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老的歌谣引起的遐想

罗蒙诺索夫 8 岁那年,母亲把他送到教堂职员尼基蒂奇那里念书。秋天的一个星期四,尼基蒂奇为一切科学的保护神——圣纳姆祈祷之后,在两张巨幅圣像下面坐下,他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本识字课本和一根教鞭。他让罗蒙诺索夫坐在对面的凳子上,看着罗蒙诺索夫全神贯注地盯着他的那双眼睛,他说:

“喂,小家伙,现在我们要走一条求知之路。在这条道路上,既有艰难险阻,又充满着无限乐趣。要求得知识并无捷径可走,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 兢兢业业,沿着知识的阶梯,一点儿一点儿地攀登,这就要求付出巨大的劳动。”

尼基蒂奇把识字课本拿到跟前,继续说道:“你着,识字课本就是攀登这个阶梯的第一步,你认识了这些字母,你就学会把它们拼在一起,这叫音节;这是学习的第二步。第三步,我们就不再学音节了,而是单词,也就是说要学上帝的话。掌握了单词,你就可以在学习中干一番大事了⋯⋯”

从这一天开始,罗蒙诺索夫走上攀登知识阶梯的第一步。

罗蒙诺索夫求知若渴,他跟尼基蒂奇走上了一条求知之路。但是尼基蒂奇老师年事已高,身体虚弱,刚教罗蒙诺索夫学到字母“M”时,就病倒了。罗蒙诺索夫很着急,为了不停止攀登的脚步,他自己去找邻居伊万·阿法纳西耶维奇·舒伯内,请求这位邻居叔叔教他学文化。“舒伯内叔叔,尼基蒂奇教我学到字母‘M’,就病倒了,我要学习,可我现在没法跟别人学。教我吧,舒伯内叔叔!”

伊万·阿法纳西耶维奇·舒伯内是村里拔尖的文化人,无论读、写、算, 样样都行。他还没有娶妻,家务由老姑母料理。这一年的圣诞节前夕,他一直有空呆在家里。他看到罗蒙诺索夫诚恳迫切的求学心情,终于答应了罗蒙诺索夫的请求。等尼基蒂奇的病康复后,罗蒙诺索夫不仅学会了全部字母, 而且还学会了音节。他胜利地跨过了厄基蒂奇所说的通往智慧大门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此后,他又跟尼基蒂奇学习了日课经。开始迈出了在学习中干一番大事业的第三步。

罗蒙诺索夫有极强的求知欲,什么事情都想弄个清楚。母亲和村里的姑娘们织渔网时唱的那首古老的歌中的一大串为什么在他的头脑中埋下一个又一个的疑团。

这里的白昼为什么又来临? 这里的月牙为什么这般明? 这里的星儿为什么这般密? 这里的风儿为什么这般疾?

还有关于冬天⋯⋯关于夜天⋯⋯哪里是大地的尽头,星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还有⋯⋯还有⋯⋯罗蒙诺索夫小小年纪,可是满脑子都装的是为什么。他带着为什么问母亲,母亲的回答只是嫣然一笑。他去问尼基蒂奇,而得到的是严厉的责骂。他又去问邻居舒伯内叔叔,引起的是舒伯内不可名状的满足。他在舒伯内叔叔家的墙壁上第一次看到了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大帝的肖像,那副肖像画上的人的炯炯有神的一双眼睛总是一个劲地盯着他, 就像活人的眼睛一样跟着他转。他看着彼得大帝那副令人惊奇的面孔:乌黑的头发微微盖在高高的前额上,长着一双令人生畏但放出炯炯光芒的两眼,

留着一抹小黑胡子。他突然想起了父亲曾对母亲说: “沙皇彼得来过阿尔汉格尔斯克港,他到过老萨瓦季伊奇的旅店,他在

旅店避雨时,把萨瓦季伊奇的全部家什都看了,所有的房间也都看了。他拍着掌柜的肩膀夸奖旅店生意兴隆!还说:‘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事业!’ 沙皇彼得非同凡人,简直是一团火。”

这就是父亲说过的沙皇彼得?罗蒙诺索夫走近画像,仔细看了又看。他忽然想:彼得什么都知道吗?我要做一个不平凡的人。我要努力地学习文化, 在学习中干出一番大事业。此时的罗蒙诺索夫是个刚启蒙的学童,他在老师尼基蒂奇的诱导下,初步树立起了要学有所成的雄心壮志。尼基蒂奇的启蒙第一课对罗蒙诺索夫的影响很大,老师的话,已经铭刻在罗蒙诺索夫幼小的心灵里。

罗蒙诺索夫踏上了学习之路就绝不停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迎难而上,他要弄明白那许许多多的为什么,他要找到那解答千万个为什么的、什么知识都有的一本大书——一本划时代的百科全书。为了找到这部书,上学的第一天,他就受到了尼基蒂奇老师的责骂;为了寻找那许许多多为什么的答案,他常常独自迎着海风,遥望着北极光苦思冥想;为了能走进知识的海洋,他刻苦地学字母,记音节,背单词,把一本日课经记得滚瓜烂熟。

正当罗蒙诺索夫学习奋进的时候,罗蒙诺索夫的母亲去世了,安葬母亲那天,天气晴朗,阳光和煦,微风吹得墓地上的小白桦树沙沙作响。这天,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感到浑身冰冷,他哭得没有力气再哭了,他不相信母亲已不在人世。他仰望天空,看到白云在苍天飘荡;他俯看墓地,树间潭潭积水闪闪发光。他觉得母亲像空中的风,像兰天的云,像暖洋洋的太阳,与他同在。他失去了母爱,没有亲人再关心他的学习,然而母亲的一切都是活生生的,亲切慈祥的母爱依然留在他的记忆中。他知道,是母亲坚持送他到尼基蒂奇那里读书,母亲曾对父亲说,“读书是有用的”。他要照母亲说的去做,读书——读书——再读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能终止学习。

罗蒙诺索夫 10 岁时候,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继母是个揽权好势的人, 也非常能干,她从早到晚冲着罗蒙诺索夫喊叫,只要一看见罗蒙诺索夫手里拿着书,她就说该干活啦!不是让他去担水,就是让他去劈柴。她不准罗蒙诺夫读书了。她对丈夫说:

“你看呀,瓦西里·多罗费依奇,你儿子越长越结实,光念书,懒得什么活也不干。带他出海去当个勤杂工吧。”

于是,瓦西里·多罗费依奇心底深处忽然闪出一个念头:“要是他妈还活着,一定不会让孩子去的,出海实在太远了。”但是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带儿子出海。

罗蒙诺索夫被继母连人带书一起赶出了暖和的书房:“啃你的书去吧! 等着瞧吧,我看你书啃够了,人也变成傻瓜了。你给我滚出去!”罗蒙诺索夫带上了从尼基蒂奇老师那借来的书走出了屋子,躲开了继母的喊叫,他独自躲在房后空地上的小木棚里,专心致志地读起来。

“把他置于星星之上,把他置于太阳脚下⋯⋯”这些话他根本读不懂: 高于星星的可能是什么呀,星星不是才能刚刚看得见吗?⋯⋯罗蒙诺索夫被一串为什么迷住了,他如饥似渴地埋头看着从尼基蒂奇那借来的那本破旧的赞美诗集,一心要弄懂书中所写的一切。

罗蒙诺索夫跟父亲出海了,他随身带着那本书——他最忠实的伙伴。他站在船舷边,看海鸟掠着浪峰飞翔,海风呼啸,“海鸥号”在一望无际的喧嚣翻腾的大海上破浪前进。他遥望海天相接的远方,他喃喃自语,“大海的那边有什么?哪是大地的边?到哪才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学懂⋯⋯”这次出海,他听老船工讲了许多他不曾听到过的事情,他似懂非懂,在隐约可见的海岸线那边有许多大城市和人所不知的国家。返航了,他的求知的目光依然凝视着大海。

出海归来的第二天,罗蒙诺索夫就开始读起书来。但是继母又很快叫骂起来:“米哈伊尔,你又看书,懒骨头!快把大木桶给我搬过来,没看见我挪不动它吗。”这种生活真叫他烦透了。他想安静地读书,他要上学!在日复一日地繁忙的劳作中,罗蒙诺索夫却怀着另一种理想:从家里逃出去,寻求学习的机会,把这个丰富多采的世界弄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