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亮的恒星
天上的星星明暗不同,有的很亮,有的则很暗,有的更暗得肉眼无法看见。恒星的明暗程度对于了解和研究宇宙是很重要的。所以天文学家很早就特别予以关注。
古时候,人们只能用肉眼进行观测。但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数量不多,只有6000个左右。这些星的明暗差别也不很大,所以,古代天文学家把它们的明暗程度分为6等。因为这是我们用肉眼所看到的明暗程度,它与星星真实的亮度不一样,所以称为视亮度。按视亮度划分的星等就叫视星等。
2000年前,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把肉眼看到的最亮的星称为1等星,肉眼刚刚能看到的星称为6等星,比6等星亮些的星是5等,再亮一些就是4等。依此下去,就形成一个星等系统:星等的数字越小,星就越亮。
肉眼是很难分得准确的。所以,到了后来,人类逐步。拥有各种精密仪器之后,才能一方面沿用原来的星等系统,同时又对它加以检验和精密化。这时,就对星等作了精密的规定:星等相差5等(例如1等星和6等星之间),亮度就相差100倍。那么,星等相差1等,亮度相差多少倍呢?相差2.512倍。这样,1等星和6等星就刚好相差2.512×2.512×2.512×2.512×2.512=100倍。2.512这个数,就是把100开5次方得出的:1001/5=2.512。
经过望远镜、照相技术和其他精密仪器的检验,发现苜帕恰斯用肉眼判断的一些星等不够准确。有几颗星比1等星还要亮。为了避免大规模地改动已有的星表,便把比1等星还亮2.512倍的星规定为零等星。述有的星比零等星更亮,就用负的星等来表示。例如,全天最亮的恒星——天狼星的星等就是-1.45等,金星最亮时可达-4.22等,月亮在满月时的亮度是-12.73等,太阳是-26.83等。
而另一端,在有了望远镜和照相技术以后,最暗的星就不再是6等了,人类可以看到越来越暗的星。现在,用最大的望远镜经长时间曝光能拍摄到的星,最暗的已可达到25等。这样,天狼星的视亮度就比23等星要亮(2.512)23-(-1.45)=6×109倍,即60亿倍。按此计算,太阳比月亮满月时要亮50万倍,比织女星亮,500多亿倍,比天狼星亮100多亿倍。
从视亮度看,太阳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了。然而,视亮度显然并不代表恒星的真实亮度。视亮度与恒星离我们的距离有关。太阳离我们最近,所以视亮度最大。这就好比在夜间离我们1千米远的8千瓦的大灯泡,还不如我们桌上一盏25瓦的台灯亮。
所以,要比较各个恒星的真实亮度,应该消除距离不同这个因素。办法是,把所有的星全部“移”到相同的距离处。但是,谁有本事“移动”恒星呢?天文学家采用的办法就是折算,把所有恒星都折算到一个标准距离上。这个标准距离就规定为10秒差距(1秒差距=3.26光年=308570亿千米),也就是32.6光年。恒星折算到这个距离上时所具有的视星等就叫做绝对星等。绝对星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恒星的真正亮度。
绝对星等与真正亮度之间的关系,和前面说的视星等与视亮度之间的关系一样。1颗恒星的绝对星等越大,它的真正亮度就越小。相差1绝对星等的两颗星,它们的真正亮度就相差2.512倍。1颗绝对星等为1的星,比另1颗绝对星等为6的星,真正亮度要大100倍。
下面的表给出了天空中20颗最亮的星的视星等、绝对星等和距离(至地球)。
从上表可知,由于有的恒星和地球的距离跟标准距离10秒差距相差很远,因而它们的绝对星等和视星等相差很大。例如,猎户座。离我们200秒差距,这两种星等就相差6.8等;天鹅座。离我们500秒差距,这两种星等就相差8.55等。这种关系,为我们提供了测量恒星距离的一种方法。
在天文学里,和绝对星等标度平行的,还有另一种标度,这就是以太阳的光度作为衡量其他恒星光度的标准(或参考),即取太阳光度为1.00。如果某颗恒星的光度为10,则它的亮度便是太阳的10倍;如果1颗恒星的光度为1/100,则它的亮度就是太阳的1/100。
宇宙里恒星的光度范围很大。光度最强的恒星与最弱的恒星之间可相差1012倍(即1000亿倍)之多。其光度大约分别是太阳光度的10万倍和100万分之一。在恒星世界里,在光度这方面,我们的太阳是个“中不溜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