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黄金——张家界杜仲乡

在紧挨着湘西天门山的一座大山叫崇山,在这座山里的一个小山村里住着一户人家,只有母子二人。儿子名叫李厚孝,为人孝顺、善良、忠厚、老实。

有一天,家里的六旬老母突然患病,卧床不起。厚孝赶紧请来郎中为母亲诊治。可老母服药数帖后,病情未见好转。这可把厚孝急坏了。

郎中告诉他,要想治好老母亲的病,必须得去山崖上采回一种灵芝草才行。厚孝听后,立即背上药篓,拿着锄头,就往崇山攀去。

崇山山路奇险,峭壁如削、高耸入云。可为了给老母治病,厚孝哪里顾得上这许多。他攀岩越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一处峭壁上采到了灵芝草。

看着手里的灵芝草,厚孝激动万分,在下峭壁的时候一不小心朝着山下滚去。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厚孝慢慢苏醒过来,摸摸灵芝草还在,心里就放心了。他想赶快把灵芝草带回家给老母治病,却怎么也起不来,腰腿疼得直钻心……他只得依靠在旁边的一棵树上休息。

天很快黑了下来。朦胧间,厚孝听到了鹤鸣声。他睁眼一看,面前站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厚孝挣扎着求救道:“老爷爷帮帮我,我得赶紧回家给老母亲送药……”

“孩子,腰伤得不轻啊!不要动,我给你治治。”老者边说边从怀中掏出一个小葫芦,伸手从树上剥了一块树皮,并从树皮折断处剥出细丝,塞进葫芦摇了三下,树皮就立刻化成了水。老者把这水给厚孝服下。

神奇的是,不一会,厚孝的腰就不疼了。厚孝正暗暗纳闷,老者忽然哈哈大笑,扶起他说:“孩子,快回家吧,你的老母亲还等着用药呢!”厚孝握着老人的手,千恩万谢,定要老人留下姓名。

老者只是笑了笑,指着那棵大树吟道:

此木土里长,人中亦平常。

扶危祛病魔,何须把名扬!

之后便骑上白鹤,飘然远去。

厚孝望着老者远去的背影,并不解诗中何意,又因心中挂念老母就立刻回家了。到家后,将灵芝给老母服下,果然药到病除。

因心中感念老者的恩情,几天后,厚孝又来到了那棵树下。只见树上长满了椭圆状有锯齿的绿叶,树粗且直。厚孝口中喃喃念着老者留下的那四句诗……啊!

莫非那诗指的是“杜仲”二字?此木土里长,“木”旁放一“土”是“杜”;人中亦平常,“人中”合起来“仲”。厚孝回想当时的情景,莫非这种树的树皮能治腰伤?

厚孝十分惊奇,剥下一块树皮带回家中。正巧,村里有个人扭伤了腰,厚孝把树皮煎了给村民服下,果然有效。于是,人们就叫这种树为“杜仲”。

关于“杜仲”名称的由来,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据说,在很久以前,湖南洞庭湖畔的货物还主要是靠木船运输的,而木船得靠人力拉纤才得以前行。由于成年累月地低头弯腰拉纤,纤夫们大多患了腰膝疼痛的顽症。

纤夫中有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人,名叫杜仲。杜仲深深感受到纤夫们所受的痛楚,因此他一心想找到一味药来解除纤夫们的疾苦。于是,他告别了父母和同伴,离家上山采药。

有一天,杜仲在山坡上遇到一位采药的老翁。他满心欢喜地上前拜见,可老翁头也不回地走了。

杜仲一下子就急了,算算离家已二十一天了,母亲给准备的口粮也已吃光了,可还是没有找到那样一种药物。想想同伴们,杜仲又疾步追上前拜求老翁,并向老翁诉说了纤夫们的疾苦。

老翁被杜仲的真情感动,从药篓中掏出一块能治腰膝疼痛的树皮递给他,并指着对面高山对杜仲言道:“山高坡陡,采药时可要小心哪!”

杜仲连忙称谢,拜别了老翁后,沿着山间险道向老翁所指的高山攀登而去。

半路上,杜仲遇到了一位老樵夫。老樵夫听说杜仲要上山顶采药,连忙劝阻:“孩儿,此山巅飞鸟难过,猿猴难度。这一去怕是凶多吉少啊……”

杜仲一心要为同伴们解除疾苦,毅然向山顶爬去。到半山腰时,肚子饿得咕咕叫,杜仲心慌眼花得突然翻滚下来……

万幸的是,杜仲的身子悬挂在一棵大树上。过了些时候,他清醒过来,发现身边正是他要找的那种树,高兴得拼命地采集。最后,他精疲力竭,昏倒在山崖下,被山水冲入洞庭湖中。

洞庭湖畔的纤夫们听到这一噩耗,立即结伴寻找。人们找到了杜仲的尸体时,他还紧紧抱着一捆采集的树皮。纤夫们含着泪水,吃了杜仲采集的树皮,果真,腰膝疼痛好了。为了纪念杜仲,人们就将这种树及其树皮叫做“杜仲”。

杜仲,又名丝连皮、扯丝皮、丝棉皮、玉丝皮、思仲等,属落叶乔木。其树形整齐,枝繁叶茂,树皮灰白,折断树枝可见银白色胶丝。树高可达20米,小枝光滑,呈黄褐色或较淡,有片状髓。皮、枝及叶均含胶质。

杜仲单叶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长7至15厘米,宽3.5至6.5厘米。叶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边缘有锯齿。幼叶上面疏被柔毛,下面毛较密,老叶上面光滑,下面叶脉处疏被毛。叶柄长一两厘米。

杜仲花单性,雌雄异棵,与叶同时开放,或先叶开放,生于一年生枝基部苞片的腋内,有花柄,无花被。雄花有雄蕊6至10枚;雌花有一裸露、延长的子房,子房一室,顶端有两叉状花柱。翅果卵状长椭圆形而扁,先端下凹,内有种子一粒。花期四五月,果期9月。

杜仲为我国特有树种,野生资源稀少。其以树皮入药,也称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作用。

杜仲药材呈平坦的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大小不一,厚3至7毫米。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有的树皮较薄,未去粗皮,可见明显的皮孔;内表面暗紫色,光滑。

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细密、富弹性的银白胶丝相连。气微,味微苦,嚼之有胶状残余物。以皮厚而大,粗皮刮净,内表面暗紫色,断面银白胶丝多而长者为佳。

杜仲为我国名贵中药材之一,其药用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将杜仲列为上品。谓其:

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

《本草纲目》中也称其:

其功效补肝肾、强筋骨、调血压……上焦之湿非杜仲不除,中焦之虚非杜仲不去,下焦之热非杜仲不利。

杜仲雌雄异棵,生长速度极慢,要生长十几年才能开花结果。杜仲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南部各省的山地林中,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均有栽培。

杜仲喜阳光充足、温和湿润气候,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丘陵、平原地区都可以种植,也可利用零星土地栽培。

以杜仲初春芽叶为原料可以制作杜仲茶。杜仲茶是一种茶疗珍品,为我国名贵保健药材,具有降血压、强筋骨、补肝肾的功效,同时对降脂、降糖、通便排毒、促进睡眠效果明显。杜仲由于药用价值高,并且用途广,所以它又被人们誉为“植物黄金”。

此外,杜仲也是非常古老的树种。在地球上已发现的杜仲属植物多达十几种,可是在第四纪冰川侵袭时,欧亚及北美大陆的众多杜仲植物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中部山区由于复杂地形对冰川的阻挡,使得少数杜仲幸存下来,成为地球上杜仲科杜仲属仅存的孑遗植物。杜仲对研究被子植物系统演化以及我国植物区系的起源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在整个地球上,只有我国中部的武陵山脉一带才能见到天然的野生杜仲,资源极少。其药材主产于四川、陕西、湖北、河南、贵州、云南等地。

由于杜仲的表皮是草质的,内有韧性较强的银白胶丝相连,剥皮后可再生。只要保护好母树,便可以经常剥皮,一年一次。

采集时,一般采用局部剥皮法。每年清明至夏至间,可选取年份在15至20年以上的植棵,按药材规格大小,剥下树皮,刨去粗皮,置通风干燥处晒干即可。

我国张家界,是世界最大的野生杜仲产地,是有名的“杜仲之乡”。一棵棵高大的杜仲树,是那样的坚毅挺拔,那样的富有生机。茂盛的树冠中可见粒粒果球。树枝都向外探,它们枝枝相沟通,叶叶相覆盖,仿佛在上空形成了一道绿色的穹顶。

清晨的阳光透过这些绿叶和它们的间隙,零零碎碎地洒在地面上,在散发着潮润泥土味的空气中渗透着自己的光亮。夏天遮天蔽日,为人们带来凉爽。

张家界早先并不叫张家界,叫青岩山,那时,青岩山上也没有姓张的人家。为什么后来又叫它张家界呢?这事儿,还和杜仲有关呢!

相传,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滥杀功臣。留侯张良便想效法当年越国范蠢,隐匿江湖。可是到那里去好呢?

一辗转登上了青岩山。这里别有天地,正是张良要寻求的。“世外仙境”。从此,他便在这里隐居下来,修行学道,并留下了一脉张氏子孙。

据说,张良为了让青岩山水更美,曾在青岩山南侧植了7棵杜仲树。这7棵杜仲树长得又高又大,就象7把巨伞,撑在半山腰。

许多年后的一天,一个叫张万冲的官吏,上青岩山游玩。当他看到这7棵杜仲树,象巨人般立在那里,顿起邪心,便想以这7棵树为界,把青岩山这块神奇的土地,通统划为己有。

于是,他请来一名雕刻匠,要他在每一棵树上雕刻一个大字。这雕匠刻呀、雕呀,七七雕了四十九天,才刻成7个大字:“指挥使张万冲界”。

有一天,猎户张家雄进山赶老虎,从7棵杜仲树下路过,他见每棵树上都流着黄水,如泪人一般。张家雄最初感到惊奇,不知道杜仲树为什么会流泪?

后来他看到了“指挥使张万冲界”7个大字,才恍然大悟,顿时火冒八丈,猛地拔出猎刀,“嚓嚓”几刀,将“万冲”两字,改成了“家雄”。

张家雄的这一举动,寨民们齐声叫好,只有张万冲气急败坏,暴跳如雷。他调来亲兵,把青岩山一带围得水泄不通。他把寨民赶到杜仲树下,声言要用大家的人血染红那7个大字。

危急时刻,只见7棵树干突然喷出7股桶大的黄水,直朝着张万冲的人马射来。一霎时,狂涛巨浪,铺天盖地,把张万冲和他的兵马一齐卷进金鞭溪去了。

这时,猛听得云头上有人发下话来:“寨民们听着:此地本是天造地设,人间仙境,哪能容得张万冲这个不肖子孙横行。吾神已将他葬入海底。此地现归张氏共同所有,永世永代生息!”

说罢,他将拂尘往7棵杜仲树上一指,只见7棵杜仲树上立即现出了“人间仙境张家界”7个金灿灿的大字。众人抬头一看,只见那仙人正是张良。因为是张良仙人赐名,此后,人们便把青岩山叫做“张家界”了。

[旁注]

郎中 本是官名,即帝王的侍从官,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顾问及差遣。唐代时,巫医的地位十分低下,但部分长期为皇室治病的御医却得到皇帝额外的封赏,人们称有医道的巫医为郎中或大夫。到了宋代,郎中替代了巫医成了职业名称。

灵芝草 又称神芝、芝草,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不死药”之称。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民间传说中,灵芝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之功效。

鹤 又称“仙鹤”,是长寿、吉祥和高雅的象征。在道教中,仙人大多以仙鹤或者神鹿为坐骑。我国传统的老寿星也常以驾鹤翔云的形象出现,人们常以“鹤寿”、“鹤龄”、“鹤算”作为祝寿之词,而年长的人去世有驾鹤西游的说法。鹤常和松被画在一起,取名为“松鹤长春”、“鹤寿松龄”。

丝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缫丝织绸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汉朝时,我国开始向外输出蚕丝和丝织品,丝绸之路因此得名。我国丝绸的种类多,绣工巧,织造技术高超,图案花纹精美,在世界上一直享有盛誉。我国被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称为丝国。

葫芦 是属于葫芦科葫芦属的一种植物,它是爬藤植物,其果实也被称为葫芦。葫芦的果实可以在未成熟的时候收割作为蔬菜食用,也可以在成熟后收割加工为容器或者烟斗。新鲜的葫芦皮嫩绿,果肉白色。它是人类最早种植的植物之一,成熟后人们喜欢用它作为容器。

洞庭湖 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在唐宋时期曾号称“八百里洞庭”。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古人曾描述东洞庭湖有“洞庭秋月”等潇湘八景。据传说,这里曾是神仙居住的洞府。

纤夫 是指那些专以纤绳帮人拉船为生的人。在我国古代,河上百舸争流,煤、木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全靠船只运进运出,纤夫在当时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屈着身子,背着缰绳,步态一瘸一拐的往前迈。有许多纤夫拉纤的时候是不穿衣服的,暮春、夏季、初秋等温暖的时节多是光着身子。

《神农本草经》 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此书成书于东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我国中草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中药学经典著作”。

《本草纲目》 是由我国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096个。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武陵山脉 地处我国中南部,跨越湖南、湖北、贵州和重庆四省直辖市,长度约420千米,一般海拔高度1000米以上,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武陵山脉为东西走向,主峰为梵净山;最高峰为凤凰山主峰,海拔2570米。属于武陵山系覆盖的地区被称为“武陵山区”。

刘邦 沛丰邑中阳里,今江苏徐州市丰县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我国的统一强大,以及汉文化的发扬有突出的贡献。

范蠡 字少伯,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邑,今河南淅川县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他辅佐越国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我国儒商之鼻祖。

张良(约公元前250年~公元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今河南省宝丰县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与韩信、萧何并列为“汉初三杰”。他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被封为留侯。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

[阅读链接]

关于杜仲名称的由来,还有另外一个传说故事。

在古时候,有位叫杜仲的大夫。他筋骨不强,经常腰腿酸痛。有一天,杜仲进山采药,偶尔看见了一棵粗壮、挺拔的参天大树,且在无意中发现其树皮里有像“筋”一样的多条白丝。

他认为该种植物不同寻常,他想如果人服用了这树皮的“筋骨”,是否也会像这种植物一样筋骨强健。于是,下决心尝试。几天后,不仅无不良反应,反而自觉精神抖擞,腰、腿也轻松了。

杜仲又服用一段时间后,结果奇迹出现了,不仅身轻体健、头发乌黑,最后还得道成了仙人。因此人们叫这种植物“思仙”、“思仲”,后来就干脆叫它“杜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