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相变化
月球的不同形状叫作月球的位相。月球位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和月球围绕地球公转造成的。月球绕地球公转时,它和地球、太阳的相对位置时刻在变化,月球被太阳光照亮的半面以不同的角度对着地球。从地球上看去,月球的形状就发生了圆缺变化。
当月球走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从地球看去,太阳、月球在同一方向,月球的黑暗的一面朝向地球,这时月球完全看不见,叫作朔。朔发生在阴历的每月初一,经过 2 天后,月球向东移动了 25°,从地球上可以看到月球被照亮半球的一小部分,这时月球呈现为月牙形,月牙的凸面向右,朝向太阳。在朔日后一周,月球向东移动了 1/4 周,月球被照亮的半面侧对着地球,即
以亮半球的一半和暗半球的一半对着我们。这时可以看到月球圆面的半个月面,月球圆面的右半面是明亮的,这种月相叫作上弦,发生在阴历的每月初七、初八。在这以后,月球继续向东运行,我们可以看见月球亮面的大部分; 上弦之后一周,即阴历每月的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和太阳方向相反的益, 月球亮面整个地朝向地球,我们就会看到圆圆的满月,叫作望。望之后,满月开始从右面亏,每天看见月球亮面的部分逐渐减小。在满月后一周,到了下弦,(阴历每月的二十二、二十一),月球又以亮半球的一半和暗半球的一半对着我们,但和上弦月相反,我们看见月球圆面的左半面是明亮的。下弦之后,月球明亮部分继续亏,月球又成月牙形,月牙凸面向左朝向太阳(残月);最后,月球又运行到朔的位置,再次看不见月球。
朔之后,日落不久,月牙就出现在西方地平线附近。日期愈往后,月球离太阳愈远,日落不久,月球出现在天空的西南方;上弦那一天,日落时, 上弦月出现在正南,子夜月球才下没,前半夜可以看见月球;上弦之后,月球下没时间越来越迟,前半夜以后的大半个夜晚可以看见月球;到了望日, 日没时,月球升起,整个夜晚都可看到月球;下弦月,子夜时才升起,后半夜才能看到月球。以后,月球升起的时间越来越晚,残月则在日出前才升起, 黎明时月球出现在东地平线附近。
月相变化周期,即从朔(望)到朔(望)的时间间隔叫作朔望月。朔望月比恒星月长,平均为 29.5306 天,即 29 日 12 时 44 分 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