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样的风

由于地面地形地况,海陆分布不均,尤其是小环境的下垫面及其他地形因素的综合作用,会使局部地区的大气流动发生变化,也就会产生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风。

在海滨地区和较大岛屿上生活的居民,都有这样的经验:白天常有风从海上吹来,而到晚上,常有风吹向海洋。这种有规律的风,我们称它为海陆风。海陆风的形成是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热容量不同造成的。陆地的比热较小, 白天增温快,晚上冷却也快;而海洋的比热大,白天和晚上增温和降温都没有陆地快;变化不明显。于是,白天陆地上的空气膨胀上升,变成低压区, 较冷和较重的空气从海洋流入陆地,补缺上升的较热空气,形成海风,到了夜间,陆地冷却得快,变成高压区,而海洋仍保持着与白天差不多的热量, 海面上的空气增温上升,为陆地吹来的较冷较重的空气代替,于是就形成陆风。

海陆风的强弱与海陆温差有关。春末夏初,海水温度仍然很低,而陆地有明显的增温,这时,海风比较大。到了夏末秋初,海水温度比较高,而陆地,夜间辐射冷却显著,这时陆风比较强。

季节性海风,通常出现在上午 10~11 时,下午 2~3 时逐渐平息,晚上七八点钟全部消失,随后陆风开始增强,依此周而复始。天气越热,海风越强劲,吹得也越远。平均来说,海风在温带吹入内陆的纵深只有 15 公里左右,

高度约 200 米;但在热带,海风可深入内陆远达 160 公里左右,高度达 1200 米。

与海陆风形成的原理相似,在山谷地区会出现一种日夜风向相反的山谷风。它是这样形成的:白天,太阳把岩石山坡烤得很热,比各地同一高度的空气热得多,产生上升气流。各地上空较冷较重的空气向下沉,这样就形成了从山谷沿山坡向上吹的谷风。日落后,山坡岩石冷却较快,比周围同高度的空气冷却得快,于是,谷地上空较暖的空气垂直上升,较重而较冷的空气顺山坡下滑,形成山风。长年累月的山谷风,会使生长在其风路上的树木变形。

还有一种地方性的风叫焚风,也叫钦诺克风,这是一种很强的阵性的干暖风,它发生在山的背风面。当气流沿着山坡上升时冷却,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云雨降落,这样,空气中的水分含量相当少,这样的空气越过山顶时, 往下沉,空气压缩增温,气温变得异常干燥。据统计,我国地处太行山东麓的石家庄地区,出现焚风时的日平均气温比平时高出 10℃。初春的焚风,可使积雪提前融化,有利于农田灌溉。夏末的焚风,会造成水果、粮食作物的早熟减产。强大的焚风,还容易引起森林火灾。

实际生活中,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风在短时间内,风速会忽大忽小地变化,风向也会不停地左右摇摆。空气流动这种小范围和短时间的不规则变化,就叫湍流。我们经常看到烟囱里冒出一股股很不规则的烟团会慢慢地扩散开来;飞机飞行时会突然发生颠簸。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大气湍流造成的。形象地说,湍流就是空气中流动的、大小不同的涡旋,如同水里的涡旋一样。大气中的湍流在近地面层有,在一二十公里的高空也有;在云中有,在无云的晴空万里的天气中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