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雕塑馆——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险峻,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

它的开凿年代,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后秦首先开凿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千米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离地面只有142米。山的形状奇特,孤峰突起,犹如麦垛,因此人们称之为“麦积山”。

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图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举世闻名的麦积山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说到麦积山,人们就不能不感叹造化的神奇。而且不说它酷似农家麦垛的独特造型,单就是它壁立千仞却又扑面而来的那种气势,就足以让人高山仰止了。

但是,麦积山的高度,却绝不仅限于它的山顶以及山顶上的塔尖,这里最让人叹为观止的还是那些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文化遗存,古老的栈道、神秘的佛龛、精美的雕塑和斑驳的壁画。

麦积山是一个独峰,在它的绝壁上,不仅有大大小小几千座洞窟佛像,而且修建的凌空栈道更是攀缘曲折。那么在古代,人们是如何在这万仞绝壁上,凿出洞窟,塑进佛像,架起栈道的呢?这一直以来都是个谜。

关于麦积山石窟修建的起源,在当地民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很久以前,在麦积山附近的山谷里住着一户人家,家里共有3口人,父亲、母亲和儿子,父母都是能工巧匠。

儿子渐渐地长大成人,老两口的头发也花白了。

一天,父亲把儿子叫到身边说:“我学艺将近40年了,一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凭这一身本领给后世子孙留下点什么,也不枉来人世一趟。”

儿子纳闷地看着父亲等着老人家说下去。

老父亲接着告诉儿子:“咱们这里有3处地方非常奇特,一处叫麦积崖,那是一座独峰,在它的悬崖绝壁上开凿石窟是最好不过。一处叫仙人崖,那是5座山峰,东、南、西、北四山环抱中间一峰,好似一朵盛开的鲜花。”

儿子眉峰一动,眼睛闪动着亮光。

老父亲继续说:“西峰下还有天然石穴,可容纳万人,也是个修建庙宇的好地方。还有一处叫石门,那里峰峦奇秀,林木苍郁,山间常有云雾萦绕,似仙境一般。从那里建造亭台楼阁,留给后人游览赏玩,也是功德一件。”

儿子看着父亲,点了点头说:“父亲,您的想法我明白了,您是想把这3个地方都开凿建造出来。”

父亲叹了口气说:“我只怕自己等不到那一天啊!”

母亲最了解丈夫的心思了,她听到这话,走过来说:“别担心,老头子,我们3个人一人开凿一处,不就快得多了吗?”

父子俩听后,都觉着这个主意很好。于是,一家人就用抽签决定各自修建的地方,并签下契约保证如期完工。抽签结果是,父亲修建石门,母亲修建仙人崖,儿子修建麦积山。他们说干就干,第二天就带上工具出发了。

儿子来到麦积山脚下,抬头望去,山高万仞,绝壁森森。

他想,从这上面刻浮雕、凿洞窟,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自己总算可以好好施展一下拳脚了。正想得高兴,忽然他意识到,自己没法在这万丈悬崖上施工。这一个问题可难倒了他,他日思夜想,怎么也想不出办法来。

这天,儿子又在冥思苦想,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种奇怪的鸟叫声。仔细听来,仿佛在唱:“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

这一下使儿子茅塞顿开,他高兴地冲着群山大喊:“我找到修建麦积山的方法了!”他明白这一定是上天有意帮他,所以更加充满信心。

接下来的日子,儿子不辞辛苦,连着砍完了整个南山的木头,把它们顺着山脚一层层堆积起来,终于堆到了他想要的高度。

然后,他站在木头堆上,开洞窟、塑佛像、架栈道。修好一层洞窟,架一层栈道,便拆一层的木头。儿子没日没夜地干着,完全投入到艺术创作之中。

父母已经如期完成回到了家中,但是儿子到了约定日期,却还没有回来。父亲误会儿子因为懒惰耽误了工期。

儿子终于修完回来了,父亲一见他,就开口大骂,说他误了工期,是个不守信用的家伙,他们辛辛苦苦就培养了这样一个不争气的东西。

儿子不服,刚要争辩,但父亲越说越气,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父亲又看到儿子脸上丝毫没有任何悔意,一时失去理智,竟一挥手,用手里的斧子砍死了儿子。

等老伴闻声从外面赶来的时候,儿子已经倒在血泊之中。当父亲恢复了理智,又走到麦积山下,看到儿子建好如此奇妙、如此完美的石窟后,心里追悔莫及,到儿子的坟前痛哭了一场。

后来,他们一家3口人修建的地方,都成了人们游览拜佛的胜地,而其中以麦积山最为有名。

由于他们一家人造福人类、功德无量,据说他们死后都变成了佛。而麦积山东崖上3尊10多米高的摩崖大像,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他们3个人而造的。

虽说自古传说就流行很久了,但其实麦积山的精神,却是在人世的烟火中熏染出来的。

佛教传入是公元初年前后的事,当时由于丝绸之路成了连接东西方的唯一路径,所以地处丝绸之路一侧的麦积山也像敦煌一样,成了僧侣们眼中不可多得的灵岩仙境。

更遥远的已说不清楚,从史料中看出,南朝的开端420年至423年,的确有一位法号昙弘的和尚隐居在了麦积山。

所以,最迟从那时开始,麦积山便不断地有高僧住持,有善男信女供奉香火,也有人倾其所有,请当时的能工巧匠凿窟塑像。

十六国时期,后秦姚兴信奉佛教,麦积山石窟就在此时开始兴建了。麦积山东崖第三、第四窟之间的崖面上原有1157年的铭刻。13世纪成书的《方舆胜览》中说,麦积山是后秦姚兴凿山修建的,主要依据就是这段纪文。

石窟前还有1222年《四川制置使司给田公据碑》,其中也指出了麦积山石窟的创建年代在东晋,和姚秦时代不相矛盾。

常言说:“天下名山僧占多”。在麦积山石窟,塑佛像的最早年代,也正是佛事开始盛行之时,当时天水一带归西秦,那时候,麦积山调集众多有名的能工巧匠,在山中进行着一场浩大的凿洞造像工程。

一时间,从四面八方吸引来了100多个僧人,云集在这里,崇信佛教,追求死后或“来生”的快乐。把个寺院搞得四季香火旺盛,善男信女来往不绝。

那时,在这些众多的佛教徒中,对佛经有高深造诣,创立了自己学派的,就是玄高僧人,他是麦积山最早的一位很有名气的高僧,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传播佛教文化的重要人物。

说起玄高,有一段奇妙的传说,玄高姓魏,本名灵育,冯翊万年人,也就是现今陕西省临潼的渭北一带。传说他母亲寇氏,一日梦见一僧人来家,随手散花满堂后离去,他母亲自觉从那天以后就怀了胎。

第二年的一个夜晚临产时,家内忽有香气袭人,并有亮光照壁,直至第二天凌晨。他们全家高兴,觉得这真是吉祥的征兆,生下是个男孩,就起名灵育。

灵育12岁时,有一天跟随一位在山中隐居的书生离家,一心想入佛门,起初山僧不答应,说是父母不听法,你不能度,他只得回到家中,向父母一再乞求要出家参佛。

两年后,他终于说服父母,又来到中常山,从此“背俗弃世”,改名为玄高,进入佛门。

玄高是个非常聪敏好学的少年,看书习文,一学就懂,尤其学佛经,不假思索,很快就能融会贯通,大家都赞他是奇才。他15岁时就能在众多的僧人面前讲经说法。受戒以后,他更加专心钻研禅律,以年少才高远近闻名。

几年后,玄高听说关右有跋陀禅师在石羊夺讲佛法,他前去拜师。他在那里只有10天时间,就能“妙通禅法”。

跋陀惊异地说:“善哉、善哉,真想不到佛门的小弟子,你就能将禅法领悟到这种程度啊!”

玄高对清幽寂静的麦积山,十分喜爱。对巧夺天工的佛龛彩塑,从心底里发出赞叹之声。从此,他一面钻研佛经,一面虔诚地给众弟子传授。从那以后,长安、秦地高僧纷纷来麦积山,大家友善相处,麦积山很快成为陇右佛家圣地。

玄高有一个出色的学生玄绍,玄高见他能力过人,就将他派往炳灵寺,后来也成了凉州有名的和尚。

几年之后,玄高又率领麦积山众徒300多人,前往河南、河北各地参禅讲法。

至北魏年间,魏太武帝因信奉道教,下令灭佛,和尚还俗,佛经烧毁,寺院倒闭。高僧玄高因一起未遂的宫廷政变案受到株连而被杀害,当时才43岁。

与此同时,麦积山的石窟也遭到了破坏。

[旁注]

西秦 十六国之一。陇西鲜卑族酋长乞伏国仁所建。都苑川。盛时有今甘肃省西南部和青海宣烈王乞伏国仁一部。历4主,共47年。

凉州 古称武威,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自古以来就是“人烟扑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军事战略要地和“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的商埠重镇,东晋十六国时,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国和隋末的大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

栈道 又称栈阁之道,是我国古代交通史上一大发明。人们为了在深山峡谷通行道路,便在河水隔绝的悬崖绝壁上用器物开凿一些棱形的孔穴。上面横铺木板或石板,可以行人和通车,为了防止这些木桩和木板不被雨淋变朽而腐烂,又在栈道的顶端建起亭阁,也称栈阁。

[阅读链接]

1962年,北京中央美院师生在麦积山石窟测绘实习,在第七十六窟的主尊佛座上发现了覆盖在底层的墨书题记,写的是南燕主安都侯姬后造。

据此,可以确定麦积山石窟在十六国时期已经开始兴建。在我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素有“小江南”、“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