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兵法》
《李靖兵法》又称《卫公兵法辑本》,是清人汪宗沂把散见于《通典》中的李靖“语录”辑录而成。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为将务兵谋;中卷为部伍营阵;下卷为攻守战具。
《李靖兵法》继承了前代优秀军事学术遗产而有所发展。他特别重视“兵贵神速”,“料敌制胜”和“出敌不意”等兵法原则,不仅在理论上有所阐发,而且在实践上运用得巧妙灵活。例如,李靖破萧铣是利用三峡洪水泛涨,趁萧铣不备而急速进军进行奇袭;灭突厥时则利用唐俭前往抚谕突厥时,乘其不备而袭之;破吐谷浑又是在“春草未生,马已羸瘦”时,深入敌境,乘其不备而袭之。这都是李靖用兵的特点,基础则在于对情况的透彻了解。李靖把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说:“夫决胜之策者,在乎察将之材能,审敌之强弱,断地之形势,观时之宜利,先胜而后战,守地而不失,是为必胜之道也。”
李靖还在理论上提出了“战略持久”的问题。他说:“兵之情虽主速,乘人之不及。然敌将多谋,戎卒欲辑,令行禁止,兵利甲坚,气锐而严,力全而劲,岂可速而犯之耶?”“若此,则当卷迹藏身,蓄盈待竭,避其锋势与之持久,安可犯之哉!”这种对战略持久理论的论述在以往兵书中是不多见的。
李靖在战术上也有所创造与发展。李靖在其《部伍营阵》中,有不少新的创见,其中“七军六花阵”尤为突出。在实战中,李靖通常采用楔形队形,也就是《孙膑·十阵》中的“锥行之阵”。孙膑说:“锥行之阵,卑之若剑……末必锐,刃必薄,本必鸿。然则锥行乏阵可以绝决矣。”锥行之阵是进攻队形的一种形式,便于突破、分割敌人阵势。在此以前,进攻一般是采用方阵。李靖把“锥行之阵”用作经常的战斗队形,是个创举。这也说明他在战斗中,勇于对敌进行突破与分割的攻击精神。
李靖还首创了逐次抵抗,交互掩护的撤退方法,这种方法至今仍在采用。李靖在一千多年前就创立这种战法,确是难能可贵的。此外,李靖的“行军统行法”、“方阵行列”与行军警戒、驻军警戒等均极严密。足为后世法。
总之,李靖以其对古代兵法的精通,结合自己丰富的战争实践经验,在战略、战术上不止继承了前人的优秀遗产,加以灵活地运用,而且有所创造有所发展,在军事技术装备上也有所创新,使得该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