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平均雷暴日数

中国年平均雷暴日数的分布形势是南方比北方多,山区比平原多,陆面比水面多。中国雷暴日数最多的地区是云南南部和两广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可达 90~100 天甚至更多。其中西双版纳和海南岛中部山区,年平均雷暴日可达 120 天以上。例如勐腊年平均雷暴日数为 123.7 天(最多年 148 天), 儋县 122.5 天(最多年 139 天),景洪 120.8 天(最多年 149 天)等,都是中国雷暴最多的台站。

青藏高原东部和横断山区中北部是中国仅次于云南、海南岛的多雷区, 许多台站每年都可达到 80~90 天,例如西藏索县年平均雷暴日数 94.8 天(最多年 118 天),那曲(黑河)每年 85.2 天(最多年 98 天)。

从两广和青藏高原东部这两个多雷区向北,雷暴日数明显减少(广州平均每年 81.3 天)。中国东部地区大约北纬 30°以北,青藏高原东部大约北纬 35°以北,年平均雷暴日数就降到 50 天以下,一般为 30~40 天左右(上海 30.1 天,北京 35.6 天,哈尔滨 30.9 天)。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西北部雷暴十分稀少,一般每年只有 5~10 天以下,例如柴达木盆地察尔汗每年平均仅 1.7 天,冷湖 2.3 天,新疆和田 3.2 天等都是中国雷暴最少的台站,这些台站有些年份甚至终年听不到雷声,例如柴达木盆地中的冷湖, 1961~1970 年的 10 年中就有 3 年没有发生过雷暴。但热带海洋中雷暴之少

也令人惊异,例如西沙永兴岛和珊瑚岛年平均雷暴日数分别为 33.4 和 30.2

天,这还算是多的;金门和马祖岛更少,分别只有 11.0 和 13.6 天;南海中的东沙群岛 1926~1936 年的 10 年间每年平均只有 7.2 天,1963~1970 年每年平均只有 8.1 天。

中国各地雷暴日数一律以夏季最多,但是除了隆冬季节以外,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都可闻雷声。大约长江、巴山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即使在隆冬也曾响过雷声。全国最多雷的月份是 6~8 月。例如广西沿海的东兴气象站8 月份平均高达 23.8 天(最多月份曾达 30 天,即几乎天天有雷),钦州 8

月 23.7 天(最多月 29 天),海南儋县 6 月 21.9 天(最多月 29 天)等。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因为雷暴高度集中在夏季,所以 7~8 月雷暴日数也高达

20 天以上。例如江孜 8 月平均雷暴日数 23.1 天(最多月 27 天),日喀则 8

月为 21.8 天(最多月 27 天,7 月份最多曾有 30 天有雷),申扎 7 月 20.1

天(最多月 26 天)等,这些气象站海拔多在 4 000 米以上。

中国各地雷暴发生的时间,大陆上都以午后到傍晚前后最多。例如,广州、上海雷暴分别集中在 12~20 时和 12~18 时之间;北京、哈尔滨的雷暴出现时间较晚,多集中在 14~22 时左右。全国以青藏高原雷暴的集中程度最大,如那曲, 93~94%集中在 12~22 时之间。

可是有些沿海台站、岛屿和高大河谷地区,夜雷暴增多,甚至比午后还要多。例如,沿海台站东兴以早上 6 时左右最多,河谷地形中的拉萨和河口

分别以 21 时和 02 时左右最多。

前面我们说过,一天打一次雷,和一天打几小时雷都是一个雷暴日,这样不能反映雷暴的强度,为此我们选择一些台站,列出它们的各级持续时间的出现次数,请看表 8。

可见,一般说来,南方沿海(如东兴、钦州)雷暴多,持续时间也长; 干旱地区(如格尔木、冷湖)雷暴少,持续时间也最短;青藏高原地区则介于其间(如那曲、拉萨),即雷暴日数不算少,可是持续时间一般不长,不超过 2 小时的居绝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