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盟约共同对敌

俄军主力部队及其司令部在卡利什停留了约 1 个半月的时间。在此期间,总的形势已好转,普鲁士同俄国的关系进一步缓和,但普鲁士皇帝腓特烈·威廉三世还是不敢公开向拿破仑宣战,只是当俄军的进攻取得节节胜利,前出至奥得河,并对柏林构成威胁时,他才惴惴不安地迈出向俄国靠拢的第一步。他离开柏林到达布雷斯劳,从那里秘密地派出克涅泽别克将军赴卡利什同俄方谈判有关签订盟约问题。在谈判中,克涅泽别克谨小慎微,举棋不定。只是在向普鲁士皇帝施加了外交压力之后,普俄才于 1813 年 2 月 28 日签订了共同对拿破仑作战的条约。在条约上代表俄国签字的是库图佐夫。

根据条约,普鲁士将恢复 1806 年的边界;俄、普保证不同法国单独

媾和;普鲁士派出 8 万军队协同俄军作战。

卡利什盟约的签订是 1813 年俄军胜利反攻的结果,它壮大了反对拿破仑同盟的力量,在政治和军事上进一步将法国孤立起来了。

德国的未来取决于俄国的成败。德国人民的优秀代表,其中包括沙恩霍斯特,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沙恩霍斯特当时已是著名将领,他曾一度任教于柏林军事学院,参加过反法战争。1807~1811 年任参谋总长。

沙恩霍斯特清楚地知道,针对法兰西帝国的侵略政策,必须联合俄、德两国的力量才能维护本国的利益,他坚决主张同俄国签订共同反对拿破仑的条约。为此,他曾于 1811 年到过彼得堡。

沙恩霍斯特的活动被法国间谍部门发现了。根据拿破仑的要求,他于 1811 年被解除参谋总长职务并退休。他当年只有 58 岁,精力充沛, 胸怀大志,虽已解甲归田,仍秘密从事反对拿破仑的活动。

当普鲁士政府迫于国内爱国势力的压力,最终同俄国结盟之际,沙恩霍斯特立即成为普鲁士解放斗争的领袖。他赶赴卡利什同库图佐夫商讨协同作战计划,以便尽快彻底解放普鲁士。沙恩霍斯特认为以直接攻击来歼灭敌军为上策。库图佐夫则力求采取广泛的包围机动来达到同样的目的。这是他们两人之间,在总的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在实现计划的方法上的分歧。

当然,军队若按沙恩霍斯特的直接行动计划,抵达易北河的时间可能要早几天。但是,老谋深算,经验丰富的库图佐夫知道,直线并不一定是达到目的的捷径。正面进攻有时可能给军队带来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俄军所取得的许多战绩,往往都是实施包围机动和组织良好的追击的结果。

卡利什会晤之后,库图佐夫和沙恩霍斯特相互之间建立了完全信任的关系,库图佐夫对普鲁士的形势是很了解的,他敦促手下的将领们同沙恩霍斯特周围有爱国热情的军事长官和政治活动家保持密切联系。

在 1813 年解放战争期间,沙恩霍斯特是西里西亚集团军的参谋长, 布吕歇尔元帅是该集团军司令。沙恩霍斯特竭力帮助库图佐夫,反对那个千方百计阻挠库图佐夫实现其作战计划的普鲁士反动宫廷。在库图佐夫和沙恩霍斯特之间,就俄、普两军协同作战问题,有着充分的相互理解。库图佐夫将哥萨克部队拨一部分给布吕歇尔和约克将军指挥,这样就大大加强了普军的战斗力。1813 年 1 月初,他还把大量弹药交给沙恩霍斯特的部队使用。

库图佐夫和沙恩霍斯特这两位统帅,是同人民休戚相关的爱国者, 他们知道人民战争所具有的所向无敌的力量,他们都深信正义的事业最后必将取得胜利。

遗憾的是,沙恩霍斯特没能看到胜利。1813 年 1 月 28 日,他在卢萨恩交战中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