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鱼类“音乐会”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当你站在海岸边一眼望去,只见那水平如镜的海面,在太阳光映照下闪烁着无数的星点,朵朵船帆如同盛开的梨花在水面荡漾,白色的海鸥在蓝天翩翩飞舞。但是,你如能有机会从这宁静的海面潜游到水下,在那里你看到的将是一个喧闹的世界,海洋鱼类正在那里举行着美妙动听的“音乐会”呢。音乐会上有“演奏”的,有“唱歌”的。发出的声音也是多种多样,时强时弱,忽高忽低,富有很强的节奏,有的鱼儿发出的声音还真有些音乐的旋律,真是有趣极了。
在音乐会上,首先上台亮相的是活蹦乱跳的海虾。每当它们在海水中成群结队地漫游时,总是发出有节奏的“嘘嘘”声,显得十分悠闲自得。尽管如此,它们的“歌声”有时也会出现变调,一旦它们发怒时,那柔和的“嘘嘘”声突然消失了,代替的是像炸猪油或燃烧树枝时发出的“口兹口兹”声,听起来使人感到腻耳。
赶来参加音乐会的鼓鱼称得上是一位出色的吹鼓手。它发出的声音像阵阵的打鼓声“咚咚”响。那声响真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如果你不知道这是鼓鱼的“表演”,还真以为是谁在海上击鼓呢。这种鱼有时还能发出像铜铃声的清脆声音,或像母鸡下蛋后“咕咕”的急促叫声。
紧接着上台演唱的是我国著名的黄鱼。黄鱼包括大黄鱼和小黄鱼,个儿一大一小,它们“兄弟”俩都是喜欢成群结队洄游的鱼类。当它们在洄游时,大黄鱼常常发出“咕咕”、“沙沙”的响亮叫声;小黄鱼发出的声音则很特别,有时像猫叫,有时像在吹哨声,发出的声音很大,人站在甲板上也能听得很清楚。
善于演唱南腔北调的鲂鱼也自告奋勇上台献演。它的声音非常有趣,有时像一位患病老人在病床上发出的呻吟声,有时像饲养场里的老母猪发出的吭吭声,有时又能像壮汉睡熟时发出的打鼾声。
最后,是鱼类自由“演奏”表演,登台演出的,都是自己最拿手的曲调:箱鲀发出的像狗吠声;鱼发出的像猪叫声;赛音鱼发出的声音竟能与女高音相媲美;沙丁鱼发出的声音像“哗啦哗啦”的流水声。这些曲调此起彼落,互相呼应,有机地交织在一起,显得自然和谐。
鱼类既没有肺,也没有气管,更没有咽喉,它们的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鱼类发声主要是通过坚硬的器官相互摩擦或由器官喷出空气而发出声音的。如杜父鱼发声是由一部分鳃盖相互摩擦产生的;鲂鱼则是用舌颌骨发出响声的;泥鳅是由于肠内的空气泡突然从肛门放出而产生声音的;鱼鱼、翻车鲀是用上下咽喉的摩擦发出粗糙声的;猪鱼、刺鱼、刺尾鱼是利用背鳍、臀鳍、腹鳍与它们鳍前面的硬棘摩擦而发出声音的;有一种鳞鲀是由支持胸鳍的几根骨头相互摩擦而发出声音的。
鱼类的发声就是它们的“语言”,它们用发出的叫声进行相互的联系:有的是在寻找自己伙伴时的叫喊声,有的是在呼唤自己的妻子儿女时的呼叫声,有的是在求偶时发出的欢叫声,有的是悲哀或受到惊吓时发出的呼救声,有的是遇到敌害时发出的警报声。
鱼类发声为渔民捕捞鱼产品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信息。渔民们可以根据鱼类发出的声音来判断鱼的种类、鱼群的大小和它们分布的层次,从而决定下网的地点和时间。水产科学家已能利用不同鱼类发声的特点,研究制造出一种音响集鱼器。例如,将某些鱼类寻找同伴或求偶的“歌声”录制下来,然后再放到海水中播放,将鱼儿引诱集中起来,以便提高捕获量。军事上,通过研究鱼类发出的声音,区分生物与机械声音,对于海上作战、捕捉敌方舰艇也具有重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