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是二十世纪一位杰出的女性;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是保卫世界和平事业的久经考验的前驱;是全体中国少年儿童慈爱的祖母。她鞠躬尽瘁,七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献给了世界和平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因此,她赢得了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一、童年和少女时代

1893 年 1 月 27 日(农历壬辰年十二月初十),上海陕西北路 369 号一个传教士家庭迎来他们第二个女孩的降生。这个家庭就是后来被称作中国的四大家族(蒋、宋、孔、陈)之一的宋家,这个女孩就是后来被人们誉为“国母”、“国之瑰宝”的宋庆龄。

宋庆龄,曾用名庆琳,化名苏西、林泰,教名露瑟萝,学名罗莎蒙德

(Rosamonde 亦译作洛士文),日文化名中山琼英。

宋庆龄原籍广东省海南岛(今海南省)文昌县。她的父亲宋嘉树(乳名阿虎,号耀如)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牧师兼实业家,其一生曲折坎坷,极富于传奇色彩。

1866 年 9 月,宋嘉树出生于海南岛文昌县一个商人家庭,是次子,本名韩教准,后来因过继给自己的堂舅为子,改名宋嘉树。1875 年夏,九岁的宋嘉树便流落南洋。他和一个哥哥一起投靠在爪哇(Jawa 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的一个最重要的大岛)的一个亲戚,在那里当学徒。1878 年初,宋嘉树跟随堂舅不远万里横渡太平洋去了美国东海岸城市波士顿(Boston),帮助堂舅经营丝绸茶叶铺。期间,结识了一些在美国留学的好朋友。他们纷纷劝宋嘉树去学校读书,由于堂舅的坚决反对,小嘉树暗下决心,选准机会,偷偷地跑进停泊在波士顿港口的一艘政府缉私船上。也许是船长佩服他的胆量,或是喜欢他追求独立创业、追求自由的勇气,船长不但没有处罚他,还热情地帮助他,让他在船上做杂役。之后,他随船长来到了美国南方的北卡罗来纳州(North Carolina),结识了当地教堂的牧师。1880 年 11 月 7 日,14 岁的宋嘉树接受了基督洗礼,被命名为查理·琼斯·宋(Charles Jones Soong),人们习惯称之宋查理。1881 年 4 月,宋嘉树进入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圣三一学院学习,一年后转学到万德毕尔特大学神学院学习。1885 年5 月,宋嘉树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几经辗转,1886 年 1 月,宋嘉树回到了上海。

在上海,他一边传教布道一边兴办实业。特别是与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结识与交往,使宋嘉树发生了一生中最大最根本的转变,很快便成为孙中山的热情支持者和挚友。

宋嘉树常常向孩子讲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曲折经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思想,与命运抗争不怕艰难困苦不屈不挠的意志,不卑不亢谦虚自尊的精神以及对子女大胆和有远见的培养,都对宋庆龄崇高品格的形成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宋庆龄的母亲倪桂珍,浙江省余姚县人,1869 年出生于上海。据记载, 她是我国明代著名科学家、学者徐光启(1562—1633 年)的后裔。

倪桂珍从小聪明伶俐,好学上进,成绩优异,尤其擅长数学,会弹钢琴。17 岁高中毕业就留校任教。她虔信宗教,热心慈善事业,积极参加教会活动。

1887 年仲夏,19 岁的倪桂珍与 22 岁的宋嘉树在上海结婚。由于他们俩的信仰、性格、志趣相投,结婚后的生活美满幸福、和谐融洽。特别是在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上,她们有共同的责任感和极其严格的要求。

宋庆龄共有姐妹兄弟六人,三男三女。大姐宋霭龄(1890—1973 年), 自幼聪明、坚强,后来嫁给山西巨商之子孔祥熙(1880—1967 年)。妹妹宋美龄(1897 年—)1927 年 12 月和蒋介石结婚。另外还有三个弟弟宋子文(1894

—1971 年)、宋子良(1899 年—)、宋子安(?—1967 年)。由于宋氏家族中有三个不平凡的女儿,宋庆龄的父母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杰出的父母之一。

宋嘉树、倪桂珍夫妇极其重视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特别是把女儿作为智力上与男子平等的家庭成员来对等,在当时的中国家庭中是罕见的。因此, 宋庆龄十分敬爱自己的父母,珍视和继承了父母身上许多优秀的品德。

宋庆龄的童年是幸福和愉快的。她出生以后,家境渐好,日子慢慢富裕起来。她的父亲特意在上海虹口郊区农村买地建房,自己设计,半土半洋。这个优美而简朴的环境,使得孩子们能自由地奔跑玩耍,采集花草,捕捉虫鸟,无拘无束地嬉戏。优雅、和谐的环境,民主、欢乐的气氛,陶冶了宋庆龄的志趣和情操,培养了她独特的品性:文雅善良,热爱生活。

宋庆龄从小喜欢学习,读书很用功。当天色已晚她还在读书的时候,父亲劝她休息。她则回答说:“把功课准备好,我才快活。”她喜欢思考,凡事都要动脑子。她喜欢问问题,喜欢寻根究底,随便什么问题,如果要她相信,她总要问为什么。在中西女塾读书的时候,每周三学校经常请一些名人来校主持宗教讨论会,宋庆龄每次都要向主持人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一次,她的妹妹生气地问她:“你为什么总向李牧师提问题?难道你不忠实信仰?”

宋庆龄小的时候,常常有自己的主见。有一次,她和许多同学一起上福音课。她很安静地听老师讲了圣经中的一个故事。记载说,耶酥把所剩的几个饼和几条鱼向天祝福后分给了跟随他的几千人吃了。宋庆龄听了以后马上说这不可能是真的。当时,她只有六、七岁。

宋庆龄儿时性格中,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她聪慧、含蓄、沉稳。她的情绪总是稳定的,从不慌张。她富于同情心,她的心肠很软。

有一次,她在学校里看见厨师宰鸭的情景,她就跑开了,并且为此哭了起来。从此,她在这个学校里就再也不吃鸭了。

宋庆龄很喜欢文艺。尽管她生性文静,但在文艺演出的时候却很大胆, 而且演技出众,经常博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1908 年 7 月,15 岁的宋庆龄从上海中西女塾(MctyeireSchool for Girls马克谛耶女子学校)毕业。不久,她带着父母嘱托,和妹妹一起依依不舍地离开上海,乘船赴美国留学。

他们首先来到了新泽西州萨米特镇的一所私立学校补习功课,准备有机会的时候报考大学。在这里,宋庆龄专心好学,兴趣广泛。她常常贪婪地阅读成年人看的小说和其他书籍,包括历史、哲学等。

1909 年 9 月,宋庆龄终于考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

(Wesleyan College for Women)文学系。入学后,她更加勤奋刻苦,阅读了大量的文史哲著作。同时,她也热心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她曾担任学院校刊《威斯里安》的文学编辑,又是学院文学社的通讯员,还是院戏剧俱乐部的演员。她的全面发展深得同学们的钦佩。

宋庆龄最关心的还是祖国的命运。她特别喜欢学习祖国的历史,关心中国人的幸福。她时常从爸爸的信中了解中国革命艰难曲折的发展情况。

1911 年 10 月 10 日,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成功。之后, 宋庆龄接到了父亲寄来的象征民族联合的五色旗。她激动得满脸通红,立刻从房间的墙上把旧国旗一把扯下来,踩在脚下,高喊:“打倒龙!高举共和

国的旗帜!”这是多么炽烈的感情呵!当同学们问她为什么总是那么多地考虑国家的事情时,宋庆龄回答说:“我不能忘记中国,如果忘记了,人生就没有了意义。”

不久,宋庆龄在校刊上发表了一篇热情洋溢的政论文章,题目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文章说,“在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和政治家看来,中国革命是滑铁卢以后最伟大的事件,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这场革命取得了最辉煌的成就,它意味着四万万人已从君主专制政体的奴役下解放了出来。这个专制制度已经存在了四千多年;在它的统治下,生存、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是被剥夺的。它还标志着一个皇朝的覆灭。这个皇朝的残酷压榨和自私自利,使这个一度繁荣昌盛的国家,沦为一个贫穷不堪的国家。清政府被推翻,意味着具有最野蛮的制度而又道德沦丧的这个皇朝的毁灭和废除。”

她说:“一切苦难,如饥荒、水灾和各方面的倒行逆施,其根源都是由于清朝暴政及其贪官污吏。压迫是这场惊人的革命的起因。在清朝官吏看来是一场灾难,实际是造福于人民的一大幸事。”她称赞自己的国家说:“一个拥有世界人口四分之一,定居在地球上最大版图上的民族,他们的文明如此光辉灿烂,不可能不对提高人类美德产生影响。中国是第一个拥有刑事法典的国家;她的哲学家对人类思想的发展有过最宝贵的贡献;她那丰富的文献和优良的社会伦理规范,简直是无与伦比。”“人口众多,热爱和平的中国,将作为和平的化身,站在世界的前列。”

这是多么美好的祝愿呵!这是身处异国他乡尚在求学的十几岁的少女对自己祖国表现出的最真挚的热爱呵!这字里行间,无不充满激情和力量,震憾人心。宋庆龄曾引用拿破仑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的爱国豪情,这句话就是: “中国,一旦行动起来,整个世界将为之振动。”

1908 年至 1913 年,宋庆龄在美国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青少年时代。六年里,她从一个天真烂熳的少女成长为一个拥有事业心、日趋成熟的青年女子。日渐炽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自尊的无限激情,祖国对儿女急切的召唤,使得宋庆龄放弃了在美国继续学习的打算。1913 年春,当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以后,便决定立即问国,投身到救国救民的大潮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