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纠正“四风”不能止步
1.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 写在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五周年之际
“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中央八项规定实施5年来,聚焦党风政风突出问题,掀起激浊扬清的万钧之势,释放再塑形象的磅礴之力,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注入强大正能量。八项规定,深刻改变了中国共产党,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截至今年10月31日,全国已累计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9.3万起,给予党政纪处分14.5万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纠正“会所里的歪风”,整治“车轮上的腐败”,一个个顽瘴痼疾得到有效治理,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带动社会风气明显好转。5年来,清风劲吹、沉疴渐除,八项规定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亮丽名片。
久久为功方能善作善成。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成效,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行动作号令,以身教作榜样,以上率下、率先垂范;得益于抓早抓小,一个事项一个事项盯,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以钉钉子精神驰而不息地加以推进;得益于聚焦突出问题持续发力、铁面执纪;得益于标本兼治,着力从体制机制上堵塞漏洞,扎紧制度笼子。“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实践证明,只要下定决心、狠抓落实、持之以恒,就没有管不住的“四风”,没有除不掉的积弊。
奋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新部署,对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提出新要求。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各方面纪律严起来,作风建设依然面临艰巨繁重任务,需要迈出新步伐、展现新作为。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作风建设一刻也不能松懈。近日,中央纪委公布的月报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4353起、处理人数6190人,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违规使用公车等问题依然多发,且隐蔽性更强。现实警示我们,“四风”树倒根存,滋生土壤还未彻底铲除。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抓常、抓细、抓长,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常态化、长效化,才能推动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推动作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要坚持从思想上入手,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补足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要在行动中落实,强化监督问责,强化纪律执行;要在制度上发力,以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作风建设的各项制度,为管党治党正风肃纪提供坚实支撑;要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上下功夫,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紧着一环拧,把作风建设坚持不懈抓下去,党风政风一定会越来越正,民风社风一定会越来越好。以强大正能量凝聚起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我们必将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
2.一刻不停歇地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纠正“四风”重要指示引起强烈反响
“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这一重要指示,一针见血、切中时弊,内涵丰富、要求明确,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在各地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驰而不息:绝不能有歇歇脚、松口气的想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开始,全党上下纠正“四风”取得重大成效。新华社文章反映,当前“四风”问题中,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基本刹住,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并呈现出一些新的表现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章反映的情况,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再次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党的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作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释放出驰而不息正风肃纪的强烈信号。”北京市纪委常委陈名杰说,反“四风”绝不能有歇歇脚、松口气的想法,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锲而不舍抓好作风建设。
陈名杰表示,北京市纪委市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将自觉对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对存在的问题切实整改,特别要在如何精简办事环节、畅通工作渠道、提高办事效率上下功夫,力戒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就像一针“清醒剂”,让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一份纠正“四风”的清醒自觉。
“‘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有一些不良作风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湖南省郴州市纪委书记李超认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风建设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敢于担当、敢打硬仗。郴州市将持续开展“治陋习、树新风”作风建设主题活动,针对办事拖沓敷衍、懒政庸政怠政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进行深入整改,成风化俗、形成习惯,推动党员干部作风不断好转,行政效能不断优化。
改进调查研究、转变文风会风,是纠正“四风”的重要内容。
“调查研究必须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湖北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刘南中介绍,湖北纪检监察机关将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纪律审查和党内问责的重点,继续加大追责问责、通报曝光力度,督促党员干部改进调研方式,转变会风、文风,让越来越多的干部把深入基层一线听民声、查实情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方式。
落细落实:以扎实过硬的措施切实整改
纠正“四风”,关键在落实,最终看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摆摆表现,找找差距,抓住主要矛盾,特别要针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地改。
贵州六盘水市盘州市委书记付国祥表示,要以作风攻坚战保障脱贫攻坚战。“盘州是国家级贫困县,现有贫困人口10.12万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不是简单一哄而上、喊几句口号、堆几处‘盆景’能完成的,必须发扬艰苦奋斗、老实正派的作风,用心用情用力做到‘准’
和‘实’。我们将强化督促督导、过程考核、监督问责和结果运用,对于工作推进不力、工作滞后、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就地免职。”
作风建设根本上是为了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回应群众需求,满足人民期待。
“作为窗口单位,我们的作风怎么样,老百姓看得最清楚。政府改革不是闭门造车,最终要以市场、群众的满意度来评判。”上海浦东新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蒋红军说,浦东新区在服务大厅里专门设置了“找茬”窗口,民众和企业在办事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任何建议都可以直接向窗口反映解决。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改进服务,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手段,把方便留给群众、把复杂交给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
“为人民服务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是实在的、不是空洞的。”
陕西咸阳市委书记岳亮表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绝不做表面文章,力戒形式主义,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我们将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六个一’惠民工程,探索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深化推行‘只跑一次’、贫困群众用药保障、新农合即时报销直通车、一枚公章管审批等民生领域改革,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岳亮说。
“头雁效应”:领导干部要带头转作风
作风好不好,关键看领导。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组织者、管理者、推动者,是作风建设的风向标和指示灯。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
“‘头雁效应’很关键,‘关键少数’要抓牢。”福建福州市长乐区委书记许南吉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有感触。
他介绍,去年9月以来,长乐区委把开展移风易俗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坚持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着力破除大操大办婚丧喜庆的陋习,通过建立党员领导干部操办或参加婚丧喜庆活动报告公示制度,将模范遵守移风易俗情况纳入干部考察内容,广泛开展谈话提醒,拉紧领导干部的作风红线。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领导干部带头,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抓住主体责任的‘牛鼻子’,严肃问责,坚定不移将作风建设进行到底。”许南吉说。
“纠正‘四风’,必须坚持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以上率下、层层带动,坚决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辽宁省纪委常务副书记丁顺生说,今年以来,辽宁省先后推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办公厅原主任李会永,沈阳市原副市长祁鸣,省财政厅原副厅长魏跃晖等8篇剖析报告和忏悔录,他们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当成耳旁风,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在私人会所接受他人宴请、公车私用、变相公款旅游等问题一经披露,在全省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中引起很大震动。
“通过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丁顺生说。
内蒙古乌海市委书记史万钧认为,作风建设是关乎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各级党委必须坚决扛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
他介绍,乌海市及时制定出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实施办法,将贯彻落实情况纳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年终实绩考核范围,构建起了“暗访、执纪、追责、曝光”四并重工作机制,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5件,给予党政纪处分55人,通报曝光违规违纪问题27批95起,释放出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强烈信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强调,在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要力戒形式主义,以好的作风确保好的效果。
“作为地市一级党委的主要负责人,我们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决心和韧劲纠正‘四风’,自觉担起推进作风建设的主体责任,知责明责、履责尽责、考责问责,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记在心上、抓在手上,以实际行动继续交上作风建设的优异答卷。”史万钧说。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3.纠正“四风”没有间歇期 改进作风没有休止符
— 中央纪委有关负责同志答新华社记者问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查摆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再次向全党释放强烈信号—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驰而不息改进作风。近日,新华社记者就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作风建设,采访了中央纪委有关负责同志。
问:请简要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推进作风建设、大力纠正“四风”的做法与成效,以及仍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从中央政治局立规矩开始,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上率下,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全党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对标,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聚焦“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节日中的腐败”,深入治理隐形变异新表现;坚持强化监督检查,抓日常、经常抓,紧盯关键节点,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坚持严格执纪问责,对不收敛不收手的,一律从严查处,且越往后执纪越严,并把问责作为利器,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坚持标本兼治,不断完善制度,扎紧扎牢防范不正之风的制度笼子。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面上奢靡享乐之风基本刹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不正之风惯性得以扭转。我们党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庄严承诺,赢得了党心民心,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过去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使作风建设成为党的建设一张亮丽名片,并带动了社会风气整体好转。可以说,八项规定改变了中国,在全面从严治党历史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党内存在的作风不纯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不想”的思想基础仍不够牢靠;压力传导存在逐级递减,上热中温下冷、水流不到头的现象仍然存在;不收敛不收手情况仍然存在,“四风”问题呈现隐形变异;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仍然突出,需要着力破题整治;有的制度修订完善不及时,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执行不到位。这些都说明党的作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专门对纠正“四风”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有何深意?对于在新起点上推进作风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有什么意义?
答:党的十九大对作风建设作出了新部署,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会议就审议了《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专门对纠正“四风”问题作出重要指示,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十九大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坚强决心,要求全党继续保持强大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纠正“四风”、改进作风没有间歇期、没有休止符!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是在新起点上的再部署、再出发,是深化作风建设的动员令,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的重要遵循。要深刻理解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坚决捍卫来之不易的作风建设成果,一刻不能松、半步不能退,绝不让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卷土重来,绝不让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盛行,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一刻不停歇地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将这张亮丽名片越擦越亮。
问:经过五年整治,“四风”问题中,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基本刹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目前“四风”问题还有哪些新表现新动向?
答:奢靡享乐歪风在高压之下出现一些新动向新表现,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改头换面、潜入地下的隐形变异。比如:违规公款吃喝转入内部食堂、培训中心、农家乐等隐蔽场所,或接受私营企业在高档小区内安排的“一桌餐”;有的在费用报销上做手脚,将大额消费拆分成多个小额发票报销,或长期在饭店挂账,待“风头”过后一起结账。
公款旅游打着单位集体活动、职工疗养休养等“幌子”,公务出国扎堆热点国家,借公务之机游山玩水,变更行程绕道绕远,或由下属单位、相关利益单位、管理服务对象支付旅游费用。收送礼品、礼金避开敏感时间节点搞“错峰送礼”,还通过电子礼品卡、电子红包、快递等隐蔽方式进行。通过违规借用下属单位或企业车辆等方式使用公务用车,甚至变“公车私用”为“私车公养”。婚丧喜庆事宜化整为零分批操办、异地操办、变换身份操办,或只收礼金不办酒席。
同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有10种表现:一是在贯彻落实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对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表态多调门高,但行动少落实差,虚多实少,仅仅满足于“轮流圈阅”“层层转发”“安排部署”,个别领导干部说一套做一套,我行我素。二是在调查研究方面,有的单位搞形式、走过场,像打造旅游线路一样打造“经典调研线路”,无论什么调研主题,去的是同一条路线、访的是同一批对象、听的是同一套说辞,搞“大伙演、领导看”的走秀式调研。三是在服务群众方面,有的单位表面上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门好进、脸好看”,但还是“事难办”,将过去的“管卡压”变成了现在的“推绕拖”;有的政务服务热线电话长期无人接听;有的政府网站更新的内容主要是领导活动,政务公开、便民服务等栏目几乎成为僵尸栏目。四是在项目建设方面,一些地方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而不考虑客观实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奖状一屋子,工作还是老样子”。五是在召开会议方面,一些地方无论什么会议都要层层重复开,一个接一个,检查评比走马灯,导致干部疲于应付,没有时间抓落实。六是在改进文风方面,有的地方写文件、制文件机械照搬照抄,出台制度规定“依葫芦画瓢”,内容不是来自调查研究,而是源自抄袭拼凑。七是在责任担当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凡事都要上级拍板,避免自己担责,甚至层层往上报、层层不表态。八是在工作实效方面,有的地方对工作不重实效重包装,把精力都放在“材料美化”上,一项工作刚开始就急于总结成绩、宣传典型,搞“材料出政绩”。九是在履行职责方面,有的部门热衷于与下属单位签订“责任状”,将责任下移,试图让下级的“责任状”成为自己的“免责单”。十是在对待问题方面,有的党员干部对身边不良风气和违规问题态度漠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知情不报、听之任之,甚至在组织向其了解情况时仍不说真话。这些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必须要下大力气加以整治。
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中深刻指出“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应该如何理解?
答: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促进全党形成了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对“四风”问题紧咬不放、紧盯不松的政治品格。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为全党再次敲响警钟。“四风”问题由来已久、成因复杂,而且受到历史文化、传统观念、社会习俗等因素影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解决,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警钟长鸣,久久为功。从纪检监察机关今年查处“四风”问题情况看,2017年1月至10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78万起,其中,违纪行为发生在2017年的仍有9600多起,占当年查处总量的25.5%,这说明不收敛不收手的现象仍然存在,顶风违纪行为还有增量,印证了“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的判断,说明整治“四风”问题必须持续加大力度,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韧劲,不断把螺丝拧得更紧,工作做得更实,才能打赢作风建设的攻坚战、持久战。
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抓住主要矛盾”,特别要针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应怎样加强整改?要向哪些方面、哪些领域聚焦发力?
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涉及面广,在很多领域存在,也有很多表现形式。当前全党全国正在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在这个关键时期,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作为治理重点,综合施策,以重点问题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推进。
一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要采取多种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中央八项规定和新修订的实施细则精神作为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干部通过进一步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筑牢抵制歪风邪气的思想根基。
二是强化主体责任落实。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主体责任在各级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各级主要负责同志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发挥党组织牵头抓总作用,通过层层压实主体责任,认真查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要表现、突出问题和成因,拿出见人见事的过硬措施,一步一步地扎实整改。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督促其强化监管、健全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突出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三是从具体问题抓起。要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指出的10个方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体表现,特别是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以此为突破口和切入点,紧抓不放、一抓到底,以点带面,用小切口推动大变局。当前重点是要聚焦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等方面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着力整治、抓出成效。
四是严格监督执纪问责。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要充分用好用足“第一种形态”,对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党员干部及时“红脸出汗”“咬耳扯袖”,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该诫勉的诫勉,防止小问题造成大影响。对确实构成违纪、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党员干部,运用“第二种形态”或“第三种形态”,该调整岗位的调整岗位,该免职的免职,该处分的处分,既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又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并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以严肃问责倒逼党员干部转作风改作风。
问:如何通过抓“关键少数”,让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
答: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抓作风建设,关键在党员领导干部。一方面,从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党员干部抓起。中央和国家机关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中枢,地位重要,影响面广,中央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的“头雁效应”更加明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第一刀”,先从中央和国家机关切起,从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文件印发、会议召开、政务公开、审批监管、调查研究等工作的实效入手,扎扎实实地抓、认认真真地改,以优良作风层层带动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转作风改作风。
另一方面,从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抓起。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是头雁,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其作风是一个地方或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乃至全体党员干部作风的风向标。必须紧紧盯住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督促其树立优良作风,以上率下,以“关键少数”的自我革命带动“大多数”党员干部的作风转变。
问:中央纪委机关自身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纠正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方面,准备采取哪些举措?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机关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明显减少,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比如,有的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存在脱节,向下级单位要材料过多过急,调研中走基层蹲下去摸实情少等问题仍然存在,还有一些同志对联系地区和部门同志口大气粗甚至居高临下。对这些问题,必须予以认真解决。
中央纪委作为党内监督最高专责机关,打铁必须自身硬,在整治“四风”问题上应站位更高、标准更严、行动更自觉,确保以扎实的作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做好正风反腐工作。要首先联系职责把自己摆进去,率先垂范,带头查找自身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带头整改落实。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从学风、文风等细节抓起,以好的作风确保好的效果。要结合工作实际,聚焦突出问题,带动机关作风整体转变。通过提醒警示、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等手段传导压力,使机关干部受到严格的日常监督。对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的机关干部,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新华社记者吴晶朱基钗)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12月12日
4. 整治“四风”必须从严治吏
领导干部带着问题把自己摆进去,打开大门听取意见,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措施。为此,目前各地党组织都在采取有效形式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下气力排查“四风”问题。
从严治党重要的是从严治吏。近期,伴随制度性廉政建设步伐的坚定迈进,依照党纪国法对个别“四风”问题严重、贪腐行径恶劣的领导干部严肃处置,引起社会舆论普遍关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到对领导干部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上;同时,也说明病因不寻,病灶不除,病根难断,长此以往就有“病入膏肓”的危险。
“四风”问题带有一定普遍性,但具体到一个地区表现则不尽相同,因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就是查找病因的“望闻问切”,就是对症下药的祛病“处方”。相反,个别地方和单位党内生活庸俗化、同志关系功利化,有的不愿批评、不敢批评,当“老好人”;有的奉行“明哲保身”处世哲学,只栽花、不栽刺;有的在重大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问题绕道走。照此发展下去,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就有被丢掉的危险,不良倾向就会滋长蔓延。对这种现象,不以从严治吏的态度来治理能行吗?绝对不行。
从严治吏,就要把脉病情寻药方。在整治“四风”问题上,领导干部应当具备“刮骨疗毒”的勇气,让群众看到自己正视和解决问题的决心,认真剖析作风不正、工作不实、行为不廉等方面的问题,分析研究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和制度规定。做到这些,关键要放下包袱、端正心态,彻底打消讳疾忌医的顾虑,真正把为民务实清廉挂在心头。
从严治吏不仅需要勇气和胆识,还需要科学方法,这就是“病万变药亦万变”,因人而异、科学施治。目前,一些地方开门搞活动,坚持标本兼治,取得了初步成效。人们期待,各级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群众感受最直观、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真正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从严治吏必须长期坚持。“四风”是作风问题的集中表现,也是从严治党必须祛除的毒素。一些地方的实践说明,整治“四风”既要着力纠正面上的问题,又要从理想信念、工作程序、体制机制等方面加以抑制。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还要划“红线”、标“雷区”、设“高压线”,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时刻置身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远离各种病毒的侵袭。这些工作必须长期坚持下去,方能真正收到良好效果。(记者侯严峰)
新华网北京9月13日电
延伸阅读 驰而不息纠正“四风”
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重要指示,对各地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继续加强作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这一重要指示一针见血、切中时弊,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向全党发出了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改进作风的行动号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为肇始,全党上下纠正“四风”取得重大成效。但也应清醒看到,“四风”问题依然树倒根存,尤其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不可忽视。无论是“调研现场成秀场”、“脸好看事难办”,还是“以会议落实会议”、大搞“材料政绩”,种种情况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充分说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从媒体的报道来看,问题同样值得注意。一些地方的扶贫考核过于频繁,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有的地方年终检查评比泛滥,加重基层负担;有的干部在推进工作过程中作风简单粗暴,处理问题存在“一刀切”“一阵风”,造成工作上的被动;有的干部注重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热衷造“盆景”、树“样板”。现实警示我们,纠正“四风”切不可有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锲而不舍抓下去、抓到底。
推进作风建设,突出问题导向是关键。转变作风,主要不是看开了多少会、作了多少表态、发了多少文件,而要看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中央的决策部署是否真正落实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是否切实解决了?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是否坚决纠正了?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揽镜自照,查摆表现,寻找差距,认真查找“四风”突出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抓住主要矛盾立行立改。特别要针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地改。既要发现和查处个案,又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制度,既要紧盯元旦、春节等时间节点,又要在平时抓早、抓小、抓细,坚决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不断巩固和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果,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
推进作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度重视群众的感受和评价,不断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现实中,一些干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对群众疾苦态度漠然、听之任之,习惯当“甩手掌柜”。反思“四风”问题,宗旨意识淡薄、心中没有人民是重要思想根源。改进作风,就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关切的地方抓起,以实打实、心贴心的举措造福于民,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取信于民。只有群众认可了、满意了,党群、干群关系拉近了,作风建设才是真正见成效、得人心。
群雁高飞头雁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之所以成效显著,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坚持以上率下,尤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全党树立了榜样和标杆。“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深入推进作风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转变作风,从我做起、身体力行,带头抵制歪风邪气,带头弘扬清风正气,形成“头雁效应”,不断激发正风肃纪的正能量。在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领导干部更应树立从严从实的导向,力戒形式主义,以好的作风确保好的效果。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坚持不懈推进作风建设,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广大党员、干部必将以良好作风凝心聚力,以奋斗姿态干事创业,不断在新征程上夺取新胜利、续写新篇章。
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