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 户 港(日本)

神户位于日本本州岛西南部,大阪湾北岸。兵库县的首府。面积 544 平方千米,人口 147.7 万人。神户港水域面积 73.4 平方千米。码头岸线长33 千米,呈扇形海面。港口西、北有山脉围绕,阻挡了春秋盛行的西北强风, 西南和东南面筑有防波堤,以防风浪袭击。航道水深 9~12 米。有码头泊位227 个,可同时停泊巨轮 230 多个。神户港是由中心区及其东西沿海两侧工业专用码头所组成。中心区包括中央码头、兵库码头、新港码头、摩耶码头、港岛和六甲岛等。港岛是个人工岛,建于 1966~1968 年的第一个人工岛。是将神户西郊高仓山的 8 000 万立方米土石填入大海,使 10 米深的大海填平成

一座岛屿。港岛东西两面共有四个码头,码头岸线 7 577 米,拥有 28 个泊位,

其中有 12 个是集装箱泊位,成为日本最大的集装箱运载基地。港岛与市区的交通由神户大桥连接。六甲岛也是一个人工岛,建于 1972~1990 年完工的第二个人工岛。是从神户市区东北郊的六甲山取土 12 000 万立方米填入大海成岛。总面积 5.8 平方千米,比港岛大三分之一还多。港的北部有 1.5 万吨级泊位 22 个,为集装箱专用码头。整个神户港建有 180 多万平方米各种类型

仓库。港区装卸设备先进,装卸效率很高。有 40 多条航线通往世界各地,国内航线更密如蛛网。1987 年入港船只注册总吨位达 2.5 亿吨,居日本各港之首。入港船只的构成,国外船只占 11.7%,吨位占 56.7%,反映了国际海运船舶大型化的特点。1987 年货物吞吐量 1.59 亿吨,高于横滨港。由于神户港货物吞吐量国内占 70%以上,国外吞吐量不到 30%,所以神户港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低于横滨港。神户港的输入货物主要是矿石、燃料、天然橡胶、粮食、化学药品等;输出的货物主要是机械、纤维纺织品、金属制品、车船、日用品等。现有 25 条定期航线同世界上 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主要有美国、台湾、香港、中国、东南亚各国、澳大利亚、南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1980 年 8 月与我国天津港结为姊妹港后,同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的合作不断加强,货物输出入量日趋增多。

神户港对外联系,陆路交通极为方便,日本许多重要铁路和公路都经过这里与其他城市相连接。铁路东海道主干线、山阳主干线及新干线等均通过神户;阪神高速公路与大版、名古屋等相连接。神户是日本著名四大工业区之一,阪神工业地带的中心,日本有名的川崎重工、三菱重工、神户制钢、三菱电子等大企业均分布在距码头几千米的地带。这些大企业大都是以港口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发展起来之后又以大量产品为神户港提供了丰富的货运量。

神户原为一个渔村,因港湾条件优良,并靠近经济中心大阪而发展为以海运为主的港口城市。公元 8 世纪,即同中国、朝鲜进行贸易与文化交流。成为西日本海上交通门户。12 世纪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成为兵库地区物资集散地。1867 年“兵库港”开港,1872 年设立海关,改称神户港。1889

年设市。1906 年开始建设近代港湾设施,先后进行了一、二期工程,到 30 年代又进行了扩建工程,使神户港成为最大的贸易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港口遭到破坏。战后整治了港区航道,修建了仓库,扩建了内贸码头。外贸码头因当时被美国控制,使国外贸易锐减。日本第一贸易大港的地位被横滨港取代。1959 年解除了美国对神户港湾控制后,港口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新建了新港第七、第八码头,兵库第三码头和东部内贸码头。1967 年又在新港码头东侧建成摩耶码头,成力日本最早的集装箱码头。神户的恢复和发展带动了神户市经济的繁荣和增长。神户市以 2001 年为目标,制定了“第三次神户市综合基本计划”,关于港口部分提出继续进行港岛第二期扩建工程, 使港岛面积再增加 390 公顷,进一步扩大神户港的运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