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奇观
潮汐,是海边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到过海边的人,都可以看到海水时涨时落:几小时之前,还是一片辽阔的海滩,或是起伏不平的岩礁;几小时之后,海滩和岩礁都被海水淹没,成为一片汪洋。再过几小时,海水又退下去,海滩、岩礁依然裸露出来。这样,退了又涨,涨了又退,反复无穷。在一般情况下,海水每天是涨退两次,而且涨和退的时间,都有一定的规律。人们把早潮称为“潮”,把晚潮称为“汐”。海水的这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 总起来就称为“潮汐”。
关于潮汐形成的原因,在古代科学不发达的时候,有许多神奇古怪的说法。如在《山海经》中,认为潮汐的发生是由于“海鳅出入”造成的,认为海鳅是海底的一种身长几千公里的大鱼,当海鳅进入海底大洞里的时候,海水就从洞里溢出来,造成涨潮;当海鳅从大洞里出来的时候,海水就进入洞里,造成退潮。由于海鳅的出入有一定的时间,所以潮水的涨落也就有一定的规律。在《浮屠书》一书中,又有“神龙之变化”的记述。另外,在中国杭州一带,则流传着钱塘江涌潮是由于战国时代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并且将他的尸体投入钱塘江,伍子胥驱水为涛所致。
直到 1800 多年前,我国东汉的王充,在用了毕生精力完成的《论衡》一书中,明确提出“涛之所起,随月盛衰”的科学论断,肯定了潮汐产生与月亮的关系。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对潮汐来说,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是主要的。 地球和月球共同组成地月天体系统。地球质量比月球大,月球质量约为
地球质量的 1/81。这两个天体有一个共同的质量中心,称地月质心,大致位于离地心约 0.73 个地球半径处。地球和月球都是围绕这个共同的地月质心而不停地运动。
月球绕地月质心运转,对地球各点形成了一定的引力。由于地球与月球相对位置的变化,造成地球各点与月球中心距离不同,从而使地球与各点指
向月球中心的引力发生大小的变化。
当地球和月球相互围绕地月系公共质量中心运动时,也就产生了惯性离心力。为了保持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平衡,地心的离心力恰好同月球对地心的引力方向相反,且大小相等。由于地心围绕地月系公共质量中心的运动是一种平动,所以地球上各处的离心力都与地心处的离心力方向平行,大小相等。因此,除地心处月球的引力与离心力处于平衡状态外,其他各点引力与离心力的合力都不一样,即地球向着月球的一面;引力大于离心力,二者合力向上(背离地心),海水发生涨潮;在地球背着月球的一面,离心力大于引力,二者合力也向上(背离地心),海水再次发生了涨潮。但在其他地点,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的方向发生变化,特别是距离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连线最远处的地表的两端,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向下(指向地心),海水下降形成落潮。地球上单位质量的物体,所受到的月球引力与因地月运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之间的合力,就是引起潮汐现象的原动力,即引潮力。
宇宙间的天体很多,有的天体虽然体积很大,但由于距离远,万有引力不大(如太阳);有的天体虽然体积(质量)不算大,但由于距离近,对地球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如月球)。
月球和地球相互吸引,地球表面的水最容易被月球吸引。因此,向着月球一面的海水,就经常被吸引得高涨起来,形成高潮;背着月亮一面的海水, 受到的吸引力比较小,但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作用,海水也要往上涨(即涨潮)。而地球上的水量是一常数,于是在两个高潮区中间的两个区域,海水就要低落,产生低潮现象。地球每天自转一周,地球上的任何点每天有一次向月,一次背月,形成两次涨潮。在两次涨潮之间,各有一次落潮,这就是海水每天有两次涨落的原因。
太阳距地球较远,它对地球的吸引力虽然没有月球那样显著,但也不小。每逢农历初一(朔)、十五(望)的时候,太阳、月亮、地球在一条直线上, 太阳和月亮对海水的引力合二为一,引力较大,从而出现了高潮时特别高, 低潮时特别低的现象,这叫“大潮”,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初一、十五涨大潮”的道理所在。而当农历初八(上弦)、廿二(下弦),也就是只能看见半个月亮的时候,月亮、太阳和地球互相垂直成直角,引力被抵消了一部分, 因而形成“小潮”。
地球除自转外,还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为一年。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就在椭圆形的一个焦点上。每到春分、秋分的时候,地球正处在椭圆的短轴上,离太阳特别近,引力最大,从而形成一年中的两次大潮。
以上描述的是潮汐的日变化、月变化和年变化规律及其形成的原因。除此之外,潮汐还有多年的长周期变化,其时间大约 9 年。这是由于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迹也是椭圆,地球也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月球绕地球运行距地球最近的点叫近地点,最远的点叫远地点,近、远地点的连线叫拱线。由于近地点不停地自西向东移动,拱线方向也在变化,其周期为 3232 天,约9 年,所以潮汐也有约 9 年的长周期变化。
世界海洋潮汐的地理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海区潮汐现象明显,有的海区潮汐现象比较微弱,这主要是受水深和地形的影响。如各大洋比较开阔的水域,多数潮差约 1m 左右。但呈喇叭形海岸或河口地区,潮差就比较大,如加拿大的芬地湾、巴西的亚马逊河口、南美南端的麦哲伦海峡、不列颠群岛沿岸、印度和孟加拉的恒河口、法国的诺曼底半岛沿岸及我国的钱塘江口等
地,是世界上潮差较大的地区。
我国的钱塘江潮,自古称为“天下奇观”。其汹涌澎湃,排山倒海,雄伟壮观的场面,一直为世人所叹服。其形成的原因除了有喇叭口的地形以外, 还在于在海盐县盐官镇东 25km 的尖山,斜出海口,与对岸上虞市的夏盖山海底相连,以致这里的河床特别高,水深只有 2m 左右,而澉浦以东,水深则达5~9m。由于河床高低相差悬殊,从西向东流的江水,在这里受到了东来的海水的冲激,于是江水就腾空而起,最大潮差达 8.9m,形成了世界罕见的特大涌潮。所以自宋朝至今,每年中秋前后,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赶到钱塘江口的杭州、海盐、萧山一带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