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卫士——常绿乔木林

常绿乔木是一种终年具有绿叶的乔木。这种乔木的叶寿命是两三年或更长,并且每年都有新叶长出,在新叶长出的时候也有部分旧叶脱落,由于是陆续更新,所以终年都能保持常绿。

常绿乔木主要有箭毒木、云杉、桂树、女贞、香樟红松等。这种乔木由于其有四季常青的特性,因此常被用来作为绿化的首选植物,由于它们常年保持绿色,其美化和观赏价值更高。

神奇绿地——西双版纳毒木林

在云南的热带雨林中,生长着一种剧毒无比的树,人们常取其树汁和其他毒汁掺拌,来配制药液,并将它涂于弩箭之上射杀凶兽。凡中箭的动物,立即咽喉闭塞而死亡。为何这种树的汁液具有如此剧毒呢?

传说中的这种树是由人的毒血滋润下长成的,因此树汁极其毒。说是在很久以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聚居地区发生过一次罕见的特大洪荒。

一夜之间村寨变成了汪洋,竹楼全被洪水沖垮、淹没,家养的畜禽也不见了踪影。只有爬上高山的人们,才得以保住性命。

洪荒过后,大家推举一个叫洪波的男子为首领,带领大家重建家园。一天,他带领着寨中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上山伐木。可是这山林中却聚集着77只饿虎,上山之人屡被虎伤,还有不少人葬身虎腹。

为消除虎患,洪波做了几张强弓硬弩,并带着寨中善于打猎的人上山打虎。可是,他们不但没猎到饿虎,反而有好多伙伴丧生虎腹或被饿虎咬伤,洪波本人也被饿虎咬断了手臂。从那以后,人们再也不敢上山伐木,只能挤在石洞里或住在大树上度日。

洪波见打虎不成,便找来许多毒草毒药熬成毒汁,然后把他们涂在几头幸存的黄牛身上去毒老虎。然而,那几头黄牛还没进入深山便中毒倒地身亡。

于是,洪波决定用自己的身躯去毒杀饿虎。洪波又找来带有剧毒的花草树木,熬制成一葫芦浓浓的毒汁后,带着它上山去毒饿虎。

洪波到达饿虎聚集的那座森林后,迅速将毒汁涂在身上,喝到肚里,并放声狂呼来吸引饿虎。结果,食了洪波沙的尸体的77只饿虎,不久纷纷倒地,中毒身亡。虎患消除了。

洪波被饿虎撕食之地流满了他的毒血,后来,这地方长出了一棵小树。这棵用毒血滋润的小树,最终成了一棵剧毒无比的树。

它就是被称为“毒木之王”的箭毒木,人们也叫它“见血封喉”,西双版纳傣语称之为“埋广”。

箭毒木,又名加独树、剪刀树、鬼树等,见桑科血封喉属常绿大乔木。树干粗壮通直,高大雄健,可达25至30米之高,树皮呈灰色,具泡沫状凸起。

树冠庞大,枝叶四季常青,小枝幼时被粗长毛。茎干基部具有从树干各侧向四周生长的高大板根系。根系发达,抗风能力较强。

箭毒木的叶互生,二列,呈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9至19厘米,宽4至6厘米。叶先端短渐尖,基部呈圆形或浅心形,不对称,全缘或具粗齿。上面亮绿色,疏生长粗毛,下面幼时密被长粗毛,侧脉10至13对。叶柄长6至8毫米,被有粗毛。

箭毒木于春夏之际开花,花黄色,单性,雌雄同棵。雌花单生于具鳞片的梨形花序托内,无花被,子房与花序托合生,花柱2裂。

雄花密集于叶腋,生于一肉质、盘状、有短柄的花序托上,呈序头状。花序托为覆瓦状顶端内曲的苞片所围绕,花被片和雄蕊均为4,花药具紫色斑点。

箭毒木果期秋季。其果肉质,梨形,呈紫黑色,成熟时呈鲜红色至紫红色,长约1.8厘米。这种果实味道极苦,含有毒素,不能食用。

箭毒木的干、枝和叶子中均含有一种白色浆汁,这种汁液奇毒无比,见血就要命。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大的一种乔木,因此有“毒木之王”、“林中毒王”之称。

经分析化验,发现箭毒木的汁液中含有弩箭子甙、铃兰毒甙、铃兰毒醇甙、伊夫单甙、马欧甙,确是剧毒之物,其毒性并非耸人听闻。

箭毒木的白色浆汁毒性极强,其一旦经伤口进入人体,就会引起肌肉松弛、血液凝固、心脏跳动减缓,最终导致心跳停止而死亡;若不慎溅入眼中,眼睛会立即失明。

不仅如此,箭毒木燃烧时,如果烟气熏入眼里,也会引起失明。若人们不小心吃了它,心脏也会麻痹以致停止跳动。动物中毒症状与人相似,中毒后20分钟至2小时内死亡。

过去云南西双版纳的猎人常用箭毒木的浆汁涂在箭头上打猎,这种箭头一旦射中野兽,野兽很快就会因鲜血凝固而倒毙。

故民谚有:“七上八下九不活”,意为被毒箭射中的野兽,在逃窜时若是走上坡路,最多只能跑上七步,走下坡路最多只能跑八步,不管怎样跑第九步时就要毙命。

箭毒木是一种生长在热带雨林里的桑科乔本植物,多分布在热带地区。见血封喉一属共有4种,我国只有一种,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广西南部、广东西部和海南岛等地。

常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地或石灰岩谷地的森林中,其伴生树种主要有龙果、橄榄、高山榕、红鳞蒲桃、榕树、黄桐、蚬木、窄叶翅子树、大叶山楝等。

箭毒木主要分布区域热量丰富,长夏无冬,冬季无寒潮影响或寒潮影响甚微。年平均气温多为21至24度,年降雨量1200至2700毫米,干湿季分明或不太分明,空气湿度较大;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多生长于花岗岩、页岩、砂岩等酸性基岩和第四纪红土上,土壤为砖红壤或示红壤。

箭毒木可组成季节性雨林上层巨树,常挺拔于主林冠之上。其根系发达,基部具有高大的板根系。板根是热带雨林中的一些巨树的侧根外向异常次生生长所形成的一些翼状结构,形如板墙,起附加的支撑作用。板根通常辐射生出,以3至5条为多,而且负重多的一侧板根也较为发达。

箭毒木不仅树干高大粗壮,十分沉重,还是浅根植物,而基部的高大板根系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其“头重脚轻站不稳”的难题,这也使它的抗风能力也大大增强。风灾频繁的滨海地带,孤立木也不易受风倒,但生长高度往往比较矮。

尽管箭毒木说起来是那样的玄乎、可怕,实际上它也有很多可爱、可用之处。

箭毒木的树皮特别厚,富含细长柔韧的纤维,可以编织麻袋和制绳索。它的材质很轻,可作纤维原料。经过处理,它的树干还可以作为软木使用。

云南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还常巧妙地利用它制作褥垫、衣服或筒裙。将树皮剥下后,一般要放入水中浸泡一个月左右,再放到清水中边敲打边冲洗,这样做可以除去毒液,脱去胶质。

之后,将其晒干就会得到一块洁白、厚实、柔软的纤维层。用它做的树毯、褥垫舒适耐用,睡上几十年还具有很好的弹性;用它制作的衣服或筒裙既轻柔又保暖,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

此外,箭毒木的毒液毒性虽毒,但其成分具有加速心律、增加心血输出量的作用,在医药学上有研究价值和开发价值。

人们可以从其树皮、枝条、乳汁和种子中提取强心剂和催吐剂,这种植物在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等方面有独特的疗效。

箭毒木是组成我国热带季节性雨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为了保护箭毒木在内的热带雨林资源而建立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已经在西双版纳生态州建设、环境改善及热带雨林保护与恢复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此外,林业部门也对各地发现的箭毒木古树建档管理并将其列为保护对象,以此来提高人民的保护意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这些珍稀资源。

云南西双版纳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有5000多种热带动植物云集在这近200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也是大象、绿孔雀、长臂猿、野牛等珍禽异兽的乐园。

这些都是大自然在西双版纳上精心绘制的美丽画卷,可以让人们完全领略到热带风情。而西双版纳国家森林林公园更是其中的一个亮点。

步入森林公园,映入眼帘的便是具有热带地区特色的植物:错落而有序的椰树,油棕、蒲葵、鱼尾葵、槟榔,巨大的树叶随风飘荡。

在原始热带雨林景区,只见密密匝匝的森林遮天蔽日,藤蔓交错,盘根错节。上层乔木有千果榄仁、绒毛蕃龙眼、毛麻楝、天料木等。

箭毒木这种有毒王之称的乔木,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和勐腊县的一些地区都有生长。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勐罕镇的曼桂民族神话园北侧200米处,有一棵长着板根的箭毒木。这棵毒树高约27米,主干上附生着绞杀植物。毒树虽然已被绞杀植物的气生根紧紧缠住,但树势仍然不衰。

西双版纳勐腊城区的百象山上,也生长着一株40多米高的云南箭毒木。这株毒木,树干笔直挺拔,繁茂枝叶形若绿伞。其根基部长有3块板根,其中最大一块板根,面积有4平方米。

最便于人们参观的箭毒木,在西双版纳勐仑植物园生态站东侧的一棵百年老树。树高约40米高,胸径两米多,树身被一株树势旺盛的绞杀榕所缠,根部已出现了空洞。但枝干粗壮,伞形树冠仍然苍翠碧绿。

[旁注]

弩箭 利用机械力射箭的弓和搭在弩弓上的箭的统称。我国古代装有张弦机构,即弩臂和弩机,可以延时发射的弓。射手使用时,将张弦装箭和纵弦发射分解为两个单独动作,无须在用力张弦的同时瞄准,比弓的命中率显著提高。弩最早在我国创造,早在商周时已广泛应用。

竹楼 是傣族的标志民居。主要指两层或以上的竹结构楼房,属于南方“干阑式建筑”的一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和德宏州的傣族、基诺族等民族地区。

西双版纳 这里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西双”傣语为十二的意思。在明代当地最高的行政长官把辖区分12个“版纳”,傣语中“版纳”是1000亩之意,即一个版纳系一个征收赋役的单位。从此便有了“西双版纳”这一傣语名称。

蚬木 又名火木,椴树科,常绿大乔木,渐危种。分布于广西和云南部分海拔700至900米热带石灰岩山地季雨林。3月开花,6月果熟,结实间隔两三年。它是北热带原生性的石灰岩季节性雨林的建群种之一,是热带石灰岩的特有植物,有较重要的研究价值。被列为国家一级珍贵树种。

筒裙 又称统裙、直裙或直统裙。其造型特点是从合体的臀部开始,侧缝自然垂落呈筒管状。是许多少数民族妇女最喜爱的服装,民族特色浓郁。筒裙是用手工纺纱织成的裙子。由于裙头裙脚同样宽窄,无褶无缝,状似布筒,故名筒裙。筒裙有长筒、短筒之分。

蒲葵 又叫扇叶葵、葵树,在植物分类学中是棕榈科蒲葵属的常绿高大的乔木树种。原产我国南部,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均有栽培。此树高达20米。树冠紧实,近圆球形,冠幅可达8米。蒲葵外形与棕榈较为相似,但棕榈最高仅10米左右。而蒲葵长到20米高都是很常见的。

[阅读链接]

箭毒木之所以又被称为“见血封喉”,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相传,很久以前,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有一位勇敢的傣族猎人。

一天,猎人和伙伴们外出打猎时,遇上了一只猛虎。勇敢的猎人并未慌张,拉弓向老虎射了一箭。不料,这一箭并未将老虎射死,转而它疯狂地向猎人扑去。

机敏的猎人就近爬上了一棵大树,匆忙间折断一根树枝就使劲朝猛虎的嘴扎去。结果,奇迹发生了,老虎立即倒地而死。

从那以后,西双版纳的猎人知道了这种植物有剧毒,并且学会了把这种树的汁液涂于箭头用于狩猎。傣族人称这种树为“戈贡”,因其能使动物中箭后迅速死亡而得名“见血封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