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奇珍中山国王墓

中山国王墓位于河北省平山县,是春秋战国时代中山国王璺的陵墓,王璺生于公元前344年,公元前327年成为中山国第五代君主。

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代位于太行山东侧的一个小国,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白狄族的一支鲜虞人建立的国家,分布在河北境内,以正定为中心。而至战国时期,发展成为北方“千乘之国”,在战国时期占有重要地位。

尤其是王璺执政时期,中山国国富兵强,曾与战国七雄中魏、韩、赵、燕五国共同称王,以抵御秦、齐、楚等强国的侵略。继后伐燕也取得大胜,国势达到空前鼎盛时期,使中山国跻身于强国之林,历史地位更显重要。

那时,中山国和赵国世代为仇,经常发生战争。历史上著名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强兵富国消灭中山。

中山国自建国至灭亡,历时400多年,但由于史书缺载,有关中山国的资料只靠零碎的推断。而中山国王璺的陵墓则证明了中山国的真实存在,他36岁去世,他生前耗费巨资为自己营建陵寝,制作玩物。

国王墓为一大型墓群,三号至六号4座大、中型墓呈东西向排列,附近都有陪葬坑。另距城址西墙2000米处,并列着一、二号两座大墓,墓上及附近有建筑遗址、陪葬墓、坑等。

一号墓最大,为中山国王之墓,埋葬时间约在公元前310年左右。墓上封土呈方形,由下而上为3层台阶。第1层内侧有卵石筑成的散水,第二层有回廊建筑遗址。

墓主室平面呈中字形,南北长约110米,宽约29米。室壁成4级阶梯,表面用白粉涂饰。椁室在室内中部,平面方形,用厚约两米的石块砌成,椁室内约有四层套棺。

一号墓椁室内发现了珍贵的兆域图铜板,兆域图是一幅葬域建筑平面图,图中注明建筑各部分尺度以及王后和夫人的棺椁制度等。它是我国最早的建筑设计图,根据此图并结合遗址,可以推测出王墓建筑的原状非常雄伟。

一号墓南北各有一条墓道。墓葬的周围有6座妾、婢陪葬墓、两座车马坑、一座杂殉坑和一座葬船坑。

国王墓的随葬器物很多,但多属雕塑作品,主要是生活用具和礼器等,有青铜礼器、兵器、乐器,以及玉器、金器和陶器等随葬品10000余件,真实地再现了中山国的物质生活面貌。

一号墓的青铜器有鸟柱盆、错金银龙凤座方案、虎座15连盏灯、错银双翼神兽、错金银虎噬鹿器座、错金银犀形器座、错金银牛形器座、错金银神兽等;发现于六号墓的,有银首人形灯、鸟柱盆、错银镶金镶绿松石牺尊等。其中,各种动物形器物,造型都很生动。最成功的作品是错金银虎噬鹿器座。作者选择了虎已将鹿攫住、鹿犹在挣扎的瞬间,虎腹弯曲贴地,尾平甩起,四肢有力地撑持着,预示即将转身腾跃,从姿态的转变中表现了力度和运动感。

虎座立柱上有15盏灯歧出,有如灯树。底盘由3只一首双身的虎承托着,盘镂空刻蟠龙,盘上立有两个裸上身的人正与灯树上的6只猴子戏逗,树中间栖大鸟,再上,有长龙向顶部攀援。

全器由人、猴与灯柱的比例和各种动物的动作与相互关系,造成向上、向四周扩展的空间感觉。

银首人形灯是以多种材料制作的:人的头部银制,眼珠以黑宝石镶嵌,铜制的衣服以红、黑色漆填卷云纹饰;两手握双螭,其左由两螭相衔接,连着上下两个灯盏,右边螭首咬住一根饰有错银蟠螭纹的灯柱,柱顶为第三个灯盏,灯柱上有蟠螭逐猴。人的形象较呆滞,但构思甚巧,制作精工。

错金银龙凤方案以底座上的4只鹿承托,器的主体部分为纠缠交叉在一起的4条龙4只凤结构而成,局部变化多端而整体关系明确简洁,显示了战国金属工艺作品的构思精密和制作严谨。

一号墓有50余件铭刻铜器,其中有“刻铭铁足铜鼎”、“夔龙纹铜方壶”、“铜圆壶”,方壶与大鼎铭文为中山王所著,这几件铜器铭文提到了导致燕国内乱的燕王哙让位于相邦子的事件,中山国见机派相邦司马赒率军北略燕国,占领数百里的燕地。

中山国王墓中的玉、石器多发现于一号墓和三号中型墓,玉器有1000件以上,它们质地坚硬、光泽温润,彩色柔和,是崇高与珍贵的象征,大部分也是刻画着抽象的动物形态。

重要的有3件小玉人,其中两件为头梳牛角形双髻的妇女,一为儿童;由虎、蟠虺和兽面等纹饰组成的浮雕线刻石板;玉佩饰中的三龙蟠环透雕佩及龙、虎形佩,具有玲珑剔透之美。

随葬陶器中的动物造型有鸟柱陶盆、鸭尊等,多为黑陶,磨光压划几何纹。尤其是带有压划纹的磨光黑陶鼎、石制六博棋盘、鹰柱大盆,以其精巧的做工,独特的造型,反映了中山国手工业在铸造冶炼及工艺加工等方面的高超技术。

鸭尊器腹圆形,以鸭头为流,鸭尾为鋬,下有鸭爪形双足,有的器盖以鸟为钮,造型不求逼真而饶有情趣。此外,还有木雕兽面等。

中山人自古就以擅长酿酒而闻名,一直流传着许多与酒有关的神奇故事。国王墓中发现的酒已埋藏了2300多年,仍然散发着浓郁的醇香之气,是世界上第一次发现的最古老的实物酒。

国王墓中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形象地说明了中山国人的聪明与智慧。他们在继承北方优秀文化的同时,又吸收着中原文化的先进成分,创造出了令世人惊叹的灿烂文化。

[旁注]

千乘之国 古代军队每乘拥有4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中等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

胡服骑射 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胡服骑射”之后成了我国服饰变化的总体倾向。减弱了华夏民族鄙视胡人的心理,增强了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依心理,奠定了中原华夏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服饰融合的基础,进而推进了民族融合。

牺尊 就是古代“刻为牺牛之形,用以为尊”的酒器,牺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的纯色牲,牲就是牛,因而也可称为纯色牛;牺尊有木质的,也有青铜的。

错金银 该工艺最早始见于我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错”,就是把金银涂画于青铜器上的意思。

[阅读链接]

中山国的历史文化面貌在我国的史书上很少见到,一直是历史学界长期悬而未解的问题。

1974年,在河北省平山县发现的中山国王璺的陵墓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史料。

有些考古学者认为因为在墓中有鲜虞族的器具,所以推断中山国最早是由北方民族鲜虞人所建立,而也有人认为中山国境内鲜虞与华夏民族因长期来往与共同生活而融合,使得彼此文化上的差异也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