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拜师学艺

李时珍的母亲得了病,李时珍诊断是痢疾,就开了几付药让母亲吃。正好,李时珍的表兄卢少樊也得了病,李时珍安顿妻子好好照顾母亲吃药,就赶紧去表兄家。因为路远,李时珍当天没有赶回来。

李时珍的母亲吃了药,感觉没怎么好转。此时,听到街上有一个铃医走街串巷给人看病的来,就叫儿媳把铃医请进了家。铃医诊断为“虫毒病”,开了几丸中药,并说如有什么问题,可到江边小店去找他。

老太太吃了药丸,病情很快好转。

李时珍回来见母亲的病好了许多,挺高兴,以为是他开的药见效了。

可是,老母亲对李时珍说:“你这个医生只会给别人家看病,看不好自家人的病。”

李时珍听了不知一头雾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妻子把请铃医的事告诉了他,李时珍听了,一时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开的药就不行。

李时珍是一个非常虚心好学的人,对铃医也很尊重,所以很想去问问铃医是怎样治好了母亲的病。

第二天一大早,李时珍就赶往江边小店去请教铃医,可是,铃医已经走了。

原来,那位铃医听说那天他是给李时珍母亲看的病,恐怕在名医之门出问题,班门弄斧,也怕惹其它麻烦,因而,第二天早上就买了船票走了。

李时珍问清铃医的模样打扮后,赶紧上船去追。

到了对岸,坐船的人都散了,他东找西找,看见一个匆匆赶路的人,像是那位铃医,就喊起来。

那铃医听有人叫喊,心想自己真的卖药出了毛病,越发跑得快起来。

李时珍紧追不舍,那铃医也大步跑起来。不料,一块石头把他绊倒在地,李时珍这才把追赶他的缘由说了出来。

铃医听了李时珍的话,感动万分。

原来只知道李时珍父子医术高明,今天看到李时珍为了得到一种治病的方法,不辞辛苦奔跑,虚心求教的宝贵精神,更是钦佩不已。

于是,铃医把给他母亲治病的方法,用的什么药一一说了出来,李时珍详详细细记在了本子上,一再向铃医表示感谢。

有一天,李时珍在水码头行医时,一个四川商人请他看病。

李时珍仔细诊断后,觉得这个人得了绝症,但不好直说,就给他开药,让他赶紧回家,估计不会死在半路上。

大约一年以后,李时珍在蕲州街上行医时又看见了那个四川商人,很是吃惊,因为他愿估计此人活不长的。

四川商人也认出了李时珍,连忙行礼问候。

李时珍看这位四川商人满面红光,毫无病色,就问道:“你的病全好了?”

四川商人答道:“全好了!你看现在一点问题都没有,这次来,就是特意向你表示感谢的。”

李时珍又问道:“你是请哪里的医生治的?怎么给你治好的啊?”

四川商人笑道:“吃的就是你开的药,只不过我们那里有一个被人称为赛华佗的医生,在你的药方上加大了两位药的药量,吃了一个多月就好了!”

李时珍听了四川商人的诉说,就跟家人商量,要去寻找赛华佗求教。

父亲李言闻很赞成他这种求贤若渴的行动。于是,李时珍打点了行李,不远千里来到夷陵州,即今湖北宜昌,千方百计打听到了赛华佗。

当地的人都说赛华佗的医术非常高明,但是他脾气倔强、孤傲,不容易接近。

李时珍琢磨半天,觉得自己必须诚心请教,耐心勤快。

李时珍来到了赛华佗的诊室,看到病人格外的多,塞华佗忙个不停。

李时珍不声不响地站在旁边仔细观察赛华佗怎样为病人诊病,从问诊、摸脉到诊断、开药,看得非常仔细,还一一记在本子上。

李时珍看到赛华佗非常忙累,就主动地研墨展纸、擦桌椅、扫地、斟茶到水,帮助来求医问药的病人。

时间长了,赛华佗有点纳闷,这个年轻人为什么这么勤快,也是来看病的么?

赛华佗开口问李时珍了:“年轻人,你天天到这里来,是要看病么?”

李时珍深深鞠了一躬,回答说:“老先生!我不是来看病的,是有一件事求您。”

“有什么事你说吧!”

“我想在您这儿打工。”

“打工?我不需要。”老先生直摆手让李时珍走。

原来,赛华佗不久前曾雇佣过一个年轻人,可是又馋又懒,还偷走了先生的钱。

李时珍央求老先生说:“您就一个人,又忙着看病,顾不上吃饭、喝水。我愿意尽力帮助您一把,扫地做饭、收拾屋子,我都能干,只要给我一口饭吃,不要工钱。”

老先生说:“你白给我帮工,家里人吃什么呢?”

“我一人吃饱了,全家不饿。”

“原来你也是一个人?除了帮工,你还有什么打算?”

李时珍如实地说了自己的想法:“听说您医术高超,我想在干活之余,跟您学点医道,我想,一个人活在世上,总得学点本事。”

老先生说:“我才疏学浅,跟我有什么学的?再说,我一天忙到晚,哪有空教你啊?”

李时珍说:“不用您专门教我,您看病时让我在一旁多看看就行了。”

“可是,学医很苦啊,你不怕么?”

“不怕,再苦再难,我都不怕。”

从那天起,李时珍就开始一边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早起晚睡,一边跟老先生学医,有空的时候,还认真阅读老先生家里的医药书籍。

老先生非常喜欢李时珍,觉得他不仅勤快吃苦,还勤学好问,忙不过来时,就让李时珍站在旁边帮助开处方。

有一天,一个身患重病的人来就诊。

只见病人面如黄土,颧骨突起,肚子鼓鼓的,病的很厉害。

李时珍一边仔细观擦老先生怎么诊治,一边自己思考看应该用什么药。

他想,必须用“砒石”作主药,但不能用量过多,因为砒石经过火炙炼煅就是砒霜,毒性很大。

可是,塞华佗开的方子里,砒石的用量是李时珍所想的十倍。李时珍也不便说什么,他想,老先生一定能掌握用量,就按老先生的口授给病人开了方子。老先生又让他留下病人,并照顾病人,以便随时观察。

李时珍把药煎好,帮助病人吃下。过了一会儿,大约一炷香的工夫,病人肚子疼得直打滚。李时珍担心用药量过大,赶紧去找老先生。

老先生镇定的说:“不要慌,赶紧给他准备便桶、尿盆,他要大吐大泻了。”

果然,病人又吐又泻,身子一歪不省人事了。

老先生给病人扎了几针,病人慢慢苏醒了过来。老先生又让李时珍给病人熬了糯米粥。

病人好了,李时珍问老先生:“砒霜毒性很大,您为什么用那么大量?”

老先生耐心地解释说:“砒霜是有毒,但是也可以治病。我开那么大的量就是让他大吐大泻,不然,量小了不管用。”

李时珍明白了药有利和弊两方面的作用,用量要根据病情掌握。从此,老先生让李时珍独自坐堂行医了。

李时珍来了半年多了,老先生一直想与他谈一谈,因为忙没有顾上。

有一天,老先生准备了茶点,和李时珍谈了起来。他问李时珍:“你在来我这里之前,是不是已经懂医了?”

李时珍不好意思地说了实话:“老师,真对不起您,我骗了您。我不是本地人,我是蕲州人。”

“蕲州人?蕲州有一个叫李言闻的医生,挺有名的,他写的书很有用,你回去可以多向他请教。”

李时珍站起来,对老先生说道:“实不相瞒,李言闻是我的父亲,我从小就随父学医了。”

赛华佗听了,惊喜地说:“原来如此。看你个头不高,心眼还不少。”

师徒俩人越谈越高兴,已经鸡叫三遍了。老先生嘱咐李时珍说:“时珍啊!学医就得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虚心求教,才能作出一番事业。”

李时珍也激动地说:“师傅的教诲我一定永记在心里,努力发奋,做一个真正为劳苦大众解除疾苦的医生。”

经过这次千里学医,李时珍的医术更加高明,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神医的程度了,可是他还不满足,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东西不懂,这个世界永远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不断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