学者们采取的这种方式并不好。

于 1563 年 1 月 22 日,笛卡儿生于 1596 年 4 月 2 日,因此笛卡儿出世时,培根已经三十六岁。也就是说, 培根五十二岁时,笛卡儿才十六岁。

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是轮流交替地由一个人和两个人领导完成的。我前面说过:

一、人类理性是轮流交替地使用先天法和后天法来观察事物的。

二、伟大的科学发现只是先天地或后天地观察科学总体的一种新方式。

(我认为)如果我对上面的两点讲得已够清楚,那末我现在的任务就是找出第二个事实的原因,即根据事物的本性证明:以先天法提出的创见是单纯的,而以后天法提出的创见则是复杂的。我现在来论证。

用新方式先天地考察事物,就是重新组织一般原则。这一工序要求组合一般原则时前后统一,从而这就不可能是多数人合作的结果。

后天地考察事物,或对个别事实进行新的考察,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详细的论述,而这决非是一个人的能力可及的。

为了从方法论上证明以上所述,就必须完全撇开直接感觉,上升到最高抽象的领域,并在这里停留必要的时间去重新组织一般原则和用这些原则去解释现象,因为现在只有探讨对物理学的进步有明显利益的发现时,形而上学才能引起学者们的注意。简而言之,为了确切证明上面提出的问题,就必须在这段插叙中一一陈述本书将要提出的全部最有力论断,但这样做又不太适宜。

因此,我暂时只提出这个证明的结果。

可把科学领域视为中央部分耸有一座高山的国度。从这座高山的顶峰, 一个人就可以看到全国;而在平原,至少要有两个人才能看到一个人从顶峰上所见到的全貌。如果现在把笛卡儿比作站在顶峰上的人,把牛顿和洛克比作站在平原上的人,那就可以看出,学者们在十七世纪只有一个向导,而在十八世纪则有两个。虽然十八世纪的学者们分成各有自己领袖的两派,但我在考察他们的著作时力求把它们统一起来,所以我希望人们能够为我的努力而喝采。

《论感觉》

仔细研读洛克的著作,可以发现这位学者对解剖学、医学和生理学都造诣根深,对有机体物理学各个部门的知识也都达到了当时已有的水平。洛克显然是以把精神方面的现象、即智能现象纳入物理观念的范畴为目的的。洛克显然是以此为目的的,因为他曾抨击、驳斥和摧毁兽类自动论之类的天赋的、神启的和灵感的观念;他甚至还试图把对最低级动物所做的观测同对最高级植物所做的观测联系起来。

在洛克的时代,相信神启观念的人为数还相当可观。僧侣集团虽已分裂成相互攻讦的两派,但仍然很有势力。新教僧侣和旧教僧侣在反对建立新科学体系这一点上,还是利益共同的。两派僧侣都认为,世俗人应当是他们的下属。一句话,神学家(既然认为世俗人是他们的从属)企图禁止世俗人研究重大的观念,叫人们相信神职人员从超自然的(即不可思议的)权力那里得到解答一切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把重大的观念禁铜在信仰的范围之内。

以建立新科学体系为主要目的的洛克,为建造科学大厦收集材料的洛克,不得不要点机智;他不能毫无顾忌地发挥自己的思想,被迫(为了避免

僧侣的迫害)在论证神启观念并不存在的每一章节的开首,都要郑重声明他相信神启观念。

洛克在其著作中所用的大量护身符,使他的著作很难于理解,以致象孔狄亚克这样的人,为理解他的一个最重要观点都感到非常吃力。例如,孔狄亚克在给一位女友的信中说过:

“我们回忆不出我们出生时的无知情形,因为当时的状态未留下一点痕迹。我们所能回忆出来的无知情形,只是我们记性的那些学过的东西;而且为了理解我们所学的东西,必须先知道一点东西;我们必须先用几个观念来感觉,然后才能观察我们用原先没有的观念去感觉的东西。今天可使我们如此清楚地了解一个认识向另一个认识过渡的这种深刻的记忆,却不能溯源到最初的一些记忆;相反地,最初的一些记忆是被它假想出来的。因此,我们就认为这种倾向是与生具有的。说我们学会了看、学会了听、学会了品味、学会了感觉、学会了触摸等等,都是似是而非的怪论。看来在感宫形成的当时,天性就赋与了我们以全会运用感宫的能力,而无需学习就能一直运用它们,因为我们现在并不需要学习使用它们。

“在发表拙著《论人类知识的起源》时,我就抱有这种见解。洛克对于一个胎生盲人被治愈复明的议论,也没有能使我放弃这一见解。与这位哲学家相反,我仍坚持眼睛生来就会识别形象、大小、方位和距离。”

在孔狄亚克著书立说时,僧侣已经丧失了他们在洛克时代拥有的大部分势力。孔狄亚克很少受到威胁,他大胆得多了。孔狄亚克走过洛克所开辟的道路以后,终于看到被第一个走完全程的杰出天才所荫蔽的细节。孔狄亚克用不着洛克那么多的护身符。

在沙·乌埃版《论感觉》卷首的论点摘要的头几页中,孔狄亚克将其目空一切的态度表现得十分清楚。我在下面将要引述这段摘要。孔狄亚克过分自负,自认为是第一流的天才,其实不过是洛克的一个注释者。这个错误对科学井没有什么妨碍,因为一个人只有在心灵上摆脱从属感,才能表现出他的全部才能。

《论感觉》的论点摘要

“这部著作的主要目的,是说明我们的一切知识和一切能力是怎样来自宫能的,或者更确切地说,它们是怎样来自感觉的,因为官能实际上不过是偶然原因。官能并不感觉事物,借助官能来感觉事物的只是心灵;是感觉使心灵发生变化,人们才获得一切知识和一切能力。

“我的这项研究并不能无限地促进推理艺术的发展,只能使它发展到获得初步原则。事实上,如果不了解我们的思想是怎样形成的,就找不到经常不断指导我们思想前进的可靠方法。对于那些总是求助于自己都不理解为何物的本能的哲学家,你能够指望他们什么呢?只要我们心灵的活动还是神秘莫测的,未被我们了解,你能夸口消除我们的错误的根源吗?因此,必须先从我们受到的最初感觉开始考察;必须探讨我们的初始活动的原因,追溯我们观念的根源,同时详述我们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一直跟踪追迹到大自然给我们规定的界限。总之一句话,正如培根所说的,必须全面重新研究人类的悟牲。

“但是,有人会反驳说:只要重复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我们的知识都来自宫能,就已经说得够全面了:决没有一个有头脑的人不会进行你们认为是如此必要的发挥,但也没有什么比同洛克一起去就这些细节钻牛犄角再徒劳无益的事情了;亚里士多德能用那一句名言概括出我们知识的整个体系,这完全证明他是非凡的天才。

“我承认亚里士多德是最杰出的天才之一,而提出上述反驳意见的人也无疑是博学之士。但是,只要听一听他们的议论,或者如果他们写有哲学著作而读一读他们的这种作品,就足以确信他们对洛克的指责是多么站不住脚,而如果他们不是去批判而是去研究这位哲学家的著作又是多么有益!

“如果这些人使用的方法是正确的,而且运用得非常清楚和十分确切,那他们还多少有点权利把形而上学为认识人类理性所做的努力看成是徒劳无益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怀疑他们如此重视亚里士多德是为了能够轻视洛克,而轻视洛克又只是为了轻视所有的形而上学者。

“长期以来,人们都说我们的一切知识来自宫能。但是,逍遥派还远远没有懂得这一条真理,所以尽管他们中间许多人都有这种想法,但从来没有能够发展它,而且在数世纪之后,这仍是一个有待发现的问题。

“往往一个哲学家表示赞同一个真理,可是他并没有弄懂这个真理:他有时是追赶浪头,随声附和;有时是驯而不服,另有野心,他反抗,他战斗,他偶而还能惑众。

“几乎所有的流派都是这样形成的,所以它们往往是信口雌黄,胡诌一通,但有的议论也要有些道理,因为它们总是要相互挑毛拣刺的。

“我不知道亚里士多德在提出知识根源的原则时有什么理由,但我知道他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发挥这一原则的任何一本著作,而且总的来说,他是竭力反对柏拉图的见解的。

“在谈完亚里士多德之后,可立即来谈洛克,因为不必考虑就这个题目有所论述的其他哲学家。这位英国人无疑曾在这方面大放异采,但也留下了一些阴影。我们将会看到: 他没有留意在我们的感觉中还搀杂着很大一部分识别活动;他不懂得我们是多么需要研究触、视、听等等活动;他认为心灵的一切能力都是天赋的品质,而没有想到这些能力也会来自感觉。

“从整个广度来讲,他远没有掌握人的体系;假使没有莫利纽要,恐怕他始终也没有机会知道视觉中还搀杂着识别。他曾明确断言,其他官能也都一律没有搀杂着识别。因此, 他认为我们生来就有一种会使用官能的本能,而无需用思考来帮助我们运用官能。

要 问:

“试图研究人类思想史的毕丰先生卡,一开始就假定他所设想的人具有人应当获得的习惯。他不知道每一官能是通过什么判断顺序发展起来的,所以他说:在动物身上,嗅觉属第一,只有嗅觉可以代替其他一切感觉,而且从一开始,从而在学会触摸之前,嗅觉就决定和指导着动物的一切动作。

“《论感觉》是唯一能够剖析人的习惯的著作。观察人出生时的感觉活劫,就可证明我伽是如何学会使用自己能力的;而凡能很好理解我们的感觉体系的人,都会承认没有必要使用本能、机械运动和其他类似的暖味不清的字眼,或者退一步说,如果一定要用它们,就得能够把它们变成明确的观念。

“但是,为了达到本书的目的,既绝对需要重视我们的一切活动的本源,又决不能忽视我们的一切活动本身。本摘要所要指出的,也只是这一点。

“如果人对自己的感觉毫不关心,那末事物对他的印像就象影子一样,留不下任何痕迹。过了几年之后,他仍和最初一样,任何知识都没有获得,除了官能之外没有其他能力。然而,人的感觉的特性,决不容许人们长期处于这种麻木不仁状态,因为感觉必然有使人痛快的和不快的,而人就是总想方没法去寻找痛快而避免不快的:而且快乐和痛苦的对比越鲜明,对心灵的作用也越强烈。

“在缺乏一种我们认为是我们的幸福所必需的东西时,我们就会感到困难。我们把对困难的担忧叫做需求,而由需求又产生出愿望。这种需求随着情况一再重复,而且往往山此产生出新的需求,从而使我们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发展。

“洛克第一个指出,因缺乏某种东西而引起的担忧是我们作出决定的根源。但洛克认为担忱来自愿望,其实恰恰相反;另外,洛克还把愿望和意志严格地区别开来,其实两者并没有多大区别;最后,洛克只是考察了正常人的担忧造成的影响,即能够运用一切官能和养成一切活动能力的人的担忧造成的影响。

“因此,只须证明这种担忧是使我们养成触、视、听、嗅、尝、比较、辨别、思考、希望、爱、憎、恐惧、想念、欲求等习惯的最初根源。总之,心灵和肉体的一切习惯都是由此而来的。

“为了证明这一点,必须比这位哲学家再上升得更高一些。但是,由于我们无法考察我们最初的观念和最初的感触,所以就必须猜测,从而也就必须作出种种假定。

“然而,仅仅再上升到感觉还是不够的,因为要阐述我们的一切知识和一切能力的进步,就必须把应当归属于各种官能的活动分辨清焚,而这项研究现在还没有人尝试过。因此,我把《论感觉》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自身不能识别外界事物的官能。 “第二部分论述触觉、即独自能够识别外界事物的官能。 “第三部分论述触觉如何使其他官能学会识别外界事物。 “第四部分论述能够运用全部官能的单独人的需求、观念和智能。 “以上的叙述清楚地表明,本书的目的是说明我们的每种宫能产生什么样的观念,

以及所有的官能联合起来又怎样给予我们以生存所必需的一切知识。 “所以说,人的整个体系都是从感觉产生出来的,这个完整体系的各个部分既相互

联合又相互补充。这是一串前后连贯的真理前面的观察给后面的观察做准备,后面的观察给前面的观察做证明。举例来说,在你阅读第一部分时,就开始想到视觉可以下必依靠本身去辨别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而当你在第三部分读到触觉如何给予视觉以这一切观念时,就会对这一点心悦诚服。

“虽说这一体系的基础是一些假定,但由此得出的一切结论却是由我们的经验证实

卡 儿在十六岁之前有可能想出改造科学体系的计划吗?

了的。例如,决不会有一个人只有嗅觉,因为这样的动物是生存不下去的。但是,为了说明我们在观察时所作的推论是正确的,只要对我们自身稍微考察一下,就得承认我们虽可以把个人身上发展的一切观念和一切能力都归之于嗅觉,但只靠嗅觉这一官能,我们却不可能获得其他观念和能力。我们可以撇开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不管而只考虑嗅觉,但我们所以要设想一些假定,只是为了把这种抽象说得更为明白易懂。”

《人业理性进步的历史概观》

洛克在其哲学著作中论述了个人智力的发展和人类理性的完善。孔狄亚克给洛克关于个人智力的论述作了注释。

孔多塞努力把体系建立在完善的现念之上;他发展了洛克关于理性的无限可完善性的叙述。不

下面是孔多塞写在其著作卷肯的内容提要:

“人生来就有能力接受感觉,从所接受的感觉中识别和分辨构成复合感觉的简单感觉,记住、认识和组合它们,在记忆中储存或复现它们,从组合中比较它们,找出它们的异同;还有能力对所有这些对象打上记号,以便更好地认识它们,从而便于进行新的组合。

“个人的这种能力,在外界事物的作用下,即由于某些复合感觉的经常存在,而在人身上逐渐发展。复合感觉的恒定性,无论就其总体的同一性而言,还是就其变化规律而言,都是不依人本身为转移的。个人也能通过与其他人的相互来往而锻炼这些能力。最后, 在这种能力得到初步发展之后,人们还能通过后天习得的方法使其有所发现。

“感觉有的带来快乐,有的带来苦痛;人也能把这些瞬间的印象转变成持久的、甜蜜的或苦痛的感受;并且在看到或想起其他可感事物而快乐或苦痛时,还能回味这种感受。最后,这种能力与产生观念和组合观念的能力结合之后,就产生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这些关系又必然与我们最宝贵的幸福和最大的灾难息息相关。

“如果从人类的不同个体的共同点出发,只观察和认识人的上述能力的发展所表现的一般事实和恒定规律,则这门科学就叫做形而上学。

“但是,如果从同一时期和同一地区生存的人群所表现的结果来研究这一发展,而且是研究代代相传的发展,远就是概观人类理性进步的历史。人类理性的进步也遵循着个人能力发展所遵循的规律,因为人类理性的进步同时就是集合成社会的大量个体的能力的发展的结果。但是,每一断代的结果一方面取决于前一断代的结果,另一方面又影响以后各断代的结果。

“这是对人类理性进步的历史概况,因的它是通过对过去不同时代的人类社会进行连续观察而形成的,而且一直是叙述其变化的。这个历史概观要指出变化的程序,说明每一断代对下一断代所起的影响,进而根指无数世纪以来不断更新的人类所发生的变化来解释人类走过的路程和人类走向真理或幸福所迈出的步伐。对人类的过去和现状进行的这种观察,将会使我们找出保证和加速人类的本性可望得到的新进展的方法。

“这就是我写这部著作的目的。它的结论是用推理和事实说明人类能力的完善是无止境的,人类的可完善性实际上是无限的,今后任何强权要想阻止这个发展都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居住的地球存在一天,人类的能力就要发展一天。亳无疑问,前进的步伐可能时快时慢,但是永远不会后退;至少可以说,只要地球在宇宙休系中的位置不变,只要宇宙体系的一般规律不在地球上产生巨大的混乩和发生使人类无法生存、无法施展才能、无法我到对策的变化,就不会后退。

不 能设想笛卡儿在受教育期间对培根传播的观念一点也不知道呢?

“我们所观察的人类的最初文明状态,是人数不多的群体以渔猎为生,只会制作粗糙的武器和某些生活用具,巢宿或穴居,但己有互通需求的语言,而且还有少数作为行为公认的标准的道德观念;他们组织家庭生活,遵循具有法律效力的惯例,甚至已经形成政府的刍形。

“大家知道,由于生活资料的来源既不可靠又很困难,除了必不可少的休息之外就是极端的劳累,所以当时的人根本没有空闲去深入思考和用一系列新的观念去丰富自己的理智。满足需求的手段,也只能是偶然地或在个别季节中促进本来可以不断发展的突来的进步;每一个人只能完善自己的才干或机智。

“因此,那时人类的进步必然是非常缓慢的,他们只能在罕见的困难环境中一步一步地前进。尽管如此,人类仍然从以渔猎或采集野果为生的状态,过渡到驯化、饲养和繁殖动物而得到丰富生活资料的状态。随后,又出现了粗放的农业。这时,人类不再满足于采集野果或植物,而学会用它们作粮食,选其良者加以种植或栽培,以耕作劳动对它们进行再生产。

“在文明的初期,只有十人的独荻物、武器、渔网和生活用具是私有财产;后来, 先是畜群变成了私有财产,接着,开垦和耕种的土地也成了私有财产。首领死亡之后,他的私有财产自然传给他的亲属。这样,某些人就占有了可以保存的剩余物。即使一个孤独的人,也会有各种新的要求;人们有了一样东西之后,就感觉到缺乏其他东西。这种需求产生了交换的理念:从此,道德关系就变得夏杂而多样了。生活比较安定,空闲时间较为充裕可靠之后,人们就可以深刻思考问题,或至少可以连续观察问题了。惯例承认了某些人可用部分剩余物品雇用他人采替自己劳动。这样,在人群中就出现了不必专门从事体力劳动的阶级,这个阶级的欲望已经超出基本需求的范围。实业兴旺起来,艺术得到发展和进步;较为细心和精明的人偶然观察到的事实,导致了新艺术的出现;随着生活资料的逐渐充裕和有所保证,人口便增加起来;在同一块土地上可以养活更多人的农业,成了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农业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又反近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在居住校的稳定、邻舍较为接近、关系较为密切的社会中,习得观念便迅速地传播开来和巩固地传给后代。科学的曙光已经开始出现;人类超出了其他动物之上,再也不象其他动物那样,仅仅局限于自己个体的发展了。

“由于人们的相互关系不断扩大、增加和复杂化,人们就感到必须想出一种方法,

以便把自己的思想转告给不在自己跟前的人,把事件比口传更准确地传述下去,把约定的事项比证人的记忆更牢靠地确定下来,把同一社会的全体成员在行动上必须遵循的习尚比较长期地固定下来。

“因此,人们感到需要有文字,并发明了文字。最初的文字完全是不折不扣的绘面, 随后才变成了用笑画表示物休形象的约定俗成的绘面。再住后,就象用语言中已经应用的拟声词那样,用实物图象来表示抽象的观念。这种符号的起源同单词的起源一样,必然很古很远,难于追溯。最后,写字就成了给每个理念、每个单词以至给观念和单词的每个变化赋予约定俗成的符号的艺术。

“于是,出现了人人都要学习和相互都要得出同样理解的书面语言和口说语言。 “一些天才人物发现,一种语言的所有单词都是由少数几个单音组成的,单音的数

量虽然极其有限,但足以构成几乎是数量无限的单词。于是,他们发明出一套可供阅读的符号,但不是用它们表示相应的观念或单词,而是用它们表示组成单词的单音。他们是人类的永垂不朽的恩人,他们的名字和祖国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里。

“于是,创造出拼音文字,用为数不多的几个符号什么都可以写出来了,正如用为数不多的几个单音什么都可以说出来一样。书面语言同口说语言一样容易,只需学会认识字母和拼读就可以了。最后迈出的这一步,保证了人类的进步永不停止。

“在今天来说,能创造出一种为科学专用的书面语言,看来是很有好处的。这种语言所表达的单一观念及其组合,要使任何人都得出完全相同的理解。这种语言要能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精确细致的智力活动,要使各国人都能理解。这种语言要能译出各国的语言,而又不致象通常的翻译那样容易曲解原意。

“因此,必须经过一场不寻常的革命,使这样的书面语言成为哲学的有用工具,以便迅速地传播文明和改进科学方法。如果不发明这种语言,那就只能延续愚昧无知的状态。

“历史上至今留有记录的一切民族,都曾处在现存的野蛮部落的开化阶段至现今的文明阶段之间的状态,其中有的向前发展了,有的倒退到愚昧无知的状态,有的时而发展时而倒退或停滞在某一状态,有的在征服者的铁蹄下从地球上消失了,有的被胜利者同化或沦为奴隶,还有的接受了开化民族的文化并把它传播给其他民族。所有这些民族,从历史时代开始到现代,形成了一条以已知的各原始民族和现代的欧洲各民族为环节的从未间断过的链条。

“现在,可以考察我所作的历史概观的三个不同部分了。 “在第一部分,我们用旅行家的记述来说明人类在未开化民族中所表现的状态。在

这里,我们只能猜测孤立的人(或者更正确地说,只是为了繁殖才与他人联合的人)是通过哪些阶段,才得以达到以使用发音清晰的语言为下限的最初进步的。随着应用一些最广义的道德观念和建立初步的社会秩序:发音清晰的语言的使用所带来的最明显的同时也是独一无二的差别,终于使人类同也象自己那样长期过着有规律的群居生活的动物区分开来。因此在这里,除对理智和道德的能力进行理论考察之外,我们别无其他向导。

“接着,在人类进入从事艺术活动,科学已经放出曙光,商业已把各民族联合起来, 拼音文字终被发明出来的阶段,除了上述的第一个向导之外,我们还能以观察几乎所有中间阶段的不同社会的历史为向导,尽管我们还不能对把人类的这两大时代区分开来的一切方面都一一进行观察。

“在这里,我们的概观开始主要依据史书记载的一系列事实,但必须从不同民族的历史中选择事实,然后进行比较和整理,写出一部假定的单一民族的历史,并概观这个民族的进步。

“从希腊发明拼音文字时期起,历史才开始以一系列从未间断的事实和经历联贯到现代,联贯到人类在欧洲的各文明国家的现状;而对人类理性的进步和发展的概观,也才成为真正的历史概观。哲学再不必依靠推测,再不必编造各种假说,而只须汇集和整理事实,指出事实的联贯和协调所产生的有益真理了。

“最后,是概观我们对未来的希望,即概观我们的后代应当完成的和恒定的自然规律将会保证实现的进步。这第三部分概观必须说明:今天在我们看来似乎是虚幻的希望, 将要通过一些什么阶梯才会逐渐变成可能和甚至变成现实;尽管某些偏见可以得到暂时的胜利,受到一些政府或民族的吹捧,但为什么唯有真理必然得到持久的胜利;大自然是用什么纽带把文明的进步同自由的进步、美德的进步、对天赋人权的遵重的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这些进步是人类的唯一真正利益,它们好象是彼此分离的,甚至被认为是互不相容的;但在大多数民族的文明同时达到一定程度,其中一个伟大民族的语言为世界所通用,以及它的商业扩展到全球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民族是如何变成不可分离的。一俟这种联合在整个有教养人的阶级中实现,这些人就只能推崇那些同心协力加速人类的进步和增进人类的幸福的人类之友了。

“我们要叙述或多或少推迟或拖延理性进步的一般错误的由来,并概观它们的历史。这种错误作为政治事件出现时,往往使人类向愚昧无知倒退。

“使我们陷入错误或坚持错误的智力活动,其中包括可以迷惑最有教养的人的巧妙

的谬误推理和痴心妄想的梦呓,也同正确的推理方法或发现真理的方法一样,都属于我们的个体能力的发展的研究范围。基于同样的理山,一般错误在各民族中发生、传播、传代和永续下去的方式,也是人类理性进步历史概观的构成部分。同使人类理性进步和开化的真理一样,一般错误也是人类理性活动的必然结果,即是人类理性在其所认识的事物与其想要认识的事物和认为需要认识的事物之间经常存在差距的必然结果。

“还可以看到,根据我们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我们进步的各个时代必然要产生一些偏见,而且它们的诱惑力或支配力很强,因为在掌握消灭错误所必需的全部真理以后,人们还会长期保留幼年时期的错误,以及他们所在的国家和所处的时代的错误。

“最后,由于不同阶级的人们的教育程度不同和职业不同,所以任何一个国家和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形形色色的偏见。如果说哲学家的偏见曾危害真理的继续前进,而没有教养的阶级的偏见则是推迟了已知真理的传播,某些负有重任或权势很大的职业的偏见则是阻挠了真理的发展。这些偏见是理性必须永远反对的三大敌人,而且总要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才能彻底战胜它们。因此,这个斗争的历史,即偏见的产生和兴亡的历史,将在本书中占有很大的篇幅,而且是本书的相当重要或相当有用的一部分。

“如果有一门可以预见、指导和加速人类进步的科学,那它就应当以人类进步的历史为主要基础。毫无疑问,哲学必须摈弃那种认为只能从前代的历史中找出行为准则、从古代思想的研究中找到真理的迷信。但是,哲学不也应当把傲慢地拒绝经验教训的偏见一并摈弃吗?当然,只有深刻细致的思考,才能使我们获得人类科学的一般真理。然而,如果说观察人类的个体对于形而上学家、道德学家是有用的,那末为什么观察人类的社会就对他们没有用呢?就对政治哲学家没有用呢?如果说观察同时存在的不同社会,研究其间的关系是有用的,那末为什么逐个时代地进行这种观察和研究就没有用呢?即使在思辨真理的研究中可以忽略这种观察,但在实际应用思辨真理和从科学导出必然产生有益成果的艺术时,也应当不要这种观察吗?我们的偏见及其产生的恶果,不都是来自我们祖先的偏见吗?查明偏见的根源和后果,不就是使我们认识某些偏见和预防另些偏见的最可靠方法吗?

“我们已经达到可以不犯新错误和不重犯旧错误,不使一切腐朽的制度再伪装德政

而被愚昧或狂热地接受下去,不叫一切错误思想再给一个伟大的民族造成灾难的地步了吗?因此,研究各民族是如何上当受骗、腐化堕落或陷入贫困的,难道是徒劳无益的吗? “一切都在表明,一次新的人类大革命的时代即将来临。除了概观为这次大革命作

好准备的历次革命以外,又有什么能向我们十分清楚地指出我们应当期待于这一大革命的东西呢?又有什么能在革命运动中给我们提供一个最可靠的向导呢?文明的现状向我们保证,这次大革命肯定是顺利的。然而,我们应当全力以赴,不也是一个先决条件吗?为了对大革命带来的幸福少付代价,为了使大革命更加迅速开展,为了使大革命的成果更为丰硕,难道我们不需要根据人类理性史去研究我们应当预防什么障碍和应当用什么方法去克服它们吗?

“我想把我所研究的这段历史时期分成九大阶段。另外,我又不揣冒昧,预定出一个第十阶段,以描绘人类未来的命运。

“我只叙述标志每个阶段的特点的主要东西。我只陈述主流,而不研究例外或细节。我要提到一些事件及其结局,并在书中阐述其发展和作出论证。”

评述孔多塞的著作

任何著作家都受其所处政治环境的影响。比如,僧侣阶级曾阻挠洛克恩想的自由传播;法国的平均主义者曾助长孔多塞夸大其关于自由的观念。

在孔多塞从事写作活动的时候,革命已经发展到一触即发之势。他成了革命党的领袖,他提出了法国必须建立共和政府的主张,他曾敦促各国人民采用排除王权和神权的社会组织。在他的党的勇士们用枪杆子捍卫共和政府的时候,他用笔杆子捍卫了这一主张。

孔多塞所处的一般环境和特别环境,都在使他头脑发热。环境使他无暇去冷静衡量事物,观察它们之间的联系,并根据他所确定的原则得出有条不紊的结论。他在写作期间,没有深入研究其要求人们采纳的最好主张,而只是竭力让人们实行他提出的主张。

结果他的杰出创见——回顾人类理性的进程并在回顾的结尾准确地推测人类理性的未来发展,在实施当中仅限于抨击国王和僧侣阶级。

浏览一下历史,既会看到许多武功赫赫的征服者,又会看到许多独具创见的哲学家。前者如居鲁士一、亚历山大、凯撒科、穆罕默德和查理大帝,后者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和笛卡儿。

假如孔多塞在回顾人类理性进程的时候注意到这个问题,他必然会得出如下的结论:第一,不管是从事政治活动,还是从事理论工作,要想作出惊人的成绩,都有困难;第二,在两方面取得成就所需的能力和才干是大不相同的,而且是互相排斥的。因此,他不得不退出政界,独居斗室,专心为他个人和人类的幸福运用他的天才。他决不能用他的杰出创见去写迎合时尚的著作,以免降低创见的价值。他要用自己的创见去为有机体物理学的一般理论奠定基础。

我要在本书第二编的第一篇中,更加深入地研究我一再谈到的孔多塞的这部著作。他的这部著作尽管在一切细节方面仍有缺点,但仍不失为人类理性的杰出作品。

最初由洛克进行、后来由普莱斯和普利斯特列二位博士发挥的观察,在孔多塞的手中变成了观察的工具。

我认为洛克是发现矿藏,普莱斯和普利斯特列是挖掘矿石,而孔多塞则是用炼出的金属铸造必要的工具,以进行新的开采和发现新的矿藏。

十八世纪的第一流科学著作的第二部分概 述

人类在青年时代就已隐约地看到成年以后才找到论据的一切真理,而且在想像力丰富的这个时代,人类也概括地看到了尚待以后证明的一切真理。有一位古人说过,人是一个小宇宙。我相信,学者们立即注意到了这一

杰出的概括。这个概括,也是我要深刻思考的对象。

我对“人是一个小宇宙”这一概括的思考结果

我认为,在我所处的空间,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量的关系和质的关系。

一 个问题,我的答复是:

科 学体系的计划,是组合最抽象的观念所产生的最大成果。根据事物的本性,一个不到十六岁的人的头脑, 是不可能初步形成这样一个计划的。

在我看来,人和宇宙是两个规模不同而性质相同的结构。我认为,人就象放在大钟里的并由大钟带动的一只小表。

对人和宇宙所作的这种比喻,可以提供一些说明许多重大科学问题的方法。二现在,我就按这一比喻来对比考察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人类理性发展。

在十七世纪,一位指导学者们写作的卓越天才,研究了大宇窗和小宇宙。他从事于天文学和生理学的研究。我们从他那里,即从笛卡儿那里,得到了关于涡流体系和人的论述。

前面已经说过,在十八世纪,学者们分成了两大派别:以牛顿为首的一派专门研究大宇宙,而洛克派只研究小宇宙。

卓越的天才人物的特点,是上升到最高级的一般,而对次要的科学,只是顺便研究一下而已。

化半只能作为无机体物理学的次要研究领域。化学家只是观察大宇宙的次要链轮。牛顿根本没有注意这门科学。

植物半的内容也只是有机体物理学的次要研究领域,洛克就很少注意这门科学。

因此,我决定把化学和植物学放在第一流科学著作的第二部分。

化 学化学在十八世纪有了长足的进步。

布莱克由、卡文迪什和普利斯特列,分解了空气和水。孟日、贝尔托莱般、拉瓦锡①、富尔克罗瓦②和纪顿①,改进了这几个英国人的发明。

拉瓦锡把化学方面的新发现系统地写成一部著作,下面就是该书的绪论。

拉瓦锡著作的绪论

“本书的原来目的,只是想对我 1787 年 4 月在科学院公开会议上宣读的关于必须改进和完善化学术语的报告,进一步加以发挥。

“在我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才切实感到:在这以前,我还没有把孔狄亚克修道院长在其逻辑学和其他著作中提出的原则,完全搞明白。孔狄亚克证实:我们只能借助词来思考;语言是真正的分析手段:最易理解、最为准确和最适合于以任何方式表达事物的代

二 个问题,我的答复是:

由 弗莱舍中学毕业的时候,培根的主要著作已经发表十多年了。我认为任何一个明情达理的人,只要仔细思考,就会确信:一贯追求强而有力的观念的青年笛卡儿,在中学毕业之前,不可能不知道培根设想出来的并号召全世界学者去实现的计划。

般 观念比作麝香:人们不必看到或摸到它,就会嗅到香味;最新的一般观念一经产生,人们的思想就会受到影响。

① 欧勒,列奥纳特(1707—1783 年),瑞士的杰出数学家、力学家和物理学家,曾前后在彼得堡科学院

(1727—1741 年和 1766—1783 年)和柏林科学院(1741—1766 年)工作。——译者注

② 麦克劳林,科林(1698—1749 年),英国的数学家,牛顿的 友人。——译者注

① 直角为 100°,圆为 400°,日长为 10 小时。——译者注。

数学,既是一种语言,又是一种分析手段;最后,推理的艺术归根结底也不外是一种完美的语言。诚然,我是认为自己只在研究术语的命名,只以改进化学术语为目的,仅我情不自禁地不知不觉把本书写成了一部化学入门。

“术语不能离开科学,科学也不能没有术语,因为任何物理科学都必须由三种东西构成,即要有构成该科学的一系列事实、反映事实的观念和表达观念的词。词必须表示观念,观念必须反映事实,这是一个印章的三个印迹。由于词是保存和传递观念的,所以就不可能改革语言而不改进科学,也不能改进科学而不改革语言;而且不管事实多么肯定, 不管反映事实的观念多么正确,只要没有用准确的词来表达。其所传递的印迹就下会真实。

“这部化学人门的第一部分,拟对希望深入研究本书的人,提供这些真理的常见证据。然而,由于我不得不采用与迄今为止的一切化学著作根本不同的顺序写作,所以我就必须说明我决定这样做的动机。

“我们进行学习,只能是从已知到未知。这是一个始终不变的原则,也是数学和任何其他学科所公认的一般原则。在幼年初期,我们的观念都来自我们的需求;对需求的感觉,使我们产生关于能够满足需求的那种物品的观念;通过一系列的感觉、观察和分析, 不知不觉地相继形成相互联系的各种观念;而且一个细心的观察者,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这一切观念的来龙去脉。这一切观念,就构成了我们的知识总体。

“当我们开始研究一门科学时,我们对这门科学的认识几乎和儿童一样,而我们所经过的道路,也恰似儿童出生以后为获得观念所走过的道路一样。正如在儿童身上观念是感觉的结果,即感觉产生观念一样,对于开始研究物理科学的人来说,观念也只能是经验和观察的直接结果。

“让我不揣冒昧补充一点,即开始科学生涯的人的境遇,还不如儿童获得最初观念那么顺利,因为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利弊即使弄错,天性自会向他提供多种多样的办法来自行改正,而且经验也在每时每刻帮助他纠正所作的判断。贫困和痛苦来自错误的判断,幸福和欢乐来自正确的判断。有了后者这样的老师,人们就可立即变得行动合理和作出正确判断,否则就要遭受贫困和痛苦。

“在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当中,情况并非如此。我们所作的错误判断,既不影响我们的生存,又不影响我们的福利;没有任何物质利益在促使我们改正自己的错误,而不断促使我们背离现实的幻想,以及容易使我们激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却在使我们作出违反事实的结论,从而在一定程度内自己欺骗自己。因此,难怪在一般物理科学中,人们往往以猜想代替论证,使猜想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而在猜想具有了权威性质和被人们接受以后,它便日益强大起来,最后,连最杰出的天才也把它看作基本真理了。

“预防这种偏向的唯一方法是:尽可能取消或至少减少我们自己所作的那些只能使我们迷惑的推理,坚持不断地以经验来检验推理,只保存那些合乎事理而不致使我们上当受骗的事实,只在经验和观察的自然联系中寻求真理,象数学家简单地处理数据而求解那样,把推理归结为简单的运算和简短的判断,使推理自始至终明确无误。

“我对这些真理确信无疑,所以给自己定下一条规则:始终要从已知求未知,一切结论都要直接来自经验和观察,按最便于初学者理解的顺序把事实和化学真理联系起来。为了能按这样的计划进行叙述,我不能不一反常规,采取新的办法。事实上,所有的化学教科书和化学论著都有一个通病,即一开始就假定学生或读者只能在后面的章节中学到知识。几乎所有的作者都是从讲解物体的成分和亲力开始,而没有想到从第一天起就应当陈述化学的主要现象,就应当使用没有下过定义的术语,就应当假定学习的人通过以往的教育已经理解这门科学。大家知道,在化学的第一课上学不到什么东西,学习一年也只能开始听懂语言和认识仪器,没有三四年的时间就培养不出一个化学家来。

“这些缺点并非来自事物的本性,而是来自教育的方式。因此,我决定让化学课程有一个我认为较为符合事物的本性的进度顺序。我决不否认,在竭力避开一种困难时,又会陷入另一种困难,而且也不可能克服所有的困难;但我认为,有待克服的困难并不来自我所规定的顺序,而是化学至今还处于不完善状态所使然。这门科学还有许多空白使事实的系列中断,要想把这个系列连贯起来,还是相当棘手和困难的。化学还没有象初等几何学那样具有有利的条件,使自己成为一门把各部分紧密连接起来的完整科学。但在目前, 化学发展得很快,可用新的学说把化学研究的事实讲解清楚,所以我们可以希望,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大大接近其可能达到的完善地步。

“不能作不通过经验证实的结论,不能用空话代替事实,这是一条我决不能违背的严格守则,它不允许我把有朝一日很可能成为真正科学的那部分化学,即论述化学亲力或亲势的那一部分化学写在本书当中。若弗卢瓦、格累尔特、贝利曼、舍勒、莫尔沃、柯万

①等很多人,虽然已经收集了大量只待整理的个别事实,但还缺乏重要的数据,或至少是

现有的数据不够精确和肯定,不能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化学部分的基础。况且,亲力的科学与普通化学的关系正象超高等几何学与初等几何学的关系一样,所以我认为不必费这么大的周折,使绝大多数读者能够简易理解的东西复杂化。

“我的自尊心可能不知不觉地加重了我的这些想法的分量。莫尔沃先生正要发表一篇百科全中性的论述亲力的文章,我很有理由担心我往研究工作中同他针锋相对。

“人们一定感到奇怪,在一部化学入门里竟找不到一章是论述物体的构成和成分的;不过我要在这里指出,认为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是由三四个元素构成的思想倾向,来源于希腊哲学家的偏见。主张已知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四个元素按不同的比例合成的论断, 是在实验物理学和化学的基本观念出现以前,很早就存在的一种纯属臆侧的假定。那时, 人们还没有掌握事实,但却凭空建立起体系;今天,我们虽已收集了许多事实,但只要事实不符合我们已有的偏见,我们似乎就要竭力不顾事实,而迁就于偏见。诚然,只要人类的这些哲学之父的权威压力存在一天,情况就将这样存在下去,而且这种权威毫无疑问还要压在我们后代的身上。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讲授四个元素学说的同时,没有一个化学家不在事实面前被迫增加元素的数目。文字改革以后从事写作的第一批化学家,认为硫和盐是合成一大批物体的元素物质,所以他们确认元素有六个,而不是四个。贝黑尔②认为有三种土;在他看来,金属物质之间存在的差异,是由合成它们的各种土的比例不同而引起的。施塔尔① 修改了这个体系。他以后的所有化学家,都敢于进行修改,甚至还想出其他体系。然而, 所有的这些化学家都深受他们的时代精神的影响,即只知论断而不作证明,而且论断正确的概率往往极小。

“在我看来,人们对元素的数目和性质所能淡出的种种,都属于纯形而上学的议论, 都是人们打算解答而又未能明确解答的问题。它们可能有无数答案,但实际上,恐怕连一个符合实际的答案也没有。因此,我只好说:如果我们用元素这个名词来表示合成物体的单一和不可分割的分子,那末很有可能我们还没有认识这些分子!如果说不是这样,而用元素或物体成分这个名词来表示无法再分的东西的观念,那末凡是我们现在无法分开的物质都是元素。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肯定我们认为是单一物质的物体不会是由两个或更多的成分合成的;而是要说,由于这些成分总也分不开,或者更正确地说,由于我们无法把它们分开,所以我们就认为它们是单一的物体,而且在经验和观察提供证明以前,我们也

① 布瓦尔,亚历克西斯(1767—1843 年),法国天文学家,经 纬度测绘局主任。——译者注

② 布尔格,约翰·托比阿斯(1766—1834 年),奥地利天 文学家。——译者注

① 莫利纽,威廉(Molineux,Williaml656—1698 年),爱尔兰哲学家,曾研究数学和天文学。——译者注

无须假定它们是复合物体。 “对观念的发展进行这种考察时,必然牵涉到如何选择表达观念的词。1787 年,莫

尔沃、贝尔托菜、富尔克罗瓦和我合编了一部关于化学术语命名的著作。我根据这部著作, 曾尽量用单一的词来表达单一的物质,而我首先要命名的也正是这些物质。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对所有的单一物质,我们都力求保留社会上已有的名称,仅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才作了更动:第一种情况是,在新发现的物质没有命名,或者是命名不久而新名称还没有得到普遍采用的时候;第二种情况是,在古人或令人所采用的名称能引起显然错误的观念,即会使性质不同甚至相反的物质相互混淆的时候。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就决然另定名称, 而且主要是借用希腊语来命名,以使名称可以表达物质的最一般性质和最显著特征。我们发现,这样做有利于减轻初学者死记十分空洞的新词的负担,帮助他们及早养成不接受任何不代表一定观念的新词的习惯。

“对于由若干单一物质组成的物体,我们用这些单一物质的名称组成复合名称来表达。但是,二元化合物的数目已经很多,如不分门别类,势必混乱不清。根据观念的自然顺序,我们用类和族的名称表达数量多的个体的共同性质,用种的名称表达数量少的个体的特性。

“可以想见,只靠形而上学是作不出这种区别的,这要根据物质的性质来进行。孔狄亚克修道院长说过,一个儿童是用“树”这个词来称呼我们指给他看的第一棵树的。以后他看到第二棵树,就产生同样的观念,用同一个词来称呼它;对于第三棵树、第四棵树, 也都是一样。这样一来,开始只就一个个体教给他的“树”这个单词,以后就被他变成了类或族的名称,即通常变成了包括所有的树的抽象观念。但是,当我们告诉他所有的树并不都有同样的用途,并不都结同样的果实以后,他很快就学会了用单独的名称来区别这些树。这种逻辑对任何一门科学都一样,自然也适用于化学。

“举例来说,酸是由两种我们认为是单一物质的物质合成的,其中构成酸性的一种物质是所有的酸都共有的,我们就用这个物质的名称来作类或族的名称;而每一种酸所独有的另一种物质,则把各种酸互相区别开来,所以我们就应当用这种物质的名称来作种的名称。

“然而,就绝大多数的酸而言,它们的两个构成成分——致酸成分和酸化成分,可随双方全都达到平衡点或饱和点时的不同比例而有不同状态。这是人们在硫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我们用变换种的名称的词尾的办法,来表示同一种酸的这两种状态。

“金属物质在空气或火的作用下,会失去金属的光泽,分量加重,呈现土灰色。这种状态下的金属物质,同酸一样,也是由一种共同成分和一种个别成分合成的。我们也要用共同成分的族名把它们归类,我们采 用了“氧化物”这个名你;然后,再用各金属的个别名称,把各种氧化物相 互区别开来。

“作为酸和金属氧化物特有的个别成分的可燃物质,也可以变成许 多物质的共同成分。长期以来,人们只知道硫化物属于这种物质。根据 万德尔蒙德①、孟日和贝尔托莱等人的实验,现在我们知道:碳能同铁化 合,也能同其他许多金属化合,而根锯化合的不同比例则可产生出钢、石 墨等等。根指佩尔蒂埃①的实验,我们也知道磷能同许多金属物质化 合。我们也用共同成分的族名来概括这些不同的化合物,用族名的词尾 来表示它们之间的类似,再用个别成分的名称来区分这些化合物的种。

“由三种单一物质合成的物质的命名向题,稍有困难,因为数目过 多,尤其是因为

① 毕丰,若尔日·路易·勒克勒尔克(Buffon,Georges-Louis-Leclerc1707—1788 年),法国杰出的自然科学家,著有《自然时代》等作品,曾猜测到生物界的变异,指出猿和人的起源的共同性。——译者注

① 普莱斯和普利斯特列*二位博士后来阐明了洛克的人类理性可完善性的理念,孔多塞利用了他们的著作。

不用很长的复合名称就表示不出构成成分的性质。在这 类物休中,我们研究了中性盆, 例如研究了:

一、共同的致酸成分; 二、每种酸的酸化成分;

三、决定盐的种别的土质盐基或金属盐基。 “我们用每类内的所有个体共同的酸化成分的名称来命名该类盐; 然后,再用个别

的土质盐基或金属盐基的名称来区分种别。 “虽然一种盐是由同样的三种成分化合成的,但是由于成分的比例 不同,仍然可以

呈现非常不同的状态。如果所用的名你表示不出迪些不 同的状态,我们的命名法就有缺陷。因此,我们首先要交换词尾,使不同 盐的同一状态具有同样的词尾。

“最后,我们达到了只看名称就一目了然的地步。比如,一种可燃物 在化合物中是同致酸成分化合的,则立即可以知道这种可燃物质是什 么;又如化合物完全饱和,或呈现酸过剩,或呈现咸过剩,则立即可以知 道是以什么比例饱和的,酸是处于什么状态, 它是同什么碱化合的。

“有人认为,如果不违反一点惯例,不采用暂时还有点生硬和不规范 的名称,就不可能顾全上述的各个方面。然而我们发现,听觉很快就会习惯于这些新名词,尤其是当新名词与一个既一般而又合理的体系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情形更是如此。再说,以前我们用过的一些名称,比如:阿尔加罗特粉(poudred′Algaroth)、蒸馏盐、逢弗里克斯

(pompholix)、溃蚀性水、矿物性泻根剂、氧化铁红等许多名称,同样生硬离奇。为了记住这些名称所代表的物质,特别是为了确定它们属于那一族化合物,需要很强的记忆力和多次反复的背诵。弱酒石油、矾油、砷锑乳、锌花等名词,也都是不恰当的,因为它们会造成错误的观念,因为严格说来,在矿物界中,尤其是在金属界中,根本没有什么油、乳、花之类的东西,最后还因为这些名词所表示的物质都是烈性毒物。

“在我们发表化学术语的简报时,有人指责我们改变了前辈们在讲述、阐明和传授化学时所用的语言;但是人们忘记了,正是贝利曼和马卡儿斯他们提出改革意见的。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学识渊博的教授贝利曼先生晚年时给莫尔沃写信说:‘不要赞同任何不确切的术语,已经懂得这一点的人将会一直理解下去,还没有懂得这一点的人很快就会理解。’

“人们指责我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我在本书里没有历述前人的意见,只是提出我个人的主张,而没有研究他人的见解。因此,我总也没有对我的国内同行,更没有对国外的化学家,作出我想作出的正确评价。但是我请读者注意,在一部叙述基础知识的著作中,如果引文过多,或用很大篇幅去叙述科学的发展史和有关的著作,就会淹没所要讨论的真正对象,使初学者读起来感到厌倦。在一本人门书中,既没有必要叙述科学的发展史,又没有必要叙述人类理性的发展史;它只应当清晰简明,抛弃一切可以分散精力的叙述。这是一条必须经常平整的道路,不能让路面上留下可以阻止前进的任何障碍物。科学本身就已使人相当吃力了,何必再增添毫不相干的东西。化学家们也不难看出,我在本书的第一部分,差不多完全是使用我自己的实验。如果说有时我也可能随意借用贝尔托莱、富尔克罗瓦、拉普拉斯、孟日和其他一些一般与我采用同样原则的人的实验或见解,而没有指出他们的名字,这是由于我们经常来往,相互交换观点、观察结果和看法,使我们有了共同的见解,以致往往难于辨别哪一个见解是属于哪一个人的。

“上面我根据验证和构思的发展所必需遵循的顺序陈述的一切,只适用于本书的第

斯 ,理查(Price,Richard l723—1791 年),英国政治家、经济学家和道德论哲学家,资产阶级激进主义者。

——译者注

一部分,而且只是这一部分收集了我所采纳的一切学说,具备了我力求采取的真正入门的形式。

“第二部分主要由几份中性盐术语分类表构成。我只加了一些简短的注释,以说明制取各种已知酸的最简易方法。这第二部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几乎都是从其他著作的精华中摘来的简明提要。

“最后,在第三部分,我详述了现代化学的全部操作。人们似乎早已渴望有这样一部著作,我也相信拙著会有些用处。总的说来,实验的实践,特别是现代实验的实践,还推广得不够。假如我过去在法国科学院所作的各种学术报告能更多地论述实验操作的细节,则我所讲的东西可能更易于被人理解,科学的进步也可能更快一些。我认为,在这第三部分,材料的安排可以随便一些,所以我只努力把最类似的操作分别归类,每类作为一章,共计八章。不难看出,这第三部分没有摘引其他任何著作,而且主要的章节也只使用了我自己的实验。

“在结束绪论之前,我要抄录孔狄亚克修道院长先生的几段话。我认为,他极其正确地描绘了不久以前的化学状况。这几段话虽然不是专对化学说的,但只要我们理解得正确,就会从中汲取力量。

‘对于我们想要认识的事物,我们不是先去观察它,而是失去猜想它。我们从错误的假定到错误的假定,一直在错误的乱丛中徘徊。这些错误变成偏见以后,我们又把错误当成了原则,于是我们在错误中越陷越深。这时,我们就只能根据沾染的坏习惯进行推理。滥用没有很好理解的单词的艺术,竟变成了我们的推理的艺术⋯⋯当事情弄到这种地步, 错误如此成堆的时候,要想使思考的能力有条不紊,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过去学到的一切全部丢掉,从头开始修正我们的观念;正如培根所说,要一代接着一代地改造人类的悟性。

“一个人越队为自己有学问,越难千采用这个办法。因此,把科学讲述得很清楚、很准确、很有条理的著作,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的:而没有什么学问的人,倒比很有学问的人,尤其比写过很多科学著作的人,更能理解它。

“孔狄亚克修道院长先生在其著作的第五章结尾朴充说: ‘科学终于发展了,因为哲学家们很好地进行了观察,而且也把在观察中所要求的

精确性和严密性应用到语言上去。他们校正了语言,更好地进行了推理。’”

评述拉瓦锡著作的绪论

在我看来,被学者们奉为典范的这篇绪论,最多也不过是一部折衷主义的作品。拉瓦锡的思想与牛顿的思想的关系,正如马勒伯朗士①的思想与笛卡儿的思想的关系一样。拉瓦锡过多地应用了分析法,马勒伯朗士在《真理的探索》一书中采用的方法超出了我们智力的综合能力。

我在评述十九世纪哲学著作的一节中论及贝尔托菜的化学静力学时,将详述我对这篇绪论的看法。到那时,我将竭力开辟一条道路,把引力的观念和亲力的观念连接起来。我预先声明,拙著和贝尔托莱著作的唯一区别是: 他从亲力上升到引力,而我则从引力下降到亲力。

植物学

① 居鲁士(Cyrus 公元前 600 年左右—529 年),波斯国王,公元前 559—530 年 在位,世称居鲁士大王。

——译者注

在林耐② 以前,植物学几乎就是研究植物名称的学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林耐是这门科学的创立者。孔多塞对林耐的著作作了如下的分析:

“林耐先生对植物和动物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比较,发表了长篇论述。 “植物同动物一样,有生,有长,有死;植物同动物一样,也吸收营养、生长和衰

亡;它们也同动物一样,有运动的内因。林耐还观察到:花草也有运动时间和休息时间, 即有睡有醒,而且在温度昼夜保持不变的暖房中,花草也在交替地运动和休息,可见这种现象同温度高低无关,它取决于有没有光照;最后,某些花草的叶子和绝大多数花草的雄蕊花粉,都有应激性的表现。敏感性和由此产生的自发运动,似乎是区别动物生命与植物生命的唯一依据。

“人们还观察到,动物的卵子和植物的种子,在胚的发育方面有明显的相同之处。最后,在植物界和动物界,都有从个体分出一部分以进行繁殖和传代的再生方式,而且最高级植物和最低级动物在这方面存在着一种类似。因此,如果观察一下从四足动物到水螅虫的一系列动物,就会发现个体的构造越简单,自发运动和敏感性越微弱,则吸收营养的器官便越多;同时,生命的根源也不再仅仅属于个体,而是在个体的许多部分都有完整的生命根源,动物也逐渐接近植物,直至其间只有细微的差异。”

林耐先生把他研究植物学的成果总结在题名为《植物学哲学》一书之中, 下面是该书的导论。

② 凯撒,凯尤斯·尤利乌斯(Caesar,Caius Julius 公元前 100 年左右—44 年),古罗马的著名统帅,著有

《高卢战记》一书。——译者注

林耐《植物学哲学》导论

“一、大地给我们提供的一切,叫做元素和自然物。① “二、自然物分为三类:矿物、植物和劫物。个 “三、石头在生长,植物在生长和生活,动物在生长、生活和感觉。这“四、植物学是提供植物知识的自然科学。以 “V.132,我们认为,从物的起源来看,任何生物都有两种性别。尽“133.植物虽然没有感觉,但能象动物一样活着。因此,才有植物的萌

发、营养、年龄、运动、吸力、疾病、死亡,解剖和组织等。这一切都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解

“134.一切有生命的物体都出自一个卵,所以植物也不例外。植物种子的作用在于繁殖同一植物的个体,这就表明种子也是卵。别

“135.理 智和经验经常告诉我们,植物产生于卵;子叶就是明证。① “136.动物的绒毛叶来自蛋黄,蛋黄产生生命;同样,植物的具子叶里

也有胚。②

“137.后代不是只从卵子或只从精子生出来的,而是由两者一起生出来的。通过杂交动物,通过推理,通过解剖,都能证明这一点。③

“138.说未受精的卵能发育,经验证明这是荒谬的;植物的卵也是如此。“139.任何种属的植物都有花有果,尽管我们看不到它们。④

“140.任何花都有药室和柱头。⑤

“141.正如先怀孕而后分娩一样,植物也总是先开花而后结果。① “142.植物的生殖部位就是籽实各部分的着生位置,因此开花就是怀

① 人们对于我们的智力怎样了解自己与外界事物的相互尖系的活动,还没有提出任何令人满意的解释。不少作者把这种活动比作反光镜,而康德则把它比作透镜。这不仅没有使向题变得简单,反而使它复杂化了。我敦请十九世纪的学者们接受我论述十八世纪科学著作时所作的推断。我预先向他们声明,我预告的四部著作所述的体系,大部分是建立在这种推断之上的。

个 小宇宙。

这 一概括的发挥,我说:人的机制和宇宙的机制,除开下面的差别以外,是完全相同的:

以 永恒的运动为动力的机构,而人侧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由派生的运动推动的机构。

尽 可能小的规模构成的机构,而宇宙的规模则是无限大的。

解 外界的量和质与他的关系,是因为他自身拥有分化和泛化量和质的能力;用物理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因为一切现象在他身上是以小规模的形式存在的。我所说的一切现象,是把盾得见的和看不见的都包括在内。别 官能感觉不到的现象和只能属于共同感受(sensorium commune)的现象,是被诗人们称为想象产品或被哲学家们称为形而上学成果的一些现象。

① 布莱克,约瑟夫(Black,Joseph1728—1799 年),英国的著名化学家和物理学家。——译者注

② 贝尔托莱,克劳德·路易(Berthollet,ClaudeLouisl748—1823 年),法国的著名化学家。——译者注

③ 拉瓦锡,安都昂·罗朗(Lavoisier,AntoineLaurentl743—1794 年),杰出的法国化学家,他推翻了关于燃素存在的假说。——译者注

④ 富尔克罗瓦,安都昂·弗朗斯瓦(Fourcroy,Antoine Francois 1755—1809 年),法国的著名化学家,他支持拉瓦锡的燃烧理论。——译者注

⑤ 纪顿,路易·贝尔纳(Guiton,Louis Bernard 1737—1816 年),法国化学家。 —— 译者注

① 若弗卢瓦,埃蒂耶纳(Geoffroy,Etienne l772—1844 年),法国大动物学家进化论者,制作过化学亲力表;

孕,籽实成熟就是分娩。

“143.药室是植物的雄性生殖部位,花粉是真正的精液;花粉精汁、提前成熟、位置、时间、药室、去雄和花粉结构,都能证明这一点。特

“144.处处紧跟胚的柱头,就是雌性生殖部位:精汁、提前成熟、位置、时间、脱落和切除,都能证明这一点。,

“145.植物的育孕过程是药宝的花粉脱落在裸露的柱头上,药室裂开喷射出去的细小粉粒被柱头的湿液吸附;对结合、对应、位置、时间、雨水、棕榈科植物、下倾花、水下花和聚药花进行的观察,甚至对各种花所作的自然观察,都能证实这一点。卡

“146.因此,萼等于新婚床,花冠等于床的帏幕,丝状体等于输精管, 药室等于睾丸,花粉等于精液,柱头等于外阴,花柱等于阴道,胚等于卵巢, 果皮等于受精的卵巢,籽粒等于卵。,

“147.土壤是植物的胃袋,根部是乳糜管,茎是骨骼,叶子是肺,热 等于心脏。因此,古人把植物叫做倒立的动物。理

“148.具有药室的花是雄花,具有柱头的花是雌花,药室和柱头两 者都有的花是两性花。①

“149.只有雄花的植株叫做雄株。只有雌花的植株叫雌株。只有 两性花的植株叫两性休。既有雄花又有雌花的植株叫雌雄同株。

“两性花、雌花和雄花都有的植株叫杂性休。但是,绝大多数植物是 雄两性休或雌两性体。②

“150.凡是美丽的花都是天然的,而且都奇形怪状,其丰满的花朵盛开而不孕,所以总是败育;复合花则不那么容易败育,多育花会使花朵更加奇形怪状。①

评述林耐的著作

研究各种现象,可以持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对现象的主要外貌迸行观察研究的,叫做自然科学家。致力于发现现象的机制的,叫做物理学家。

无庸置疑,林耐是一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然而他的思路却是亚流的。同他专门研究的植物学不能列入第一流科学著作一样,他也只能是一位第二流孛者。同拉格朗日、拉普拉斯、孔狄亚克或孔多塞这祥一些人物相比,伟

特 ,克里斯提布·埃烈哥特(Gellert Christieb Ehregott 1713—1795 年),德国的化学家、矿物学家和冶金学家;

, 托尔培恩。奥洛夫(Bergman,Torbern Olof l735—1784 年),瑞典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

卡 尔·威廉(Scheel,Karl William 1742—1786 年),瑞典的化学家和药剂师。

, 吉顿·德·(Morveau,Guyton de 1737—1816 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合作者;

理 查(Kirwan,Richardl733—1812 年),英国化学家。——译者注

① 贝黑尔,约翰·约阿希姆(Becher,JohannJoachiml635—1682 年)、德国化学家。——译者注

② 施塔尔,格奥尔格·恩斯特(Stahl,GeorgeErnstl660—1734 年),德国化学家,燃素说的提出者。—— 译者注

① 万德尔蒙德,亚历克西斯·泰奥菲示(Vandermonde,Alexis Théophile l735—1796 年),法国数学家,曾同孟日和贝尔托莱一起研究过钢和铸铁的关系。——译者注

大的林耐要渺小得多。同天文学和人体生理学的研究相比:植物学的研究就不太重要了。

在这部关于最近两个世纪人类理性发展的简短概述中,如果我愿意并能够用一点时间来批判林耐的话,那我就要问:在他的名著开端写的那句活,即“大地给我们提供的一切,叫做元素和自然物,⋯⋯”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这句话提出新的一般观念了吗?它对一般科学的进步指出能够直接有用

的思想了吗?

综述十八世纪的第一流科学著作

在十七世纪,物理学家是在笛卡儿的旗帜下前进的。

十八世纪初,洛克和牛顿把物理学家分戍两支队伍。这两支队伍都各自努力在科学的新大陆上进行发现。

上面已经说过,出于事物的本性,学者们总是轮流交替地由一个和两个首脑领导的,而且(这一点必须着重提出)决定他们从先夭到后天或从后天到先天的方向转变的天才们提出的观念,其广泛性和重要性都远非早期的学者们从当时的天才们那里获得的任何观念所能比拟。

可以肯定,决定学者们方向转变的天才们,一览无遗地看到了新方向中的一切最重要东西,而他们以后的最精明强千的人,也只能充当他们的助手。

还可以肯定,随着学者们一起前进的这些助手,在接近他们所研究的事物以后,也不能掌握事物关系的总体,他们充其量只能部分地改进在天资和环境方面均占优势的人物所提出的观念而已。我说他们在天资和环境方面均占优势,是因为我认为必须进行这种比较。拉格朗日和拉普拉斯这类人的天资和理解力真的不如牛顿吗?我认为不是这样。然而我觉得,拉格朗日和拉普拉斯所以只能充当助手,是因为他们受到了环境的制约,当时的环境只叫他们用尽一切办法去进行我们要求于他们的改进工作。他们,假如处在十六世纪末叶,必然是培根式的人物;假如处在十七世纪初期,必然是笛卡儿式的人物;假如处在十八世纪初期。必然是洛克或牛顿式的人物。假如今天他们只有二十岁,我敢说用不着等到中年,他们就会改变学者们的前进方向。

且看下面的事实。

在无机体物理学方面,牛顿胜过跟着他的方向前进的一切后来人。他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精确地算出了光速,制造出当时最完善的天文仪器,指出了水的分解和金刚石的燃烧现象。

在牛顿以后完成的最著名的科学著作,都是牛顿思想的发展;而且这些改进还是逐步实现的,没有一个人发展了牛顿的两大发明。因此我在上面才说:天才们可决定学者们转变方向,而他们的助手极其“接近他们所研究的事物以后,也不能掌握事物关系的总体,他们充其量只能部分地改进⋯⋯”

对有机床物理学来说,情况也是如此。洛克既是植物学家又是解剖学家, 既是生理学家又是哲学家。

孔狄亚克和孔多塞是洛克以后最著名的两位学者,他们毕生只是分别地从事于一门科学,只是分别地改进了精神和方法论方面的观念。

孔狄亚克和孔多塞既没有研究过解剖学,又没有研究过生理学。他们两人各自所犯的严重错误的根源,在于他们对有机体物理学的这两个主要部门一无所知。

总评十八世纪的第二流科学著作

以促进科学为目的的工作,并不限于学者们写出的著作。学 者和其他人一样,都受着一条规律的制约,即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集团,不论其性质如何,都想扩大自己的权力。军人用刺刀,外交官用计谋,几何学家用圆规, 化学家用试管,生理学家用解剖刀,英雄人物用行动,哲学家用思想体系, 努力去赢得指挥权。他们从不同方面由山麓向上攀登,渴望登上统治整个宇宙的理想人物所在的和每个强有力的人物都想占据的高峰。

我把以促进科学为直接目的的著作列入第一流著作,把后来的学者为改善他们的社会存在而付出的努力列入第二流活动。

僧侣阶级曾是旧体系的捍卫者,即是人类在其想象力充沛和最不善于推理的时代所想出的体系的捍卫者。我来叙述一下以前的学者对僧侣阶级进行的伟大斗争,以及革新派学者在反对僧侣阶级的斗争中取得的辉煌胜利。

十八世纪中叶,狄德罗和达兰贝尔曾号召培根、笛卡儿、洛克和牛顿的思想的拥护者联合起来,并率领这支物理学家大军向神学家发起了进攻。

我们来看一看百科全书引言发表时的情况,再考察一下培根以后的科学发展,并用新的观点研究一下我们已经扼要叙述过的事实。我们至今只是陈述了科学进步的主要里程,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建立新体系的学者们所取得的成就!

十六世纪末叶,培根把世俗学者鼓动起来,向法定的科学团体即僧侣集团造反。培根在科学的新阵地上树起一杆大旗,物理学家们都集结在这面旗帜之下。

十七世纪初叶,笛卡儿建立了初步的物理学体系,并在这一科学阵地上挂起一盏大灯,维他之后完善这一体系的所有杰出人物都集聚在这盏大灯的周围。

笛卡儿逝世后不多几年,路易十四便创建了科学院。这个科学院只由物理学家和几何学家组成。

科学院自创建之日,就开始围攻神学家固守的阵地。

我把神学体系坚持的各项原则看做僧侣阶级藏身的设防工事中的一座座坚固碉堡。我把物理学家们比做对这些碉堡展开攻坚战的大军。最后,我把狄德罗和达兰贝尔视为这支大军的将军,而物理学家则在他们的指挥之下, 向神学家的防地发起总攻。

撇开这一切比喻,我们来看事实。我们看到,自培根出现以后,物理学家的声望与日俱增,而神学家的声望则日益扫地。然而在我所谈的时代,即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我们也看到僧侣阶级仍然享有很大的权力和拥有巨额的财富,巴黎大学仍然是唯一的法定科学讲坛,僧侣阶级依然负责国民教育工作。我只有把物理学家用来消灭僧侣阶级的权力和财富的手段讲得一清二楚,才能完全达到为此提出的目的,因为正如我在本节的开端所说的那样, 学者们用以改善其社会存在的著作只属于第二流科学著作。

这是从培根到现在这段历史的杰出部分,然而这个期间的历史事实非常复杂。没有高超的推理能力和非凡的实干才能,就不可能把摧毁旧体系的工作和建立新体系的努力叙述得清清楚楚和今人满意。

我把旧体系比做一座大厦,它的高耸的上部构造正象教堂的钟楼。物理

学家已在开始拆除钟楼。但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旧体系的整个下部构造仍然完整无缺。这里面住着群众,僧侣阶级也下降到这一部分,并继续在这里统治着人民大众。狄德罗和达兰贝尔领导下的物理学家们,正在拆除这一部分。

我敢说,百科全书派在摧毁旧体系方面比在建立新体系方面做得更有成效。这个看法(我根据这个看法把他们的著作列为十八世纪的第二流科学著作)是新提出的,所以应当加以说明。

对十八世纪第二流科学著作进行的事实考察我把这项考察分为四个部分。

在第一部分,我要陈述为什么把百科全书列为第二流著作,指出怎样才

能把百科全书编得可以列为第一流科学著作。

在第二部分,我要略述早于百科全书派著作的著作和为百科全书做准备工作的著作。在这一部分,我要论证伏尔泰对十八世纪上半叶文人发生的影响。

在第三部分,我要论述卢梭,并提出我对他的全部著作的看法。在第四部分,我要叙述十八世纪文人著作的成果。

我认为,在这项考察当中,应当颠倒一下事实的时间顺序。虽然百科全书是十八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编著的,但我认为应当先从它开始考察,因为百科全书中的著作是十八世纪最杰出的著作,而且我认为,把十八世纪的所有文人著作当作百科全书著作的准备著作或衍生著作的叙述方式,要比按时间顺序叙述这些著作的方式清晰得多。

事实考察的第一部分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这个词出自希腊语,含义是陈列所有的科学或陈述人类知识的大系。

我把百科全书列为批判性著作,其理由如下:

第一个理由

孔狄亚克在其《论缺点和优点毕露的诸体系》的开端,对体系一词下了定义。学者们都赞赏这一定义,我也采用这一定义。他说:

“体系就是把一种艺术或一门科学的组成部分排列成一个使各部分可以互相支持和前面能够说明后面的顺序。解释其他部分的部分叫做原则,而原则越少,体系就越完善,所以最好只有一条原则。”

根据这个定义,原则最协调的体系才是最完善的体系,而把互相反对的原则排列在一起的体系则是最不完善的体系。但是,神学原则和物理学原则显然是互不相容的,因为神学原则的依据是神启观念或神示观念,而物理学原则的依据则是习得的认识,即一般的观察。

狄德罗和达兰贝尔在评比这两种原则时只希望达到批判的目的,即证明

物理学原则远远超过神学原则。从批判的观点出发的百科全书,只能对这两种原则进行比较。由于我对百科全书有如上的看法,所以我决定把它列为批判性的著作,而不能把它看作创见性的著作。

第二个理由

狄德罗和达兰贝尔采用的科学分类,仍然是在他们开始写作活动前一百五十年培根所发明的分类。这种分类,是在笛卡儿、洛克和牛顿的思想和发现丰富了人类的知识宝库之前发明的。在今天看来,把科学分为记忆的科学、理智的科学和想像的科学的这种分类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 在今天看来,把科学分为三个部分是有缺点的。形而上学的发展告诉我们、我们的理性活动不外乎是对事物进行比较。我们知道,人们的观念只能分为两大部分,然后在每一部分之下再细分。

第二方面 培根的分类不外是对人类智力进行分类。但是,只有两类不同的事物:自身的事物和外界的事物。

我们自身对外界的作用;

外界事物对我们自身的作用。

这样的分类比按我们的智力进行的分类更为广泛,后者只能是前者之下的亚类。

现在,我来抄录《百科全书》的引言,然后再举出一些观点来证明我已扼要说明的见解②。

第二卷 关于插叙的说明

看完我的百科全书系谱树,读者一定会感到重新建立科学观念是可能的。这样,我也就完成了我在引述达兰贝尔所写的这篇引言时提出的看法中所规定的任务;这样,我也就可以立即接着考察十八世纪的科学著作了。虽然我可以立即接着考察,但我也可以以插叙的方式对我的系谱树进行初步解释。总之,我可以加入一段插叙,我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与读者自由交谈。让我们来讨论一下我们决心达到的崇高目的,并通过这个讨论发挥我们的全部精神能力,因为增强我们的希望就是增强我们的力量。

希望读者把你们的意见通知我,让我们通过讨论来阐明我向诸位提出的观点。我决心着手写作这部著作的目的,是重新组织百科全书的编著工作。我认为现在还不能写引言,但我已收集了这部百科全书所需的材料。对应当写进书中的观点,我已掌握了一定的数量。我要在插叙中提供诸位看的,正是这些观点和这些材料。我把这段插叙题名为《我的札记》。

插 叙 我的札记

② 佩尔蒂埃,比埃尔·的瑟夫(Pelletier,PierreJoseph 1788—1842 年),法国化学家,曾发现过许多生物碱。——译者注

第一部分

一、观念世界的体系,

改善观念世界的组织结构,是增进我们对现突世界的认识的最通用办法。

可把牛顿的发现、即万有引力看做一般事实或一般观念。在把它看做一般事实时,我们可以和应当用它来解释现实世界;而把它看做一般观念时, 我们可以用它来建立想像的世界。我要谈的,正是这个想像的世界。

点产生线,线产生面,面产生真空的几何体。如向这个设想的空间投掷某种物质,将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第一个假定

向空间投掷流体,并设流体的每个分子都有引力。

这时,处在体系中心的分子开始自转,并一直保持自转。其他分子则有三种运动:

一、自转;

二、向中心移动,与中心分子相遇和冲撞,被中心分子反射回来。当斥力耗尽时,引力又使其他分子向中心移动,再被中心分子反射回来,这样一再反复下去;

三、围绕中心分子公转。

第二个假定

向空间投掷固体,并设固体的组成分子都有引力。

固体开始围绕体系的中心旋转,并一直保持这种状态。

第三个假定

把一种流体和质量与它相等的一种固体投进空间。

如固体恰好处在体系的中心,而固体的中心又同体系的中心相合在一点,则固体开始自转并一直保持自转,不再产生其他运动,只发生第一个假定中的中心分子那样的作用;而流体的组成分子,则有第一个假定中所述的三种运动。

第四个假定

把若干种固体和质量与它们相等的若干种流体投进空间,并设固体部分和流体部分混合形成两团各自独立和体积不等的物体。

这时,两团物体中体积大的距离体系中心最近。

体积小的那团距离中心的远近,与两团物体的体积之差成正比。两团物体既有自转,也有围绕体系中心的公转。

组成流体的分子,按上面第一和第三假定的方式运动,而且毫不妨碍固

体的运动。

在上述的几个假定以外再作新的假定时,也可以按上述道理形成新的观念世界,而且这个世界的结构也是完全可以知道的,因为它是按理逐步构成的。我暂时不再作这种假定,因为我认为我所说的足以使有理智的人相信, 由固体和流体组成的体系是可能存在的,而且其中的流体毫不影响固体的运动。这种可能性一经公认,数学家就不难根据这个理论把光学的事实同天体力学的事实联系起来,即把对天体流体的观测同对天体固体的观测联系起来。

我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提出我的假定,即我可以在空间创造物质,而不是向空间投掷物质。

我在空间创造物质,我赋予每个分子以一般的力,即赋予每个分子以各种力,如吸引和排斥其他分子的力,向各个方向移动的力,等等。

假如我消灭了一个分子。这时,剩下的全部物质就开始运动,而且是根据我所说的万有引力的规律运动。

我认为,用这种方法就可以使人们对万有引力的思想有个清晰的概念。

二、关于牛顿

伟大的物理学家、几何学家和天文学家牛顿,既未能概括他的思想,又未能统一整理他的思想。他完全没有理解他的思想的哲学价值。作为一位天文学家,牛顿充分利用了他的万有引力的观点;作为一位几何学家,他发明了计算万有引力作用的方法。但是,他丝毫没有认识他的发明的重大意义, 没有看出各种各类现象都是这个原因的结果,而是到神学著作中去寻找比他想出的观点更为重要的观点。他给《启示录》作了注释。

人们认为牛顿的全部科学发明概括了世界体系,其实这种看法是非常不恰当的。这位学者并没有必要的哲学天赋去组织他的思想,使其形戌一个完整的体系。他甚至自相矛盾,他的一些基本观点显然是相互对立的。

牛顿一方面说宇宙的所有部分都受万有引力的影响,另方面又说天体之间的空间是真空的。如果说空间是真空的,则万有引力不就显然不是万有引力而是部分引力了吗?

(作为天文学家的牛顿说)如果在天体之间的空间有物质存在,则天体的运动必然要因摩擦而变化,但我们在观测中井没有发现天体结构发生任何变化,所以我们必须认定星辰是在真空中运动的。

作为天文学家的牛顿本可以作出下面的推理,从而不同作为物理学家的牛顿发生矛盾:

如果在天体之间的空间存有与天体质量相等的物质,则天体对周围流体的作用就应当被流体的反作用抵消,所以在这种力量相等的情况下并不产生摩擦。

假如作为几何学家的牛顿能按这个假定推理,他就会把他的杰出见解(物体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完全正确地应用于他关于真空的假设。

假如牛顿能够上升到概括的高度,他的内心一定会对真空的观念产生反感。他能把宇宙看成是一个自成体系的整体,肯定这个宇宙的某些部分完全没有价值,认为它的某些部分与其他部分完全没有关系吗?一句话,他能认

为宇宙的某些部分既不产生作用又不承受作用吗?

假如牛顿上升到了概括的最高一级,他必然会认识到,决不能把地球力学的摩擦观念原封不动地搬用到天体力学中去。地心对地表的所有物体的引力,始终影响着地球力学的整个作用。在夭体力学方面,把摩擦的观念引来推理之前,必须先仔细研究引力在所考察的领域内能起什么作用。

考察一下人类理性的发展和我们观念的日臻完善的过程,分析一下我们对固体的感觉(这种感觉比对流体的感觉更为锐敏,更为明显,更易于计算其效果),人们就不会再对物理学家至今一直把固体看作主要因素,而把流体看作次要因素的情况感到惊异,并且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要使科学大踏步前进,就必须对流体的作用和固体的作用进行直接的和全面的比较。

根据真空的假设来解释光的传播的任何尝试,都必然得出荒谬的结论。牛顿和后来的许多著名物理学家,为解释慧星形成所做的种种努力,都

未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我对牛顿感到不满,所以我要大力宣扬我的思想。我看到牛顿阴魂的作用对科学的进步非常有害,所以我要向我的同时代人,特别是向我的同胞大声疾呼:现在是改变路线的时候了,即必须沿先天的道路进行发明。①

三、现实世界的体系宇宙是充满着物质的空间。

物质以固体和流体两种形式存在。

流体的量同固体的量相等。物质的分子可轮流交替地以固态和流态出现。

一切现象都是固体和流体相互斗争的结果。

宇宙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我把一部分叫做固体,另一部分叫做流体。固体部分是物质趋于固化的部分;流体部分是物质趋于流化的部分。

在某些时期,两种状态的物质相互混合在一起。不久,就发生全面的分离,然后又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混合。

宇宙是唯一的永恒现象,其余现象的持续时间有长有短。太阳系是固体体系的一部分。

太阳系是一个扁球体,其中流体的量同固体的量几乎相等,而固体的质量则略大于流体的质量。

在太阳系中,固体的质量不断增加,而流体的质量则相应减少;还不断形成彗星。

太阳系各星球之间的流体,服从太阳系的公转运动,它的密度随其在空间所处的位置而各不相等。在体系的中心附近,流体的作用受到该处固体的强烈干扰。流体本身的运动受到干扰以后,流体就被解体,于是固体物质和流体物质便在体系的这一部分聚合在一起,而这种聚合体同以后由于同样原因形成的聚合体汇合,又逐渐增大。最初,这种聚合体形成我们见于太阳的黑子。当黑子的体积和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脱离太阳的表面,而形成我们所说的彗星。

① 马卡儿,比埃尔·约瑟夫(Macquer,Pierre Joseph 1718—1784 年),法国化学家,著有一部六卷本的《化学词典》。——译者注

起初,彗星的离心力很大,其抛出方向几乎垂直于黄道面;随着密度的增大,倾斜度和离心力就逐渐变小,彗星的密度是通过下列两种力而增大的:

一、彗星内部发生的分子引力;

二、经过邻近行星时受到的瞬间压力。

彗星的密度达到一定点时就产生自转运动,从而具有了行星的特征。① 彗星的密度逐渐增加,表面上出现叫做有机体的美丽小物体。当彗星的

固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再出现这种现象。

四、有机体的形成

每当出现一次重要的发酵现象,就有有机体形成。如果物质的发酵程度不大,所产生的动物就小,有机化的程度也不高。这类动物只有根小一点智能,它们只能是昆虫类。最大的动物产出于最大的发酵时期。当地球从彗星状态过渡到行星状态的时候,即当地球开始自转的时候,地球上才产生最大的发酵。

当地球从彗星状态过渡到行星状态的时候,地球的表面完全是一层水。鱼类是最初生成的有机体,而且最大的动物也都出现于鱼类。鲸是已知的最大动物。

鞑靼高原是地球上最高的部分。它是最早露出水面的部分,也是陆地动物最初生成的地方。这一时期生成的动物(可以叫做第二次生成的动物), 就体积来讲是第二等动物。

美洲浮出水面(这次事件造成了洪水)之后,出现了动物的第三次大生成。第三次生成的动物,其体积都不如前两次大。

有机体的机制

如果把有机体看做是固体同流体的斗争场所,则可认为有机体的机制, 不外是脑和起同样作用的其他器官向外排放流体,即由脑的神经把这种流体输送到个体的各个部分去。

感觉器官是神经末梢的端部,通过这些端部的出口建立神经流体即生命流体与同样细小的空间流体之间的联系。

思想是一种物质引力,是神经流体运动的一种结果。②

最初,人同其他动物井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拿人的构造和其他动物的构造比较,我们司以看到:人的构造,无论是内部结构还是外部结构,现在都比其他动物优越。为什么要为人的精神优势另找原因呢?人的智力同动物的本能之间界线,只是在口说的或书写的约定符号体系形成之后,才清楚地划了出来。

五、人的智力和动物的智力之差异

① 马勒伯朗士,尼古拉(Malebranche,Nicol as 1638—1715 年),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形而上学者。—

—译者注

② 林耐,卡尔(Linne,Carl 1707—1778 年),瑞典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动物和植物分类法的创立人。—— 译者注

人的智力同其他动物的智力所以在今天有夭壤之别,那是因为人从第一代起就处于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地位。人类的数目不断增加,而智力仅次于人的动物的数目则不断减少。人与其他动物的一切关系,均表现为人在妨害其他动物发展其能力:迫使一部分动物躲藏于山野,役使另一部分动物,不断地阻碍动物发展其可以同人进行斗争的能力,竭力发展动物的有利于人的能力。结果,人的精神不断完善,而其他动物的精神则不断遭到破坏。

假如人类从地球上消失了,结构的完善程度仅次于人的动物,就将日益完善起来。

根据一些公道的政治理由,必须把人类分成几个人种。当然,欧洲人是第一流人种,因为他们生存和居住在地球上出产小麦和钢铁最多的大洲。

在大革命过程中,由于不了解生理学家所观察到的事实,政府领导人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们建立了黑人同欧洲人平等的原则。这个原则当然是错误的,因为通过观察证明,这个原则所依据的事实是虚伪的。

通过研究人类的历史,生理学家极为生动地指出了特殊人物发展成为特权集团的方法。特殊人物分为两类:军事的特殊人物和科学的特殊人物。①

头脑组织非常优超的生理学家,应先用他的思想回顾各种动物的形成时期,然后再下降到以后的几个世纪观察人类智力的不断进步,最后把其如何改进人类命运的明确观点告诉给他的同胞。

六、对一个重要观念的初步概观

事物没有两种秩序,只有一种秩序,即自然的秩序。现象分为两类:固体现象和流体现象。

人是一个小世界,身上具备大世界所有的各种现象,只是规模小一点。行星从属于宇宙,它象一只挂钟装在一座大钟里面,并由大钟驱动。 人从属于所在的行星,他象一只小表装在一只挂钟里面,而这只挂钟又

装在一座大钟里面。

人类理性随着地球接近其终期而衰老。

随着人类理性的衰老,人的推理能力逐渐增强,而其想像能力则逐渐消减。

随着行星的衰老,行星固体的作用逐渐占优势。

在我们的理智活动中,当流体的作用占优势时,我们就善于想像;当固体的作用占优势时,我们就善于推理。

七、人类历史的理论

人类全体的智力和个人的智力,是按同一规律发展的。这两种现象的区别,只在于它们所处的发展阶段的规模的大小。对人类理性的进步和个人智力的发展进行对比考察不难证突的这条真理,对于认识人类直至消失以前的未来命运很有用处。

① 《自然系统》,对三界的观察 6,§6、7。“元素是单一的,自然物是奇异奥妙的复合体。“物理学论述元素的特性。“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物的特性。”

个人智力的发展

人在儿童时代喜欢堆垒石头、建造小堤、挖掘小水池等游戏,把斧子、锯、刨子、钉子、榔头和可用这些工耳加工的材料交给他,会使他感到最大快乐,这是他最喜欢的玩具。可以肯定,人在幼年时期也爱好艺术。

到了成年时期,人会成为艺术家。那一个青年人不想在音乐、绘画或诗歌方面一显身手呢?

到了二十五岁,人的能力获得了重大发展,于是他寻找一切机会使用这种能力。他把自己的同辈都当作对手,经常准备着同这些对手、同整个大自然、甚至同自己进行斗争。四十五岁以前,他基本上是富有尚武精神的。

到了四十五岁,人就进入一生的后半阶段。他的活动能力开始减退,而他的思辨能力则逐渐增强。他开始回顾,回顾自己的前半生。他不再从事发明,而是从新的方面考察他所见到的事物。他把自己精神生活的头一部分用于概观过去,把其第二部分用去总结。

以上是个人历史的概况,下面来谈人类纪年史的概况。

人类理性的发展

我从埃及人开始,因为他们以前的民族,历史都模糊不清,没有什么值得谈的东西。我在第四节未说过:“人的智力同动物的本能之间的界线,只是在口说的或书写的约定符号体系形成之后,才清楚地划了出来”。现在, 我就依照这一见解来叙述。

从埃及人到我们现代,相继对人类起过重大作用的有四个民族:埃及人、希腊人、罗马人和萨拉森人。

埃及人建造了最大的石塔,挖凿了最大的湖泊,修筑了最坚固的人工堤坝。

在艺术方面,希腊人的作品至今仍然是典范。

在战争艺术方面,罗马人胜过了他们以前的民族;而萨拉森人的武功, 比罗马人更为巨大和显著。

萨拉森人不仅在军事方面杰出,他们还有更为优越的特点:他们是物理科学和分析科学的发明者,代数学、化学和生理学的发展都应归功于他们, 是他们在欧洲建造了最初几个天文台。一句话,他们创造了主要的推理公式和出色的观测方法。

对个人历史和人类历史进行对比考察之后,我可以得出结论:人类的年龄已经达到相当于个人年龄四十岁的时期。根据最可靠的说法,人类大约已经存在八千年。根据这一假定,个人的一岁相当于人类的两个世纪。

一般现象是唯一可以永恒存在的现象;太阳系的现象是很次要的现象, 它的寿命必然有限。我们居住的行星是太阳系的一部分,不管它的体积有多大,其寿命不会超过它所在的太阳系的寿命。

虽然人们全都承认这条真理,但它对科学的进步还没有直接的益处,因为还没有发现现象趋于结束的规律。发现这一规律,将对科学的进步非常有益。

考察天文、化学和生理方面的事实,使我初步总结出不同门类现象所遵

循的规律。我认为:所有的这些现象,都可以被看做固体和流体之间的斗争; 任何一种现象,一开始总是流体的作用胜过固体的作用;当现象的寿命过了一半以后,固体的作用便占居优势,而且越来越占居绝对优势,直到现象结束为止;然后,固体中的固定分子自行解体,恢复分子个体的独立性即能动性,从而还原成一团流体。

人在幼年时期,流体占居优势,软体部分的固化是使人死亡的不可避免的原因。其他动物也逃不脱这一规律,植物也是如此。人们发现矿物界也有这一规律。石头处于溶解状态以后,变成液体而处于悬浮状态,随后下沉而具有稍浓的沉淀状态,最后逐渐固化,直至转变成尘埃,即直至消灭。

地质学家所作的观察和历史学家所收集的事实,都证明地球的表面当初要比现在布有更多的水。

天文学家已经知道:

一、月球(比地球小,其现象的寿命必然要短)的表面已经完全干涸; 二、在太阳系中,正在形成新的彗星。

八、历代的文物古迹

现存的最古老古迹是金字塔。金字塔也是现存的最宏伟古迹,同时也是最没有用处的建筑物。

在埃及人之后,最雄伟的古迹是希腊人留下来的。希腊人留下来的最著名古迹是柱廊。这些柱廊虽没有直接的用途,但对全体居民的享乐还多少有过一点好处。

罗马人的水渠和大道,要比埃及人的金字塔和希腊人的柱廊有用得多。我们现代的最大建筑物是船舰。同所有的其他建筑物相比,这类建筑物

的用途优越得不容置疑。至于现代的地面建筑,虽比前人的小得多,但数量却比前人多出许多倍。②在我们祖先生活的时代,有过若干雄伟高大的公共建筑,有过若干富丽皇堂的私人住宅,而人民大众的住所却非常简陋。今天的欧洲,遍地都是美丽的庄园和舒适的住宅。

任凭你从哪一方面去看,从埃及人到我们现代,人类的境遇都显著地改善了。

一个埃及国王,当他在位期间,要驱使半数以上的臣民去给他修造陵墓。还能有比这种作法更滥用权力的吗?

在希腊人那里,自由人的数目同奴隶的数目是什么比例呢?

在罗马人的时代,凡非出生于罗马城的人,其生活都没有保障。

今天,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共有居民一亿二千多万, 除少数人外,都有很好的住所,丰衣足食。在所有的主要关系方面,他们都权利平等。在所有的这些国家,法律规定对社会各阶级的犯罪分子,凡是同样的罪行都处以同样的刑罚。

任何观念都有一定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不能正确应用。孔多塞在应用可完善性的原理时,就超出了它的应用范围。

孔多塞用可完善性的原理成功地抨击了循环论哲学家的见解。我把那些

② “《自然系统》,观察 6,第 211 页,§14、8、9;知的必要性。“《动物志》序言第 4 节。第一个人的活动。“《斯德哥尔摩学报》,1740 年,第 411 页:习惯。

认为人类理性总是在一个圆圈内回转,周而复始地一再循环的学者,称为循环论哲学家。但是,孔多塞在建立以可完善性的原理为基础的体系时,却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

他说:“历史证明,人类理性是不断发展的,因此我们可以断言,人类理性也将无限地完善下去。”

如果这个见解是完全正确的,那未人类理性在取得新的才能的同时,决不会丧失既有的才能,但历史所证明的却与此相反。《伊利亚特》是至今最古老的史诗,是我们所知道的最美的史诗;梵蒂冈的阿波罗大理石雕像是现存最美的雕像,等等。在许多方面,现代人并不比前人高明;而在另一些方面,今人又远远超过古人。我们能分解水和空气,而我们的祖先却把它们当作元素;我们现在能够避雷,环球旅行,等等。

九、现代人的幸福

三十五到四十五岁是一个人最幸福的年月:他既可以概观,又已具有进行总结的能力。就人类的寿命而言,现代人已经达到人类理性可以充分发挥想像和推理两大能力的时代。我们的子孙将认为他们很有想像力,其实他们只是进行回想;我们的祖先曾错误地认为自己很会推理,其实他们的推理还很幼稚,因为他们没有把各项推理联系起来,还未能建立推理的一般体系, 而仍以杂乱无章的想像产物作为科学体系的基础。

现代人要比将来各代人幸福得多,而我们的皇帝也将是最能干的人。

十、关于历史

根据最近几年对埃及、印度和中国进行的历史研究,似乎中国、印度和巴勒斯坦是在同一时期开始有人居住的。

我认为,鞑靼高原是人类的摇篮。我认为,洪水退后,亚洲大陆一露出水面,人类就分为四个部族下到平原地带。我认为,这四个部族是各向一方而下的:一个部族下到中国,另一个部族下到印度,第三个部族下到巴勒斯坦,第四个部族下到西伯利亚。

这种看法便于解释一些最重大的历史事件。

东方。西方和南方部族的知识进步,要比北方部族的快得多。这并不奇怪,因为前三个部族所处的环境非常有利于他们智力的发展。他们容易找到食物,不必同严酷的气候作斗争。

到公元前五世纪,在苏格拉底稍前,中国人、印度人和迎勒底人①都各自取得了科学进步,程度不相上下。从此以后,西方部族突飞猛进,而其他两个部族则停滞不前。这并不奇怪,因为中国人和印度人都濒临大海,受到限制,不能认炽新的现象,没有可能进行新的尝试;而迎勒底人则驰骋于欧非两大陆,容易推进到可居住世界的最遥远地方,而且他们还处在一个岛屿星罗棋布和便于航行的小海的周围。

迦勒底人与其殖民地之间的古代交通,比中国人和印度人之间的古代交通便利得多。毕达哥拉斯到印度旅行期间,收集了有关那里的科学的所有重

① “《自然系统》,观察 6,第 221 页,§13:同上。

要资料;而我们却未听说中国人和印度人用过希腊人的知识来丰富自己。他们受到亚历山大的进攻,把亚里士多德的发现拒之于门外。

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受过同样教育的两个人,谁最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谁就最有学识;谁能同别人多方交换观 念,谁就最聪明。

我感到,只是在苏格拉底以后,历史才饶有兴趣,富于教育意义,研究苏格拉底以前的历史事件,在我看来,就象研究一个成年人的经历乙。到了成年,都竭力回忆他在乳母的怀抱时期、受大人监护时期和学习读书写字的年月所想的一切,并设想自己在成年期所应做的一切。

不必用太多的精力去研究中国和印度的历史。显而易见,这些民族还处于幼稚时期,而且他们从孔夫子以来所取得的点滴进步,也应当归功于同欧洲人的来往。可以肯定,不谈印度人和中国人的科学著作,照样可以写出一部完整的人类理性进步史。

北方部族和西方部族的科学史,包括了人类理性进步史的全部主要内容。

西方部族

腓尼基人、埃及人、希腊人、法兰西人和西班牙人等民族的祖先,以前都居住在迎勒底和阿拉伯,在历史研究中,考察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的学术交流,是一件非常有趣和很有教益的事情。

直到公元前三世纪,总是宗主国的人先提出新的重大观念,而后由殖民地的人加以发展。

摩西发明了上帝的观念然,而苏格拉底则明确了这个观念的含义,并且把它作为自己的哲学体系的基础。

耶稣创立了基督教,而保罗则使基督教的教义系统化了。

阿尔一马门哈里发在位时,阿拉伯人从事了代数学、普通物理学、天文学和生理学的研究。

欧洲人发展了数学和物理学,他们现正有系统地完善这些科学。

北方部族

从鞑靼高原下来走向北方的部族,直到他们的后人罗吉尔·培根的时代, 只是在军事方面有点成就,他们以侵略和掠夺著称。这个部族的宗主国人叫鞑靼人。他们在北部的移民叫克尔特人、斯拉夫人、诺曼底人等等。

美洲的发现

发现美洲以后,欧洲就成了世界的宗主国。就目前的世界四大洲而言, 欧洲的位置最为优越,这使它的居民成了新旧世界的中间人。

欧洲人能否一直保持世界宗主国的地位呢?如果美洲全住上了人,如果美洲人的海军超述了欧洲人的,新大陆是不是就要成为宗主国大陆呢?目前我不想研究这个问题。除非在主要方面把过去研究完毕,我是不愿意涉及未

然 系统》,第 219 页。2:石头怎样生长。“

来的。

十一、关于历史的分期

历史的分期至今分得都不够好。学者们袭用的各种分期法,都犯有时间分配甚不均匀的毛病,而且也没有根据人类智力发展的一般序列来规定所划的时代,一直是根锯次要的或局部的事件类别来划分。到现在为止,历史学家只注意政治、宗教或军事方面的事实,从未上升到足够高的观点。孔多塞是第一个编写人类理性史的著作家,但是支配著他的慈善心肠遮蔽了他的视线。他给我们提出的初稿不是一部历史,而是一部长篇小说;他没有观察事物是怎样的,而是希望事物是怎样的。

直到苏格拉底的时代,从鞑靼高原下来的四个部族,其中没有一个显著地超过了另外三个,都各自取得了不相上下的迸步。每个部族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上帝的观念,但谁都没有清楚地认识这一观念。苏格拉底是第一个切实地赋与这一观念以单一性的人。他第一个宣称,应当把上帝的观念当作创造科学体系的工具。他是一般科学的刨始人。在苏格拉底以前,所有的观念只被并列在一起,是他第一个开始把这些观念有系统地联系起来的。

从苏格拉底到我们现代,科学工作从未间断。统称为中世纪的七、八、九、十、十一和十二世纪,已经不是蛮族全面入侵的世纪,被我们称为蛮族的某些部族这时已经很开化了,他们开垦了我们现在耕耘的科学大地。

我说苏格拉底是第一个上升到一般观点的人,是因为他的著作构成了古代史和近代史的明显分界线。

于是,历史分成了两大部分:

从人类历史的开始到苏格拉底:古代史; 从苏格拉底到我们现在:近代史。

人类的古代史,相当于个人的童年史。这一部分不太重要,不值得重视, 教育意义不大。它只能吸引凡夫俗子的注意。钻研上古的著作家所作的那种研究,妨碍了他们认识自己的愚蠢。他们象那些眼睛盯着云雾,想要从中看到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的人一样;或者更正确地说,他们象一群盲人硬要眼睛好的人呆在黑暗之中,拉人家后退到他们的水平。

我建议把古代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人类的起源到摩西;第二部分是从摩西到苏格拉底。

摩西以前的事情,在历史学家面前,象被盖上了一张看不透的苫布;只有生理学家的物理眼力,能够穿透远张厚厚的苫布。

从摩西到苏格拉底的历史事件,非常模糊不清。传说中尚有很多空白, 编年史很不完整。然而,历史学家对埃及人为希腊人的芝术成就预作准备的十个世纪,可以绘出一幅相当有意思的图画。不过,这一部分历史从来没有编得很好,因为自以为能够胜任的人,更愿研究近代史。近代史的题材最有意思,第一流的画家都把自己的画笔用于最有意思的题材。

我建议把近代史也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苏格拉底到穆罕默德; 第二部分:从穆罕默德到我们现在。

我首先是使这种分期法把时间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从苏格拉底到我们现在共经历了两千二百年,即从赤格拉底到穆罕默德一千一百年,从穆罕默德到我们现在又是一千一百年。

两个时期的长短完全相等,是以人类理性发展中出现的重大变化为依据

的。

苏格拉底发现的矿藏,升采了一千多年之后,已经枯竭了。在第五世纪, 以信仰虔诚和善于词令见称的最后一个一神论者奥古斯丁生死了,罗马帝国也衰亡了。

西方部族的殖民地,天论是建立在欧洲的还是建立在非洲的,都陷入沉睡状态。人类的理性似乎停止活动了,个人的智力似乎达到了极限,然而这些都是迷惑人的假像。阿拉伯人正在崛起,十世纪末叶,他们提出了两大创见:一个是政治上的,另一个是科学上的。他们改变了人类理性的进程。

在七、八、九、十、十一和十二世纪,阿拉伯人在政治和科学方面都是第一流的民族。十三世纪以后,他们才不再成为人类的先锋。

罗吉尔·培根出现于十三世纪,在物理孛和数学方面他是第一个超过阿拉伯人的欧洲人。

罗吉尔·培根以后,欧洲人在物理学和数学方面的进步从未间断。从十三世纪起,欧洲的物理学和数学就取得日益压倒神学的优势。

从十三世纪起,欧洲人就比正洲人和非洲人更加努力于物理学方面的研究,从而日益外于领先的地位。

欧洲人之发现美洲,应当归功于物理学和数学的发展。美洲的发现,使欧洲成为世界的宗主国。

一千一百年以来,人们对物理主义(Physicisme)的研究日益关心,而对一神论的研究则逐渐荒废。我认为,这足以作为我对近代史分期的根据。一部好的近代史,应集中精力讲述从苏格拉底到穆罕默德时期的一神论

者著作和从穆罕默德到现代的物理学家著作。

前面说过,我们还没有一部编得很好的历史,甚至连一部好的历史年表都没有。目前最好的历史年表,要算朗格勒·杜弗雷斯诺阿编的那一部;这部年表所载的事件,有四分之三是有重大意义的,但还有许多极为重大的事件未被列入。它根本没有提到阿拉伯人的科学发明,只是提了一下阿拉伯人的军事成就。

法国科学院升始感觉到有必要编写一部阿拉伯人的历史。它鼓励著作家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而且已经收到有关这方面的几份重要报告。

阿拉伯人的历史应分为两个部分:政治史和科学史。

沃尔涅克先生说:“必须把现代的阿拉伯人同阿尔一马门和阿尔一拉希德时代的阿拉伯人严格区别开来。而且必须承认,人们对他们夸得太过分了。他们的帝国倏然即逝,不可能在科学上作出重大发展。我们今天在欧洲列强见到的情况证明,没有几个世纪的时间,人们是达不到目前的发展的。再说, 我们从阿拉伯人的著作中可以看到,人们不是翻译希腊人的东西,就是复述希腊人的东西。他们固有的和仍在从事的唯一科学,就是关于他们的语言的科学;但是研究语言,并不能理解以探索观念的历史而改进描写技术为本义的哲学精神。就穆斯林而言,孛习阿拉伯语的目的只与宗教有关,所以他们思想狭隘,只知道《古兰经》是真主亲口传授的。”沃尔涅先生在这里犯了严重的错误。

我奉劝沃尔涅先生研究一下九、十、十一和十二世纪阿拉伯人在西西里

生 殖植物》,§1.14:植物怎样生活。

克 ·伊萨格文集》,I:植物是没有感觉的生物,固定在一个可以吸取营养、生长和繁殖的地方或场所。”

和西班牙写的科学著作。这样,他就会看到:在这个期间,阿拉伯人是唯一从事科半工作的民族;他们在那时,就开垦了我们现在耕耘的科学大地;他们是物理、数学、化学和生理学的奠基人。我确信,只要查阅一下耶斯科里阿示修道院哈的藏书,就能使他改变看法。

十分遗憾,这位作者以错误的观点去考察人类理性的近代史。因此,他在写作方面也落后于时代。他所处的时代最有利于编写历史,但他却没有利用这个条件。他有杰出的天赋,除学识渊博之外,他还有强劲生动的文笔。没有一个人比他更适合于使学者们集中精力,专门去研究有利于解释最近几个世纪欧洲的发展的重大事件。

十二、关于一般理念的发展

物理科学的飞跃发展及其对神学所取占的优势,应归功于涡流体系。 假如笛卡儿知道万有引力定律,他所建立的体系该会多么卓越、多么清

晰、多么令人满意!

这位哲学家该会多么精力充沛地去描绘他的见解的独创性!他说:“给我物质和运动,我就给你创造出一个世界。”

笛卡儿该会多么高瞻远瞩地去指导他的研究工作!他感到,突证哲学应当分为同样重要的两个部分:无机体物理学和有机体物理学。他断定,只有对这两方面具有丰富知识的人,才能创造出一级的观念。他研究述解剖学、动物学、病理孛、卫生学;一句话,他研究过生理学的各个部门。他关于人的论述最为深刻,任何前人的这类著述都天与伦比。

埃及人崇拜日月星辰和山川河流,也崇拜某些植物和动物。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对世界上的事情有重大影响,所以相信世界是由这些东西支配的。在他们看来,这些东西就是初始原因。

希腊人荷马把各种道德品质都奉为神明。奥林帕斯是负责管理宇宙的最高会议。

后来,苏格拉底想出了一个把奥林帕斯的一切枚力都集中于唯一的存在者身上的观念。他声称:有一个上帝,上帝支配着一切事物,不管是事物的总体还是事物的一部分,都受上帝的支配。

最后,笛卡儿说:上帝刨造了宇宙,并使宇宙服从一条恒定不变的规律。笛卡儿排除了一切神启观念和一切盲目信仰。他鼓励人们学习,指责只

有懒汉才依靠信仰。

可见,在一般科学方面,人类的理性最初是认为有许多各自独立的原因存在的。

接著,人类的理性便接受了多救原因的理念,认为多数原因是同一整体即睿智(Intelligence)的各个部分。

随后,人类的理性上升到认为只有一个普遍的和单一的睿智即上帝的观念。

最后,人类的理性感到,上帝和宇宙之间的关系是不可理解的和无所谓的(因为上帝虽然预见到将要发生的一切,但丝毫未能改变他所建立的秩序, 所以说这种关系是无所谓的),这才不得不去研究事实,并把本身发现的最

哈 非《组织学》,3:植物是有机物体,其某些部分附着在其他物体上,以吸取营养而使自己繁殖和生长。

一般事实看做所有现象的单一原因。

一般观念每经一次完善,总是先具有哲学的性质,后有科学的性质,最后才带上宗教的性质。在它变成迷信以后,也就毫无价值了。

在西塞罗指出“他无法理解两个占卜者怎么能面面相觑而不笑”之后不久,一神教就取代了多神教。

按发明人维的原来规定,神的单一性的观念系哲学观念。后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赋予这个观念以科学的形式,使这一观念逐渐完善而终于获得导致基督教的建立的性质。

我认为,笛卡儿用推理和观察取代了信仰,并由此建立起他的观念体系, 但他缺乏用来组织这个体系的事实。因此,我想说他根本没有找到一般事实。

笛卡儿以后,最著名的两位学者是洛克和牛顿,他们收集了许多宝贵的材料,但不懂得如何应用它们。

人类理性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一般观念的改进,是从培根开始的。培根在他的著作中赋与一般观念以纯哲学的性质,而笛卡儿则开始赋予它以科学的性质。正如我所说的,洛克和牛顿发现了给一般观念永远打上科学性质的印记的方法。一个新体系的建立,需要有利的环境。

杰出的思想和伟大的科学革命,都是精神发酵的结果。伟大的人物就产生于这种精神发酵。当笛卡儿建立他的休系的时候,人类理性还完全处于路德所掀起的动荡之中。英国的革命风暴刚刚结束,洛克和牛顿就出世了。试想法国革命引起的发酵又要产生多么惊人的科半成果呢?

十三、关于宗教

我所遇到的文人,都持有下述的四神见解之一。下面,我来说说我对这些见解的看法。

第一种见解

有人数相当多而且非常热心的一批人,竭力使基督教恢复其初期的活力。博纳永:和夏多布里安是注一批人的首领,远第一种见解就是他们的见解。前者曾以其毕生精力和多方推理来发挥和支持这种见解,后者则曾以其横溢的才半来发挥和支持这一见解。我要驳斥他们的论调,指出他们的所有观点都犯有的重大错误。

西塞罗在其《论神性》的第三卷第一章中说过: “我要永远保护它(宗教仪式),我以往也一直保护过它。无论是博学

者的演讲还是无知者的议论,都不能使我放弃祖传的有关敬奉永生诸神的信念。在谈到宗教时,我拥护柯伦克尼乌斯、西庇阿、斯采沃拉等大祭司的意见,而反对芝诺、克利齐普或克列安提斯等人的见解。我同意占卜者列里乌斯这位聪明人的说法,在宗教问题上,我更喜欢倾听他在其著名演讲中发表的高见,而不愿去听斯多葛派的任何主要人物的意兄。

维 希《植物》,3:在自然物中,形状不变而有移动能力的叫动物,形状下变而不能移动的叫植物,形状可变化而不能移动的叫矿物。

: 从化石和结晶物上看,似乎完全是同一个品种:藤壶能够移动,而低等水蝗(Lernea)只能算作含羞草属。”

“既然罗马人的整个宗教分为祭祀和占卜两项,所以我对希维拉解释者和内脏占卜师预言的凶吉,从天蔑视之意。我坚信,罗慕路斯根据内脏占卜和努玛根据宗教祭祀奠基的我们的城市,如果不是由于崇敬永生诸神,决不会赢得如此崇高的荣誉。”②

西塞罗想同文明进步对抗。他丝亳没有阻止了人类理性的发展,而只能向后人征明他的思想未能上升到头等见解的高度。

博胥埃维在对英国女王的悼词中也犯了同样的错侯。他盛赞女王竭力使其丈夫和英国人民继续接受教皇奴役的方针;但经验证明,英国人在路德的旗帜下前进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他们沿着这个方向前进,终于占居了人类前锋的地位,而且长达一个多世纪。现在,他们虽然把这个地位让给了法国人, 但他们毕竟占居过一个多世纪。

夏多布里安先生自觉荣幸地覆蹈了狄摩西尼③ 以后的两大演说家的错误。

从一神教建立到十五世纪,教士在才千和品德方面都大大超过俗人。披荆新棘、开垦荒地的是教会人士,辨读古代手稿的也是他们。他们教给俗人读书写字。他们努力使一切推理儿一个基点出发又回到一个目的地,从而促进了形而上学的发展。十四世纪以前,在物理科学和数学方面,没有一个欧洲人超过了罗吉尔·培根,而罗吉尔·培根正是一个教士。最初建立医院和近代学校的是僧侣附级,组织欧洲各族人民抗击萨拉森人的也是这个附级; 随后,僧侣阶级又决定到亚洲和非洲出征,而出征是迫使萨拉森人不再企图扰乱欧洲安宁的唯一手段。

才于总要得到应有的撮酬。如果说有些人生前没有得到应得的荣誉,那是由于公众还未能对他们的工作作出评价,他们就死去了;但是他们的存在了许多代的团体,总能收获他们的劳动果实。

从七世纪到十四世纪,僧侣阶级一直得到应得的报酬:他们的权势、名望和财富不断增加。如果说从此以后他们的枚势、名望和财富有所威少,那是由于世俗学者在科孛方面超过了他们。

扼要地叙述人类理性在宗教方面的成就,可使我的上述观点大放异采。自从人类理性上升到区分因果之后,就有了宗教体系。到史籍中去寻找

原始宗教的细节,那是徒劳无益的,因为原始宗教和符号体系是同时产生的, 而历史家不可能在符号体系完整地形成之前从事写作。

关于埃及人的起源和他们以前的一些民族的习俗,我们没有任何令人满意的史料;不过历史给我们提供了研究从埃及人到我们现代的宗教观念演变的手段。

埃及人崇拜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和某些动植物。他们认为,其中最为神奇莫测的,具有支配世界的权力。

后来,希腊人中出现了荷马。他改进了宗教体系。他的丰富想象力,把人的每一种能力都人格化了;然后依靠他的才智,又把它们神化了。

接着,苏格拉底把荷马创造的一切汇合到一起,得出唯一存在者的现念。

② “布尔哈非《组织学》,16:植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能使人顺利和容易地获得植物知识,并记住所得的知识。

维 希《植物》,1: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科学,或者说是关于植物的知识和通过植物产生的知识。”

③ “我关于扩大可居土地的论文(《乌普萨拉和卢德维加的可居地》,1745 年),说明了这一论断。

他发明了上帝。这位哲学家教导弟子们说,人必须把所有的一切都看做单一原因的结果。

苏格拉底的观点广为流传,到耶稣出世以前,所有的学者都采纳他的观点。

耶稣生于苏格拉底之后五百年。耶稣为人忠厚,豪迈坚强,热情奔放, 倾心于美好高尚的事业,然而没有学识。他在一神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基督教。他把自己的热心于事业的情操传给了弟子,但没有给他们留下一本教理。

保罗是耶稣的弟子,天赋杰出,受过教育。保罗既精通苏格拉底的哲学, 又熟悉苏格拉底死后由学院派和逍遥派创造的一切知识,儿而建立了基督教的教理体系。

保罗的弟子走遍四方,到处传播新的宗教。他们特别致力于世界首都年的居民改信基督教。他们在罗马建立了一所大学堂。这个一神论倡导者的团体(名为僧侣集团,即学者集团)斗志昂扬,反对罗马人的腐败风尚和蛮族入侵意大利时带来的残暴习俗。

僧侣是建立欧洲联盟的纽带。这条纽带,使欧洲联盟的势力超过了以往存在的任何联盟,因为这个联盟征服了地球其他部分的一切居民。

希永德布兰德担任教皇时期,僧侣集团的势力达到了顶峰。从此以后, 僧侣的权力开始削弱,但削弱的速度是缓慢的。僧侣失去他们对俗人的权势, 正象海潮退出所淹没的陆地一样:有时失去的很多,有时又几乎全部恢复。只是从十五世纪起,这项权势才迅速地衰落下去。

阿尔一马门哈里发执政时期在巴格达初放曙光的科学新时代,到十五世纪也在意大利赫然出现。艺术有了新的发展。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达·芬奇对此作出了贡献,他们三个都是世俗人。不久,马基雅弗利的揭穿了教廷活劫的内幕,说明了它的政治权术的章法。他证明说,僧侣们宣讲的原则,同他们策划维持权力的手段的原则亳无共同之处。他证实说,僧侣们只关心他们自己的利益,已不再为科学的进步从事有益的工作。

随后,哥白尼出世了。他对太阳系各行星的位置和运动作出了新的解释。刻卜勒给几何学家们指出了计算太阳系行星位移的法则;伽利略应用了哥白尼和刻卜勒的观点,他说:“地球在转动”。

教廷听到这句话后,便以全副武装反对革新者。这一击打中了教廷的要害。教廷集中全部力量来反驳这句话。教廷说:“地球不可能转动,因为约书亚多命令停动的是太阳,而不是地球。圣经上多处证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人而创造的,等等。”从这以后,一神论的僧侣便迅速衰落下去,以致最普通的思想家都能解释的事情,僧侣们却困惑不解。显而易见,耶稣和他的追随者们,对宇宙的结构并没有任何清晰的观念。同样明显的是,僧侣们做为神圣戒律的托管人,并没有能够使他们承托的保管物得到改进。

十六世纪末叶,科学的天际又出现两颗新星。培根和笛卡儿动摇了旧有的知识大厦的整个基础。他们研究人的智力,把它送进坩埚里冶炼。他们宣

年 年后退,使陆地逐渐扩大。

的 植物标志着陆地的垂直高度。“植物种子的繁殖能力往往是惊人的。一个夏季,一株玉米可结实 2,000

粒,旋覆花——3,000 粒,向日葵——4,000 粒,罂粟——32,000 粒,烟草——40,320 粒。

多 年生植株、根蘖和芽。

布了一条反基督教的真理:人只能相信理智认定的和经验证实的事物。

这两位天才很快又在各个次要领域开辟了新的思维渠道。各种研究院相继建立起来。世俗学者的团体虽然还很不完善,但已战胜了僧侣集团。前者在各个科学领域都超过了后者。

十七世纪末叶,博胥埃曾使教廷产生恢复失去的权威的希望。博胥埃大肆攻击不信神的人,但他只是把教廷的武库输得精光。神学家并没有取得持久的肚利,物理学很快就恢复了优势。少

培根和笛卡儿说,物理学家必须研究一般事实。牛顿发现了一般事实。

当牛顿的发现在欧洲相当广泛地传播开来的时候,法国的世俗学者就联合起来,向基督教发起了总进攻。他们编纂了百科全书,并通过编入该书的论述人类知识的各个部门的著作证明:在笛卡儿的推功下完成的研究工作,远远超过了根据耶稣发明的信仰体系所编写的著作。他们指出,万有引力的观念应当是新科学体系的基础观念,从而也应当是新宗教体系的基础现念。天主教僧侣的威望和财富在大革命中全部丧失了。他们今天的存在只能

是从属的和不稳定的,完全受政府的支配。

我认为,以上对人类理性的迸步作用的概述,完全证明博纳尔先生是错误的。尽管他的著作有重大缺点,但我认为在近几年来出版的书籍中,它还是最有价值的。我的意思是悦,他的著作富有生命力,值得赞扬,可激发学者和著作家的热情,使科学和文学焕发青春。

读完博纳尔先生的著作,经过周详思考,我确信这位著作家深刻地认识到体系的单一性的效用,因为他曾努力向同胞们证明,在目前的文明阶段, 科学著作和文学作品应以单一性为基础。

在这方面,我完全同意博纳尔先生的见解,但反对他对一神论的宣扬。我不认为他的这个见解有很强的单一性。我认为只有万有引力的观念才有这样的单一性。关于这个问题,我将在《关于原因的单一性》一节中发挥我的见解。

第二种见解

我知道,有些人虽然相信宗教对维持社会秩序是必要的,但他们却认为一神论已经衰老,而以一神论为基础的宗教也不可能返老还童了,因此他们努力建立以物理主义为基础的宗教。这种人犯了一个重大错误,即不知道现在还没有成立新宗教的可能。现在,只能按政府的意思行事,即只能在不同派别的一神论者中间实行妥协。

我认为,试图现在成立新宗教,就象一位画家不等画布织成,就想在纺织面布所用的纱线上构思画面一样。

第三种见解

以上所说的两种见解,是我所知道的最有名的见解,但并不是拥护者最多的见解。绝大多数学者很少关心宗教观念。他们对宗教观念的冷淡,证明

少 芽就有多少枝条。因此,一株直径只有一巴掌宽的小树,往往就有 10,000 个芽或枝条。

了拙著所提出的真理。

人类理性一直是把主要的注意力轮流交替地集中于一般科学和个别科学之上的。

目前,学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个别科学。

宗教是一般科学的应用集成,有文化的人用它去统治愚昧无知的人。每一年龄各有它的特征,每一组织各有它的寿命。

同其他所有的组织一样,宗教也要衰老,到一定的时候必须更新。

任何宗教起初都是造福人类的。只要神职人员不再受反对派的牵制,只要他们不再遵循创建人指出的科学方向去进行发现,神职人员就要滥用职权,而宗教也就变成压迫人的工具。宗教变成压迫人的工具以后,就要受到人们的蔑视,而神职人员已经获得的威望和财富也要丧失殆尽。

以上所述,完全驳斥了学者当中流传相当广泛的一种偏见:许多学者提心神职人员会逐渐恢复他们失去的权势。这种顾虑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其实, 应在人类理性促使新科学体系作为新宗教的基础而取得相当进展以前,不使天主教的神职人员丧失政府对他们的少量支持才是。

我的见解

我的见解不外是我对皇帝的部署所作的考察的撮要。

我认为,为维持社会秩序,需要有宗教;我认为,一神论已经衰老,而物理主义还建立得不够巩固,不能作为新宗教的基础。

我认为,形势要求有两种不同的学说:对有教养的人讲物理主义,而对愚昧无知的阶级则讲一神论。

在从多神论向一神论过渡的时候,即从苏格拉底到保罗的那个期间,人类理性有五百多年就处于这种状态。在这个期间同时并存两种学说:学者都是一神论者,而愚昧无知的人则信仰多数神。

我的行为符合我的见解。我致力于改进物理主义,但没有公开发表我的观点。我只把自己的观点告诉教养有素的人,让他们用这种观点去研究事物, 而对社会暂不作任何宣传。拙著并不出售,也不在报刊上转载。我已将拙著付印,但印数甚少,而且只分给最可靠的人。最后,我对一神论表示敬意, 因为无论是现在或将来,它仍特长期作为群众的学说而存在。我说我现在持这种态度,这是实话,但我并不说我过去一直持有这种态度,因为在皇帝的部署使我排除错误认识以前,我一直是持着完全相反的态度的。

十四、关于原因的单一性

当人类理性从多数原因的观念过渡到单一原因的观念的时候,当人类理性突破多神论的界限而进入一神论信仰的时候,人类理性终于迈出了重大的一步,但并没有达到其完善的极限。

不难证明,一神论是大大落后于文明现状的信仰。也不难确信,人类理性最近几个世纪以来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应当归功于对上帝信仰的冷淡。

伽利略、培根和笛卡儿所以承认自己是有神论者,那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冒犯公众的见解,也是因为这几位巨人办事很有条理,在新体系没有完全建

立起来以前,他们不愿意彻底抛弃旧体系。

如果没有神启的观念,上帝的观念又会是什么呢?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观念。每一项科学发明,都证明所谓的神启体系是一种错误,因为上帝的观念不过是一般化了的人类智能的观念。肯定有人会反诘我说:牛顿给《启示录》作过注释。我请读者回想一下我在第二节中关于牛顿所谈的一切。我在那一节中曾明确指出牛顿只是一个研究事实的人,他根本没有上升到一般观点, 或者更确切地说,他没有研究过一般科学。

让我们来考察一下上帝的观念,让我们来研究一下人们对这个观念所下的定义,让我们论证一下形而上学家对这个理想所作的描绘。

对上帝所下的一切定义和所作的一切描绘,都不外是认为:

上帝是一个精神的存在,上帝是永远的、永恒的、无限的;上帝预见得最高,它能看到一切和支配一切。

一个有神论者可对这个定义作出随心所欲的注释。但是不管他怎么发挥,总不外乎列举已知的各种智能,再把每种智能提高到极限,最后把所有的智能集合在一起,组成绝对的完善,以作为上帝的唯一无二的特征。

我认为,上帝这个观念的组成部分是互相对立的,使这个观念成了彼此矛盾的感觉的大杂烩。其证明如下:

如果说上帝是纯精神的存在,则它的存在就是思想。但是,既然上帝预见得最高,那它就只能思考(预见)一次,通过这一次思考预见到将要发生的一切。因此,上帝的存在只能是在一次思考的时间之内,此后它就不再存在了。

即使上帝依然存在下去,它也不再支配世界了,因为世界是由它创造出来的,而它在创造世界时已把一切全都预见到了;因为世界在创造的初期和以后都是完美无缺的,从而不需要受支配。

上帝的观念不具备单一性,因为对不知道上帝的人宣讲这个观念以前, 必须先确认有两种现象,即精神现象和物理现象,或称物质现象和非物质现象。我们说,上帝是其中的一种,而且也只能是其中的一种。这样,上帝和与它性质不同的现象之间就不能有任何关系。

上帝的观念既然矛盾百出,则对它的一切应用也就必然矛盾百出。

人类发明了上帝之后,就把自己看作非常重要的存在,认为宇宙是为人类而创造的,以为他们所居住的星球是宇宙的中心,觉得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转动并为它照明。在今天看来,这些观念当然都是荒谬的。

物理主义就没有一神论的这些缺陷。

物理主义既有明显的单一性,又易于通过对数列前项的考察而使人信服。

宇宙是一个充满运动着的物质的无边无际的空间。物质以两神形式、即固体形式和流体形式而存在。

被称为物理现象的现象,属于“固体现象”。被称为精神现象的现象,属于“流体现象”。

我说,而且我认为已经证明,在物理学中决不应使用上帝这个观念;但我并不说,在政治工作中不应当使用它,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如此。上帝这个观念是人们用来说明最高立法依据的最好手段。必须从物理主义的观点来观察一切和研究一切;学者们确立的科学见解,今后必须具有不可侵犯的形式,以便能够向所有阶级的儿童和不同年龄的老百姓传授。

十五、关于道德

最常宣讲的道德准则,是《福音书》上的道德准则: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我认为:

一、这个准则是消极的,从而只有间接的强制性;

二、对个人本身,它并没有强制性。社会上的孤立的个人,能用这个准则干什么?

我建议用下面的准则取代《福音书》上的准则: 人应当劳动。

从事劳动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所有成员都会有效利用时间的家庭是最幸福的家庭。闲散人员最少的国家是最幸福的国家。假如没有游手好闲的人, 人类一定能够享受到他们所追求的一切幸福。

我认为必须赋与劳动的观念以它可能有的最广泛的含义。同壮工挖土和脚夫挑担一样,任何一个公务人员,任何一个从事科学、美术、工业和农业的人,也都在积极劳动。但是,一个食利者,一个没有职业又不亲身组织必要的劳动利用其财产进行生产的财主,同布道的教士一样,都是社会的负担。

在科学园地耕耘的人,是道德最高尚的人,而且也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的工作对全人类都有益处。

立法者必须保证私有财产的自由使用。

道德家必须推动舆论谴责无所事事的财主,使他们名誉扫地。天主教徒一定会答复我说:《福音书》就谴责游手好闲的人。

我要对他们说:人们表达自己的观念时所采取的先后次序,决定着他们所研究的每个观念的重要程度。在牛顿以前的任何一个时代写出的物理学著作,没有一部不谈到物体的引力问题的。难道我们可以说牛顿在论述万有引力的时候就没有谈出什么新东西吗?

牛顿在叙述别人已经谈过的事情时提出了什么新东西呢?牛顿使一个次要的观念具有了占居优势的特征。

把万有引力的原理提到第一线的这一行动,使物理学观念更加协调了。新原理一经建立,道德方面也将产生同样的结果。

十六、关于教理课本数理课本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告诉人们世界是怎样形成的。

第二部分教给人们以做人的方式。

在所有的书中,教理课本是最重要的书,因为它是联系社会各阶级的知识纽带。

目前使用的教理课本毫无价值。其中关于世界创造的内容,完全违反了人们关于世界体系的既有知识;其中起主要作用的道德准则,只是一些次要的原则;而应当放在第一位的准则却同那些次要的原则混杂在一起。

我说目前所用的教理课本毫无价值,但我并不说,而且也不认为,教理课本在问世的当时就是一部低劣的著作。我认为,文人们不应当去扫除教理

课本目前还享有的那一小点威信,而应当在足以取代它的著作出现以前,尽力使它仍然得到的尊重延续下去。

现在和将来我仍要一再重复:我赞成政府的宗教政策。我对这种光明磊落的施政态度所表现出来的英明伟大,钦佩得五体投地。我对皇帝怀有这样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正如一个心地善良的小学生在听懂讲课以后,对卓越的老师表示的感情一样。

最初的教理课本,只能是一部概要性的汇编。而在今天,能使有教养的人民接受的唯一教理课本,将是创立物理主义的百科全书的最简明摘要。有了一部好的百科全书,才会有好的教理课本。

十七、关于僧侣阶级

亚历山大·法尔内泽种说的有理,没有比胆小怕死的士兵和不学无术的教士再令人讨厌的了。

僧侣阶级要有作为,就必须有威信。要有威信,就必须有学问,就必须成为最有学识的团体。

假如神职工作一旦由研究数学和物理学的世俗学者团体掌管,试想由这些人组成的僧侣团体该会多么有威望,该会多么有好处!

一个农村的本堂神甫,如果懂得几何、物理和生理,无疑会对他的信徒很有好处。帮助农民大量土地,往往能解决争端;懂得物理,就不会在乌云荷电期间敲钟;有化学知识,在淘井而怀疑井内的空气有问题时,会先点着一支蜡烛系在绳子上放下去,然后再决定是否可以下去人;学会生理学,往往可以把自己的知识成功地应用于保健工作。

僧侣阶级不仅要有常识,而且要品行端正。任何人在观察社会的各阶级时都会发现,研究物理和数学的人是品行最端正的社会阶级。

我清楚地看到,神学家的权力将要转到物理学家手中,而且就在当代可以实现;但我完全不能肯定,这一过渡将在什么时刻和以什么方式实现。

我寄希望于研究人类理性的巨著,期待伟大的拿破仑发表意见,他的意见是引导我的研究工作的灯塔。

十八、关于学者的学说和公众的学说

从苏格拉底到基督教的建立,其间存在两种学说。学者们相信单一原因, 所以他们是一神论者;人民大众们奉多神教,所以他们认为有许多各自独立的原因。

从基督教的建立到现在,只有一种学说。在这个期间,学者们和人民大众都是一神论者,所以我说从基督教建立以来,学者们和人民大众都是一神论者。一般说来,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然而必须多少作点保留,以便进一步提高它的准确性。

从基督教的建立到阿拉伯科学的引进,其间只存在一种学说。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代数学、天文学、化学、生理学等科学,是新学说的主要成分。仔细考察人类理性史,可以看到在阿尔一马门哈里发执政时期,人类理性在

种 子的传播力也是惊人的。

创立即将出现的科学学说方面已经作出初步的努力。从阿尔一马门哈里发执政时起,进步的学者就已不断为创立科学体系而努力。随着科学体系的创立工作的进展,学者们就不再是热心的一神论者了。他们对上帝的信仰热忱不断减退,但还没有完全消失。有理智的人,在新房子建成以前决不会离开旧居。一个聪明人,在他想建立的体系完全建成以前不会放弃祖先留给他的体系。

伽利略、培根、笛卡儿、牛顿和洛克的信条,都宣布他们信仰上帝;然而,他们也在为新科学大厦的建造,热情而卓有成效地工作。

要使学者们完全放弃一神论,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找到可以做为物理体系的基础的单一观念。牛顿以发现万有引力的观念,满足了这第一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是,证实所找到的观念、事实或原则(在这里,这三个词是同义语)的准确性。拉格朗日和拉普拉斯两位先生满足了这第二个条件。

第三个条件是,把所找到的一般观念、事实或原则同次要的观念、事实或原则联系起来。

我现在就是为满足这个条件而努力。

我认为,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学说:学者的学说,学者将成为物理主义者;人民大众的学说,他们仍将是一神论者。我这样说是有根据的, 因为皇帝在其最近的部署中表示过这种见解。

在答复科学院教学物理部的提问时,皇帝说过: “我希望你们研究一下人类理性的最近发展,以使所有国家都能理解你

们将要对我提出的建议,并堵住现代诋毁者的嘴巴。这些诋毁者总是设法使人类理性倒退,好象非消灭它不可。

“我想知道,为了激励你们工作,为了我没有妨碍你们的工作获得成就而自慰,我还应当作些什么?我的人民的幸福和我的王位的荣誉,都与科学的繁荣昌盛息息相关。”

不多几天以后,皇帝就建立了法国教育署,并任命一位杰出的哲学家为署长。这位署长很会评价物理学者的工作,善于把物理主义所能提供的一切引进青年教育当中去,而又未扰乱社会秩序。

这样,经皇帝部署,便为两种学说划清了界限: 法国科学院负责建立和改进第一种学说;

法国教育署负责改进和讲授第二种学说。

十九、关于皇帝的才干

皇帝的才干,只有后世才能评定得恰如其分,但当代人对此仍能多少有所了解。仅次于皇帝的最有才干的人,显然是最崇拜皇帝的人。

在拿破仑的最高部署中,有三项是我比任何人都称赞的。它们是: 意大利王国的建立;

荣誉勋位团的创设; 两种科学机构的配合。

意大利王国的建立

人类在其整个生存期间分为两个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随着人类知识的纵深发展和广阔发展,统治阶级的人数逐渐增多,而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横则逐渐减少。在今天,巨大的权力可能操在一个人之手,但这项权力不会是专横的,因为它只能操在杰出的天才之手。

凡是起来革命的民族,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于平等的观念。只有被统治阶级的智力超过统治阶级的智力时、平等的观念才能掀起革命。

结束革命的方法,就是重新划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尽可能推迟下次革命的方法,就是在进行这种划分时尽量使统治者的智力优势远远超过被统治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目光短浅的人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剥夺被统治者享受教育的一切权利。

经验证明这种办法无济于事,其结果是采用这种办法的政府消弱了它所领导的人民的力量,从而使政府的处境每况愈下,最后走向彻底崩溃。然而至今还没有一个学者解决了下述问题:

应当如何划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才能使被统治者有资格进入统治阶级,使统治阶级的文化水平永远超过被统治阶级呢?

皇帝在其建立意大利王国的方案中解决了这个问题。王国的宪法极其英明地划分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统治者包括三个集团:不动产所有者集团、商人集团、学者和艺术家集团。

多么英明的创见!学者们为什么不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这一创见呢? 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学者为什么不根据这一博施济众的观念重建自己的理论, 从而完善自己的理论呢?为什么?我已经说过,现在我还要说,而且我要不厌其烦地证明:这是因为皇帝的才干远远超过他的同时代人,这是因为几个世纪以后人类的理性才能理解皇帝的观点,才能认识它的全部深刻含义。

我来深入考察一下皇帝对意大利王国的最高立法措施。

皇帝把意大利的臣民分为两个阶级: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他又把统治者分为三个集团。

由于统治者包括三个集团,所以保证了王国最有文化的人永远可以成为统治者。

三个集团是由两部分人组成的:一方面是动产和不动产的所有者即财主,另一方面是学者和艺术家。

财主对其子女的教育比较关心,所以他们的儿子一到继承父业的时候, 都已有一定程度的教养,而且远远超过非财产所有者的普通孩子,从而可以毫无困难地加入统治集团。

智慧是强大的力量。学者和艺术家在远方面占绝对优势。这实在是畸形发展。许多学者和艺术家并不出身于财主家庭,而且他们本人也不是财主。为了保证社会安宁,必须让学者和艺术家加入统治集团,让他们在威望和享受方面得到令人满意的待遇。皇帝觉察到了这条真理,而发现、宣布和应用这条真理的也正是他。

荣誉勋位团的创设

人类理性只是通过危机而前进的,在人类理性的每次突飞猛进之前必有流血的革命。

平等的观念(从绝对意义来讲,这是个错误观念)是鼓动革命的重要杠杆。学者和艺术家想叫无知的人造反的时候,就是把无知的人联合在这面旗帜之下的。无知的人跟着这面旗帜前进,直至夺取政权。每当动乱达到这种地步的时候,每当动乱进入高峰的时候,只有强大的物质力量、即军事力量才能使无知的群众就范。但军事力量本身就有专横的倾向,所以革命的后果往往是非常令人讨厌的。深重的灾难几乎总是变得令人难以忍受。皇帝的天才改变了事物的这种秩序,使我们可以避免威胁着我们的灾难。荣誉勋位团是由对国家有贡献的各个阶级的出色人士组成的,它的建立压制了黩武精神。这是多么出众、多么深远的创见!

两种科学机构的配合

把学术团体分为两类,使一类负责科学发展、一类负责教育的观点,是出类拔萃的。由皇帝提出的这一观点,由他发现的这一真理,是我将要提出的各种科学的配合之基础。

二十、关于笛卡儿

皇帝需要一位能够理解他的计划并帮助他执行计划的科学助手,他需要第二个笛卡儿。有了这样的科学领导,学者们的工作必然产生惊人的效果。笛卡儿的才华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盖纳尔的一个人比较恰当地谈

论过笛卡儿的才能。下面举出他的一般很少有人知道的论述: “除了极少数例外,每个人的思维活动都受他人的影响,所以他们的一

切论据基本上是由从周围收集来的许多他人的判断构成的。因此,人民当中的一些奇怪见解,学者们的往往是荒谬的说教,一些团体的宗旨及其偏见, 宗派的派性和狂言,就代代相因下来。所有的这些思想,从老人和老师的头脑中出来之后,立即进入小孩和学生的头脑,而小孩和学生长大以后,再把它们传给盲从的后继人。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判断,做自己思想的真正主人, 才是表明自己的智力优越的杰出天才。最常见的是相互对立而又各不承认的错误,甚至在哲学家当中也是如此。一般说来,哲学家的全部学识都是从别人借来的见解,他们象老百姓摆脱不开传统一样,也无力摆脱别人的见解。能够独立思考并让别人跟着他思考的名人是屈指可数的。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昂首阔步前进;其余的哲学家,只能象一群羊一样跟着他走。人类和科学长期处于幼稚状态,难道不应当归罪于理性的这种颓废吗?盲目崇拜古人的哲学家们,二十多个世纪以来,代代跟着老师原地踏步,停滞不前。于是, 理智沉默无言,让权威讲话,但对于宇宙并未作出任何说明,人类理性跟着亚里土多德的足迹蹒跚了两千多年之后,仍然距离真理很远很远。

“终于在法国出现了一位能干而勇敢的天才,他努力摆脱学者大人们的枷锁。这个新人向他人指出:要做一个哲学家,只是师法还是不够的,而且必须思考。这句话震动了所有的学者,因为 ipsedixit(老师说过)这句古老名言当时还有很大作用。这句提倡奴性的名言激起了全体的思想懒汉去反对正派的哲学的这位创始人,认为他是标新立异,大逆不道,而加以迫害。

的 传播媒介有:人和动物购活动,风力,尤其是春秋的大风。

结果,笛卡儿不得不带着他那可惜生来就不是古老的真理的真理,逃亡国外。然而,不管无知之辈怎样诅咒和狂怒,他始终拒绝承认古人是理智的权威; 他甚至还证明,迫害他的人什么都不懂,他们应当放弃自以为是的一切。他不向死去的和被奉为神明的学者讨教,而只求援于明确清晰的观念,即要求合乎事理和有凭有据。他通过沉思,把几乎所有的科学从混乱中拯救出来; 他还以其杰出的天才,指出各门科学之间应有的相辅相成关系,把各门科学联系在一起,使一些科学建立在另一些科学之上;然后,他站在这个高度, 集中人类理性的全部力量,去发现使后来的人沿着他开辟的光明大道更容易深入研究的伟大真理。于是,这个人以其英勇坚强的精神,在科学界引起了一场令人庆幸而永志不忘的革命。但我们今天身受其益的人,却忘恩负义, 自以为了不起。科学需要具有这种性格的人,他敢于独立思考,以其天才反对理智世界的旧日暴君,打倒千百年来崇拜的偶像。虽然笛卡儿同其他哲学家一起都被关闭在迷宫之中,但笛卡儿却给自己装上了翅膀,从其中飞了出来,给被囚禁的理智开辟了新的道路。”

这位伟人的另一个特点是:他有能力掌握一般原则,并利用类比的方法把观念相互联系起来。

这个突出特点,首先反映在其所有的纯属哲学方面的著作当中。 “我感到(盖纳尔又说)一位杰出的天才把我的认识大大提高,使我的

理智不再徘徊于小事,好象突然处于高超的境界,从那里俯瞰基本真理,而我尚不了解其关系的千千万万的个别真理,就象树枝附着于树干一样,都附着于我所俯瞰的基本真理之上。平庸的哲学家永远是陷在琐碎细节之中,他们没有上升到原则的能力,只在千千万万条的浑浊不清的小溪中寻觅,结果迂回迷途,消失于荒原旷野。

“只有那些一直奔向最初原因的锐敏的天才人物,才能敢于摈弃一切愚民的烦琐哲学旧套,而泰然自若和条理清晰地讨论科学、艺术和道德。正是为数不多而内容丰富的一般原则,使我们打开了自然界的锁钥,并以简单的理由解释了这个美妙建筑的奥秘。”

值得如此赞扬的这位伟人,对他的同时代人呼吁说:“我为公众工作, 所以公众应当资助我。我需要金钱来进行有益于科学和有利于发挥我的思想的试验。如果我没有必要的资金,我的一切力量都无从发挥。”政府和私人都置之不理。没有一个人替笛卡儿还债。没有一个人去协助这位伟人为充实人类知识的宝库而作的惊人努力。

怎样解释这个如此奇怪的现象呢?应当知道这个现象的原因,但至今仍然毫无所知。

许多著作家为笛卡儿的遭遇叹息。这不仅未能解决问题,反而把公众的注意力转移到有害于科学进步的错误思想上去。

努力使科学进步,感到自己超过了同时代人和前人,并且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这就是笛卡儿可能得到的最大快慰。在同时代人中,笛卡儿当然是最幸运的。要说笛卡儿生不逢时,那是错误的。这样说有害于科学的进步,因为这会使那些有能力获得成功的人放弃科学生涯。

解释同时代人对待笛卡儿的态度

同时代人没有正确对待笛卡儿,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笛卡儿著作的价

值。当时政府的领导人都是一些庸碌之辈,没有一个人能够正确评价这位法兰西巨人的才华。

苏格拉底的结局是当作罪犯被处死。

柏拉图虽然没有遭受厄运,但也没有得到赞助和奖励。培根曾向同代人求援,但也没有得到帮助。

如果第一流天才的同时代人都是一些二流人物,他就只能等待后世人来对他评价。

历史上有过五位第一流的天才科学家和五位第一流的天才英雄。其中,只有一位科学家是同一位英雄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

只有他一个人得到了应得的援助、鼓励和奖赏。

亚里士多德是亚历山大的同代人,他从这位英雄那里得到一笔巨款。按食品价格折算,这笔款相当于现在的二千五百多万图尔(。亚历山大把许多渔夫和猎户交给亚里士多德支配,还给了他以研究工作中所需的一切人员。

假如笛卡儿死而复生,并不会羡慕亚里士多德的优遇,因为拿破仑会比亚历山大更重视和使用科学家的才华。

目前的情况,对执行一项宏伟的科学计划特别有利。任何伟大、美好和正义的事业,都将得到皇帝的大力支持。

编著一部完美的百科全书,是要有全球第一流学者共同参加、需时二十年和耗费一万万的工程。这项计划应由皇帝提出。这是对皇帝向科学院提出的问题的唯一正确答案。这是他播下的种子结出的果实。

二十一、关于未来

皇帝将征服世界,并向世界发号施令;皇帝的权势、威力和物质力量将支配世界。只有英国人还在反抗,但不久即将失败;而英帝国一覆灭,战争就必然结束,因为再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违抗皇帝的意志了。战争结束以后, 皇帝的注意力就将全部集中于科学。学术界将在他的领导和指挥下写出一部百科全书。这部著作将创立物理主义,把今后指导人类的一般原则建立在推理和观察的基础之上。

这个世界君主国决不实行世袭制度,它将与天地共存,而拿破仑就是它的首领。为了对全人类发号施令,皇帝必须掌握一切大权。

要有皇帝这样的天才和远见,才能指出在他以后将要出现的一切,才能提出这位最高立法者的关于人类的社会组织的思想。我们只能肯定这种组织必然是最好的,因为它的立法者是空前的卓越天才。

难道我们不能根据皇帝的最高部署推测政教将要分离吗?即不能推测教权将要掌握在教皇和物理主义者的教士手中,而政权则由领导人类各部分的君王分掌,每个部分的民族利益由从最大的财主和最著名的学者中选出的代表团来监护吗?

上面提出的两种观点(如果是正确的),应被看做是皇帝的智慧熔炉射出的光芒。

二十二、关于光荣殿

( 《克利夫顿公园》,第 407 页〕从美洲传播到全欧。

光荣殿建于最高的山顶。这座山一面是悬崖峭壁,一面是平缓斜坡。大殿有两个大门:科学门和英雄门。科学门面向悬崖哨壁,英雄门面对平坦大道。

学者必须克服自然界可能给他们设置的重重障碍,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拦阻他们的去路。

大自然并没有给英雄设置任何障碍,但他们必须打倒自己的对手。

直到我们这一代,从科学门进入光荣殿的和从英雄门进入光荣殿的,人数相等。近代史上用金字写着五位第一流的天才英雄和五位第一流的天才科学家的名字:亚历山大、汉尼拔、恺撒、穆罕默德和查理大帝;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和笛卡儿。

在我们这一代人之前,还没有一个人从两个门进入了光荣殿。皇帝从两个门进入了光荣殿。

为了献给皇帝一座与他相称的纪念品,必须以大地为像座,用整个圣贝尔纳山结为他雕像。

结 在枝条的高处。“因此,植物有攀缘能力:便于在高处结实。

我的札记第二部分

一、关于路德的改革

路德决不是第一流的天才,他没有上升到最高的观点,他没有直接改进一般观念,他只做过宗教活动,而宗教不外是应用科学。

路德的创见只是改革宗教,所以也只能是宗教观念方面的第二流创见, 即正如我要说的,它不是第一流的。

利奥十世对人类理性进步的贡献,就比他的对手路德大得多。他是一个很坏的教皇,但却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他曾用各种方法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这个教皇教育人们学习文化。他曾大力推动人类理性从事发明活动。他给伽利略、培根和笛卡儿开辟了道路。他为物理主义取代一神论作好了准备。

与此相反,路德从事了使一神教恢复青春的工作。他所创立的学派是文明进步的最大障碍,因为这个学派过去是而且现在仍然是直接反对物理主义的。他给相信天启的神秘教派铺平了道路,他为德国人接受批判哲学的奇谈怪论做好了准备。

路德和他的信徒大声疾呼,反对利奥十世花钱大多。然而他们反对错了, 因为这位教皇用钱得当。他所建造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无疑是近代的最富丽堂皇的建筑。

路德派也破坏利奥十世的声誉,说他爱好享乐。

难道路德不爱好美食和女人吗?那些对于人类理性的进步有过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不是大部分都爱好享乐吗?那些作恶多端和杀人盈野的人,不都是道貌岸然的道德家吗?我们能说罗伯斯庇尔和比约一瓦廉都是节俭和禁欲的模范吗?

我曾同一个人亲密交往十年之久,使他发财致富,他肯定是当代人中最道貌岸然的道德学家之一。但我可以证明,我就是被这个人剥夺得一贫如洗的。利

再回来谈路德。沙尔·维莱尔先生在其因研究这个问题而获得科学院奖金的名著,即《路德的宗教改革对欧洲各国政治局势和文明进步发生了什么影响?》一文中,强调了路德的作用;但我认为,路德的宗教改革对人类理性进步的贡献,并不象他所说的那样大。羽

我们要根据结果来判断原因。德国人接受了路德的改革运动,法国则拒绝接受。这两个民族,谁对文明的进步贡献大呢?谁的偏见少呢,那个民族的不同阶级相互接近呢?谁的对外威力和国内福利达到了最高点呢?谁的有产阶级的人数多呢?谁的下层阶级的衣食住好呢?勿庸置疑,都是法国人。要不是拿破仑砸碎了套在德国人身上的铁链,消灭了他们的封建制度,绝大部分德国人还要处在被奴役的状态。

都 是在高处破裂。

利 用各种方式飞播:

羽 状冠毛飞播的,有菊科植物和缬草;

如果说法国人没有接受宗教改革,那并不是因为法国人参加了教皇反对路德的活动,法国人所以摈弃路德主义,那是因为他们认为路德主义不能改进他们的观点。法国的学者坚持建立物理主义。出世稍晚于路德的笛卡儿, 提倡了物理主义,随后法国的学者就成了笛卡儿派。从此以后,法国人开始分奉两种信仰:学者信仰物理主义,人民群众仍然信奉夭主教。学者们竭力抵制教皇的势力,所以从笛卡儿出世以后,教皇就不在法国发生任何政治作用了;教廷所能指导的只是居民的私人道德。

由摆脱偏见的人制定和行使的法国政治制度,要比德国人的好得多,由于制宦比较好,所以效果就比较今人满意。对比两个民族从宗教改革到现代在各个方面和各个时代的状况,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肯定有人要提出质问说:波一鲁瓦亚尔修道院绒的修士们既长于神学,又以物理学见称。我的回答是:他们的神学著作,是以反对教皇权势为目的的。巴斯噶在其《致外省人书》中直接抨击了耶稣会士;他从理论上驳倒了他们, 使他们声名狼藉,威信扫地;但要知道,耶稣会士曾是反对新教的圣战的勇士。

关于耶稣会士,我准备专写一篇文章。我要为他们出一期专号。耶稣会的历史既有意思又有教益。它比其他修道会更多地从事物理和数学研究,也比其他修道会更受人重视。

为了很好地评价宗教改革以来欧洲大陆发生的一切,应当把欧洲人分为四类。

南方民族

这指的是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这两个民族由于给教皇卖力,而相继衰落下去。

耶稣会的创立人就出生于西班牙。

这支圣战军的统帅就把它的总部设在罗马。

北方民族

这些接受了宗教改革的民族并没有衰落,甚至还改善了自己的命运,但速度没有法国人那样快。

中部民族

指的是法国人。法国的有教养阶级,只给教皇留下了一些虚有其名的权力。这个阶级遵循阿拉伯人指出的方向,直接走向物理主义。宗教改革以后, 法国人在科学、权利和幸福方面蒸蒸日上。

岛国民族

路德,没有政治头脑的路德,割断了使英国人依附于罗马和从属于大陆

绒 状冠毛飞播的,有菊科植物、五星国徽属和草棉。

的纽带。这种宗教纽带一直约束着英国人的野心。这条纽带是第一流的天才即查理大帝缔结的,而查理大帝的政治观点远非还俗的路德可比。

二、关于查理大帝

查理大帝组织了欧洲联盟。路德分裂了这个联盟,并努力使其瓦解。 要不是拿破仑联合起大陆各民族反抗一小撮岛民,查理大帝建立的联盟

就将崩溃,大陆各族人民就将失去自由而受英国人的奴役。

在查理大帝以前,欧洲人民没有被组织起来,。分成两个在起源,习俗和语言上完全不同的部族。

其中一个部族是从鞑靼高原北部下来的,他们是撒克逊人;另一个部族是从高原西部下来的,他们是最早定居在欧洲的部族。

希腊人、意大利人、高卢人、西班牙人、英国人和一部分德国人,都是迦勒底人、啡尼基人和阿拉伯人的移民。

查理大帝以其强大的武力和英明的政策而成为这两个部族的首领。他取得这种地位(只有这个地位,能使立法者得到实现其创见的手段)以后,便着手建立欧洲社会,把这两个部族的各个部分合并和联合起来。

查理大帝用宗教作为联盟的纽带。他让教皇脱离东罗马皇帝而独立,给予教皇以各种权力,尊教皇为欧洲联盟的首领。

从查理大帝到路德这七百多年,欧洲联盟对外的表现是,繁荣昌盛,蒸蒸日上,对内的表现是安定团结,从未发生任何重大冲突。当然,在联盟内部,各民族之间也发生过战争,但为时不久。联盟各成员的野心,最多也只是争当“群中之首”(Prinlus interpares),他们也曾轮流地达到过这一目的。

德国人以从查理大帝的无能继承人手里夺来西方的权杖,意大利人以威尼斯的商业,葡萄牙人以绕过好望角,西班牙人以发现美洲大陆,法国人以路易十四的统治,曾相继成为欧洲社会的首领。

路德在联盟内部挑起叛乱,分裂联盟,而成为欧洲各民族之间进行的残酷战争的罪魁祸首。英国人乘动乱之机,随意扩大他们的野心。他们撕毁了联盟条约,力图奴役自己的盟国。

法国人的坚强毅力,终于迫使英国人放弃了他们的旧式统治及其政策。时势造英雄。法国人同英国人的斗争,造就出重建欧洲联盟的杰出天才。

三、关于英国人

在路德的宗教改革五十年以后,英国人起来革命。十八世纪初叶,当革命结束以后,一位英国人对他的同胞说:

“大陆各民族极其文明,我们不可能征服他们和直接统治他们;然而, 只要我们使他们保持现存的平衡体系,只要我们不让他们摆脱封建制度,他们谁也不能同我们在海上和实业方面竞争。 夺得了海上优势,我们就可以统治世界各地的未开化民族,向欧洲人出售未开化民族的土特产品,然后再向这些民族推销欧洲人的工业产品。商业利润加上我们的工业利益,将不断增加我们的收益,而减少我们的竞争对手的收益。这样,我们就将逐渐胜过其他欧洲民族,使他们依赖于我们,叫他们破产,受我们奴役。”

这个意见很合英国人的心意,以致全国一致主张采用,被政府当作了政治行动的基础。英国政府忠实地执行了这一计划。如果不发生法国革命,如果没有一位第一流的天才来领导革命所创造出来的力量,一小撮岛民将会通过这一计划来奴役全人类。

苏格拉底说过:“为了简化观念体系,必须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一个单一的原因”。在苏格拉底说过这句话五百年之后,那稣出生了,他就根据这个观点创立了宗教。苏格拉底的观点在人类的历史上引起了一个巨大的运动。结果,多神教的神职人员失去了他们的大部分威望。

罗马人看到团结希腊人的宗教纽带松弛之后,便野心勃勃起来。他们建立了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特殊体系,用以奴役全人类。

利己主义是罗马人的体系的巨大动力,这个体系的应用就是对其他民族实行专制。罗马人对被其征服的邻国施行的专制,激怒了这些国家,迫使它们起来猛攻罗马,把它洗劫一空。

在路德使团结欧洲各民族的宗教纽带松弛以后,英国人暂时脱离了大陆;同罗马人一样,英国人也是以利己主义作为他们的政治体系的基础的。

英国的专制和罗马人的专制不同,其原因有二。

第一个原因

英国人居住在岛上,罗马人居住在半岛上。

居住在岛上的英国人不可能象罗马人那样实行绝对的专制,因为他们同大陆各民族没有直接接触。

第二个原因

文明已有巨大进步,专制不可能再像昔日那样。我在本节开头说过,英国人也未曾打算直接统治欧洲大陆的各个民族;他们的计划是让大陆各民族互相反对,两败俱伤,然后由他们进行商业上的专制。英国人执行了他们的计划,而且在拿破仑出现以前,他们还作得非常成功。只是在这位伟人登上皇帝的宝座以后,才挫败了英国人的计谋,他们感到风暴即将袭来。在最近一次战役中,英国人的利己主义完全暴露无遗。他们没有努力去援助但泽, 而是用本来可以支援但译的舰队去掠夺丹麦。。

反对人类理性进步的人会说:想步罗马人的后尘统治全世界的不是英国人,而是法国人。

这与事实不符,我要用其他事实和论据来证明。

法国人的行动同罗马人和英国人的行动完全不同。罗马人奴役了他们所侵略的一切民族。英国人仿效罗马人,他们奴役了全体印度人民;他们还对大陆各民族施加学术和财政影响,以便尽量阻止欧洲大陆各民族改进他们的社会组织。

法国人则与此相反。他们每到一个民族那里,都要改进那里的社会组织; 他们到处消灭封建,他们到处建立国民代表团,用以限制王权。

以上就是我答复的事实。下面来谈论据。

法国人经过大革命而恢复了青春,他们给自己所接触到的一切民族带去新的观念。英国人只能传播陈旧而过时的观念。

法国人的利益同大陆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英国人的利益同大陆人的利益恰恰相反。

(赵鸣远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