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杰出的华侨社会活动家
倾资兴学体现了陈嘉庚的爱国情怀,但是他爱国爱乡并不局限在兴教上面。他一贯积极服务华侨公益,热心华侨社会活动和慈善事业并团结侨胞支持国内抗强敌、图生存的斗争。就在他的实业收盘后,他不但没有销声匿迹, 反而以崇高的声望被推上了南洋华侨的领袖位置,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步伐,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带领南洋爱国华侨为挽救民族危难、反帝图存作出了新贡献。
早在 1923 年,陈嘉庚实业兴旺发达的时候,他担任了新加坡百万富翁俱乐部怡和轩的总理,进入华侨社会的领导圈,便致力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侨社会的各项活动。他对怡和轩这个富翁俱乐部进行了改革,将原来的吃喝嫖赌风气一一扫除,团结各地各帮的华侨领袖,把怡和轩变成了华侨社会活动的发源地。陈嘉庚一向持无党无派的政治立场,早年曾积极赞助过辛亥革命。南京政府成立后,他接受国民党中央政府作为中国的代表。但是,他有一个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自立图强。因此,他积极参与各种爱国活动。1928 年“济南惨案”,陈嘉庚通过怡和轩,呼吁侨胞救济难民, 抵制日货。1931 年“九·一八”事变,陈嘉庚召开新加坡侨民大会,抗议日本侵略。1932 年“一·二八”上海抗战,陈嘉庚发动华侨捐款并致电声援。1935 年,中国在民族危机的关头又发生了严重水灾,陈嘉庚出任“华侨筹赈祖国水灾会”会长,发动募捐,救济灾民。1936 年,他应南京国民党政府之请,负责募捐购买飞机为蒋介石祝寿。这时,他是把蒋介石看作中国的领袖并希望依靠他领导抗战,抵御强敌的。1937 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陈嘉庚领导的华侨爱国运动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先是 1937 年 8 月,新加坡各地各帮华侨统一组织了“新加坡华侨筹赈祖
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由陈嘉庚担任会长。其后在 1938 年 10 月,南洋各地包括英属香港、马来亚、缅甸、北婆罗洲、荷属爪哇、苏门答腊、西婆罗洲、西里伯斯,美属菲律宾、法属安南(越南)及暹罗(泰国)等地 45 个华侨筹赈会、慈善会、商会代表齐集新加坡开会,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推举陈嘉庚为总会主席,印尼侨领庄西言、菲律宾侨领李清泉为副主席,设分支机构 85 处,各处又设分会、支会, 共有千余所。参加筹赈会的有闽、粤、潮、客、琼、三江等各帮,各行业, 工会、妇女会、同乡会、宗亲会、学生会、青年组织、文化组织等各团体的
华侨群众。南洋各地 800 万华侨在民族危亡之际,第一次广泛地组织起抗日救国的联合阵线,投身到挽救民族危亡的洪流中去,以财力、物力、人力支援祖国抗战,形成了波澜壮阔的群众抗日运动,取得了辉煌成就。陈嘉庚身处这一运动的核心,以他强有力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将这一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为祖国抗战做出了特殊贡献。
南侨总会旗帜鲜明地坚持爱国抗日立场,毫不留情地反对国民党投降派的卖国投降行径。1939 年,国内战局紧张,广州、武汉相继沦陷,这时,身为国民党副总裁的汪精卫悍然发表对日和平谈话,一时妥协妖氛弥漫。陈嘉庚与汪精卫是辛亥革命时的老相识,他还曾有过聘汪精卫为厦大校长的打算。但在抗战还是投降的大是大非面前,他坚持民族大义,不能容忍汪精卫损害民族利益的言行。他先以南侨总会主席的名义致电汪精卫进行规劝,汪精卫复电诡称“和平条件如无害于中国之独立生存,何必拒绝”,陈嘉庚又连发三电,痛斥汪精卫的无耻言论,指出“海外全侨,除汉奸外,不但无人同意中途和平谈判,抑且闻讯痛极而怒!”随即把五封电报公之于众。这时, 正好赶上国民参政会在重庆开会,陈嘉庚以参政员身分致电大会,提出了“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的提案,得到热烈拥护和通过,给了汪精卫之流当头一棒。当时汪精卫以参政会议长的身分正担任大会主席,硬着头皮向大会宣读了陈嘉庚的提案,脸色苍白,狼狈不堪。1939 年 12 月 18 日,汪精卫出逃安南(越南)。22 日,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调整日本与新中国的基本原则”的声明,内容有三:第一是满洲国与中国完全外交之建立;第二是中日反共公约之缔结,附有各地之驻兵权;第三是在平等地位上中日经济合作, 附有日人在中国内地居住营业自由、华北与内蒙之资源特权。29 日,汪精卫在香港公开发表电报,赞成近卫声明之原则。陈嘉庚得讯后,立即致电蒋介石,指出“汪精卫甘冒不韪,公然赞同日寇亡国条件,稽其行迹,不仅为总理之叛徒,抑且为中华民族之国贼!”强烈要求国民政府“宣布其罪,通缉归案,以正国法,而定人心”。当他看到国民党除了开除汪的党籍什么也没做时,陈嘉庚又穷追不舍:“今日前方将士浴血挥戈,后方民众卧薪尝胆,⋯⋯而独容汪贼与其党羽逍遥法外,实南洋八百万侨众所莫解!”接着,南侨总会又发出通告,揭露汪精卫的罪恶。陈嘉庚坚持民族气节,奋起讨汪,打击了抗日阵线内部的妥协逆流,振奋了民族精神,对抗日军民是有力的支持。
陈嘉庚领导南侨总会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募集巨款支援祖国抗战。它在各地的机构派出义务募捐员,每天动员数千人,采取多种办法,动员群众捐款抗日,比如有特别捐、常月捐货物助赈捐、纪念日捐、卖花卖物捐、游艺演剧球赛捐、舟车小贩助赈捐、迎神拜香演戏捐,在公共场所设救济箱等, 并且积极支持各种对筹款有帮助的各种义展、义演活动。在南侨总会的筹划和组织下,筹赈工作深入到华侨社会各界,各阶层,开展得“风起风涌,海啸山呼,热烈情形,得未曾有;富商巨贾既不吝金钱,小贩劳工亦尽倾血汗。” 在领导南侨总会期间,陈嘉庚一心扑在救亡工作中,几个月难得回家一次。他坚韧不拔、以身作则,为爱国华侨树立了榜样。在 1938、1939、1940 三年中,南侨总会为抗战募集的各种款项不下 30 亿元。以 1939 年为例,当年的
军费共计 18 亿元国币。华侨汇回祖国之款有 11 亿元,其中捐款大约占 10%, 而南侨总会的捐款又占同期华侨捐款的 70%。按陈嘉庚的计算,以一元外汇作基金可发行四元货币的通例,华侨捐款可为国民政府增添 34 亿元的经费, 对于抗战是巨大的物质支持。
南侨总会的另一项重大贡献,是招聘华侨机工回国服务。1938 年广州沦陷后,中国沿海口岸全部被日寇占领或封锁,外援通路基本都被切断,刚刚修成通车的滇缅公路,成为西南大后方唯一的国际通道。滇缅路自云南昆明至缅甸腊戍,全长 1146 公里,海外华侨捐赠的军需物品、药品和各国支援的军火武器,全靠此路输入,当时更是急需把存放在缅甸的抗日物资运回国内, 但又缺乏有经验的汽车司机和修车技工。国民政府西南运输处总处主任宋子良致电陈嘉庚,请求支持。对于抗日救国,陈嘉庚自然当仁不让,南侨总会发出通告,号召华侨机工回国服务,要求各地筹赈会,各爱国侨领、侨胞切实认真办理。华侨机工们出于爱国热忱,积极响应,许多人放弃了相对优越的太平生活,自带工具,回国效力。几个月的功夫,就组成了 3200 多人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从新加坡和榕城分两路出发,回到昆明,承担起艰险重重的滇缅路运输重任。
滇缅路穿行在高山深谷之间,途经横断山脉、怒山和高黎贡山,跨越水流湍急的漾濞江、怒江和澜沧江,全程要行驶七、八天,沿途多是深山老林, 有悬崖、峭壁、陡坡、急弯、深谷,还有野兽出没、毒虫袭人。抢修而成的滇缅路路面为土筑,坑洼不平,遇到下雨,更是泥泞难行。装载军火物资的卡车行驶在这样的深山峡谷中,十分危险,稍有不慎就会车毁人亡。由于是战时,还时常有敌机追袭。当飞机来轰炸时,机工们只能跑到山中躲避,待敌机走后,再继续开车。遇到大风雨,就只能躲在驾驶室里等天晴。艰难险阻并不能动摇南洋机工为国献身的决心,但是国民党官员腐败贪赃,滇缅路管理混乱,国民党政府对他们恶劣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不闻不问,却使他们心寒,也使他们的境遇雪上加霜。他们有时在车上挨冻受饿一两天,生了病也没人管,行车到达沿途城镇,还得自掏腰包住宿。这些情况传到陈嘉庚耳中, 他十分震惊,当即派出代表回国考察。代表回来后,汇报南洋机工待遇恶劣情况属实。陈嘉庚因此建议:1.给每个机工赠送蚊帐、毛毯各一件,工作服、卫生衣各一套,羊毛袜两双,运动鞋一双,奎宁一瓶,共九件物品,于 1939 年底备齐送到昆明。2.由西南运输处在沿途城镇设立机工宿舍、医疗站和停车场。陈嘉庚将此建议电告国民党中央政府,结果却如石沉大海。陈嘉庚挂念着南洋机工,在 1940 年又第二次派人视察滇缅公路情况,发现陈嘉庚亲自
经办的慰劳机工的物品,大部分都被国民党官员们贪污占用了。1940 年 11 月,陈嘉庚亲自视察滇缅路,对机工们受到的恶劣待遇十分气愤,他说,我号召人家回国服务,想不到有这样令人痛心的事。但是他从抗战大局出发, 仍旧勉励机工努力为国服务。善始善终,坚持到抗战胜利。为了对机工负责, 他又布置了修理滇缅路狭窄陡险地段,购买新货车、柏油和保养洗车工具等事。南洋机工们也不负陈嘉庚和南洋华侨的重托,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战斗在抗日运输的生命线上,从 1939 年 1 月开始到 1942 年 5 月滇缅路国际运
输线被日寇切断为止,抢运了 45 万多吨军火物资,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