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不朽的人生

1765 年 4 月 4 日,罗蒙诺索夫与世长辞了,享年 54 岁。他的逝世使俄国科学蒙受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他才华横溢,正值饱学年华,俄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正需要他推进,但是他无可奈何地撒手了。在死神面前,他既不感到害怕,也不觉得伤心。实现他自己喜爱的贺拉斯的格言——我为自己建造了一种不朽的标志。

初春 4 月,冰雪消融,莫斯科大学志哀的旗帜随风飘动。在大礼堂内, 罗蒙诺索夫的巨幅遗像悬挂在灵堂正中,挽带低垂、鲜花紧簇。人们举行隆重的仪式,悼念这位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争取科学为全体人民服务的已故的大学创立者。这一天,所有登台讲话的人,为了体现罗蒙诺索夫的热切心愿, 一律都用死者的母语——俄语。人们用发自内心的朴素语言,赞颂这位伟大的俄国科学家建树的功勋,缅怀他的伟大的人格。

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的一生是坚持不懈地为俄国科学奋斗的一生。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他志向宏远,百折不挠;他性格倔强,不惧权势;他博学多思,心向真理;他热爱人民,心系祖国。他从白海岸边走向莫斯科, 开始迈出攀登科学高峰的脚步,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他从不回头。他面对宗教神学的强大势力,毅然高举科学的火炬前进。他拥护哥白尼的学说,反对教权专横,痛斥神甫的愚昧无知。他不能容忍伪科学的泛滥,针锋相对地驳斥居于统治地位的“燃素说”,促进了科学的进步,表现了依靠真理的力量向权威挑战的勇气。他提出了物质和运动守恒的概念,并进行了物质在化学反应时质量守恒的实验来验证物质和运动不灭这个普遍的自然规律。他创立了物理化学这门新学科。在地理地质学方面,他认识到地球、地层和矿物质的形成,是自然界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在天文学和大气电方面, 发现了金星外围的大气,并对大气雷电和北极光等自然现象作出了正确解释,还设计了避雷针。他对于科学的贡献不仅是俄国的,而且是世界的。

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对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领域广泛涉足,但决不浅尝辄止。他在哲学、文学、语言学、历史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造诣堪称一流。他是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在认识论上,反对把分析和综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立起来,并强调感性认识所取得的经验的重要性。他是伟大的诗人, 他的优美的颂诗证明了俄罗斯语言的丰富的表现力。他对祖国语言情有独钟,将研究成果写成《俄语语法》一书,对俄语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他谙熟历史,对绘画艺术也颇有成就。

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一生坎坷,他虽然有自己的性格弱点,但是他所受的屈辱和忍受的贫困是俄国那个时代造成的。贵族阶级对于平民的鄙视, 沙皇政府对于科学和教育的吝啬,使他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生活压力。他超负荷地学习和工作,休息和繁重的劳动失衡;体力、脑力的付出和营养、保健失衡;因此,他的健康难以维持太久,以致积劳成疾,骤然早夭。这是令人难以忍受的悲哀。

莫斯科大学的追悼会固然给罗蒙诺索夫的一生打上了不该画上的句号, 然而他的英灵却永久地萦回俄罗斯大地。他的科学思想也飞进了时空的无限深邃之中,与日月星辰一样闪烁着不息的光辉。在罗蒙诺索夫的家乡,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今彼得堡),至今矗立着罗蒙诺索夫的塑像和纪念碑。俄国莫斯科大学已被人们称为“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我们——还有

全世界热爱科学的人们觉得:罗蒙诺索夫依然活着。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