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教育学生学习这种精神。

  2. 学会本课的 8 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 用自己的话,能清楚连贯地复述《自读课本》中的一篇文章的内容。

**教学时间:**3 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

**教学难点:**清楚连贯地复述一篇文章的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自读课本》、孙中山画像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课题:同学们知道孙中山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讲他小时候学习的事。

  2. 简介孙中山(可看画像)

二、自己默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标出课文自然段。 三、检查初认生字情况

四、找 10 个同学每人读一段,读全文,其他同学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

五、指导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课文

  1. 提问:是谁提出“不懂就要问”的?

  2. 指导阅读第一、二段。

  1. 理解词语“私塾”、“至于”。

  2. 提问:孙中山小时候读的什么书?那时候怎么上课?

  3. 朗读第一、二自然段。3.指名朗读第三段。

(l)思考: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后来又做什么?

  1.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板书:照例)

  2. 理解词语“照例”、“流利”。

  3. 提问:孙中山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提问的?

    过渡:孙中山这一问引起了什么?

  1. 默读第 4~8 自然段。
  1. 思考:每一段讲的是谁?怎么做的?说什么?(找出怎么做的词语画下来。)

  2. 回答问题。(板书:吓呆、鸦雀无声、拿着、厉声)

  3. 指名朗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板书: 收起 讲的详细)

  4. 自读这一部分课文,读出文中的前后变化。

  1. 孙中山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自读第 9、10 自然段。
  1. 联系课文第三段回答问题。

  2. 理解孙中山说的话的意思。

  3. 读最后两段课文。

六、朗读全文,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 七、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