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曲折的历程

1950 年,北京、天津的史学工作者张政烺、杨生茂、李光璧、傅尚文、孙作云、丁则良、关德栋等,商定筹办一个刊物,定名《历史教学》,并成立了历史教学月刊社和历史教学月刊社编辑委员会,李光璧任主编其他几人为编委。他们自筹创办资金,张政烺曾为此卖了自己的二十四史等存书。1951 年 1 月,《历史教学》月刊正式问世。

《历史教学》创刊初期,仅印行两千册,到 1952 年,发行达一万册。当时中国史学会天津分会成立,各创办人商同史学分会负责人申请由中共天津市委领导。市委宣传部决定,由天津史学分会主办,并扩大了编委会,邀请天津、北京、开封等地的史学工作者郑天挺、吴廷璆、王金鼎、魏宏运、来新夏、钱君晔、尚钺、荣孟源、嵇文甫担任编委,原历史教学月刊社编委会改称历史教学月刊编委会,吴廷璆 任总编辑,李光璧任副总编辑。1953 年陆续任用五位专职编辑和出版工人员,建立了辑部,在编委会领导下工作。

1954 年,《历史教学》的发行量增加到四万份左右,在国内外史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行政出版工作日益繁重,需要政府直接管理。经中共天津市委批准,自 1954 年第 9 期起,社务并入天津通俗出版社(后改 称天津人民出版社),

《历史教学》的办刊方针定为“为中学历史教学服务”,同时增加天津市史学、教育工作者王仁忱、耿夫孟、朱星、刘冀农、韦力、卢士林为编委,王仁忱兼副总编辑。1956 年,鉴于刊物密切为学历史教学服务的需要,根据中共天津市委文教部指示,刊物负责人向中央教育部汇报请示了本刊的工作。当时教育部主要负责人研究决定:《历史教学》仍应在中共天津市委领导下在天津出版, 教育部在业务上给予指导;并指示人民教育出版社指定专人参加历史教学编委会担任编委,以建立经常的联系。人教社副总编辑巩绍英、历史编辑室负责人邱汉生随即担任《历史教学》编委。与此同时,在天津、北京、长春、兰州、杭州工作的史学工作者雷海宗、翁独健、万九河、金宝祥、沈■之也应邀担任了编委。

1959 年,根据中共天津市委文教部的指示,历史教学编辑部从天津人民出版社分出,成立了历史教学社,负责《历史教学》月刊的出版工作。此后,天津、北京的几位史学、教育工作都梁寒冰、左建、潘强、吴雨、梁卓生先后参加编委会担任编委。

“文化革命”开始,《历史教学》于 1966 年 7 月被迫停刊。直到 1978 年

6 月,全国史学规划会议筹备会议在天津召开,会议倡议恢复了对《历史教学》月刊。8 月,中共天津市委批准复刊。10 月,中央教育部恢复了对《历史教学》的业务指导关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原编委巩绍英已逝世,邱汉生继续提任编委, 并增补该社历史编辑室负责人苏寿桐、李纯武担任编委。1979 年 1 月,《历史教学》月刊正式复刊。又新增王玉哲、杨志玖、韩烽三人为编委。吴廷璆任总编辑,刘冀农、左建、魏宏运、杨志玖、韩烽任副总编辑。1985 年,编委会又增加王敦书、庞卓恒、程秀、张景贤担任编委。

《历史教学》从创刊后,一直由编委会负责主编。曾经担任编委的丁则良、稽文甫、雷海宗、王仁忱、巩绍英、李光璧、孙作云、郑天挺、尚钺、朱星、荣孟源、翁独健已先后逝世;关德栋、来新夏、卢士林、梁卓生先后不再担任编委。他们都为《历史教学》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历史教学》创刊以后,得到革命前辈和知名学者的关心和支持。徐特立、马叙伦先后为本刊题写了刊头。郭沫若、范文澜十分关心这个刊物,经常给予指导。翦伯赞、吕振羽、吴晗、陈垣、夏鼐、陈家康、齐思和等已故史学家都

曾为本刊撰稿。广大史学工作者和读者持续、热情地支持,是《历史教学》得以不断提高和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