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项征服后的河西

在汉文载籍中,有关党项在河西活动的记载颇多错讹,而且缺漏也很多, 好像汉文记载是有意要淡化西夏征服和吞并河西的确切时间。一般来说,都将党项平定河西的时间定为 1036 年,具体而言,甘州大约是 1028 年陷落的,

凉州是在 1032 年,而在河西请政权中位于最西边的沙州政权则在1052—1053 年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就在这一年,沙州向宋廷派出了最后一批贡使。在敦煌石窟中发现的党项统治时期的题记,早期的时间在 1074 年。换句话说,这表明最晚到此时,沙州就已经完全处在党项的统治之下了。前田正名指出,伊斯兰教哈剌汗朝的扩张及其对喀什噶尔和于阗的征服,是促使沙州向党项政权称臣的重要原因。在历史上,于阗曾是沙州的盟友。其实早在 1038 年,李元昊就已经声称于阗是他的属国,但是看来于阗并不承认这种身份。时隔 38 年(1025—1063 年)之后,于阗的使臣又来到了宋廷,而于阗人在青唐的政治和商业事务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①

当党项的竞争对手以及未来的附庸国开始使用河西走廊以北和以南的贸易通道时,党项人原本希望通过占领河西而获取种种唾手可得的商业利益都化成了泡影。从塔里木盆地出发的商人或经由北道,沿着戈壁南缘到达契丹朝廷,或是迂回向南,到达青唐——青唐这时已发展成了一个繁荣的货物集散地。对于宋朝而言,青唐是宋朝马匹的重要来源地,也是联系西域的桥梁, 而且青唐尤其是一股潜在的军事威胁力量——这里有可能成为党项与吐蕃联合起来反对宋朝的基地。正因为如此,宋朝也非常重视青唐的关键性作用。为了购买马匹,宋朝在西北边境设立了一些边市,1038 年以后,宋朝的大多数马匹都是通过这些边市从吐蕃进口的。11 世纪 70 年代,王韶被委派创建熙河路,以“绥靖”青海,这样一来,宋朝廷强制实行的、禁止汉人在这一地区扩张的禁令就被彻底废除。王韶还吸收了更多的当地酋领,使他们成为享用宋朝俸禄的属臣。①熙河路的设立还带来了另外的后果,如熙河路诸指挥日益增多的挑衅行为引起了其他一些地方政权的恐慌,使党项与契丹的关系从 11 世纪 70 年代末期起逐步得到改善,西夏与青海的各种往来非常活跃。

12 世纪时,河西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动。宋人对青海的短期占领(1099 年,1104—1119 年),女真对陕西的征服,使青唐的商业网络得以扩散,为党项人在 1136—1137 年吞并这一地区扫除了一切障碍,而金朝也在这时正式将青海割让给了西夏。②到这时,党项的贸易地位也有了相当大的改观,正如洪皓(1088—1155 年)在他的日记中所称,回鹘地饶物产,“多为商贾于燕

(今北京,1153 年为金中都),载以橐驼,过夏地,夏人率十而指一,必得

① [295]前田正名:《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第 565、628—645 页;[356]冈崎精郎:《党项古代史》,第

270—279 页。党项称于阗为其属国,最初见于李元昊给宋廷写的一封信([644]《宋史》,卷 485,第

13995—13996 页)。后来在李远的《青塘录》中也记载了这件事。《青塘录》是一部宋朝的著作,已佚, 残存的内容见陶宗仪:《说郛》,卷 35,11a—13a。

① [877]廖隆盛:《北宋对吐蕃的政策》。王韶被收入[139]《宋人传记》,第 2 卷,第 1137—1141 页及[800]

《宋人传记资料索引》,卷 1,第 203 页。有关他的活动的记载,可见[660]陈邦瞻(1589 年去世)编:《宋史纪事本末》,第 41 页。

② [646]《金史》,卷 78,第 1772 页;卷 91,第 2017 页;卷 26,第 653 页。但是有关证据还不是很清楚, 而且记载也互有出入。又见[679]吴广成:《西夏书事》,卷 34,第 16 页。

其最上品者,贾人苦之”。毫无疑问,正是因为宋夏战争的结束,11 世纪末以来党项中央政权进一步稳定,才促成了西夏贸易地位的转变。

据洪皓记载,金人入侵中国北方之后,早先居住在秦州的众多回鹘人都迁回河西,成了党项的臣民。③从 12 世纪中叶起,回鹘人开始在西夏的政治、文化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自一开始,他们就是西夏佛教文献的翻译者。在辽朝最终覆灭的日子里,党项人曾忠心耿耿地帮助过契丹皇室,所以可以断定,中亚哈剌契丹朝(即西辽)信仰佛教的契丹统治者必定与宗教信仰相同的党项人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最后应该指出的是,从党项法典可以明确看出,在 12 世纪初年,西夏与其北方和西方的邻人都保持了正常的贸易和外交关系。

③ [579]洪皓:《松漠纪闻》,卷上,第 3 页。关于洪皓,见[139]《宋人传记》,第 2 卷,第 464—465 页;

[800]《宋人传记资料索引》,卷 2,第 1505—150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