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历史上著名巡洋舰
巡洋舰,这个海战中的利器,当它被为正义而战的人们所驾驭,在历史的史册上,或闪耀辉煌,或谱写悲壮,名传千古;一旦它助纣为虐,充当侵略者的急先锋、屠杀的刽于手,则留下罪恶和耻辱,遗臭万年。
(一)崭露头角的“班长”号
1862 年 3 月 8 日,美国汉普敦锚地虽然海面波平浪静,但一场激战风起云涌。南军的装甲巡洋舰靠着坚固的装甲保护,迎着北军舰船的炮火横冲直闯,撞得北军“坎伯兰”号水漫顶桅,打得“国会”号烈焰升腾,追得“明尼苏达”号搁了浅。
正当“弗吉尼亚”号逞凶施虐时,北军精心制造的新式装甲巡洋舰“班长”号,横刀立马,迎战敌手。海战中,“班长”号机动灵活,塔式装甲炮台忽东忽西地旋转射击,打得“弗吉尼亚”上层结构遭毁坏。
这是历史上装甲巡洋舰的第一次交锋。“班长”号以其新颖的设计和多项技术革新,成为近代巡洋舰的前驱和样板。
美国的南北战争是其历史上最血腥的冲突,死的人比美国其它战争中死亡的总和还要多。在林肯当选总统不久,南部 7 个州宣布脱离联邦,组成美利坚邦联。为了维护中央政府,也为了解放奴隶,北方军队讨伐南方。北方海军集结舰艇对南方实行封锁。
为了打破北方海军的封锁,南部邦联的海军部长马洛里设法生产装甲战舰。南方的种植园经济显然没有多少造舰能力,改装现有的舰只倒是它们的一条捷径。于是,他们想起了沉于诺福克海军码头的;日船“梅里麦克”。他们将这艘旧船打捞上来,清除烧坏的结构,修理了动力装置,并将其
加装装甲。南方邦联仅有一家轧钢厂只能生产出 2 英寸厚的侧装甲板。由于无处获得炼钢原料,工厂不得不用旧铁轨作原料。几个月后,这艘舰凑凑乎乎改装出来了,并改名为“弗吉尼亚”。其主要改进是炮塔,炮塔内装有 7 门口径 6~9 英寸的火炮,其中 4 门是线膛炮。炮塔的顶部是厚厚的铁格栅, 以用于通风。该舰长 178 英尺,装有 2 层铁甲,舰首装有坚硬的长铁角,用来撞击木质战舰。
南军改装装甲舰的消息传到北方,海军部长韦尔斯召开装甲舰审查委员会议,审查了 100 多项装甲舰提案,提出了建造 3 艘装甲巡洋舰的意见。美国著名的造船工程师和发明家约翰·埃里克森(1803~1889 年)承担了“班长”号的设计建造任务。
埃里克森一生中发明成果累累:他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螺旋桨蒸汽船“普林斯顿”号;他建造了蒸汽机车;还设计将军舰的蒸汽机装在吃水线以下, 以防炮弹击毁;他取得了螺旋桨专利;还制造了锻铁新式炮;他首先设计了旋转装甲炮塔;他在晚年还研制一种鱼雷,研究太阳能发动机。
埃里克森领受建造“班长”号的任务后,仅根据一项合同便开工。他凭着才能、干劲及奉献精神,每天去督促建造。该舰根本没有什么完整的综合设计书和比例模型。只是在建造过程中,埃里克森根据需要,亲自绘制了 100
幅详图。这艘舰仅用 101 个工作日就下水了。“班长”号首任工程师估计该
舰建造中至少有 40 多项新发明。
“班长”号及其后继舰上设计安装的装甲比配置大口径火炮的小型炮台的装甲要厚一些,该舰的储备浮力和干舷高度很小,其防护很好的炮塔是敌火力唯一的目标,其余可有可无的上层设施统统被去掉。
“班长”号舰体长 124 英尺,舰体上铆接有 172 英尺×41.5 英尺的甲板。
其侧壁装有 4.5 英寸厚的铁甲,铁甲后衬有橡木。平面有:英寸厚的这种装
甲防护,以抵御俯射。炮塔高 9 英尺、直径 20 英尺,被装置于甲板上的铜圈
里,周围有 8 层 1 英寸厚的铁板制成圆筒形叠层侧壁。炮塔顶塔是铁轨制成的格栅,用来透气。
140 吨重的炮塔置于转轴上,这根轴向下延伸到龙骨。该轴装有齿轮, 与蒸汽辅机相连,能使炮塔作 360°旋转。
炮塔内有 2 门 11 英寸的“达尔格伦”滑膛炮。埃里克森的意见是在发射之前的瞬间才将炮塔转向敌舰,这样,在打开的炮门内炮手就可尽量缩短暴露的时间。
当时,“班长”号的发动机是普通双筒形,每个铸件内装有 36 英寸的汽
缸。舰上装有 2 台回焰式箱式锅炉。“班长”号的首任舰长是美国海军上尉约翰·L·沃登,虽然他缺乏操纵
这种新舰所需的技术基础,然而他的勇敢精神令人佩服。
1862 年 2 月 25 日,“班长”号开始编入现役,经过短期试航后,受命进驻汉普敦锚地。
“班长”号由一艘拖船拖带着从纽约出发,沿着海岸航行。对船员来说。这是一次艰难的航行。特拉华岬海域的狂风暴雨,激起的狂涛猛烈冲击着“班长”号的舰体,锚链筒被打坏了,排气机和发动机也被海水浸没,操舵索被堵塞住。该舰的安全完全取决于联接拖轮的那根牵引钢索。3 月 8 日下午, “班长”号战胜风浪,驶抵汉普敦锚地。
战斗打响之后,“班长”号在近距离对“弗吉尼亚”号连续炮击。“班长”号正要在 10 至 15 码的范围内,用 11 英寸的舰炮对敌实施有力的一击时, “弗吉尼亚”的炮弹将“班长”号的驾驶室打得裂了一道窄缝,使沃登上尉受伤双眼暂时失明。正在射击的副舰长塞缪尔·D·格林上尉接替舰长的指挥, 率舰继续战斗。
“弗吉尼亚”号的舰体也被炮弹打出几道裂缝,海水渗了进来。该舰只好撤退。
“班长”号拖回搁浅的北军“明尼苏达”号,并向“弗吉尼亚”号发射了两三发炮弹,旋即也撤出战斗。至此,汉普敦锚地之战结束了。
除了驾驶室受到轻微损伤外,“班长”号别无毁坏。“弗吉尼亚”号甲板多处开裂,结实的橡木衬垫也都断裂,火炮管轻微震裂,上层结构毁坏严重,需进船坞修理。毫无疑问,如果“班长”号上的新“达尔格伦”舰炮不受海军军械局的限制:每次装药量不得超过 15 磅(为了防止炮管炸裂),“班长”号的炮弹早就击穿“弗吉尼亚”号的装甲了。
在北军的打击下,南军节节败退。加上“弗吉尼亚”由于发动机可靠性差和适航能力低,所以用其到远海作战的企图成为空想。遗憾的是,南军炸毁了这艘历史上有名的战舰。而经不起风浪的“班长”号,同年底也在卡罗来纳呷不远处沉没。
经过实战检验,“班长”号显示了机动灵活、火力较强、装甲坚固的优点,同时也暴露出适航力差的弱点。北方凭借其优越的工业基础,改进了“班
长”号,并大量建造。“班长”号上的多项技术革新,对巡洋舰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
(二)英勇悲壮的北洋水师巡洋舰
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一支相当规模的海军。这支海军拥有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装甲巡洋舰,在亚洲属吨位最多、规模最大。它就是清朝末年的北洋水师。
它曾令国人自豪、令敌国惧怕。它在黄海海面上留下了悲壮,也留下了遗恨和沉思。
鸦片战争之后,被西方列强“坚船利炮”敲开门户的中华故国,多少志士仁人寻求强国之道,“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了明智之选择。为了洗刷耻辱,为了抵御列强,清朝政府仿效西方的“坚船利炮”,发展海军。除了自己的船政制造局制造少量战舰之外,清政府花费大量银元,向英、德列强购买铁甲军舰。当时的北洋大臣李鸿章认为“欲求自强,仍非破除成见定购铁甲舰不可”;他还认为“有了铁甲舰数只,游弋大洋,始足以庶护南北各口”。
清政府从英国购买一批“蚊子船”以后,由于这种“蚊子船”炮大船小, 头重脚轻,难以出远海作战,于是又转向购买大船。继从英国购买“超勇”、“扬威”两艘旧式巡洋舰后,1885 年至 1888 年,先后从英国和德国购买了装甲战列舰“定远”、“镇远”号,还购买了“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5 艘巡洋舰。这些战舰可称得上“船坚炮利”,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北洋海军的主力舰。
在中日大海战中,这些战舰的官兵奋勇杀敌,谱写了一曲曲位鬼神、动天地的悲壮战歌。
“济远”舰,是北洋海军巡洋舰中性能较好的一艘。它是 1883 年初向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订购的,原定为铁甲战列舰,后因资金不足,改建巡洋舰。该舰长 78.8 米、宽 11 米、吃水 5.2 米,排水量 2300 吨,动力装置为蒸汽机
两台,5500 匹马力,航速 18 节,各种炮 23 门,前后左右备有鱼雷发射管 4
具,舰上还装载鱼水雷小艇两条。该舰人数 204 人。当时舰上装备造淡水机,
每日可供百余人食用。该舰桅上大电灯一盏,可敌 2 万枝烛光。“济远”舰
有装甲防护,系以一寸钢、二寸铁制成,装甲覆盖水线以下 4 尺,若敌炮击在装甲上,可保护各舱。
1894 年 7 月 25 日,“济远”、“广乙”两艘巡洋舰完成了护送清军在朝鲜牙山登陆后,返航在丰岛海面,遭到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吉野”、“浪速”、“秋津州”3 艘巡洋舰的突然袭击。
激战中,“济远”多次击中“吉野”,但皆因弹内无药而未爆炸。相反日本 3 舰聚攻“济远”却奏效,“济远”将士拼死搏战。帮带大副沈寿昌被炮弹击中头裂而亡,管带(舰长)方伯谦与之并立,脑浆溅到了他的身上。接着,二副柯建章胸部中弹片,学员黄承勋断臂,兵士死者 13 人、伤 40 多
人,前炮台垒满将士尸体。方伯谦屹立在指挥台,指挥炮手连发 40 多炮,击中日舰“浪速”。“浪速”舰体倾斜,航速骤减。这时,清军“高升”号运兵船在“操江”号护送下驶来。日本即分船赶往截击。“济远”趁机修缮炮台,少顷,日本“吉野”号驶来,相距约 3000 余码。方伯谦令船前转,猝发
后炮,击中“吉野”,歼其 27 人。接着又一发炮弹击中“吉野”的舰首,起火进水,舰体渐侧,急转舵而逃。“济远”舵机受损,转动不灵,追之不及。“广乙”号因舰小,自料不敌,先避去,在朝鲜十八家岛搁浅,随即纵火自焚。这是清朝的《海军实纪·述战篇》记载的丰岛海战的情况。但多数史料记载:方伯谦在此战中贪生怕死,临阵脱逃。
1895 年 2 月 17 日,日军攻占威海卫,“镇远”、“济远、“平远”等
10 艘舰船,被日军俘获。
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最为英勇悲壮的是邓世昌和他的“致远”舰官兵。“致远”号巡洋舰,是从英国订购的,1888 年开回中国。该舰排水量 2300
吨,主机 5500 马力,航速 18 节,舰炮。23 门,全舰 202 人,该舰有装甲防护,是北洋海军的快船。“致远”号及“靖远”、“经远”、“来远”4 艘巡洋舰,是清政府为加强台湾的海防向英、德购买的。当时,这 4 艘舰共花
了 343.724 万两白银。
在战斗中,“致远”号巡洋舰在管带邓世昌的率领下,英勇奋战。当日本第一游击队 4 舰扑向北洋海军旗舰“定远”号时,“致远”冲上去截住敌舰,以猛烈炮火打击敌舰。激战中,“致远”舰中了不少炮弹,舰上起火。邓世昌仍沉着指挥作战。他在战前就立下誓言:“设有不测,誓与日舰同沉!”此时,“吉野”就在“致远”的前方。邓世昌对大副陈金揆说:“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则我军可以集事!”他下令,开足马力,撞沉“吉野”。拖着浓烟烈火的“致远”号,像一条火龙向“吉野”高速撞来。“吉野”
慌忙规避,并向“致远”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鱼雷,不幸被另一条鱼雷击中,迅速下沉。
邓世昌落海后,推开其随从刘忠给他的救生圈,并拒绝鱼雷艇相救。他养的爱犬游来,衔着他的胳膊,不使他溺水。邓世昌让它离去,它又衔着邓世昌的头发。邓世昌誓与战舰共存亡,毅然用力按下爱犬,一起沉入波涛之中,英勇殉国。当日正是农历 8 月 18 日,恰好是邓世昌 45 周岁的生日。全
舰 200 多名官兵亦壮烈战死。邓世昌与“致远”舰殉国黄海,噩耗传来,震惊朝野,军民同哀。光绪皇帝悲笔成章:城上神威炮万斤,在资剧冠挫我军。后来天道终许汝,“致远”深沉第一勋。并溢为“壮节”,特颁御制碑文, 万世铭记。
“超勇”、“扬威”两艘巡洋舰,是 1881 年从英国阿摩士庄厂订制的,
排水量 1350 吨,主机 2400 马力,航速 15 节,舰炮 18 门,每舰 139 人。甲午海战中,由于舰龄已老,航速迟缓,火力与防御能力皆差。两舰虽英勇奋战,但终究敌不过精锐的日本军舰。“超勇”首先被击沉。管带黄建勋落水后,一艘清军鱼雷艇赶来相救,抛下绳索,黄建勋不接而沉于海中,与战舰共亡。“扬威”舰受重伤,驶离战场后搁浅。管带林履中愤然跳海,随波而没。
与“致远”舰一起接回的“经远”号巡洋舰,遭到日舰围攻。管带林永升率领全舰将士以 1 舰战 4 舰,毫不畏惧。在激烈炮战中,林永升中弹身亡。不久,“经远”舰也被击沉。
甲午一战,好端端的北洋海军全军覆灭,多少忠勇将士血洒黄海!多少威武战舰蒙冤海底!船不谓不坚,炮不谓不利,士不谓不勇,但何以遭惨败? 在于清政府的腐败落后!旁观者清。曾担任“镇远”帮办管带、参加过黄海海战的美国人马吉芬一语中的:“震憾东亚之中国舰队,今也已成过去。彼
等将士忠勇,遭际不遇,一误于腐败政府,再误于陆上官僚,与其所爱之舰, 同散殉国之花。”
甲午海战不久,1896 年,清政府着手重建海军,又从英国阿摩士庄厂订购了 2 艘 4300 吨的巡洋舰,命名为“海天”号、“海圻”号。同年,又在德国伏尔铿厂订购了“海容”、“海筹”、“海深”3 艘 2950 吨巡洋舰。这些巡洋舰来到中国后,由于几任政府国败军衰,仍无作为。
1937 年 9 月 25 日,为了阻止日本军舰从长江进攻南京,国民党将“海圻”、“海筹”、“海容”、“海深”4 艘巡洋舰,连同数艘商船一起沉入江中,构成一道封锁线。
这 4 艘舰既然难以用炮火阻挡日本军队的进攻,用其钢铁的身躯岂能阻挡日军的铁蹄?
悲壮的战舰啊!
(三)侵华急先锋“吉野”号巡洋舰
在 1894~1895 年爆发的中日海战中,不论是偷袭丰岛、决战黄海、攻击威海卫,都少不了“吉野”号巡洋舰。它充当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华的急先锋, 欠下了中国人民笔笔血债!
“吉野”号是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旗舰。该舰是日本政府 1893
年 9 月从英国订造的装甲巡洋舰,号称“帝国精锐”,是日本当时最先进的战舰之一。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国力发展,野心膨胀,染指朝鲜,觊觎中华。北洋海军是其侵略计划的最大障碍。为了打败北洋海军,进而占领朝鲜,侵略中国。
日本从 1896 年开始实施建造 54 艘军舰的海军军备扩充计划。当时的日
本比中国还穷,为了集资,他们在国内发行了 1700 万海军公债,并专门设计了“三景舰”,以对付北洋海军主力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战列舰。其中在法国订造了“严岛”号和“松岛”号,在国内制造了“桥立”号。
1887 年 3 月 14 日,正当大清皇帝光绪准备动用海军购舰的经费,为慈禧修建颐和园时,日本天皇也下了一道手谕:“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然而从国库岁入中尚难以立即拨出巨款供海防之用,故朕深感不安。兹决定从内库中提取 30 万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
天皇拿出相当皇室经费十分之一的钱资助海军造舰,使日本全国的富商华族大受感动,亦纷纷解囊捐资。当时的大臣、议长、枢密顾问们每月从薪俸中拿出十分之一,两院议员则主动献出工资的四分之一。仅到这年 9 月底,
就为海军集资 100 多万元。于 1889 年和 1892 年先后订购了“吉野”、“秋津州”等军舰。
“吉野”是日本从英国订购的舰艇,与清朝北洋海军舰艇相比,“吉野” 速度高、装甲厚、火炮射速快,是专门为了对付北洋海军而设计制造的。它的标准排水量 4160 吨,航速 22.5 节;装备有 152 毫米炮 4 门,120 毫米炮 8
门,47 毫米炮 24 门,鱼雷发射管 5 个;舷装甲厚 114 毫米,甲板装甲厚 45
毫米;官兵编制 400 人左右;该舰 5968 马力。该舰于 1893 年 9 月 30 日竣工, 翌年就参加了侵略中朝的海上战争。
1894 年 7 月 25 日,“吉野”同“浪速”、“秋津州”3 艘巡洋舰,在日本政府未向中国政府宣战的情况下,突然袭击了正在朝鲜丰岛海面航行的北洋海军“济远”、“广乙”巡洋舰,并击沉了“高升”号运兵船,掳掠了“操江”号军舰。在战斗中,“吉野”号被“济远”号数弹击中。特别是当“吉野”高速追击“济远”时,“济远”舰水手王国成挺身而出,奔向舰尾炮位, 另一水手李仕茂从旁协助,用 15 公分口径尾炮向“吉野”连发 4 炮:第一炮中其舵楼,第二炮中其船头,第三炮未中,第四炮中其船身要害处。“吉野” 受伤后,转头而逃。
当年 9 月 17 日,修补己毕的“吉野”号又当起了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吉野”率先向北洋舰队冲击,先是围攻“定远”,转而又炮击“致远”,当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向“吉野”撞来时,它施放鱼雷击沉了“致远”。尔后,它惊魂未定,又去围攻“经远”。“吉野”的炮火给中国舰队的军舰造成了毁伤,但它也被打得伤痕累累,人员死伤众多。 5 个月后,“吉野”修复创伤,又一次参加了围攻北洋海军威海卫大本
营的战斗。
1904 年 2 月 10 日,日俄战争爆发,此时已老旧不堪的“吉野”号被编入日本防护巡洋舰队,参加了对旅顺口俄国太平洋分遣舰队的围攻和封锁。由于只能当配角,又无什么战绩,它的参战今天已鲜为人知。5 月 15 日这天, 日本联合联队灾星高照。舰队装甲舰“初漱”号和“八岛”号在炮击旅顺口要塞时触雷沉没;“吉野”号在浓雾和混乱中被自家的排水量达 7080 吨的“春
日”号装甲巡洋舰撞沉,舰上 413 名官兵只有 99 人获救。 “多行不义必自毙”。“吉野”下水十余载,充当侵华急先锋,参加了
两次日本对外发动的不义战争,欠下了中国军民的累累血债。虽然葬身海底, 仍洗刷不掉所犯下的罪恶,臭名遗传至今。
(四)炮声震世界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1917 年 11 月 7 日晚 9 时 45 分。俄国彼得堡涅瓦河上,缓缓行驶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主炮慢慢昂起头来,粗大的炮口对准了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巢穴——冬宫。
“立即炮击冬宫!”遵照列宁的命令,“阿芙乐尔”的前主炮,发出了震惊世界的轰鸣!炮口闪出的一团桔红色火焰,像一道金色的闪电,划破了深沉的夜空。成千上万的工人和士兵们,高呼口号,汇集成一股势不可当的革命洪流,直捣冬宫。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在炮声中诞生了。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宣告了一个旧政权的灭亡!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是一个新世纪开始的礼炮和宣言! “阿芙乐尔”有一个好名字,在俄语意译为“黎明”、“曙光”或“东
方红”。在罗马神话里,“阿芙乐尔”指的是司晨女神奥罗拉,她每天黎明时唤醒人们,给大地送来曙光。真是惊人的巧合,“阿芙乐尔”不辱其名, 名符其实地充任了呼唤黎明的司晨女神!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重 6731 吨,舰长 124 米、宽 18 米、吃水 7 米,
主机为三胀式蒸汽往复机,最大功率 2 万马力,动力来源由燃煤式锅炉提供。
甲板等部位有防弹装甲覆盖,其厚度为 63.5 毫米。主要武器装备有:152 毫米主炮 8 门,75 毫米副炮 24 门,37 毫米小口径火炮 8 门,另有鱼雷发射管
3 座。编制舰员 578 人。
1900 年 5 月,“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在涅瓦河畔的圣彼得堡下水,当时, 沙皇与皇后亲临造船厂,参加了她的下水典礼。
“阿芙乐尔”投身革命之前,走了一段坎坷的航程。
1903 年,她编入波罗的海舰队服役。1904 年 2 月 10 日,日俄战争爆发后,为了增援破日军围困在旅顺港内的远东舰队,沙俄从波罗的海抽调舰只, 组成太平洋第二分舰队。“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也在其中。
10 月 16 日,“阿芙乐尔”随舰队出航。
舰队以 8 节的航速驶过大贝尔特海峡和斯卡根角,然后进入北海。
- 月 22
日午夜,军舰在夜幕中静静地航行着。突然,炮声大作,阵阵炮火向“阿芙乐尔”射来。原来这是一场误会。因“阿芙乐尔”掉了队,黑暗中,担任警戒的军舰误将它当作前来偷袭的敌舰,向舰队发出了报警信号, 各舰慌忙开炮。炮击过后,才发现打了自家人。这时,“阿芙乐尔”号已身中 5 发炮弹,一名水手身负重伤。
1905 年 1 月 2 日,日军攻陷了旅顺港。“阿芙乐尔”跟随舰队历尽艰辛,
绕过好望角,于 1905 年 4 月 14 日到达越南金兰湾。5 月 9 日,第二分舰队与第三分舰队合为一股,组成沙俄太平洋联合舰队,挥师北上。5 月 27 日, 在对马海峡附近与日本舰队相遇。双方激战一场,沙俄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灭,总计被击沉战舰 22 艘,被俘 7 艘。
“阿芙乐尔”号,被日舰击伤多处,好在主机尚能运转,便同其他 3 艘军舰旦战且退,逃往中立国菲律宾。这些军舰一到菲律宾就被美国人扣留在港内,直至日俄战争结束后,才被放回俄国,重新编入波罗的海舰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主要担负芬兰湾一带海域的警戒巡逻任务,配合地面部队保卫彼得堡。
1916 年,她驶进彼得堡的工厂进行大修。
“阿芙乐尔”号 上的水兵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斯托雷平反动时期,“阿芙乐尔”号在国外航行,受到了侨居国外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影响,在军舰上成立了革命小组。
1916 年进厂大修时,又受到工人革命的影响。
1917 年,俄国二月革命的风暴又一次影响了“阿芙乐尔”上的水兵。他
们同工人一道参加了起义,反对沙皇政府。3 月 13 日(俄历 2 月 28 日), 舰上的水兵在轮机长别雷舍夫的带领下,逮捕了反动舰长尼科尔斯基海军上校,夺取了军舰的指挥权。不久,别雷舍夫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党,并被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为“阿芙乐尔”的第一任政委。4 月,该舰成立了由42 名党员组成的布尔什维克党支部。
1917 年 11 月 4 日,“阿芙乐尔”号支部作出决定:拒绝执行临时政府下达的任何命令,一切行动听从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挥,积极参加彼得堡的武装起义。
1917 年 11 月 6 日晚,涅瓦河大雾弥漫。“阿芙乐尔”号徐徐驶出工厂的专用码头,根据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去占领尼古拉耶夫大桥, 保证起义部队顺利通过,向市区进发。
由于多年的战乱,涅瓦河长期没有疏浚,水下航道极其复杂,稍有不慎,
就可能触礁搁浅。“阿芙乐尔”号在涅瓦河狭窄而弯曲的航线上小心翼翼地向前航行。
- 月 7 日凌晨 3
时许,“阿芙乐尔”驶抵尼古拉耶夫大桥,经过短暂的卜战斗,军舰上的水兵打退了把守大桥的临时政府士官生。3 时 30 分,大桥被起义部队占领。上午 10 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电台,广播了由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亲自签署的《告俄国公民书》。一个庄严的声音从电波中传出:“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转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机关,即领导彼得格勒无产阶级和卫戍部队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手中。”
中午,经列宁批准,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作出决定:如果临时政府拒不投降,“阿芙乐尔”就开炮轰击冬宫,并以这炮声作为起义部队发起总攻的信号。
傍晚时分,冬宫已处在起义部队的重重包围之中。晚 6 时,苏维埃革命
军事委员会下达最后通碟:勒令临时政府在 20 分钟之内投降!
临时政府的官员接到通碟后,故意拖延时间,企图等待援兵前来挽救他们覆灭的命运。
20 分钟后,起义部队冲进冬宫附近的彼得格勒军区司令部,逮捕了司令部里的军官,控制了攻打冬宫的前哨阵地。
晚 8 时许,革命军事委员会再次下令:临时政府必须无条件投降!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临时政府不仅不投降,并且扣留了革命军事委员会派去的谈判代表楚德诺夫斯基。于是,革命军事委员会遵照列宁的指示, 向“阿芙乐尔”下达了炮击冬宫的命令。
“阿芙乐尔”发出了震动世界的一声炮响! 起义部队攻占了冬宫。
此后,“阿芙乐尔”号舰上的水兵又同其他起义部队一起,参加了莫斯科十月武装暴动,摧毁了杜霍宁在莫吉廖夫的反革命大本营。
1923 年 8 月,为了表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革命功绩,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将一面奖旗授予该舰全体官兵。
1927 年 11 月,在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10 周年前夕,“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莱获了红旗勋章。
1941 年 6 月 22 日,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了。当时,“阿芙乐尔”
号巡洋舰正停泊在奥拉尼叶巴乌姆港(今罗蒙诺索夫市)。这艘已服役 38 年的战舰虽不宜直接出海作战,但舰上水兵仍用舰炮,打击德国法西斯。
当德国法西斯围攻列宁格勒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的主炮被拆卸下来,部署在这座城市的外围,组成“波罗的海舰队独立特种炮兵连”,扼守从沃伦尼山到基辅公路长达 12 公里的防地。当时有 152 名水兵参加了炮兵连。这个连因战功卓著,战后被苏维埃最高主席团授予红旗勋章。
“阿芙乐尔”号只留一门前主炮,由留舰水兵组成一个炮兵班,负责守护战舰。军舰不断遭到空袭。敌机的攻击愈来愈猛烈,一颗颗炸弹在军舰四周爆炸。在万分危急关头,留守人员毅然打开船底阀,将“阿芙乐尔”号沉入港湾内的浅水区内,以保护战舰免遭敌机炸毁。
在卫国战争后期,“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被重新打捞出水。1944 年 8 月24 日,按照海军人民委员会的建议和列宁格勒苏维埃政府的决定,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重新修复。
1948 年 11 月 7 日以后,“阿芙乐尔”号作为十月革命的纪念舰,永远
停泊在涅瓦海畔的纳希莫夫海军学校门口。同时,它也是该校的训练舰。1957 年 11 月 7 日,为了纪念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40 周年,“阿
芙乐尔”号巡洋舰上建立了海军中央博物馆分馆。
今天,”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仍静静地停泊在涅瓦河上,涅瓦河水轻轻地抚摸着她那坚硬的身躯。她那三只粗大的烟囱和两只高高的桅杆仍巍然屹立,她那发出震惊世界的轰响的主炮,仍高昂着炮身,黑洞洞的炮口,仿佛欲向人们诉说着什么⋯⋯
(五)毅然举义的“重庆”号巡洋舰
1949 年 2 月 25 日凌晨,夜幕还未散尽,晨雾笼罩着黄浦江。国民党头号主力舰——“重庆”号巡洋舰,劈开黄浊的江水,冲出长江口,开足马力向北方驶去。
这艘舰的“士兵解放委员会”(简称“解委会”)已举行起义,舰长邓兆祥被正义感召,弃暗投明,指挥战舰向解放区的港口烟台港航行。
“重庆”号巡洋舰,是 1948 年 5 月 19 日,由国民党海军从英国朴茨茅
斯港接受的,经万里远航于同年 8 月 14 日驶抵南京下关中山码头的。与“重庆”号一起归国的还有“灵甫”号驱逐舰。
英国政府能把“重庆”号赠给中国,是费了一番周折的。
早在 1940 年欧洲战争紧张时期,根据同盟国的协议,由美英等国转让一些舰艇给中国,由中国重建海军以打击日本。美国人比较爽快,很快就给了中国 9 条舰艇,其中 4 条太字号护卫舰、4 条永字号猎潜舰和 1 条供应舰。英国人也准备给一条大的巡洋舰和几条潜艇和护卫舰。但巡洋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下水的旧舰。当时,国民党海军总司令陈绍宽到英国恳切陈词:宁愿少要几条,但也要新的。就这样,英国人答应把他们的“功勋巡洋舰”“震旦”号送给中国。国民党政府命名为“重庆”号。
英国皇家海军共有 8 艘“震旦”级巡洋舰,送给中国的是第 8 艘舰。该
舰 1935 年 6 月 23 日在科里斯一茅斯船坞开工建造,1936 年 9 月 20 日完成。
该舰标准排水量 5274 吨,满载排水量 7500 吨,全长 153 米,宽 15.2 米。有
透平主机 4 部、锅炉 5 座,总马力 6.4 万匹,最高航速 30.节,续航力 4000
海里。它装备 152 毫米主炮 3 座,8 门双联装 105 毫米副炮,均能自动装填
炮弹;还装备 40 毫米高射炮两座,双联装 20 毫米机关炮 3 座;配置的雷达
指挥仪,可以控制火炮对海对空射击;军舰左右舷装有 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
6 个;舰首设有防御水雷的扫雷具两套,并有磁性水雷防护网;舰尾装备有攻击潜艇的深水炸弹发射架两具。舰上的雷达声纳、通讯、航海、轮机设备, 在当时都堪称世界一流。
该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功显赫,1940 年,它在挪威海战中,曾任英国海军部长的旗舰;参加了追击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并击沉“伯力克” 号巡洋舰;1941 年,它编入地中海“K”舰队为旗舰,使意大利海军吃尽了苦头,先后击沉意大利驱逐舰 2 艘、运输舰 10 艘、伤 8 艘;1944 年,欧洲盟军总司令、美国艾森豪威尔将军,曾到该舰指挥盟军对班泰雷利亚岛的攻击;这艘舰还在英皇巡视南非时,被选为英皇的座舰;它还参加过西西里岛登陆战,帮助盟军开辟第二战场,接受意大利海军的投降。
正因为这艘舰有光荣战史,英国人总是有点舍不得。抗日战争胜利后,
英国人反悔不想给。只因国民党政府追要不舍,并提出,日军入侵香港时, 英方撤退时曾带走中国 6 艘缉私船,应按价偿还。英国出于无奈,只得将“重
庆”号作为 6 艘缉私船的抵偿。但“灵甫”号仍作为租借,租期 5 年,潜艇因战争结束,就不给了,国民党政府也不急需那玩艺,只好作罢。
选任“重庆”号舰长时,英国人对国民党政府第一批提名不感兴趣,让国民党政府重新选任。当第二批提名送到英国武官手中时,他指着其中邓兆祥的名字说:“他是你们中国当今唯一的现代航海家。他有能力驾驶舰船到达世界上的每一个港口!”
邓兆祥是广东高要人(现划为肇庆市),1903 年生,1914 年以《国防以海军为重》的精彩短文,受考官器重而被录取黄埔海军学校。5 年毕业后, 又先后到吴淞海军学校、烟台海军学校和南京水鱼雷枪炮学校学习。尔后, 他在舰艇上担任过枪炮长、航海长、副舰长等职。
1930 年,他到伦敦皇家海军学院学习,成了该院出类拔革的学生。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水雷营营长,在长江上几度布雷。抗战胜利后,他任“长治”号第一任舰长。
英国海军武官指名让邓兆祥担任“重庆”号巡洋舰舰长,既是对邓兆祥的了解和器重,也是对他们的“功勋巡洋舰”前程的重视。
“重庆”号巡洋舰接回中国后,就投入了内战战场,成了蒋介石进攻解放区的利器。
1948 年 10 月 6 日,当辽沈战役揭开序幕,锦州国民党守军被围困时, 蒋介石在塘沽登上“重庆”号,驶往葫芦岛督战。
当辽沈战役打得正紧时,“重庆”号在葫芦岛外海面,用 152 毫米重炮向解放军塔山阵地猛轰。这次炮击,是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在舰上亲自指挥的当国民党军队准备从营口逃跑时,“重庆”号又前往接应。
在葫芦岛撤退时,“重庆”号部分官兵还被驱使到岸上,破坏发电厂, 抢劫仓库。
当“重庆”号从渤海湾撤出时,在一路航行中,还不断炮击沿海刚解放的城镇、村庄,扫射、洗劫渔船和货船。
“重庆”号上的一些水兵原本企盼从英国学成回国,驾驶先进军舰,抗击外敌报效祖国,可现在却把炮口对准无辜的人民。这个严酷的现实,使他们的理想化为泡影。目睹了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的腐败情况和一系列罪行,觉醒的水兵越来越多。舰上的进步官兵王颐帧、武定国、洪进先等人秘密串联, 酝酿起义。与此同时,中共地下党员、舰上的水兵毕重远,根据南京地下党的原则指示,也在积极宣传革命思想,物色起义骨干。由一二人、二三人个别串联,到三五人不等的小组互相联络而结合,逐渐形成两个秘密策划起义的组织:一个是王颐桢、毕重远、陈鸿源、武定国、洪进先、张启钰等互相发展组成的“‘重庆’军舰士兵解放委员会”,共有成员 27 人;另一个是曾
祥福、莫香传、蒋树德、王继挺等发展的组织,共有成员 16 人。
在酝酿起义和发展人员的过程中,两个组织的有些成员互相发生了联系,但“解委会”有一些成员对曾祥福、蒋树德、王继挺等是否真搞起义、以及是否真与我地下党有联系不敢轻信,不同意与他们联系。两个组织分别按照各自的计划进行活动。我上海地下党组织曾通过另外几条线对“重庆” 舰的一些人员做过策反工作。
1949 年 2 月 17 日,“重庆”号奉命在吴淞口抛锚待命。根据种种情况,
“解委会”一些成员判断,军舰可能开往江阴阻止我解放军渡江,遂于 281 雷达室召开会议,决定变原定的航行中起义为锚泊状态起义。
2 月 25 日 1 时 30 分,“解委会”按计划发动了起义。首先切断无线电
及电话电源,继而诱引上甲板哨兵和司令走廊的值更士兵至 281 雷达室予以缴枪拘禁。起义士兵随即到司令走廊取得枪支,原计划担任警戒的人员进入了规定的哨位,行动组的人员拘禁了全部军官。
尔后,王颐桢叫醒另一起义组织的王继挺并告知起义已经发动。王继挺立即叫醒他们那个组织的成员和他们联络过的人一同参加了起义工作。
邓兆祥舰长在正义事业感召下,经过慎重考虑,毅然参加了起义,随即制定航线,指挥航行,保证了军舰的航行安全,稳定了官兵情绪,从而使这次起义取得成功。
2 月 25 日 5 时 45 分,“重庆”号起锚开航。“解委会”印发了《告士兵同学书》和《告海员技工书》,向全舰广播了起义的意义,动员士兵保持正常工作、生活秩序。一些士兵和军官拥护起义,积极参加警戒和值更。
-
月 26 日早晨 7
时,“重庆”号顺利驶抵解放区烟台港,同当地的军政领导联系上,受到了解放区军民的欢迎。从此,“重庆”号回到人民的怀抱。
-
月 4
日,根据中央的指示,“重庆”号抵达葫芦岛。东北军区派辽西军区副司令员朱军上舰工作。3 月 15 日,东北军区任命邓兆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号巡洋舰舰长,在烟台上舰的东海军分区政委任克加为舰政委。
“重庆”号,成为我人民解放军第一艘战舰。 “重庆”号起义后,党中央派贺龙同志到葫芦岛慰问。3 月 24 日,毛主
席和朱总司令给邓兆祥舰长和“重庆”号全体官兵发来慰问电,赞扬了“重庆”号官兵的正义行动,并预祝他成为人民海军建设的先锋。
“重庆”号起义震惊了中外。英国人为失去他们的“功勋巡洋舰”而大为恼火,断然取消了再赠送另一艘姊妹舰的计划,国民党第二批赴英接舰人员空手而归。
国民党政府更是惊恐万状。下野后正在奉化老家遥控指挥的蒋介石大骂其部下:“是一群饭桶,连一条军舰也守不住!”他对前来报告情况的空军副司令王叔铭说:“回去告诉周至柔(空军总司令),无论如何要找到‘重庆’号炸沉它,不然提头来见我!”
实际上,国民党政府何尝不想早点炸沉“重庆”号。当“重庆”号起义后向北航行时,国民党空军就派出 B-29 轰炸机追击轰炸。可是,飞机上的驾驶人员练的是炸固定目标,对正在高速航行的“重庆”号投弹不中,加上“重庆”号的炮火反击,只好悻悻而归。
既然蒋介石下了死命令,国民党空军不敢怠慢。他们先后派出民航机、侦察机到解放区侦察,终于在葫芦岛上空发现了“重庆”号。
“重庆”号也作了防空准备,上级从陆军抽调两个高炮连在码头四周设防。“重庆”号除留下 100 多名防空人员外,其他人员离舰。
3 月 18 日,国民党空军派出多架 B-29 型轰炸机袭击“重庆”号。在激烈的战斗中,“重庆”号中弹被炸伤。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党中央指示将军舰沉掉。舰员们将舰上的贵重仪器拆卸上岸后,于 3 月 20 日打开海底门,自行将军舰沉没在海港之中。
两年之后,即 1951 年 6 月 4 日,我军又把“重庆”号打捞出水。“重庆”号的起义官兵们积极投身人民海军建设。部分人员到达安东(现
丹东)筹建海军学校。1949 年底,从安东海军学校毕业的部分“重庆”号人员,被分配到海军驻沿海各部队和院校。一批到大连筹建海军学校;一批南下参加华东海军建设,部分人员上舰工作;一批人留在安东成立海军干部教导大队,担负打捞“重庆”号舰的任务。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的功劳。
1955 年 11 月 19 日,经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彭德怀的批准,授予邓兆祥舰长一级解放勋章,授予王颐桢、武定国、毕重远、洪进先、张启钰、刘懋忠、于家欣、陈鸿源、眭世达、王元方 10 位起义同志二级解放勋章,授
予李铁羽、赵振亚、赵嘉堂、孙国桢、周正、秦咸周等 15 位起义同志三级解放勋章。
1988 年 8 月,中央军委授予邓兆祥、王颐桢等同志胜利功勋荣誉章。当年的上校舰长邓兆祥,1965 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后又担任了北海舰
队副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颐桢曾担任了军级舰艇学院副院长,毕重远曾担任了军级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副政委。张启钰、武定国、洪进先、刘懋忠、孙国桢、赵振亚等同志在海军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于家欣、陈鸿源、王元方、眭世达、周正、赵嘉堂、秦咸周等同志转业到地方工作。
历史不会忘记“重庆”号的举义勇士们!
(六)惨遭厄运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
1982 年 5 月 2 日,南大西洋上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周围洋面上刮起七八级
大风,一个个小山似的涌浪在洋面上滚动着。阿根廷海军 1.36 万吨的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在波峰浪谷里移动着庞大的身躯,老旧的主机发出的隆隆轰响,盖过呼啸的浪涛,在海面上传出老远。
大洋深处,英国“征服者”号核动力攻击潜艇上的声纳兵不费气力地听测着“贝尔格拉诺将军”号那轰响的主机声,装载着“虎鱼”式鱼雷的发射管打开了保险索。
距阿根廷近、离英国遥远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成了英国的殖民地之后,多年来阿根廷一直要求英国归还此岛,谈判举行了一次又一次,但英国就是不给。
1982 年 4 月 2 日,阿根廷政府采取果断行动,派出 4000 人军队,由 1.9 万吨的航空母舰“文的兴柯”号率领 2 艘驱逐舰、1 陋潜艇护航,一举攻占了马岛。岛上连总督共有 82 名英军,显然不是对手,只得缴械投降。
以“铁娘子”著称的英国首相撤切尔夫人,岂能善罢甘休,第二天,就动员了海军兵力的一半,出动了仅有的两艘航空母舰,外加 60 余艘作战舰
艇、各型飞机 268 架,总兵力 2.8 万人,还征用了 55 艘商船,组成特遣舰队,
直扑马岛,航行了 19 天,英军舰队方到达战区。第二天(4 月 25 日),英
军就攻占南乔治亚岛,接着,以马岛为轴心,划了 200 海里禁区,对马岛阿军实行全面的海空封锁。
“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奉命在英军封锁区外游弋。
这艘军舰是有着 43 年舰龄的老舰。它的前身是美国的“菲尼克斯”号巡洋舰,1939 年开始在美海军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参加了太平洋海战。1951 年,美国以 7800 万美元把它卖给了阿根廷。从此,它以阿根廷历
史上的著名将领贝尔格拉诺的名字命名了。该舰虽然舰老,但火力不弱,舰上 装备了 23 门 153 毫米和 127 毫米的火炮,近年又改装上“海猫”式舰对空导弹和两架直升机。
5 月 1 日,英军特混舰队司令伍德沃德海军少将急于建功,派出 11 艘军舰向马岛发起进攻,企图在炮火的掩护下用直升机输送海军陆战队在马岛登陆。
这一仗打得并不理想,英军损失飞机 13 架,航空母舰和几艘军舰受伤, 登陆未遂,舰队只好撤至公海。
正当伍德沃德愁眉不展时,“征服者”号核潜艇艇长理查德·拉思报告: “本艇发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正在南纬 55°24′、西经 61°32′的
洋面上游弋。”
伍德沃德愁眉顿时舒展,暗自思忖:此乃撞上枪口的猎物,真是天赐良机。他一边吩咐拉思继续侦察,一边将“贝尔格拉诺将军”号的动向报告了伦敦大本营。
英国防部参谋长特伦斯·卢因海军元帅获悉后,马上驱车前往唐宁街 10 号首相官邸。正巧,“铁娘子”召集战时内阁会议,商议如何攻占马岛。卢因向内阁成员们报告了马岛战争的最新军事发展,建议由“征服者”号采取行动,干掉阿巡洋舰。
卢因的报告引起了内阁成员们的兴趣,有的大臣说:“阿巡洋舰已属半老徐娘,不值得消耗我们昂贵的鱼雷。”有的认为:“阿巡洋舰经改装后, 不失为一艘火力凶猛的战舰,它神出鬼没,构成了对我特混舰队的威胁,此害不除,必成后患。”国防大臣诺特发表意见:“‘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对我舰队确有威胁,但它毕竟在我海上禁区外缘游弋,如果打沉了它,岂不让世人耻笑。”
众大臣莫衷一是,举棋不定。
这时,前线又来电:“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在两艘驱逐舰保护下,如约前往与一艘苏联侦察船接头,以便得到苏联间谍卫星侦察的关于英国舰队活动的情报。
据传,阿军因英军电子干扰,经常失去与马岛守军的无线电联系。苏联便通过包括海上直接联络在内的种种渠道,向阿方提供情报。这一作法,使英方大为恼火。
这时,“铁娘子”当机立断,由“征服者”号核潜艇跟踪“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一旦它驶近或进入马岛海上禁区,便进行攻击。
“铁娘子”这一命令通过卫星传到了海洋深处的拉思艇长手中,他的神经顿时兴奋起来,命令潜艇全速前进。
“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舰长埃利亚斯·庞索海军上校似乎预感到厄运将临,在航行至马岛封锁区以南 36 海里处时,突然命令转向,朝阿大陆沿岸方向折返,正好与“征服者”反方向航行。
寒冷的南大西洋夜晚来得格外早,5 月 2 日下午刚过 4 点,夜幕就垂挂下来,狂风呼啸,恶浪滔天。“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在剧烈的颠簸中一忽儿跃上浪峰,一忽儿跌进浪谷。
相反,在水下潜航的“征服者”号核潜艇却从容自如得多。“征服者” 号是英国在 60~70 年代,为对付苏联核潜艇威胁而建造的 12 艘“猎人杀手” 型核潜艇之一。该艇重 4500 吨,可长时间以 30 节的速度潜航。它装备 25
枚“虎鱼”式鱼雷。这种鱼雷长 6.5 米,重 1.5 吨,每枚造价 90 万美元,可
从 30 公里以外的地方发射命中目标。“贝尔格拉诺将军”号的舰员满以为可以平安返港。正在这时,拉思艇
长下达了鱼雷攻击的命令。
“虎鱼”式鱼雷以每小时 80 公里的射速向阿巡洋舰冲杀过来,母艇通过电线把寻的数据传输给鱼雷的电脑,鱼雷自动修正航向,直到逼近最后射程, 雷体本身的声纳和磁性导向装置自动生效,准确命中阿舰左舷下方的主机舱。舰内的警报装置、通讯照明设备和主机全被摧毁,海水从 12 米方圆的巨孔涌入舱内,军舰很快就倾斜下沉。蔓延的大火已无法控制,随时都有可能引起舰上的弹药库爆炸。这时庞索舰长下达了弃舰命令。
宠索舰长手执电筒,指挥全舰人员逃生。他让舰员们保持镇定,尽量穿上大衣,带足干粮,然后 15 个人乘一条救生艇弃舰求生。庞索亲自带领几名勇士冲进浓烟烈火中,奋力营救底舱的战友。直到全舰大火冲天、弹药库随时会爆炸时,他们才上了最后一条救生艇,唱着国歌,向战舰告别。
伴和着激越的国歌,将军号一声巨响,壮烈殉国。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被击沉的第一艘巡洋舰。
“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半数舰员在大火中与舰同归于尽。其余人员分乘52 条救生艇在茫茫夜海中漂泊。
36 小时后,阿根廷“古鲁查加”号传令舰奔赴战区营救。4 天 4 夜,该舰共救起七八百人。
当“征服者”号击沉阿巡洋舰的消息传到伦敦时,正是“铁娘子”任首相 3 周年的日子,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在一片赞扬声中,英国下院展开争辩,一批工党议员认为:“击沉阿巡洋舰是发生在公海上的一次屠杀。”
53 名英国议员联名要求停火。
阿根廷的电视台播发了“贝尔格拉诺将军”号被击沉的消息后,举国同仇敌忾:上街游行的、捐款捐物慰问伤员的、要求参军上前线的⋯⋯一些拉美国家也表示强烈愤慨,纷纷谴责英国背信弃义,把战火扩大到自己宣布的禁区之外。
几天之后,阿根廷空军飞行员驾驶“超级军旗”式飞机,用“飞鱼”空对舰导弹,击沉了英现代化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算是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