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 事变,这是它们企图征服全中国的前奏。蒋介石政府对外奉行不抵抗政策, 叫嚷”“攘外必先安内”。他命令东北军不予抵抗,致使几十万东北军不战而溃,东北三省迅速落入日军手中。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蒋介石的卖国政策,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全国很快掀起了抗日反蒋的浪潮。

“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夕,宋庆龄奔母丧由法国经德国、苏联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8 月 18 日,宋庆龄在上海参加了母亲的葬礼。之后,她惊闻蒋介石逮捕并秘密杀害了她的好友、一代英豪邓演达。宋庆龄悲愤之极,怒气冲天,当场将茶桌掀翻,指着蒋介石的脸,骂他残害忠良。特别是当蒋介石政府于 12 月 17 日血腥镇压了南京、上海、北京、济南、安徽、江苏等省市要求出兵东北收复失地到南京请愿的学生之后,宋庆龄痛心疾首,大声疾呼:“我不忍见孙中山四十年的工作被一小撮自私自利的国民党军阀、政客所毁坏,我不忍见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的中国,因国民党背弃自己的主义而亡于帝国主义。”

1932 年 1 月 28 日晚,日本军队突然袭击驻守在上海的第十九路军。以蒋光鼐将军为总指挥、蔡廷锴将军为副总指挥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广大市民的支持下,抵制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奋起反击,爆发了著名的淞沪抗战。

当时,由于在东北顺利得手,日本帝国主义气焰十分嚣张,扬言要在 48 小时之内占领上海,三日内封锁中国。这一次他们却打错了如意算盘,他们遇到了我十九路军的顽强抵抗。

十九路军并非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但将士们爱国情绪高涨,深知:捍卫守土,是其天职,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卫国守土而抵抗,即使牺牲至一卒一弹,绝不退缩。上海各界爱国群众,纷纷组织义勇军、救护队、运输队、宣传队、募捐队,从各方面支援十九路军。因此,战况异常惨烈。

在淞沪抗战期间,宋庆龄以全部精力投入支前工作中。她不顾个人安危, 多次亲临前线,或鼓励将士浴血奋战,或慰劳官兵奋勇杀敌。有时敌机就在上空袭击,她却镇定自若,一派巾帼大将风度。当她看到前方伤亡惨重,急等救护,官兵生活给养很差,医护更是奇缺之后,就立即同何香凝等人协商, 紧张地投入为部队筹饱和建立伤兵医院的工作。她不辞辛劳,以各种形式为前线将士募捐筹款。由于工作忙碌,几乎每天在外面奔走,常忙得连午餐都顾不上吃。为支援十九路军的军需,宋庆龄几乎把自己的钱都花光了。

正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十九路军抗击优势敌人达一个月之久,使日本侵略军受到沉重打击。他们三易主师,多次增兵,都未能越雷池一步,始终被压缩在吴湘沿海一线。宋庆龄高度赞扬了十九路军的英勇行动。她说: “十九路军卫国抗敌之忠勇实为真正之民众武力,他们明知众寡悬殊,器械财力均不如人,而能不顾一切,以血肉为中国争一线之生机,使世界知中国尚有不可侮之军队与民气,不特为军队之模范,实为革命之武力与反帝国主义之先锋”。

与此相反,自“一·二八”事变前的 1931 年 10 月起,蒋介石就不给十九路军发放军饱,武器弹药也不予补给,更有甚者,还把人民的捐款截留归“公”,欠饷在捐款中扣除,余款上缴。当日军侵犯上海后,蒋介石一方面

惊惶失措,立即迁都洛阳,另一方面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策划下开始通过“国际联盟”与日本和谈。他顽固推行“先安内后攘外”政策,提出“宁忘九·一八,毋忘平赤祸”的口号,终于在 1932 年 5 月 5 日正式批准与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答应了日方提出的屈辱性条件,迫使十九路军撤离了阵地。一场轰轰烈烈的浴血抗战,最后夭折了。

“一·二八”事变后的三十多个日日夜夜,宋庆龄爱国爱民不屈不挠, 站在民族革命斗争的最前列。十九路军官兵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在她的身上充分地体现出来了。一个美国记者在此期间采访了她的事迹后,万分敬佩, 这样写道:“孙先生之宋夫人,德才如玉,刚强正直,爱国主勇,不畏强暴, 极力宣传抗敌救国,卓有成效,举目环球,无与伦比,啊,她是一位敢死之救国女杰。”

1932 年 2 月,日本帝国主义妄称东北已脱离中国,组织傀儡政权“满洲国”,1933 年 1 月,又宣称热河省为“满洲国”领土,攻占了山海关和临榆县城。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抵抗,山海关守军全部壮烈牺牲。但国民党热河省省长汤玉麟推行不抵抗政策,致使热河省仅十天就全部沦陷。

宋庆龄得知消息后,准备北上组织妇女救护队,救护伤兵。后因工作繁忙难以分身,改派他人赴北京慰问伤兵。同年 3 月,她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联合上海 30 多个进步团体,组成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国民御侮自救会”,她担任会长,并发表长篇演说,第一次提出她对于中国抗战的全面主张,即四项要求:派遣全国至少百分之八十的军队去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收复东北、热河、保卫中国;武装人民并组织义勇军;立即恢复人民的民主权利;停止向中国苏维埃区域进攻。

1934 年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宋庆龄、何香凝、章乃器等人发起成立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宋庆龄担任筹备会主席。6 月 20 日, 由宋庆龄领衔的 1779 位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委会的发起人、赞助人决定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救国六大纲领》以《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名义在全国发表,其主要内容是:全体武装总动员;全体人民总动员; 全体人民总武装;采取没收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一切财产及卖国贼财产以解决抗日战费;成立工农兵学商代表选举出来的全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联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一切军队作友军,与一切守善意中立的国家建立友谊关系。同时,还发表了对日作战宣言。这是“九·一八”事变后,继苏区民主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对日宣战之后,第二个代表中国人民对日宣战的宣言。宣言号召一切爱国者共同讨论和决定抗日计划与办法,宣言指出,现在已到了人人要问自己愿不愿做亡国奴的时候了,如不愿做亡国奴,只有自动起来对日作战,完全抛弃依靠政府的幻想方能自救救国——中国人民已到不战不胜的时候了。

1935 年,日本帝国主义利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加速了侵华步伐。5 月,迫使国民党政府签订《何梅协定》,攫取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然后,又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妄图鲸吞我华北五省和平津二市,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935 年 8 月 1 日,中共中央为建立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宣言指出中华民族已到了“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的生死关头,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 年 12 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一二·九”运动。学生们悲愤地指出:“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学生们也第一次喊出了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呼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从而掀起了中国革命的新高潮。

当北平“一二·九”运动的巨浪涌到黄浦江的时候,上海的抗日救亡运动立即迅速高涨。此时宋庆龄在上海。她的心和广大师生是相通的。她在详细了解了北平的运动情况之后,亲自向学生捐款作为抗日宣传之用。在上海, 宋庆龄积极参与和领导了声势浩大的救国救亡运动。

1936 年 1 月 28 日,上海各界 800 余人,在上海市商会举行纪念“一·二八”四周年大会,会上正式成立上海市各界救国联合会,选举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沈钧儒、章乃器等 30 人组成理事会。同年 5 月 31 日,全国各界救国会也在宋庆龄等的号召和组织下,在上海秘密成立,会议通过了成立宣言和救国政治纲领。11 月 10 日救国会举行孙中山诞辰 70 周年纪念活动, 宋庆龄发表纪念词,号召全国同胞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她说,铁和血一定可以铸成出灿烂辉煌的民族解放。

1936 年 11 月 22 日深夜,国民党当局在上海逮捕了救国会的负责人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王造时、沙千里、史良七人(史称“七君子”)。随后将他们移解苏州,关押在江苏省高等法院看守所。事件发生,在宋庆龄的带动下,各方人士纷纷向国民党提出抗议,国内外各界兴起援救“七君子” 的运动。

蒋介石顽固实行内战独裁政策,也遭到国民党军队内爱国官兵的反对。12 月初,爱国将领张学良只身前往洛阳会见正在那里部署“剿共”内战的蒋介石,要求他释放“七君子”。张学良甚至质问蒋介石:“这样专制,这样摧残爱国人士,和袁世凯、张宗昌有什么区别?”但蒋介石根本不理这一套, 他一方面继续镇压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一方面亲临西安逼迫已与红军达成停战协定的张学良、杨虎城将军重点“剿共”战火,进行自相残杀、亲痛仇快的内战。张、杨二人在“哭谏”未果之后,于 1936 年 12 月 12 日被迫实行“兵谏”,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及国民党军政要员十多人,并且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释放救国会领袖等等。

宋庆龄得知消息后,在事变当日发表通电拥护张、杨的主张。她说,张学良做得对,要是我处在他的地位,我也会这样做,甚至还会走得更远!但面对严重而又复杂的局势,宋庆龄以全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在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条件厂释放蒋介方等人。她甚至不顾个人安危,邀请何香凝同在西安,以促成事变的妥善解决。中国共产党也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 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对事变各方进了.-i 大量很苦而又有成效的工作,终于使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蒋介石在答应了抗日条件、承诺不再内战以后被释放。以此为契机,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促进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发动。

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帝国主义寻找借口突然进攻北平附近的芦沟桥, 妄图实现征服全中国的野心。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就是“芦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事变后,日军依仗强大的军事力量很快占领北平、天津。8 目 13 日,日军又大举进攻上海,企图迅速直捣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实现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

8 月 14 日,国民党政府发布了自卫抗战声明,宣布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

侵略所逼迫,不得已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接着,先后调集 70 余万人投入淤沪抗战,华北各地的国民党军队也纷纷对日军的入侵进行抵抗。中国共产党早在 7 月 8 日就已向全国发表抗战宣言,红军迅速集中并奔赴抗日战场。目睹全国抗战局面的出现,宋庆龄无比激动和兴奋。在一封信中,她这

样说:“中华民族现在已经像一个巨人似地站起来抵抗日本侵略了。全国在精神、行动和意志上这样团结一致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未有的。47500 万的中国人民必然不会灭亡。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消灭他们。”她相信中国是不可征服的。她到处作抗日演讲,撰写救亡文章,呼吁人民行动起来为抗战出钱出力。有一次,她来到上海南洋女子中学演讲,教师和学生很快就把礼堂坐得满满的。宋庆龄这天穿着十分朴素的衣衫,脸上挂着慈祥的充满胜利信心的微笑,操着十分亲切的上海地方口音,生动地向师生们介绍当时的抗日形势。她慷慨激昂,热情洋溢,号召妇女们要爱国、爱人民,为中国的抗战贡献出一份力量。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演讲中,她那种坚毅的神情和爱国的热忱,深深地打动了广大师生的心。在她的鼓舞下,师生们在校内外开展了为前线抗日战士、为难民同胞的募捐活动。短短几天中,在南洋女中校长所居住的西康路一带的居民就赶做出一千多件丝棉背心,送往前线和有关救济单位。

在上海,中国军民顽强抵抗,阻击日军近 10 个师团 30 万人、50 余艘军舰、500 架飞机的进攻达三个月之久,并击毙日军将校级军官十余人,敌军伤亡五、六万人。“八·一三”抗战挫败了敌人速战速决的战略,打乱了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的整体计划。但在日寇的大量增兵和疯狂进攻面前,中国驻军

虽顽强奋战最终还是被迫撤退。1937 年 11 月中旬,上海沦陷。为了宋庆龄的安全,中共中央建议宋庆龄离开上海去香港。宋庆龄为了获得为全民抗战服务的自由,以便对祖国的解放事业做更多的工作,她决定接受共产党的建议前往香港,而不是随国民党的高级官员西撤。12 月下旬,在新西兰朋友路易·艾黎和中共地下党工作人员李云的掩护陪同下,宋庆龄登上停泊在外滩黄浦江上的法国邮船离开上海前往香港,抵港后暂居九龙,继续为祖国人民神圣的抗战事业而战斗。

为了争取更多国际友人的援助,支持浴血抗战的中国人民,宋庆龄一到香港就和八路军驻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商议,准备建立一个专门组织。经过紧张筹备,以宋庆龄为主席的“保卫中国同盟”于 1938 年 6 月 14 日在香

港宋庆龄寓所宣告成立,总部设在香港半山区西摩道 21 号。她动员并团结了许多知名的中外人士支持或参加了“保卫中国同盟”的工作。她还明确宣布“保卫中国同盟”的目标是:在现阶段抗日战争中鼓励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民主的人士进一步努力,以医药、救济物资等供应中国。可见,“保卫中国同盟”的任务就是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服务,它的口号是“帮助中国人民进行自救”。

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始终把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武装部队和根据地视为异己力量。从 1938 年底开始,不仅大量削减甚至停发给八路军、新四军的军饷, 而且还对抗日根据地实行长期的军事和经济封锁。为此,宋庆龄领导“保卫中国同盟”经过种种艰苦努力,克服运输途中的道路困难和国民党的层层阻挠,把抗战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数万名浴血抗战、热诚爱国的八路军、新四军广大官兵来说,这如同“雪中送炭”!

不仅如此,她还安排和介绍了许多外国著名医生如白求恩、米勒、柯棣华、巴苏、法莱、布朗、哈里森等前往解放区,其中有的人还为中国革命献出了生命。

1941 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九千余人的新四军皖南部队在转移途中遭七万余名国民党部队的包围和袭击,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仅有千余人突围。事变发生后,一方面,蒋介石发布命令,掩盖事实真象,诬称新四军叛变,另一方面自知理亏,严密封锁消息,不许新闻界予以报道。周恩来不得不在重庆的《新华日报》上愤怒而痛心地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宋庆龄知道消息后,与何香凝、柳亚子等人联名起草致蒋介石及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的公开信,愤怒谴责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同时,又在“保卫中国同盟”的机关刊物《新闻通讯》上予以详尽报道,打破了国民党的反动封锁。

1941 年 12 月 8 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和英国在

太平洋的战略基地新加坡,太平洋战争爆发。随即,日军进攻香港,12 月 25 日,香港沦陷。在工作人员的再三要求下,宋庆龄才搭乘最后一班飞机从启德机场起飞前往重庆,当时离香港沦陷只有 6 小时,日军已逼近机场,飞机起飞后几分钟,机场即遭轰炸。

重庆是与香港完全不同的地方。它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被称为“陪都”, 情况十分复杂。大约经过了半年多的艰难准备,“保卫中国同盟”才于 1942

年 8 月在重庆恢复。在重庆的四年里,宋庆龄以顽强不屈的精神,领导“保卫中国同盟”克服了重重困难,从各方面继续大力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和根据地。她与中共驻重庆办事处经常保持联系,多次接待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林伯渠等中共领导人。她还多次主持集会,缅怀先烈,申张正气。她大义凛然,威武不屈,始终站在民族解放的最前线。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 月 2 日正式签署投降书。八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盼来了胜利的一天。人民群众热泪盈眶,纷纷涌上街头欢庆胜利。宋庆龄也同全国人民一道沉浸在无比的激动和欢乐之中。但是在短暂的庆幸之余,和许多爱国志士一样,她不得不开始思考一个重大的问题:抗战胜利了,中国向何处去?光明与黑暗的较量也许即将到来,她又将面临新的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