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朝着唯一的目标前进

罗蒙诺索夫跨进了圣彼得堡科学院的大门。命运中这个令人兴奋的转折点给他带来了好运气。几个月后,科学院决定派遣 3 名优秀大学生前往德国进修,学习物理学、化学、机械学、矿物学和博物学,为俄国培养一批急需的采矿专家和化学专家。这个消息一传开,罗蒙诺索夫激动得几乎喘不上气来了。“物理⋯⋯化学⋯⋯”他重复着,他直感地意识到: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来了。

因为罗蒙诺索夫品学兼优,是科学院中天字第一号优秀生,所以他荣幸地当上了留学生。科学院决定:选派学生列依泽尔、维诺格拉多夫和罗蒙诺索夫出国留学,首先要学习博物学,然后学习冶金学、采矿学,回国后他们应成为矿物物理学家和采矿专家。科学院要求他们必须掌握拉丁语和德语, 德才兼备,能够独立工作,并能在各方面严于律己。

罗蒙诺索夫三人带着科学院的指令前往德国。1736 年春天,三名留学生乘船来到汉堡,他们第一次离开祖国踏上了异国他乡的土地。此时,他们深深体会到了祖国的含义。罗蒙诺索夫一路上很少说话,他一直站在甲板上, 默默地注视着祖国的方向。当祖国的海岸线消失在苍茫烟雾中的时候,罗蒙诺索夫想起了养育他的父母和家乡的小村庄,生母的坟墓在他眼前闪现,他似乎听到母亲的呼唤;他再次看见了母亲欣慰的微笑;他看见了父亲日渐衰老的面容,心里有些内疚。然而,他的情绪很快激昂了。他敞开胸膛,扬起头,迎着清新的海风,他想起了祖国赋予他的使命,祖国的人民,祖国的大自然,以及祖国正萌芽的科学事业。他意识到自己的根在俄国。在走下客船登上汉堡土地的一刻,一个信念铭刻在罗蒙诺索夫的心中:努力学习,将来把丰富的知识和力量贡献给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人民。

1736 年秋,罗蒙诺索夫一行从汉堡动身赶往阿尔堡去。阿尔堡热情欢迎三位俄国留学生的到来。史里斯琴·沃尔夫教授的秘书约翰·普菲尔硕士领他们拜见了沃尔夫教授。克里斯琴·沃尔夫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德国和整个欧洲的著名学者,他负责教化学、矿业、自然史、物理学、几何、三角、力学、水利学和水利工程。沃尔夫教授主张科学研究必须以实验为基础。他习惯于在自己的实验室里给学生上课,向学生讲授他的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罗蒙诺索夫很喜欢听沃尔夫教授讲课,他从沃尔夫教授的课里,第一次接触到物理学和化学的现代理论。他从沃尔夫那里懂得了什么是微粒论,还在书里读到了波义耳和伽利略的发现,了解到沃尔夫本人的新理论。但是, 尽管罗蒙诺索夫十分钦佩沃尔夫教授,但是沃尔夫的名气并没有妨碍他用批判的态度去看待这位教授的许多见解。他认为沃尔夫关于没有重量的液体的说法纯属虚构。他苦苦思索,总想找到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他孜孜追求, 力争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他力求提出自己的科学见解。为了实现心中的目标,罗蒙诺索夫开始了伟大的探索。

在沃尔夫教授的实验室里,罗蒙诺索夫好奇地盯着那些物理仪器。这是他平生见到的第一个实验室,他仿佛插上了在科学王国里飞行的翅膀。他特别喜欢物理实验课,他一面仔细地观看各种光学仪器,一面仔细地听着老师的讲解。对老师的提问,罗蒙诺索夫敢于回答,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见解。一些德国学生对罗蒙诺索夫看不顺眼,沃尔夫教授的助理福赫特则从内心深处

看不起俄国留学生,认为科学在俄罗斯很不发达,俄国学生对物理科学缺乏基本知识及其应有的理解力。面对德国人的藐视和嘲弄,罗蒙诺索夫镇定自若地进行反击,以维护祖国的尊严和俄国留学生的人格。一次,针对德国学生带有侮辱性的挑衅,罗蒙诺索夫尽管语气平和,但绵里藏针,非常自信地说道:“数学是一切事物的真正尺度,而且我认为物理定义没有数学的帮助是难以掌握的。”

他的这一见解得到了沃尔夫教授的赞赏。沃尔夫教授夸奖罗蒙诺索夫“说得太对了”。他训导德国学生说:“罗蒙诺索夫——这个俄国青年可以教你们很多东西。”罗蒙诺索夫又遇到了一位良师益友,他在沃尔夫教授的理解、支持和帮助下,如鱼得水,一心沉浸于自己的思考、疑问与幻想之中。在沃尔夫教授的实验室里,他难以满足的求知欲,终于得到满足了。

北极光、万有引力定律、冷和热、地球内部与天体结构、关于物质结构和物质本质,⋯⋯⋯⋯这一切在理性和正确认识的光辉照耀下,终于把其奥秘展现在他面前。罗蒙诺索夫被小小实验室展示的世界迷住了,他身在教室, 心连宇宙,那些困扰他的一连串的为什么,在这里突然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体,那合乎逻辑的结论,仿佛是对他长期忍受痛苦的一种报偿。现在,罗蒙诺索夫在沃尔夫教授亲自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实验,沃尔夫教授耐心地回答他提出的一切问题。虽然教授的回答还不能完全令他信服,但教授那渊博的知识已使他惊叹不已。

于是,罗蒙诺索夫心中充满了无比的欢乐。在沃尔夫教授的实验室里, 在德国的大学校园里,他终于能够去探索宇宙的全部隐秘的规律,去追赶自己心中的太阳——取来科学知识的圣火,驱逐愚昧和迷信的阴云,让科技之光照亮一个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