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

守一是道教早期修炼方术之一。其主旨为守持人之精、气、神,使之不内耗,不外逸,长期充盈体内,与形体相抱而为一。以为修习此术,可以

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久视。

守一术源于老庄。《道德经》第十章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许多注家皆释“营魄”为“魂魄”,“营魄抱一”即魂魄合一,形神合一。《庄子·刻意》云:“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庄子·在宥》谓广成子云:“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 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余岁矣,吾形未尝衰。”道教因袭老庄思想创造守一术。早期许多道教经书皆强调修习它的重要意义。

《太平经》云:“欲解承负之责,莫如守一。”①“人知守一,名为无极之道。⋯⋯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 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②《老子想尔注》云:“身为精车,精落故当载营之。神成气来,载营人身,欲全此功无离一。”③《西升经》云:“天地物类,生皆从一,子能明之,为知虚实,⋯⋯丹书万卷,不如守一。”④《抱朴子内篇·地真》云:“余闻之师云:人能知一,万事毕。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之能知也。⋯⋯故仙经曰:子欲长生,守一当明。思一至饥, 一与之粮;思一至渴,一与之浆。”⑤《三元真一经》云:“子能守一,一亦守子,子能见一,一亦见子。⋯⋯不能恒守,故三一去,则正气离,夫失正气者故气邪,气邪则死日近也。”⑥《五符经》云:“存一至勤,一能通神,少饮约食,一乃留息,临危不疑,一为除灾,天祸在前,思一得生。”⑦尽管各派皆重视守一术,但由于各自对“一”之解释不同,因而所守之内容或侧重点即不尽相同。归纳之,主要有四:(一)守神。《太平经钞壬部》云: “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常患精神离散, 不聚于身中,反令使随人念而游行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

⑧《太平经圣君秘旨》云:“守一之法,乃万神本根,根深神静,死之无门。”

⑨《抱朴子内篇·至理》云:“夫有因无而生焉,形须神而立焉。有者,无之宫也。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留矣。方之于烛,烛糜则火不居矣。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气疲欲胜,则精灵离身矣。”AB 同样认为形体不能没有精神,故云“形须神而立”。其结论是:“遏欲视之目,遣损明之色,杜思音之耳,远乱听之声,涤除玄览,守雌抱一,⋯⋯以全天理尔。”AC 即遏制过多的欲求,保持精神的清静,使形神合一而长生。《太上智慧消魔真经》云:“一无形象,无欲无为,⋯⋯贪欲滞心,致招衰老;得喜失嗔,致招疾病;迷著不改,致招死殁。⋯⋯治救保全,唯先守一。⋯⋯ 守一恬淡,夷心寂寞,损欲折嗔,返迷入正,廓然无为,与一为一,此乃上上之人先身积德所致也。”AD《道教义枢》卷七引《老君戒经》曰:“凡存一守神,要在正化,心正由静,静身定心,心定则识静,识静则道会也。”AE

《道枢·虚白问篇》曰:“抱一者,炼神也。⋯⋯夫能抱一守中,则神气不散,名真人矣。”AF 以上诸书所论之“守一”即守精神,是对老子之“营魄抱一”和庄子之“唯神是守,⋯⋯与神为一”思想的继承,也是守一术最基本的内容。但是与此同时,道教又将此“精神”人格化,认为它们居于人体内和天地间,名身内身外诸神,以为存守和存思它们,人可长生不死,此名存神、思神。

这就远离老庄思想而纯具宗教意义了。

(二)守气。一些道书又将“一”释为“气”(或称精气,或称元气),

故守一即为守气。《老子河上公章句》云:“人能抱一,使不离于身,则长存。一者,道德所生太和之精气也。

…… 一之为言,志一而无二也。”“专守精气使不乱,则形体能应之而柔顺。”AG“人能自胜,除去情欲,则天下无有能与争者,故强。”“人能自节养,不失其所爱(受)天之精气,则可以久。”AH“人能以气为根,以精为蒂,⋯⋯深藏其气,固守其精,使无漏泄,”“深根固蒂者,乃长生久视之道。”AI《老子想尔注》反对“指五脏以名一”(即将“一”释为人体之某部位),称“一”为“道”和“道诫”,但它对“道”的解释实为“气”或先天元气。曰:“一者道也,今在人身何许?守之云何?一不在人身也,诸附身者悉世间常伪伎, 非真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都皮里悉是,非独一处。一散形为气,⋯⋯”AJ 故守一守道实为守气。《抱朴子内篇·地真》云:“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养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即身死,⋯⋯ 故审威德所以保社稷,割嗜欲所以固血气,然后真一存焉,三七(指三魂七魄——引者注)守焉,百害却焉,年命延矣。”AK 唐道士尹谙《老子说五厨经注》云:“人之受生皆资一气之和以为泰和,然后形质具而五常用矣。⋯⋯则守本者,当⋯⋯内存一气以和泰和,(泰积)和一而性命全矣。”又云:“得一者,言内存一气以养精神,外全形生以为居泰,则一气冲用与身中泰和和也。⋯⋯老子曰:万物得一以生。”LB(三)守精气神。一些道书又认为精气神为人体生命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是由一(或道)所生且合而为一者, 故守一即守精气神三者,又称守三一。《太平经》云:“三气共一,为神根也。一为精,一为神,一为气。此三者,共一位也,本天地人之气。神者受之于天,精者受之于地,气者受之于中和,相与共为一道。⋯⋯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LC《太平经圣君秘旨》云:“欲寿者当守气而合神,精不去其形,念此三合以为一。”LD《道教义枢》卷五引《洞神经三寰诀》云: “一者精气神也。释曰:精神气三混而为一。⋯⋯亦曰夷希微。”LE(四) 守三丹田。一些道书又称三一为三丹田,故守一,守三一即为守三丹田。《太平经圣君秘旨》云:“夫欲守一,乃与神通,安卧无为,反求腹中。”LF《云笈七签》卷三十三“守一”云:“夫守一之道,眉中却行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中丹田者心也,下丹田者脐下一寸二分是也。”LG

《三元真一经》云:“真人所以贵一为真者,上一为一身之天帝,中一为绛

宫之丹皇,下一为黄庭之元王,并监统身中二十四气,⋯⋯若能守之弥固, 则三一可见。”LH 此外,还有守真一、守玄一之说。所谓守真一,《三元真一经》云:“气结为精,精感为神,神化为婴儿,婴儿上为真人,真人升为赤子,此真一也。”LI《道枢·虚白问篇》则曰:“真一者,在北极太渊之中, 其前有明堂,其一有绛宫,于是华盖金楼,左杓右魁,龙虎分卫焉。”LJ 所谓玄一,《抱朴子内篇·地真》云:“守玄一,并思其身,分为三人,三人己见,又转益之,可至数十人,皆如己身,隐之显之,皆自有口诀,此所谓分形之道。”LK 据此,所谓守真一、玄一,或许是守一时所存守的某个真人、仙境之状貌或显现的某种幻觉。

守一属道教修炼术之静功,其侧重点不在炼形而是炼神,目的是通过它排除心中杂念,保持心神清静,使神经获得良好的休息条件,达到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及强身健体。

它所积累的经验,为后世内丹术所吸收,成为内丹修炼的一个环节而

继续被充实、发展。 注:①②⑧⑨LCLDLF 《太平经合校》第 60 页,716 页,716 页,741 页,728 页,738 页,741 页,中华书局,1960 年③AJ 同见《老子想尔注校证》第 12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④⑥⑦ ADAEAFAGAHAILBLELGLHLILJ《道藏》第 11 册 501 页,第 4 册 549 页,第 6

册 343 页,第 22 册 341 页,第 24 册 826 页,第 20 册 637 页,第 12 册 3 页,

第 12 册 10 页,第 12 册 17 页,第 17 册 213 页(《云笈七籤》卷六十一引此

经,“和一”前有“泰和”二字,故据补),第 24 册 825 页,第 22 册 239 页,

第 4 册 548 页,549 页,第 20 册 637 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 年⑤ABAKLK 《抱朴子内篇》(增订本)第 323 页, 110 页,111 页,326 页,325 页,中华书局,198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