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是道教因袭民俗崇奉的泰山神。泰山古称东岳,自古受着人们的崇拜。其后,人们将其拟人化,给它取姓氏名讳,定婚配子女。汉代纬书称:“东方泰山君神,姓图名常龙。”①《太平御览》卷三百九十七引张华
《博物志》称泰山神有女,“嫁为西海之妇”。②《魏书》卷五十二《段承根传》又称泰山神有子与段晖同学。③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八更称东岳有子五人,“惟第三子,后唐封威权(或作“威雄”——引者注)大将军,本朝封炳灵侯。”④特别重要的是:民间认为泰山是人死后灵魂的归宿之地, 泰山神是阴间鬼魂之最高主宰。此信仰盖起于西汉。汉代纬书《孝经援神契》曰:“太山天帝孙,主召人魂。”“东方万物始,故主人生命之长短”。⑤近代于东汉墓出土的“镇墓券”中,亦有“生人属西长安,死人属东太山”⑥, “生属长安,死属太山,死生异处,不得相防(妨)”⑦之语。此外,史籍中又多记人死后赴泰山任泰山府君、泰山令、泰山录事等事。《南史》卷三十七《沈庆之传》称,沈僧昭少事天师道,“时记人吉凶,颇有应验。自云为泰山录事,幽司中有所收录,必僧昭署名。”⑧历代帝王出于神道设教的需要,一方面十分重视对泰山神的祭祀,甚至亲登泰山封禅祭拜;另方面不断崇封泰山神爵。《文献通考》卷八十三载: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大中祥符元年(1008),封禅礼毕,诏加号泰山天齐王为仁圣天齐王;五年,诏加上东岳曰天齐仁圣帝。⑨《续文献通考》卷七十四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诏加东岳为齐天(或作“天齐”——引者注)大生仁圣帝。AB 道教亦很早崇奉泰山神。南北朝时托名东方朔的《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曰:“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食庙祀宗伯者也。俗世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归泰山受罪考焉。⋯⋯泰山君服青袍,戴苍碧七称之冠,佩通阳太明之印,乘青龙, 从群官来迎子。”AC 道教斋醮科仪中,常以之为主管鬼魂的地祇大神被祈祷, 南宋《道门定制》卷二《申东岳状》,即有“谨具状申闻东岳天齐仁圣帝,⋯⋯ 乞体行符命,告下有司,释放亡魂来临法会,庶令幽爽得遂超生”AD 等语。随着泰山神之封号由王晋升为帝,道教赋予它的威权也愈来愈大。约出于明代的《东岳大生宝忏》曰:“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应乎造化,生于混沌之初,立自阴阳,镇彼幅员之域,与天齐久。⋯⋯奉行天令,宰御阴司,⋯⋯ 知人寿之短长,设七十五司,以掌权衡。有三十六岳以惩凶恶,永绥邦社, 大庇民区。”AE《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妙经》曰:“泰山元帅累朝节封东岳大生天齐仁元圣帝,气应青阳,位尊震位,独居中界, 统摄万灵。掌人间善恶之权,司阴府是非之目,案判七十二曹,刑分三十六岳,惩奸罚恶,录死注生,化形四岳四天圣帝,抚育六合万物群生。”AF 由只管鬼魂的阴王变为“掌人间善恶之权”“注死录生”的大神。《三教搜神大全·东岳传》为了推尊东岳大帝,更为之编造了一个离奇的谱系,曰:“昔盘古氏五世之苗裔曰赫天氏,赫天氏(子)曰胥勃氏,胥勃氏(子)曰玄英氏,玄英氏子曰金轮王。金轮王弟曰少海氏,少海氏妻曰弥轮仙女也。弥轮
仙女夜梦吞二日,觉而有娠,生二子,长曰金蝉氏,次曰金虹氏。金虹氏者, 东岳帝君也。金蝉氏即东华帝君也。金虹氏有功在长白山中,至伏羲氏封为太岁,为太华真人,掌天仙六籍。遂以岁为姓,讳崇。其太岁者,乃五代之前无上天尊所都之地,今之奉高是也。”AG 经此改造后,东岳大帝便成为“掌天仙六(录)籍”的古仙。由此反映出东岳大帝在道教中地位之崇高。
旧时各地皆有东岳庙,大都以道士奉祀香火。传说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大帝生日,该日,各地皆于庙中举行盛大庆典。明田汝成《熙朝乐事》云: “三月二十八日,俗传为东岳齐天圣帝生辰,杭州行宫凡五处,而在吴山上者最盛。士女答赛拈香,或奠献花果,或诵经上寿,或枷锁伏罪。钟鼓法音, 嘈振竟日。”AH 明沈榜《宛署杂记》卷十七云:“(顺天府宛平县)城东有古庙,祀东岳神,规模宏广,神像华丽。国朝岁时敕修,编有庙户守之。三月二十八日,俗呼为(神)降生之辰,设有国醮,费几百金。民间每年各随其地预集近邻为香会,月敛钱若干,掌之会头。至是盛设鼓乐幡幢,头戴方寸纸,名甲马,群迎以往,妇女会亦如之。是日行者塞路,呼佛声振地。甚有一步一拜者,曰拜香庙。”AI 清顾铁卿《清嘉录》卷三云:“(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天齐仁圣帝诞辰。
城中玄妙观有东岳帝殿。俗谓神权天下人民死生,故酬答尤虔。或子为父母病危,而焚疏假年,谓之‘借寿’,或病中语言颠倒,令人殿前关魂,谓之‘请喜’。祈恩还愿,终岁络绎。
至诞日为尤盛。虽屯隅僻壤,多有其祠宇。在娄门外者,龙墩各屯人, 赛会于庙,张灯演剧,百戏竞陈,游观若狂。⋯⋯俗以诞日前进香者,乡人居多,呼为草鞋香。”AJ 注:① 泰山神姓名,各书记载不一,道书说姓岁名崇,《氏族博考》又云姓元丘,名目陆。此说引自《重修纬书集成》卷六:《尤鱼河图》。
② 《太平御览》第 2 册 1835 页,中华书局,1959 年③ 《魏书》第 4 册 1158 页,中华书局,1974 年④AJ 《笔记小说大观》第 8 册 302 页, 第 23 册 124 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 年⑤ 《重修纬书集成》卷五, 29 页,日本明德出版社,昭和 46 年⑥⑦ 从《镇墓文中所见到的东汉道巫关系》一文转引,载《文物》1981 年第 3 期。
东汉都城已由西汉之长安迁入洛阳,此“生属长安,死属太山”之语, 当为沿习西汉时的说法,表明泰山主死思想在西汉已经流行。
⑧ 《南史》第 3 册 976 页,中华书局,1975 年⑨ 《文献通考》上册 757,758 页,中华书局,1986 年 AB 《续文献通考》第 3465 页,商务印书馆,1936 年 ACADAEAF 《道藏》第 6 册 735 页,第 31 册 671 页,第 10
册 1 页,第 34 册 730 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 年 AG 叶德辉翻刻《三教搜神大全》卷一 AH 《说郛续》卷二十八 AI 《宛署杂记》第 191 页,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