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大战

“如果你能发明一种缝纫的机器,用它来代替手工,那么你一定会发财的!”

20 岁的埃略斯·豪偷听到老板对一位发明家这样说道。他当时在波士顿的一家机器商店里当伙计。他就是在此时此地受到启发,决心试试自己的运气。

为了节省一点钱,埃略斯一家搬进了他的朋友家。为了报答朋友的这翻美意,埃略斯许诺,将来缝纫机问世后,他的朋友也有一份。为了支持埃略斯搞发明,他妻子整天手工缝制衣服,想方设法多挣点钱。

埃略斯有时一边几个小时坐在妻子跟前,睁大眼睛观察妻子缝制衣服时双手的动作。他在想:用什么方法才能让机器来重复她的这些动作呢?他试制了许多架机器,可是都失败了。然而埃略斯并不灰心,他继续不断地试验。

1846 年,埃略斯终于制成一架会缝制衣服的机器。他用这台缝纫机缝制了两套西装,把其中一套送给了那位共患难的朋友。

但是,当埃略斯想把这架机器卖给一位制造商时,他遇到了麻烦。首先, 这台缝纫机制造起来费用很高;其次,它还有许多地方有待改进。这台缝纫机只能沿直线缝,而且每次只能缝短短的一段距离。所以他必须老是用手来移动布料。最糟糕的是,它工作起来老是断线。

但是埃略斯并不气馁。他举办了好几次机器和手工缝纫比赛,每次都是机器获胜。前来观战的人很多,这台缝纫机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 英国有一位专门制造雨伞和皮包的工厂主写信给埃略斯,说他对这架机器很感兴趣。这位发明家立刻打点行装,带着全家人一起坐船到了英国。

但是没想到他抵达英国之后,却和那位制造商争吵起来,这笔交易也吹了。这时埃略斯几乎身无分文,他设法借了一点钱,让他家人乘下一班船回美国去。他自己没钱买船票,只好在一艘移民船上当厨师,这样好不容易才回到美国。

他刚到纽约港,就得知妻子快要死了,全部行李也在海上丢失了。埃略斯觉得眼前一片漆黑。

然而就在这时,他面前出现了一线曙光,美国人开始对他的缝纫机感兴趣了。好几家商店已经开始出售缝纫机,他们根本没有得到埃略斯的允许。

埃略斯是个不卖帐的人,他立刻借了钱提出诉讼,这件案子被新闻界称作“缝纫机大战”。

官司结束了,埃略斯是赢家。法官判定,埃略斯的机器是一切其他缝纫机的原型,在美国,谁要想出售一台缝纫机,就必须付钱给他。他一转眼功夫就成了一个阔人。

埃略斯并不是唯一想用机器来代替人手缝制衣服的人,美国发明之父爱迪生也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但结果却一败涂地。

爱迪生设想的缝纫机是一切发明中最最想入非非的。它不是靠脚踏板带动的,而是靠人发出的声音驱动的!爱迪生在缝纫机旁边装了话筒,它能把缝纫者的声音化成能量来开动缝纫机。唯一的麻烦是缝纫者必须连续不断地大声说话——这比缝纫本身还要累!缝衣工人们高声地朗诵诗歌或者念小说,累得嗓子都哑了。再说,不同的音质和音调也会使机器运转起来时快时慢。

“说话缝纫机”是爱迪生最惨的失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