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宋庆龄 56 岁。经过几十年革命斗争的艰苦磨炼,她已经成长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十分崇敬的伟大女性,成为全国人民拥护、爱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她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丰功伟绩,给中国共产党许多难能可贵的帮助。她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她温文尔雅,安详宁静,但从不居功自傲,而是欣然接受人民的重托,呕心沥血,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紧张而繁忙的国务活动中去,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她经常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就国际、国内的重大问题交换意见,推心置腹,彼此关心,亲密无间,建立了深厚的同志情谊。

她不顾身体的劳累,经常深入基层视察,倾听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她先后走遍了祖国的四面八方。1950 年 10 月,冒着即将来临的严寒, 走遍了东北三省,视察了鞍山钢铁厂、长春市郊区、黑龙江双城县农村及部队。回来的路上又去秦皇岛码头视察。1951 年 11 月,她视察华北地区,参观了张家口、大同、北戴河等地。1955 年 5、6 月间,她到了上海国营第一棉纺厂和江苏松江专区以及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儿童医院、同仁医院、市立第四妇女保健医院等地,亲自调查研究,为即将召开的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做准备。在以后的国家建设中,她提出了许多具有战略意义和指导意义的见解,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宋庆龄还是一位人类的和平使者,她为维护世界和平,为加强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的友好交往,为新中国的外交工作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宋庆龄喜欢鸽子。因为鸽子象征着和平和幸福。鸽子温顺、纯洁、美丽, 是有灵性的好动物。在上海和北京的家里,宋庆龄饲养了不少鸽子,她亲自给它们喂食,听它们“咕咕”地叫,让它们飞落在自己的肩上、手臂上。这时的宋庆龄总是愉快的,总是慈祥地微笑着。

早在三十年代,宋庆龄就是一位勇敢的和平卫士。她到过苏联、德国、法国等地。她还是少女的时候就去过美国,后来又跟随孙中山先生奔走日本各地。在中国黑暗的年代里,她结识和交往了许多进步的国际友人和民主人士,有的成了终生的朋友。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拥有了一个保卫世界和平、加强国际交往更宽阔的舞台。她先后出访过苏联、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锡兰等国,结识和交往了许多新朋友。1950 年,她当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领导成员,1952 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

在国际活动中,她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发扬进步文化,争取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增进了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好交往,受到了中外各方人士的广泛崇敬,被国际上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

宋庆龄也是一位关心妇女、儿童事业的慈祥的母亲,是全体中国少年儿童热爱的祖母。

建国后,她继续为妇幼事业操劳、工作,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她重视妇女的作用,关心妇女的解放,主张男女平等,要求在法律上确保妇女的各项权利,使她们能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进一步的贡献。

对于新中国的儿童工作,宋庆龄强调一方面要关怀少年儿童的生长,做好儿童保健工作。另一方面,她强调更要重视儿童的教育。她说,儿童是我

们的未来,未来的世界是属于儿童的。但是,她又认为,儿童的成长不是自发的,需要用正确的思想去教育。她说,离开了教育,即使老子是英雄,儿子也不一定会成为好汉;幼苗纵然是要生在肥沃的土地上,但如果没有农民细心的培育,不去锄草、施肥、灌水、除虫,就很难长成茂盛的庄稼。

在她的关怀下,中国福利基金会先后创办了《儿童时代》半月刊,少年宫和儿童艺术剧院等,为少年儿童的成长开创了新天地。

宋庆龄是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她更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她曾列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大会上致词,成为唯一的在大会上发言的非共产党人士。据说,在 1957 年 4 月,她曾向当时党的领导人之一刘少奇同志表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党中央郑重讨论了她的这一要求,刘少奇和周恩来亲自去看她,转达了中央的意见,并告诉她:你暂时留在党外对革命所起的作用会更大些,你虽然没有入党,我们党的一切大事,会随时都告诉你,你都可以参加。周恩来还说,中国有千百万共产党员,但只有一个宋庆龄。可见,中国共产党对她的尊敬与信赖。

1957 年 11 月,她被邀参加由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及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在这次聚会上,她会见了许多外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激励她继续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和努力。

星移斗转、岁月沧桑。1981 年 5 月 15 日,宋庆龄迎来了她一生最光荣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一致决定接受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一生的追求,一生的夙愿终于实现了。而此刻,宋庆龄正身患重病接受治疗。宋庆龄同志鞠躬尽瘁为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为国家和人民建立了光辉的业绩。为此,1981 年 5 月 16 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

1981 年 5 月 29 日,我国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杰出的国际政治活动家,卓越的国家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宋庆龄因患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宋庆龄同志逝世后,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决定为宋庆龄同志举行国葬,以表达我国各族人民的沉痛悼念。

  1. 月 31 日至 6 月 2 日,首都各界十多万人来到人民大会堂吊唁大厅,瞻仰宋庆龄的遗容,缅怀她一生革命的光辉业绩。

  2. 月 3 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都万人集会隆重追悼宋庆龄。邓小平在悼词中说,宋庆龄同志,七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献给了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她威武不屈、富贵不淫、高风亮节、永垂千古。

宋庆龄同志留下遗言,要求身后骨灰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的宋氏墓地, 埋在她父母墓的右边,把已故的伴随她五十多年的李妈(李燕娥)埋在墓的左边。

1981 年 6 月 4 日,上海万国公墓庄严肃穆。整修一新的宋氏墓地,龙柏

苍翠挺拔,冬青树环绕周围。上午 9 时 50 分,宋庆龄的骨灰安葬典礼开始。哀乐奏起,人们肃立默哀,宋庆龄名誉主席的骨灰盒安然放进洁白如玉的大理石椁。一朵朵鲜花轻轻地撒在她的墓上。墓的周围放着宋庆龄生前喜爱的兰花、杜鹃花和郁金山草。素净的墓碑上镌刻着:

“一八九三年——一九八一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之墓一九八一年六月四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