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画

霓裳羽衣

【释义】本意是指珍贵的丝绸和羽毛织成的衣服。后成为一种舞蹈和乐曲的代称。形容精美无比使人如入仙境的音乐、舞蹈。

【出处】宋•李搛等《太平广记•卷二十二录•逸史》。

中秋之夜,天上一轮明月往往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开元年间的一个中秋月圆之夜,唐玄宗也在遥望一碧如洗的天空,对着那一轮圆盘忘情地赞叹。方士罗公远便讨好地问道:“陛下是否愿意到月中游览一番?”

唐玄宗很乐意,罗公远便取出身边的拐杖,用力向空中掷去,拐杖到了天上,顿时化成一座银色的大桥。罗公远请唐玄宗踏桥登月。月宫前面宽广的庭院里,几百名身穿雪白丝绸衣服的仙女翩翩起舞,舞姿轻柔,那一支舞曲尤为动人。罗公远告诉说:“这是天上的仙乐,叫霓裳羽衣。”唐玄宗暗暗记下了乐谱。

回到皇宫,唐玄宗召乐师按记下的乐谱、声调作出了《霓裳羽衣》曲。唐玄宗最宠爱的杨贵妃按他月中所见,穿上雪白的衣裙,轻舒广袖,跳起了《霓裳羽衣》舞。仙乐、美女、舞蹈使唐玄宗陶醉不已,以至终日沉缅其中,几乎忘了治理国事。

璞玉浑金

【释义】比喻人的品质纯美朴实,犹如未雕琢的玉,未冶炼的金。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魏明帝死前,把年轻的曹芳托付给司马懿和大将曹爽辅佐。但二人面和心不和,一直明争暗斗。“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是司马懿的亲戚,他早看出曹爽不是司马懿的对手。但他也没有因此而投靠他以谋取荣华富贵,仍然与嵇康等人游乐于竹林山水之间。

公元249年,司马懿果然除掉了曹爽,独专朝政。两年后他死去,儿子司马师继任大将军。司马师当政后,山涛调动官职,于是他特地上书,推荐嵇康担任自己门下的吏部郎。不料,嵇康对司马氏铲除异己、独揽朝政的做法很反感,反而写了一封信,与山涛断绝来往。

这封信,就是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山巨源即山涛。信中列举了九条自己不适宜当官的理由。山涛很了解嵇康,知道他是个血性男子汉,性格耿直、刚强,所以对此并不介意。但是,司马氏集团却不会放过嵇康。公元263年,司马昭借故把他杀了。

过了两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灭魏称帝,建立了晋朝。山涛上书推荐嵇康的儿子嵇绍,说虽然父亲被杀,但儿子与此不相干,他德才兼备,应当任用。司马炎接受了山涛的建议,任命嵇绍为秘书丞。

当时有个名叫贾充的权臣,在司马炎面前吹捧自己的心腹陆亮,说他秉性忠直,公正无私,请求让他与山涛一起任职。司马炎答应了。但山涛了解到陆亮是个小人,不可能忠于职守,便极力加以反对。当时还有个县令,在任职期间大肆搜刮民财,为怕人告发后获罪,便向朝廷不少大臣行贿。他送给山涛的是一百斤丝。山涛为不显示出自己与别人不同,不露声色地收了下来;只是命人将它封好,吩咐谁也不准动用。后来那县令案发,不少大臣被牵连,问到山涛时,他把封存的丝取来,只见上面积满了尘土,里面的丝一点也没有动用过。

“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盛赞山涛说:“山涛就像未经琢磨的玉和未经冶炼的金一样(璞玉浑金)。人们往往都欣赏玉和金光彩夺目的外表,而对未经琢磨的玉和未经冶炼的金,却不知道它们内在良好的质地。”

燕雀处堂

【释义】小燕子居住在堂屋上,比喻要居安思危,不能依赖别人来享乐。

【出处】三国•魏•王甫《孔丛子•论势》。

战国末年,孔子的第九世孙孔鲍卫住在魏国,在当时很负盛名。在他著名的《论势》中。记述了当时在魏国发生的一件事:秦兵攻伐赵国,赵国的近邻是魏国,魏国的大夫们对此并不警惕,反而认为形势对他们有利。他们说:“如果秦国打败了赵国,我们就同秦国表示和好;如果秦兵被赵国打败了,我们就乘它危急之机出兵袭击,可以取得大胜。”

魏国的相国子顺笑道:“不见得!秦国从秦孝公上台以来,没有吃过败仗,此次秦兵肯定胜赵,你们必定无‘机’可乘!”

大夫们辩解说:“就算赵国必定要被打败吧,那么对我们又有什么损失?邻国倒霉,强不起来,不正是对我国有利吗!”

子顺说:“秦国是侵略成性的贪暴之国,它灭了赵国后,一定要继续东进,那时魏国就要遭殃了。”

接着,子顺便讲了下面的故事:

燕子或麻雀一类的小鸟,住在人家的屋檐下,以为住在这样的地方是最太平、最可靠的了。不料,有一天,人家灶上的烟囱坏了,火焰往上直冒,一会儿就烧着了屋梁,一场灾难已无法避免,而燕雀们脸不变色,依然无忧无虑,一点也没想到大祸快要临头了。(燕雀处屋堂,子母相哺,煦煦然其相乐,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不变,不知祸之及己也。)

子顺讲完后,严肃地说:“现在你们全然想不到,赵国如被攻破,大祸即将临到自己头上,难道我们可以像无知的燕雀一样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释义】燕和雀哪里知道天鹅的志向。比喻庸人不知有志者的雄心壮志。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秦朝末年,陈胜和吴广一起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点燃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的熊熊烈火。

陈胜即陈涉,年轻时终年像牛马一样在地里干活,有一次他和几个雇工谈起对当时统治者的仇恨时说:“将来如果我们中间谁富贵了,可不要忘了穷哥们!”

有个伙伴听了冷笑道:“我们现在穷成这个样子,靠给人家当雇工过活,哪会有什么富贵呀?”

陈涉叹口气说:“小小的燕子和麻雀怎能知道鸿鹄的雄心壮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燕雀,指燕子和麻雀,比起天鹅(鸿鹄)来,燕雀当然渺小得多啦。

后来陈涉终于领导反抗暴秦的起义。这次起义最后虽然失败了,可是在它的影响和推动下,各地群众纷纷举起起义的旗帜,终于消灭了秦王朝。陈胜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噤若寒蝉

【释义】噤:闭口不说话;寒蝉:冷天的蝉,不再鸣叫。比喻不敢作声或说话。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密传》。

东汉桓帝时,杜密担任郡太守、尚书令等职,他不但才学渊博,而且执法严明,不徇私情。既使再有地位的高官及其子弟,只要犯法,一律查办,从不手软。但他同时又非常爱惜人才,遇到有才学的人,必定向上举荐,使他们得到重用或升迁。

有一年,他到高密县巡视,发现有个名叫郑玄的乡官才学过人,便提拔他到郡里任职,不久,又把他送到太学去深造。后来,郑玄终于成为东汉极负盛名的经学家。

杜密后来辞官回到了家乡,但仍然非常关心政事,时常和当地的郡守、县令谈论天下大事,推举贤士,揭发坏人坏事。

当时,同郡的刘胜也告老还乡。他的处世哲学就与杜密不同,只是明哲保身。所以闭门谢客,不问政事,对好人坏人一概不闻不问。有些人还以为,他这样做人是清高的表现。

有一次,太守王昱和杜密谈起刘胜,夸他是清高之士,还说公卿们都称赞他的为人。杜密不同意这种说法,说:“刘胜地位很高,受到上宾的礼遇。但他知道有贤士不推荐,听到有人做坏事不吭声,如同冷天的蝉不再鸣叫,这实际上是罪人。”(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黔驴技穷

【释义】黔驴:放在贵州的驴,它只会叫着吓人。形容有限的本事已使完,再没什么本事可以显露了。

【出处】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古时候,贵州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人到北方去,见到了驴,觉得很新鲜,就买了一头,用船载着运到贵州。但他又不知道驴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养在山脚下。

那座山上有一只老虎,从来没有见过驴。它第一次看到驴的时候,吓了一大跳。它见驴个头那么高大,以为它是什么神兽,一定很厉害,就害怕得不得了。老虎根本就不敢靠近驴,只敢躲得远远的,偷偷地观察驴。

过了一段日子,老虎的胆子大了一点,就走出树林,稍微靠近驴子,仔细看它,但还是搞不清它到底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老虎正在聚精会神地观察驴子,忽然,那头驴伸长脖子叫了一声,声音很大,老虎以为驴子要来吃自己,吓得拔腿就跑,一口气跑到很远的地方才敢停下来。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虎习惯了驴的叫声,觉得驴也不像是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胆子就又大了些。它现在敢于向驴靠得更近,甚至在驴面前走来走去。不过,老虎还是不敢去惹驴,不敢去侵犯它。

又过了几天,老虎想试试驴到底有什么本领,就故意去驴身边接连碰挤,放肆地冒犯它。驴见老虎来冲撞自己,很是生气,就抬起后腿去踢老虎。老虎一看就高兴了,原来这个庞然大物也就这么点本事。于是,老虎大吼一声,扑上去咬住驴的喉咙,把驴咬死饱餐了一顿。

雕虫小技

【释义】雕:雕刻。虫:鸟虫书,古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技巧很差,微不足道。

【出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韩朝宗是唐玄宗的荆州刺吏,他非常爱护青年文士,乐于提拔后进的人才,有不少青年经过他的推荐,得到了重用,施展了才华。所以,当时社会上的人们都非常敬慕他。

一天,李白给韩朝宗写了一封信,即《与韩荆州书》。信中除对韩朝宗的为人学问大大地赞颂一番外,就是述说自己的志愿以及写作方面的情形。信的末尾说:“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这是一句谦虚的话,意思是说:“恐怕我所写的文章是微不足道的玩意儿,不合大人的心意和趣味。”

篝火狐鸣

【释义】用笼子罩着火,使之远看隐约如磷火;学着狐狸的叫声。原是鼓动起义,现在比喻造谣惑众。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与900人一起被征兵役开赴渔阳去守卫边防。当走到大泽乡时,天上大雨滂沱,地下道路泥泞。所以行程进展很慢,在当时延误了期限是要被杀头的。于是陈胜便和吴广商议:与其等死,不如起而反之。

陈胜说:“现在天下人都仇恨秦朝,听说胡亥年小,不该立为皇帝,应该立公子扶苏。现在老百姓都听说公子扶苏贤明,可是他已经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名将,楚国人很同情他,有的说他死了,有的说他逃了。现在咱们就假托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造反,响应的人一定会多。”吴广同意。他们找到一块丝绢,用红笔写上“陈胜王”三个字,然后派人带到市场,偷偷地塞进鱼肛子里。隔不多久,这条鱼被伙夫买回做菜。他发现了丝绢上的文字,大惊失色,这消息立刻传开了。

陈胜又偷偷告诉吴广,趁着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在附近的树丛和神庙中,夜里点上火,用笼子罩上,从远处看一闪一闪的,好像鬼火一样;又让人学着狐狸的叫声(篝火狐鸣),喊着:“大楚兴,陈胜王!”这样一来,士兵们都被这奇异的现象惊住了,以为这是神仙的暗示,便一致拥护陈胜当大王,陈胜和吴广看时机已经成熟了,便杀死了领兵的将尉,率领900名士兵起义。

鹤立鸡群

【释义】像鹤立在鸡群中。比喻仪表出众,品质、才能高于一般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三国时,魏国的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他身材魁梧高大,才华横溢,走到哪儿都引人注目。后来因得罪了司马昭而在41岁时就被杀害了。

嵇康的儿子嵇绍,和他父亲一样很有才学,并且身材魁梧,仪表堂堂。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显得卓然超群。

司马炎灭魏称帝后,嵇绍被征召到京都洛阳做官。有人见了他后,对他父亲的好友王戎说:

“昨天我第一次见到嵇绍,他长得高大极了,雄伟得很。在人群之中,就像一只仙鹤站在鸡群里那样突出。”(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王戎听了,说:

“你还没有见过他父亲嵇康呢,比他更突出!”

晋惠帝司马衷继位后,嵇绍担任侍中,侍从皇帝,经常出入宫廷很受信任,而嵇绍也对惠帝忠心耿耿。后来,西晋皇族内部发生了“八王之乱”。嵇绍在跟随惠帝出兵作战时,尽力护卫惠帝,不幸中箭身死,鲜血溅在惠帝的战袍上。惠帝很受感动,不让内侍洗去这件战袍上的血迹,表示他非常赞赏和怀念他的高贵品质。

磨杵成针

【释义】杵:舂米或捣物用的棒槌。把铁棒磨成绣花针。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出处】明•陈仁锡《潜确类书》

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生于中亚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的楚河流域)。5岁时,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随即开始认字读书。他天资聪颖,到10岁时已读了很多诗书。

李白的父亲是个富商,家里很有钱。李白从小养成好玩的习惯,因此不用功读书,往往读了一会后,就放下书本,到外面闲逛去了。

一天,李白又读得烦心起来,便到野外去游玩,。在一条小河边遇见一个老婆婆,正在石头上用力磨一根大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问道:“老婆婆,您这是在干什么啊?”

老婆婆抬头瞧了瞧李白,回答说:“孩子,我这是在把它磨成针哪!”

李白惊奇极了,说:“啊,这么粗的一根铁棒,要把它磨成针,能行吗?”

老婆婆笑笑说:“不停地磨下去,这铁棒会越来越细,只要坚持不停最后一定会被磨成针,怎么不行呢?”

李白听了很受感动,受此启发于是下决心坚持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诗人。

磨穿铁砚

【释义】表明意志坚决,刻苦读书,居然将铁的砚台也磨穿了。

【出处】宋•欧阳修《五代史记•晋书•桑维翰传》。

五代时有一个主考官很迷信。有一年他在阅卷时,看到里面有个考生名叫桑维翰。就满脸不悦地说:“叫什么不好,偏叫“丧门汉”,很不吉利,就算此人才高八斗也不能录用。”

桑维翰知道自己落榜的原由后,愤怒地说:“我要写一篇文章,来破除这种迷信做法!”

他写了一篇题为《日出扶桑赋》的文章。原来,传说古代东方有棵大神木,名叫扶桑,太阳就是从扶桑那儿出来的。桑维翰认为,太阳出来的地方的扶桑尚且跟“桑”字有关,他的姓又有什么不吉利的呢?

有人规劝他不必为了考取进士去触犯当权者。桑维翰坚定地说:“我志向已定,就是要考取进士!”

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桑维翰请铁匠打铸了一块铁砚,并拿了铁砚给熟识的人看,向大家表示:“除非这铁砚磨穿了,我才不去考进土。”

后来,桑维翰终于考取了进士。

燃眉之急

【释义】像火烧眉毛那样的急迫,比喻情势急迫。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日益剧烈,曹操打败了袁绍之后,势力更扩大了不少,野心也随之膨胀,想吞东吴灭刘备,一统天下。孙权派密使鲁肃与刘备联络,准备合力抗曹。

诸葛亮到东吴以后,孙权帐下的谋士,纷纷起来和他辩论。张昭用带有责问的口气对诸葛亮说:“我们很久以前就知道,先生居住在隆中的时候,常常拿自己来比作春秋时的管仲、乐毅。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桓公成为诸侯的盟主;乐毅替燕国出兵伐齐,连下七十余城!现在刘备得到你之后,你不但不能帮助他强大起来,反而失去了新野,丢弃了樊城,当阳长阪坡吃了败仗,又逃到了夏口去,像燃眉一样的焦急,你哪里比得上管仲、乐毅的万分之一呢?”

诸葛亮当场舌战群儒,妙语横生,反把张昭等人驳得哑口无言,终于促成了“赤壁之战”的孙刘大联盟。此故事中张昭的话,后来演变成了“燃眉之急”这句成语。

激浊扬清

【释义】激:冲除;浊:脏水。冲去污水,使清水涌流。比喻除恶扬善或清除坏的,发扬好的。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牵秀传》。

西晋时,有个名叫牵秀的读书人,年轻时就有些才气,也能说会道。后来得到晋武帝的赏识,任司空从事中郎,当上了皇帝的侍从官。牵秀好说大话,常把自己夸得了不起。有一次竟对人说,他如果能当上宰相,就一定像冲除脏水、浮上清水那样除掉恶人、奖励好人;如果能担任军事要职,就一定会建立将帅的功勋。(自谓居司直立任,当能激浊扬清;处鼓鞞之间,必建将帅之勋。)但是,他不过是说说而已,实际上没有照这样去做。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他的儿子司马衷继位,史称晋惠帝。司马衷是个低能儿,第二年,皇族之间为了争夺政权,发生了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

当时牵秀担任尚书,但他对诸王专政、惠帝沦为傀儡,非但不敢反对,相反,他见哪个有势力,就去投靠哪个。他先是为长沙王司马义效力,接着又投奔成都王司马颖,后来再投靠河间王司马顒。最后,牵秀在这场皇族大混战中,被司马顒的部下杀死,以致他根本就没有做到自己说的,像冲除脏水、浮上清水那样除掉恶人、奖励好人。可此人所说“激浊扬清”之语却得以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