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天鹅

在一八二七年明媚的春天,安徒生回到了哥本哈根。他的心中也像春天一样充满了阳光与生气。他在几年以后曾回忆当时欢乐兴奋的心情:“现在我是一只自由飞翔的鸟儿,所有悲哀和不幸都抛到了九霄云外。我天生是一个富有幽默感的人,但是在这以前被压制了,如今,这种感情正汹涌而出,不能遏止。我觉得,一切都这样喜气洋洋,生动有趣,而为了我那些过于激动的情思遐想,曾经遭到梅斯林多少辱骂和嘲弄⋯⋯”梅斯林的家简直像个黑暗的牢笼,现在他冲出了这个牢笼,当然感到特别自由和快乐。

刚回哥本哈根时,安徒生在经济方面仍很拮据。他用很少的钱租了一间破旧的顶楼住着。由于缺少伙食费,他不得不常常到友人家里去吃饭。他认真复习功课,并于一八二八年考上了哥本哈根大学。他所写的诗歌《濒死的孩子》、《傍晚》也在著名作家兼评论家海堡所编的《快报》上发表了。作者的署名是 H。读者误以为这是海堡的缩写,大家一致赞扬这是新颖的、有独创性的好诗。

安徒生坐在小小的顶楼中紧张而愉快地写作。现在再没有人对他搞创作横加干涉了。他的灵感像开闸的水一样滚滚涌流。不到几个月时间他就写出了一本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这部作品具有清新的内容和大胆的想象,语言也很生动幽默。这部作品于一八二九年一月初出版后受到读者热烈的欢迎。海堡特地写了一篇评论文章,指出作者县有描绘美妙画面的卓越才能,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海堡对这部作品的肯定更促使人们以先睹这本新书为快,而作者也受到了群众的推崇,人们把他称为大学生诗人中的明星。

安徒生一向对戏剧有浓厚的兴趣,早就梦想当一个著名的戏剧作家。但在他进入教会中学之前,皇家剧院曾多次退回他所写的剧本,因为那些剧本质量不高,不符合剧院的要求。在安徒生从赫尔辛格回到哥本哈根之后,他又积极从事戏剧创作。在二十年代,海堡在戏剧界红极一时;因为他倡导的戏剧改革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正是丹麦资本主义势力逐步取代封建势力的反映。过去皇家剧院经常上演取材于遥远的中世纪的悲剧,舞台上充斥着国王、贵妇人、骑士英雄等。海堡大胆突破旧的戏剧形式,把法国式的歌舞喜剧引进丹麦舞台。这种喜剧的题材来自现实生活,人物是商人、教师、工匠等等,语言也是生动有趣的口语。他所写的歌舞喜剧《所罗门王和鞋匠约翰》、《早春四月的阴谋》等, 在皇家剧院演出时,座无虚席,观众欢声雷动,盛况空前。作者在取得辉煌成绩之后,写了一本专著对这种现实主义戏剧进行了理论概括,进一步确立了歌舞喜剧在丹麦舞台上的地位。在海堡的影响下,安徒生对当代题材发生了兴趣。一八二八年春天,他根据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和想象,写出了《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这部喜剧。内容是守塔老人的女儿艾琳娜不爱父亲所选择的青年,却爱上了一个贫穷的裁缝。父女之间发生了矛盾。最后是大团圆的结尾。作品的情节很生动,语言活泼幽默,妙趣横生。这个喜剧在皇家剧院等五家剧院演出时,效果很好。观众向安徒生热烈鼓掌与喝彩。感情丰富的安徒生激动得流下了眼泪。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他终于一举成名,成了大家公认的作家。

一八二九年底,安徒生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诗集后面附了一篇用散文写的童话《鬼》。这篇童话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实际是安徒生发表童话的开端。后来他将《鬼》改写成有名的童话《旅伴》。一八三○夏天,他为了积累创作素材,开始出外旅游,回到了久别

的富恩岛,又游历了美丽的日德兰半岛。他看到了碧绿的柳树林,还有开着清白的芬芳的花朵的接骨木树,以及一丛丛盛开的红玫瑰和白玫瑰。他还到铺着白沙的海滨去散步,眺望海面的点点白帆,听着盘旋在天空的成群海鸟的欢乐的叫声。这一切都令他陶醉。特别令他难忘的是在这次旅游中他见到了一个美丽的少女,他对她产生了炽烈的爱情。当时他顺道访问了他的朋友沃依特。因而认识了沃依特的妹妹莉葆。她聪明活泼,容貌秀丽,红润的脸上有一对迷人的酒涡。她的那双亮晶晶的褐色的眼睛,像深夜天空中两颗灿烂的星星。安徒生对她一见倾心,一再向她表达狂热的爱情。她对安徒生倒也颇有好感,看到安徒生火一样的情书和诗篇,她也感到高兴。但是她早已和别人订了婚。即使她没有未婚夫,她的富有的家长也决不会同意她嫁一个穷诗人。安徒生回哥本哈根后,日夜想念她,并不顾一切地写信向她求婚,被她婉言拒绝了, 她回信说她不能随意抛弃她的未婚夫。她希望安徒生将她当作一个要好的朋友,如果做不到的话,就干脆忘记她。这次失恋对安徒生精神上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一八三一年正在他心情非常烦恼痛苦的时候,他看到报上发表了一首匿名作者所写的打油诗,刻毒地嘲讽和打击他。这使他内心更加痛苦。柯林关心和爱护安徒生,一直将他看作自己的儿子。安徒生也称他为自己的“第二个父亲”。他有烦恼只有向柯林倾诉。这位老人见他整天愁眉不展,似乎万念俱灰,便劝他暂时离开丹麦,到德国去旅行。安徒生本人也想到处旅游。因为他在爱情方面遭受严重挫折后, 开始信仰恺尼克主义。恺尼克学派主张摈弃人间快乐,克制情欲,在遨游山水、接近大自然中度过人的一生。自此以后,他经常出国旅行,踏遍了欧洲各国的高山大川,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欣赏了瑞士、意大利等国绮丽的风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通过多次旅行,扩大了他的生活圈子,了解了各国的民情风俗,加深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了解。他看到世界上到处存在富人压迫穷人的现象,看到统治阶级的残忍、自私和虚伪,也看到劳动人民勤劳、善良、高尚的灵魂。他的生活经验更丰富了,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也更深刻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对他的创作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八三一年春,他动身到德国去。树木葱茏的山谷,风景如画的村庄,清洁而繁华的城市,扫除了安徒生心中的愁云。他留心观察沿途的风景和人物,记下了自己的感受。回国后出版了《旅行剪影》,这是一组情景交融的出色的素描。这一年他还出版了第二部诗集《幻想和笔记》。第二年,他又出版了《丹麦诗杂评》和诗集《一年的十二个月》。

一八三三年,安徒生从丹麦国王那儿得到一笔津贴,于四月间第二次出国旅行。他先到德国,然后又到巴黎。春天的巴黎,风景特别秀美, 温柔的塞纳河水光做滟,街道上绿树成荫,公园里繁花似锦。巴黎是世界闻名的艺术之城。城内雄伟壮丽的古代建筑物和精湛的艺术品深深地吸引了安徒生。在巴黎,他遇见了德国著名的诗人海涅。离开法国之后, 他到瑞士的尤拉山去游历。就在那儿租了一间房子,在里面埋头写作。

这年九月,他又动身到意大利去。在罗马,他认识了丹麦著名的雕刻家多瓦尔生。他受到这位杰出的艺术家的不少教益,终生敬爱这位良师益友。

一八三四年八月,安徒生回到哥本哈根。这一年,他出版了在国外写的诗剧《阿纳德与人鱼》。

一八三五年,安徒生已三十岁了。他的创作也日趋成熟了。这一年, 他出版了著名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这是一篇自传性的作品,主人公是个病态的多情的人,有些行为甚至显得可笑。作品的精彩之处是对意大利的生活、人和风景描绘得非常精确,而且极为鲜明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有的评论家指出,这部作品“使意大利在纸上活跃而放光芒”。它成了一部在意大利广泛流行的小说,特别是出外旅行的人,几乎人人都随身携带它。

在《即兴诗人》出版后不久,安徒生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童话集,是一本仅仅只有六十一页的小册子。其中有《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等四篇童话。

《打火匣》叙述的是一个普通兵士当了国王的故事。一个兵士遇见一个老巫婆。老巫婆要他钻到一个树洞里去。树洞里有三间房,每间房中有一只狗看守着。兵士只要将狗放在老巫婆的围裙上,就可以打开箱子得到金钱。老巫婆说,她不要金钱,只要代她拿出一只旧打火匣就行了。兵士进洞之后,得到了许多金钱,他的衣袋、皮靴、行军袋、帽子部装满了钱。后来兵士又将打火匣取出来,他问巫婆要这东西有什么用, 她不肯告诉他,于是他就砍掉她的头,然后带着大量金钱到城里去过上了豪华的生活。在城里,他听说国王的女儿是一位美丽的公主,只因有人预言她将嫁给一个普通的兵士,国王实在受不了,因此让公主住在周围有好几道墙和好几座塔的铜宫里。兵士渴望见到公主,但他得不到许可。

由于这个兵土为人慷慨,经常接济穷人,他只有支出,没有收入, 后来他的钱用光了,他又成了穷人。有一天晚上,天很黑,他连一根蜡烛也买不起。他忽然想起在打火匣里还有一根烛头。于是他去取烛头。当他在火石上擦了一下、火星冒出来的时候,树洞里的一只狗就出现在他面前,并问他有什么吩咐。他要它弄几个钱来。过了一会儿,那只狗就衔着一大口袋钱回来了。这时兵士才明白这是一个神奇的打火匣:只要把它擦一下,那只守着铜钱的狗就会来;只要他擦两下,那只守着银子的狗就会来;要是他擦三下,那只守着金子的狗就立刻出现。从此兵士又过起很阔气的日子来了。

有一天晚上,兵士叫一只狗去将公主找来。过了一会儿,那只狗就将正在熟睡的美丽的公主背来了。兵士吻了一下公主,然后狗又带着公主回去了。第二天,公主将这事告诉国王和王后。当天晚上,王后派人艰踪那只狗,并且在狗所去的房屋外画了一个十字。狗看见十字之后, 便在城里所有房屋的门上都画了十字,因此国王和王后找不到狗的主人。聪明的王后便将一只装满荞麦粉的小绸袋系在公主的背上,并在袋上剪了一个小口。那天晚上狗又来了,在它背着公主经过的路上都洒有荞麦粉,因此国王一下子就找到了那个兵士,并将他关在牢里。国王决定绞死他。当他被送上绞架的时候,他要求在他见上帝之前能允许他抽

一口烟,国王同意了。于是兵士取出了打火匣,擦了儿下火,忽然三条巨大的狗都跳出来了,一条有茶杯那么大的眼睛,一条有水车轮那么大的眼睛,一条的眼睛简直有圆塔那么大。兵士对三条狗说:“请帮助我, 不要叫我被绞死吧!”三条狗听到这话,立刻向法官及陪审员扑去,疯狂地撕咬他们,把他们的身体扔向空中。后来又去拖住国王和王后,把他们和别的人一起乱扔。最后,全国的老百姓拥戴这个兵士当国王,而那位可爱的公主便和他结了婚,当了王后。

这个童话的情节类似《天方夜谭》中的《神灯》,充满奇妙的幻想。通过一个普通兵士当上了国王的故事,否定了君权神授的神话,宣传了人人平等的民主主义思想。列宁说:“在农奴反抗农奴主的斗争中,平等思想是最革命的思想。”当时丹麦是个半封建国家。故事中关于刑场造反的生动描绘,正反映了广大人民对暴君的不满。

《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讲的是两个农民的故事。这两个农民的名字都叫克劳斯,但一个富裕,一个贫穷。人们称那个富裕的为大克劳斯, 称贫穷的为小克劳斯。大克劳斯有四匹马,小克劳斯却只有一匹马。小克劳斯每周有六天要牵着马儿为大克劳斯犁田。他热爱这些马儿,犁田时情不自禁地高喊:“我的五匹马儿哟,使劲呀!”大克劳斯认为他不该说这话,便将小克劳斯那匹马打死了。小克劳斯失去了唯一的马儿非常伤心,只好剥下马皮,装进袋子里,背到城里去卖。走到中途,他迷了路,便去敲路旁农家的门。主人不在家,那个农妇不让小克劳斯进去。小克劳斯便睡在正屋旁边的小茅屋顶上。他从百叶窗上看见屋子里桌上摆着酒肉,农夫的女人和牧师正在吃喝。后来,门外响起了马蹄声,那女人知道丈夫回来了,便要牧师钻进墙角的大空箱子里去,并且把酒菜藏到炉子里。主人进来之后,听到茅屋顶上有人叹气,他一抬头望见小克劳斯,便邀请他到家里住宿。农夫肚子饿了,叫女人拿晚餐来。他的女人端出一碗稀饭给他们吃。小克劳斯故意用脚踩桌下装马皮的袋子, 袋子里发出声音。农夫问袋子里有什么东西,小克劳斯说,里面有一个魔法师,他已经变出一炉子烤肉、鱼和点心来了,农夫将炉子打开,果然里面有酒肉,于是两人大吃一顿。饭后农夫向魔法师能变出魔鬼么, 小克劳斯说他变的魔鬼就在墙角的大空箱子里。农夫打开箱子,见到了牧师,以为这就是魔鬼,于是用一斗饯换了小克劳斯的袋子,并给小克劳斯一辆大车,要求他将大木箱带走。车子来到一座桥上,小克劳斯要将牧师扔到河里去,牧师求他饶命,小克劳斯便将他放了出来。收师被放出后,也送给小克劳斯一斗钱。小克劳斯带着一满车的钱回到家里。大克劳斯问他怎样发的财,小克劳斯回答说是卖马皮得来的。于是大克劳斯将四匹马都杀了,也将马皮拿到城里去卖。他高声喊每张马皮卖一斗钱。街上的鞋匠和制革匠气极了,将他毒打了一顿。大克劳斯回家之后,决定将小克劳斯活活打死。这时小克劳斯的祖母死了,他很悲痛, 便将祖母抱到自己温暖的床上,希望她能复活。到了半夜时,大克劳斯拿着斧头进来,对着床上祖母的头砍了一斧头。第二天,小克劳斯套好马车,将祖母的尸体绑在座位上,来到一个旅店门口。小克劳斯请店主人送一杯酒给他的祖母喝。店主人叫了半天,祖母不答应他。店主发起脾气来,将酒杯朝她的脸上扔去,尸体朝车子后边倒下去。小克劳斯拦腰抱住店老板大哭大闹,要求给他祖母偿命。店老板以为自己真的打死

了人,便赔了他一斗钱。大克劳斯听说小克劳斯卖了祖母得了一笔钱, 于是便将自己的祖母砍死,运到城里去卖。他在进城后告诉一个药剂师说,他将祖母砍死了,为的是要卖一斗钱。药剂师警告他:“再不要讲这样的话吧,再讲你就会掉脑袋了。”他吓得逃回家去。他认为自己上了小克劳斯的当,便将小克劳斯塞进一只大口袋里,并且打算丢入河中。他背着口袋到河边去,经过一座教堂时他将口袋放在门口,自己进去听圣诗。这时候,来了一个赶牲口的老人。小克劳斯在袋子里向老人说, 你只要打开袋子,代替我钻进去,你就可以进天国了。老人要小克劳斯为他看管牲口,自己钻到袋子里去。过了一会儿,大克劳斯从教堂出来, 将袋子扔进河里。当大克劳斯从河边回家的时候,在路上遇见小克劳斯正赶着一群牲口。据小克劳斯说,他沉到水里之后,见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送给他一大群牲口。大克劳斯也想得到一群牲口,便钻进一只大口袋里,要求小克劳斯将他扔进河里。就这样,他终于被淹死了。

这个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大克劳斯的贪婪残忍,反映了资本主义兴起时期资产阶级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特点。

《小意达的花儿》是一篇诗意葱笼、富于幻想的童话。小姑娘意达的美丽的花朵枯萎了,一

个会讲故事的大学生告诉她,因为昨夜王宫里举行盛大的舞会,花儿在那里跳了一整夜舞,所以它们疲倦得把头垂下来了。这话在小意达脑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到了夜里,这个孩子便做了一个美妙的梦。

月光泻进屋子,房间里显得特别明亮。小意达看到,红的、紫的、黄的、白的,各种美丽的花儿都在欢乐地跳舞。它们把绿油油的叶子彼此连接起来,旋转着纤弱的腰肢,组成一条色彩缤纷的舞链,随着轻快的音乐旋律,翩跹起舞。别人在狂欢节送给小意达的红红的桦木条,也来到地上,重重地跺着脚,跳着波兰的马佐尔卡舞。小意达的玩偶苏菲亚也参加了这个盛大的舞会。不一会儿,客厅的大门开了,又有一大群美丽的花儿跳着舞进来。最先进来的是戴金皇冠的花王和花后,它们是两朵最鲜艳的玫瑰花。第二天早上,小意达醒来,看到花儿都枯死了。她将凋零的花儿放进一个漂亮的小纸盒里。她和表兄弟在花园里掘了一个小小的坟墓,埋葬了她心爱的花儿。

这篇童话细腻地描绘了一颗天真无邪的孩子的童心,有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意境。对小读者和成年人都有巨大的吸引力。

安徒生把他的第一部童话命题为《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他认为既然是童话,首先就应当做到使天真的孩子们听得懂。丹麦的一些资产阶级文人,一向就对这个底层出身的作家采取轻视和打击的态度,他们所施加的重重压力,使得安徒生不得不多次出国躲避。在他的第一部童话集出版后,据安徒生说,他所得到的只有谴责。连他的几个对他很友善的朋友也说他没有做童话的天才,要他以后别再写这类东西了。有的朋友劝他多读法国童话,然后再去模仿别人。当时有人写了一篇文章, 盛气凌人地攻击安徒生的这本书。文章说:“这些童话可以哄哄小孩子, 但却一点教益也没有,我就是要想夸奖这些童话是无害的读物,也无从夸奖起;像什么一个公主睡熟了,骑在狗背上,狗领她到兵士那里去, 兵士和公主接吻,公主便醒了,诉说她的奇遇——好像做梦一般,等等, 等等。这一类的童话谁也不相信对于儿童适宜的修养有何好处。至于《豌

豆上的公主》,我觉得一点也不能启发儿童的智慧,不但没有趣味,并且罪不可赦。因为儿童脑筋里有了这样一个女子,于是也想要讨这样一个老婆,这不是害人么?”文章的作者最后提出自己的希望,奉劝安徒生切莫再白白浪费时间,写这些捞什子童话了。但是安徒生是个不向压力屈服的人。他很不服气地说:“我本来不想再做,经他这样一说,我却偏要再多做一些。”一八三六年,他出版了童话第二集,包括《拇指姑娘》、《顽童》、《旅伴》三篇故事。一八三七年,出版了童话第三集,包括《海的女儿》和《皇帝的新装》。这一年他又将自己三年来所发表的童话合在一起出了一个总集,前面加上封面和目录。他的童话愈来愈受读者欢迎,他自己也集中精力进行童话创作,以后几乎每年出一部童话,成为他献给儿童的圣诞节礼物。

一八四五年,安徒生出版了一部童话,题名为《新的童话》,其中有《天使》、《夜莺》、《丑小鸭》、《一对情人》等四篇。从一八四五年至一八五二年间所写的童话,作者都称之为新的童话。这是因为这段时期的童话,由早期的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与现实生活有紧密联系,思想内容也更深刻。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夜莺》、《丑小鸭》、

《卖火柴的小女孩》、《母亲的故事》等。

《夜莺》发表于一八四三年,这是一篇歌颂人民艺术家的美好的童话。在许多年以前,中国有一个皇帝。他拥有世界上最华丽的宫殿,有一座很大的御花园。花园里有系着银铃的名贵的花朵,有茂盛的树林, 树林一直伸展到蔚蓝色的、深沉的海边。这座树林里有一只最会唱歌的夜莺。贫苦的渔夫每夜听到它的歌声就赞不绝口。

世界各国的旅行家来到这座京城时都能听到夜莺的歌声。他们赞叹说:“这才是最美的东西!”许多诗人也写了大量美丽的诗歌,歌颂这只夜莺。后来中国的皇帝从书上知道了这件事,他使命令侍臣将这只珍贵的夜莺找来给他唱歌。他向侍臣说,“全世界都知道我有这么好的东西,而我自己却不知道!”于是侍臣们便到处去寻找这只除了官廷的人以外大家全都知道的夜莺。他们找了很久没有找到。最后他们在厨房里碰到一个穷苦的小女孩,她说她每晚在树林里都能听到夜莺的歌声。于是她带领侍臣们到树林里去,宫里一半人都跟着去了。这些侍臣和贵族们听到母牛和青蛙的叫声,都以为是夜鸯在唱歌。但是小女孩指着树枝上一只小小的灰色的鸟儿说:“这才是呢!”侍臣说:“我再也想不到它会是那么一副样儿,你们看它多么平凡呵!”

后来夜莺在皇帝面前唱起来了,歌声美妙极了,深深地打动了皇帝的心弦,他不禁流下了眼泪。

后来皇帝得到了一只漂亮的人造夜莺。它只能唱华尔兹舞曲那种老调,宫里的人都高兴地听着人造夜莺不断重复的老调,而那只活的夜莺却悄悄地飞回青翠的树林里去了。朝臣们都骂它是

忘恩负义的东西。

一年以后,人造夜莺的发条断了。经过钟表匠修理之后,那鸟儿也只能每年唱一次了。

又过了五年,皇帝得了重病,死神坐在他的胸口上。皇帝要求人造的鸟儿唱歌。这时候,朝臣们都到新皇帝那儿致敬去了,没有人替他开动人造鸟的发条,它唱不出歌来。忽然,窗外传来了活的夜莺的歌声。

死神听到这甜美的歌声,不由得思念起自己的花园来。于是他就变成一股寒冷的白雾,从窗子里消逝了。

皇帝对夜莺充满了感激之情。他说:“你这只神圣的小鸟!我现在懂得你了。我把你从我的国土上赶出去,而你却用歌声把那些邪恶的面孔从我的床前驱走,同时也把死神从我的心中赶掉,我将用什么东西来报答你呢?”夜莺回答说,它已经得到报答了。它第一次唱歌时皇帝流下的眼泪就是最好的报答。皇帝要求这只可爱的小鸟永远留在他的身边,它拒绝了。它说:“我不能在宫里筑一个窠住下来⋯⋯我在黄昏的时候会栖在窗外的树枝上,为您唱支什么歌儿,叫您快乐,也叫您深思。我要歌唱那些幸福的人和那些受难的人。我要唱出隐藏在你周围的善和恶。”它说它要飞到远方去了,它要飞到贫苦的渔民的身旁去,要飞到农夫的屋顶上去。

这只歌声美妙、其貌不扬的夜莺,是优秀艺术家的化身。一切优秀的艺术家都来自民间。他为劳动人民的幸福献出了自己的天才,他歌颂一切美好的事物,他在广大人民之中汲取营养,使他的艺术永葆青春。人民需要并热爱自己的艺术家,他们从优秀艺术家的作品中得到安慰与欢乐。至于那些宫廷诗人和御用文人,他们不过是只知机械地歌功颂德的人,他们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他们只不过是人造的夜莺。

可爱的夜莺也是安徒生的自我写照。安徒生对劳动人民有深厚的感情,他用自己引人入胜的创作,来抚慰受苦受难的心灵。他生活在人民之中,不屑于当御用文人。但是他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立场,也力图用自己的作品去唤醒统治者的良心,使他们能分清善恶,能看重美好的事物。这当然只是安徒生的幻想。

《母亲的故事》发表于一八四八年。这篇作品深刻地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无私的伟大的爱,写得扣人心弦。

一个母亲守着她的病势很重的孩子,望着他的没有血色的小脸和闭起的眼睛,看到他呼吸很困难,她感到万分焦虑和愁苦,她害怕她的爱子会死去。

有人在开门,一个贫苦的老头儿走进来了,他就是死神。母亲热了一点啤酒给老人喝,并且向他说:“我们的上帝不会把他从我手中夺去的!”她低下头望着地面,眼泪沿着她的双颊流下来。她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合过眼睛,她实在支持不住了,她便睡了一会儿。当她醒过来时, 死神已将她的孩子带走了。可怜的母亲像疯子一样冲出来寻找她的孩子。她一眼看到外面雪地上坐着一个穿黑长袍的女人,她是“夜之神”。母亲问死神朝哪个方向跑了,“夜之神”回答说她知道,但在告诉母亲之前,母亲必须将向孩子唱过的歌全部再唱一次。于是母亲只好唱起歌来。她唱的歌很多,但她流的眼泪更多。她唱完之后,“夜之神”要她向右边那个黑枞树林中去找儿子。

母亲走进了树林深处的交叉路上,她问一丛荆棘是否看到死神抱着她的儿子走过去。荆棘丛回答说:“看到过,不过我不愿告诉你他所去的方向,除非你把我抱在你的胸脯上温暖一下。我在这儿冻得要死,我快要变成冰了。”母亲便把荆棘紧紧抱在胸脯上。荆棘刺进她的肌肉, 她的血一滴一滴地流出来。由于母亲的心是那么温暖,竟使荆棘在严寒的冬夜长山了新鲜的绿叶,开出了茂盛的花朵。

在荆棘丛的指引下,母亲来到了一个大湖边。没有船可以载她到对岸去,她也无法喝完这一大湖水。湖要求母亲将两只眼睛送给他,然后他就可以把母亲送到死神所住的大温室里去。在那里,每一棵花或树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哭着的母亲回答说:“呵,为了我的孩子,我什么都可以牺牲!”在伤心的哭泣中,她的眼睛掉进湖里,成了两颗最贵重的珍珠。

母亲来到了死神的温室面前。一个看守温室的老太婆说:“假如我把下一步你应该做的事情告诉你,你打算给我什么酬劳呢?”老太婆要求用自己的白发去换母亲美丽的黑头发,母亲同意了。母亲献出了自己的鲜血、眼睛和头发之后,终于找到了最心爱的孩子,它是一朵蓝色的早春花。过了一会儿,死神回来了,他很惊诧地说:“你怎么找到这块地方的?你怎么比我还来得早?”母亲回答道:“因为我是一个母亲呀!”死神把他从湖里捞起的两只眼睛交给母亲,并要母亲去看井里的两

朵花的命运。母亲向井底望,看到一个生命是极为幸福的,另一个生命却充满了贫困苦难和忧愁。死神对母亲说:“这两朵花中有一朵是你自己的孩子。你刚才所看到的就是你的孩子的命运——你亲生孩子的未来。”可怜的母亲,她要求死神将她的孩子从苦难中救出来,送到上帝的国度里去。她跪着向上帝祈祷:“您的意志永远是好的。请不要理我所作的违反您的意志的祈祷!请不要理我!请不要理我!”于是死神将她的孩子带到那不知名的国度里去了。

这篇童话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深挚的感情,语言也很优美,像一首新颖动人的诗。为了亲爱的孩子,母亲献出了滴滴鲜红的热血、明亮的眼睛、美丽的头发,献出了她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为了亲爱的孩子, 她历尽艰辛,愿意走向天涯海角。安徒生通过母亲寻找被死神带走的儿子的过程,表现了母爱是多么深沉!多么伟大!多么神圣!作品中一系列感人的情节,深深打动了读者。

《母亲的故事》也反映了作者与命运妥协的宿命论思想。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儿子的母亲,为了害怕自己的孩子将来会过苦难的日子,她请求死神将孩子带走,她在所谓上帝的意志面前屈服了。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有一个名洛耳克的德国人决定出安徒生的童话全集。他要安徒生找个有名的丹麦画家为这都全集画插图。于是作者便去找了海军少佐波德森。后来丹麦书商赖泽尔从洛耳克那儿把插图的铜版买了一份来,印行了一部带有一百二十五幅插图的安徒生童话全集。

安徒生将自己在一八五二年以后发表的童话一概称为“故事”。他认为用“故事”这个名字来概括他的各种性质、各种范围的童话是再好不过的了。五十年代以后,他所写的童话,现实主义因素进一步加强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生活经验越来越丰富了,他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也更深刻了。一八五五年,书商发行了他的带图的故事集。从一八五七年起;陆续发行了《新的故事》一至八集。

五十年代以后安徒生所写的著名的童话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老单身汉的睡帽》、《沙丘的故事》、《冰姑娘》、《园丁和主人》等。

《柳树下的梦》描写财富和地位破坏了一对小恋人的纯洁的爱情。

这是一个反映社会不平的凄恻动人的故事。男孩子克努得和美丽的小姑娘约翰妮家庭都很贫穷,因为两家是邻居,两个孩子经常接近,渐渐产生了爱情。他们最爱在一株老柳树下玩耍。在柳树荫里,约翰妮经常唱最美丽的歌。

在约翰妮的妈妈去世之后,她就随着父亲到哥本哈根去了。克努得在家乡当了鞋匠的学徒。他每天想念约翰妮,希望她成为自己的妻子。当他成了一个皮鞋师傅之后,他便到哥本哈根去做工。他穿了一套新衣服去找约翰妮。这时的约翰妮,已经十七岁了。她当上了歌剧演员,比以前更漂亮了。克努得向她表达了自己狂热的爱情,但被她拒绝了。她向他告别之后就到法国去了。克努得的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不愿再留在哥本哈根。他离开了丹麦,起初在德国做工,后来又到意大利米兰做工,不知不觉度过了三年。有一天,他的老板带他到城里歌剧院去看戏。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约翰妮在舞台上出现了,人们向她狂热地喝彩。后来他坐车回家。她到家后,许多人都跟了上来,克努得挤到车子面前。车门开了,克努得看见一个绅士伸出手来扶她,大家都说这是她的未婚夫。克努得完全绝望了,他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往回故乡的路上走。他要回到那株柳树下面去。

他步行了许多天,天气冷起来了。在一个黄昏,他看到路旁有一棵很大的柳树。于是他在柳树下坐下来。他很疲倦,闭上了眼睛。他在冥冥中感到,这就是故乡的那株柳树。在这儿,戴着金冠的约翰妮出现了, 她和他手挽手走向教堂。当他被一阵冰雹打醒之后,才发觉这只不过是一个甜美的梦。他喊着:“上帝呵,让我再梦下去吧!”于是他又睡着了。

天明时,落了一场雪,可怜的克努得在雪地里冻死了。

克努得的死是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在贫富悬殊的阶级社会里,已经爬进上流社会的约翰妮冷酷地抛弃了青梅竹马时的恋人克努得。她根本不会想到对方失恋的痛苦。贫穷的鞋匠克努得却有着一颗黄金一样的心。他对约翰妮的爱情始终如一,坚贞不渝。但是在这个不平等的世界上,他不能实现与所爱的人结婚的愿望,他只有到梦中去追求幸福了。

《柳树下的梦》基本上是现实主义作品。这篇童话歌颂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歌颂了纯洁的、坚贞的爱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造成主人公悲剧的社会原因。

《她是一个废物》也是在一八五三年发表的,写的是一个洗衣妇的故事。这个洗衣妇年轻的时候,在一个枢密顾问官家里当佣人。她的容貌很美丽,为人也正派。她和主人的在大学念书的小儿子彼此相爱。后来他要到一个地方去旅行。在动身前,他将他的戒指套在她的手上,并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母亲。女主人在儿子动身后便向这个女佣人说:“你没有受过他那样的教育。你在智力上永远赶不上他。”她认为她的儿子与女仆的地位相差很远,她反对他们结合。她劝女佣人和做手套的匠人爱力克结了婚。女佣人结婚之后不到几年,丈夫就死了。她为了养活孩子而辛勤地劳动。她每天站在河水里为人洗衣服。天冷时,她也不得不整天站在冰冷的河里,用木杵打着一大堆沉重的粗被单。她又冷又饿, 实在无法支持,只好要小儿子送些酒来,因为酒能给她一点温暖。她对自己惟一的儿子说:“我不怕吃苦,我要拚命工作。孩子,只要我能凭

我的诚实的劳动把你养大,我吃什么苦也愿意。”但是那个市长(她以前的情人的哥哥)却憎恶她,瞧不起她。责备她不该喝酒,骂她是一个废物。其实市长自己在举行宴会时是整瓶整瓶地喝酒的。

有一天,市长正要举行盛大的宴会,忽然接到他的弟弟在哥本哈根病死的噩耗。这消息传到洗衣妇耳中,她过去的恋人的死亡给她以沉重的打击,她昏倒在市长公馆的门前。市长看到后竟向别人说:“她喝酒喝得太多了,她醉了!她是一个废物。”第二天,这个可怜的洗衣妇就死了。

这篇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一个劳动妇女的苦难的命运,控诉了人剥削人的阶级社会的不平,揭露了阔人们的自私和冷酷。

这是一篇质朴的用白描手法写出的故事,但却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因为题材是从生活中来的,安徒生的母亲就是一个替富人洗衣的贫苦妇女。作者是怀着深深的同情来写洗衣妇的故事的。据安徒生说,在他的童年时代,他看见一个孩子急急忙忙往河边跑,因为他的母亲正在河里洗衣服,他送点酒给她喝。当时安徒生听见有人骂这个洗衣妇喝酒是可耻的,骂她是个废物,是个不中用的东西。安徒生回家后将这事告诉别人。大家都认为洗衣妇不该喝酒,说她的确是个废物。只有安徒生的善良的母亲为这个可怜的洗衣妇辩护。她说:“不要这样刻薄的批评她吧,这个苦命人整天劳动,站在冷水里面,几天没有吃过一顿热的饮食;她没有什么东西提一提精神怎么行呢?这固然不是她应该吃的好东西,但是她也找不出更好的了;若说她做的事,也实在不少。她也很诚实,对她的小孩也照管得很好,把他收拾得很精致的。”这番话在安徒生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件事启发他写出了《她是一个废物》这篇真切感人的作品。

《沙丘的故事》写于一八六○年,作品的情节非常生动。一对出身于豪富之家的年轻夫妇,乘一条大海船到俄罗斯去。船在海上遇到暴风雨沉下去了,妻子被海浪送到沙滩上。人们把她抬到一个渔人的茅屋里。她生下一个男孩后就死去了。渔人夫妇收养了这个孤儿,为他取了个名字叫雨尔根。雨尔根在沙丘上贫穷的环境中长大。还不到十四岁,他就到船上去当侍役。他体验过恶劣的天气,阴沉的海和人间的痛苦。他得忍受咒骂、鞭打、睡眠不足以及担负沉重的劳动。有一天,他随海船到了西班牙,在一座大城市的港口停泊。他上了岸,看到一所豪华的公馆, 他坐在台阶前休息,立刻有一个穿制服的仆人用银头手杖将他赶走。他和这所房屋的主人都不知道,他就是这个富亲人家的孙子。

离开船上之后,他便回家捕鱼。他是一个能干的渔人。

雨尔根很爱故乡的一个少女爱尔茜。但是当他知道女方更爱他的好友莫尔登时,他决定将自己的房屋租给莫尔登,自己就离家到远方去了。当他正走到中途时,法院派人将他逮捕,因为莫尔登被杀害了,别人说他是凶手。他被关进监牢,直到一年以后,真正的凶手才被抓到。

雨尔根出狱以后,做了一个商人的助手。他爱上了商人的女儿克拉娜。有一次,他和克拉娜乘船从外地回来。船在离岸不远的海面出了事。他抱着克拉娜在海水里游泳。他的头撞着一个锚上的铁钩,头部受了重伤。他和克拉娜被渔人们捞起来。结果克拉娜死了,而他则因为脑子受伤失去记忆力而成了白痴。

在一个风暴呼啸的可怕的日子里,雨尔根向埋着克拉娜的教堂走去,他就死在那个教堂里。飞沙把教堂的拱形圆顶都盖住了。教堂上渐渐长满了山楂和玫瑰树,行人可以在那上面散步,一直走到冒出沙土的那座教堂塔。人们在很远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这座塔,它象矗立在沙丘上的一块巨大的墓碑。

这个故事像《柳树下的梦》一样令人感到辛酸难过。对穷人来说, 现实生活是阴沉而悲惨的。安徒生的生活经验越丰富,对现实社会理解越深刻,他看到的不幸和痛苦也越多。作品中的主人公雨尔根在人间受尽了煎熬。他感到自己像一条鳝鱼,被剥了皮、切成片,放在锅里炒。这也正是作者对人生的体会。

《园丁和主人》发表于一八七二年。这篇童话明显地表现了作者晚期的现实主义风格。作品中没有曲折动人的情节,没有神奇瑰丽的幻想, 从头至尾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作品的语言简练单纯,风格质朴自然。作品写的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园丁的故事。这个优秀的园丁精心栽培了味道鲜美的梨子、又香又甜的西瓜,以及许多别的水果。他勤劳聪明,富有创造精神。“他每年设法在园艺方面创造出一点特别好的东西来,而且事实上他也做到了”。他培植果木的经验传到了国外,为他的祖国带来了荣誉。园丁的愚蠢的主人不相信园丁的才能。后来在事实面前不得不肯定园丁的成绩,但是他并不爱护和称赞园丁,只是淡淡地说: “我们只希望园丁不要自以为了不起就得了。”

园丁还种了各色各样的花和各种蔬菜。他曾将朝鲜蓟开的美丽的花,用大水晶杯装着放在主人的房间里,愚蠢无知的主人以为这是印度的莲花,便将它献给公主。当他知道这是菜园里的朝鲜蓟之后,却把园丁痛骂了一顿。

这篇童话用生动的形象说明了“卑贱者最聪明”这个真理。园丁是丹麦下层人民的代表。他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他在祖国的土地上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他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人类,他用美丽的鲜花和香甜的水果增添了人们生活的乐趣。安徒生在衷心赞美园丁的同时也批判了园丁的主人。他们是剥削阶级的代表,是愚蠢自私而又非常傲慢的庸人。

安徒生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一八四五年以前与一八四五年以后两个时期。前期的作品充满了劳动者对幸福的憧憬和儿童的奇妙的幻想,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作者张开想象的翅膀,将读者带到五彩缤纷、神妙无比的幻想境界中去。后期的作品现实主义因素大大加强,比较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他看到了社会上的黑暗,他和故事里的主人公一同感受到理想破灭的失望和痛苦,作品呈现抑郁暗淡的情调。但是无论他的前期或后期的创作都渗透了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反映了被压迫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

作为一个童话作家,安徒生有一颗像儿童一样天真纯朴的心,它与孩子们的心息息相通。安徒生觉得能为孩子们服务是他最大的幸福。从四十年代起,他差不多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美丽的童话,作为献给儿童们的圣诞礼物。他在国内外交了许多小朋友。他关心和爱护这些人类的幼苗,而孩子们也特别喜欢他。他的身旁经常有天真烂漫的儿童围绕着,久久地缠住他不放,要求他讲有趣的故事。他的才思敏捷,想象力

非常丰富。他可以根据他所看到的一朵花、一株草、一个皮球、一个玩偶、甚至一块烂布片立刻编出生动的、百听不厌的故事。有时候,他一面剪纸一面讲故事。因为他从小就学到了剪纸的本领。他能一会儿剪出一只高昂着头的大公鸡,一会儿又剪出一只小巧活泼的燕子,他还能剪出用脚尖跳舞的芭蕾舞女演员和骑在扫帚上的女巫等等。这种艺术也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他的书在儿童中拥有广大的读者。许多小读者都写信给他,他也很热情地回信。他和出生在非洲的一个女孩子玛丽就是在信件往来中建立了亲密的友谊。玛丽的姐姐亚格涅斯,曾到丹麦去访问过安徒生。当玛丽听到她父亲在非洲死亡的谣传后,心中非常悲痛。她把这件伤心的事告诉安徒生。安徒生写了不少长信去安慰她。他还常常拿她的信给丹麦国王和太子看。玛丽非常感谢这位童话作家,称他为“亲爱的、亲爱的安徒生”。安徒生还和美国的小朋友通信。当美国的孩子们知道安徒生在美国的译本得不到版税时,他们便凑集了一笔钱给他。这使安徒生非常感动,他写信给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要他们将这笔钱去买书籍。他没有到过美国,但他和美国的孩子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他经常收到大西洋彼岸寄来的热情的书信和表示孩子们心意的礼物。

安徒生童话最初发表时,在丹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后来他的作品在国外得到很高的评价,他的声誉一天比一天高。丹麦人也逐渐认识了这个为祖国带来荣誉的天才。

一八六七年十二月六日,安徒生的故乡欧登塞的人民特地为他举行盛大的文学纪念会,赠给他“欧登塞荣誉公民”的光荣称号。那一天, 各学校都放了假,全市张灯结彩,充满了欢乐的气氛。为了表示对这位优秀作家的敬意,全国各地都纷纷拍来贺电,连国王也拍来了电报。到了晚上,全市群众手拿火把和旗帜举行火炬游行。在火炬照耀下,兴奋的人们,一个个满面红光。他们狂热地跳着笑着,紧紧围绕着安徒生高唱祝歌。安徒生感到,小小的欧登塞城因诞生了他这样一位著名作家而誉满全球了。由于心情很激动,那一夜他通宵没有睡着。但是安徒生在荣誉面前,并没有骄傲自满,后来他谈到自己当时的心情:“我是多么快活呵!然而为人总不该太誉扬自己,所以我极力要感到我自己只是一个贫苦的、仁慈的小孩,而为人间的一切弱点所缚住。”

安徒生的个人生活一直是孤独的,不如意的。他是一个感受敏锐而又多情的人。他曾渴望得到一个理想的伴侣,并且爱过好几个妇女,但是每次都遭到对方的拒绝。一八三○年,他爱上了娇美的少女莉葆,由于莉葆有未婚夫,使他饱尝失恋的痛苦。不久,他又把自己热烈的爱情献给柯林的女儿露易莎,由于他社会地位不高和缺少金钱,遭到柯林全家的反对,结果露易莎和别人订婚了。一八四三年,瑞典著名的女歌唱家燕妮·林德到哥本哈根来演出。她是有名的“瑞典的夜莺”。她的甜美的歌声与温静大方的举止吸引了安徒生,他又一次堕入情网。但林德并不愿意安徒生成为她的丈夫,只是含笑地说:“我希望你成为我的兄弟。”过了两年,安徒生到了柏林,林德也在那儿。这时的林德已是誉满全球、红得发紫的歌星。安徒生好不容易才见到她。但她的态度很冷淡,只和他闲谈了半小时,就站起来送客。安徒生再一次尝到失恋的痛苦。由于在爱情方面一再遭受挫折,他终生没有结婚。他的失恋的悲苦情绪经常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例如《柳树下的梦》就写得异常凄怆动人,

我们不难在克努得身上找到安徒生的影子。

由于他没有妻子,而他的母亲早在一八三三年就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了,因此他没有一个温暖的家庭。他有许多好友,他常常在朋友家里居住。他爱好旅行,经常到国外旅游。他在西欧认识了不少著名的作家, 巴尔扎克、雨果、海涅、狄更斯都是他的朋友。

一八七五年四月二日,丹麦人民隆重地庆祝安徒生七十寿辰。在这一天,哥本哈根以十五种文字刊印了他的童话《母亲的故事》。安徒生扶病迎接这次庆祝活动。由于兴奋和劳累,他的病势加重,一八七五年八月四日,他在哥本哈根郊区一位朋友家中逝世。他没有亲人,悼念他的是成千上万的人民。就在他逝世的那一年,他的故乡的人民将一块纪念碑放到他出生的小屋子里。现在,安徒生的故居已成了纪念他的图书馆。丹麦人民在哥本哈根和欧登塞都为安徒生立了铜像。

安徒生一贯热爱祖国和人民,他为人正直,性格温柔而单纯,永远不失赤子之心。他用童话为自己树立了一座不朽的纪念碑,他的生活也像童话那样美丽、丰富。他自己说:“我的一生就是一篇美丽的童话, 是幸福的,充满着偶然的遭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