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灭唐兴

从东汉末年董卓之乱起,到隋重新统一全国前,全国处于分裂状态达 400 年之久。

到了南北朝末期,由于阶级之间、民族之间的长期斗争,使社会行政与经济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士族门阀势力衰落了;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共同生产,互相合流了;许多落后的民族,进行了改革,如孝文帝改革,使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发展。

南北朝时,建德六年,北周出兵灭齐,一举统一了长江以北各地,当周武帝伐齐时,陈朝大将吴明彻进兵夺取北齐的淮南。周灭北齐之后,立即伐陈,得淮南。从此,北周便据有长江以北和中上游,在北周末年,周武帝已经奠定了统一全国的基础,形成了北强南弱的形势。

然而,曾准备“平突厥,定江南”的周武帝不久病死。这样,完成全国统一大业之任便落在隋文帝的身上。

隋的建立者杨坚,他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功臣,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封隋国公。杨坚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他的妻子是鲜卑大贵族、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他的女儿又是周宣帝的皇后,因此杨坚在北周政权中有很高的地位。公元 580 年,周宣帝病死,继位的周静帝才八岁,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控制了北周的军政大权。相州(河南安阳)总管王谦先后起兵反对杨坚,被平定下去。杨坚在消灭了北周的残余势力后,于公元 581 年废周静帝自立,建国号为隋,改元开皇,仍建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隋王朝建立后,隋文帝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隋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日益壮大,远远超过了南方的陈朝,打破了南北的均势。

隋文帝开始了统一全国的行动。公元 587 年(开皇七年),隋灭掉建都

江陵的后梁,扫除了向江南进军的障碍。公元 588 年,隋文帝又派杨广率领

31.8 万大军,向陈发动总攻击。隋军未遇重大抵抗,就攻下了陈都建康,俘虏了陈后主及其文武大臣,灭掉了陈国,重新统一了全国。

隋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晋以来十六国混战 270 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这是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发展的。

隋文帝死后,继位的是隋炀帝杨广。隋炀帝杨广不仅荒淫无耻,而且残忍毒辣,是历史上罕见的暴君。

为了向全国人民和向四邻国家显示淫威,隋炀帝经常外出巡游。他即位后的第一年八月,就坐船去游江都(江苏扬州),第二年四月才回到洛阳; 第三年北巡榆林,至突厥启民可汗帐;第四年又到五原,出长城,巡行到塞外;公元 609 年西行到张掖,接见许多西域国家的使者。通计炀帝居住在洛阳的时间,不到一年。这无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耗费了国家的财富。

更严重的是无止境的徭役和兵役。隋炀帝好大喜功、奢侈无度。他不断地征发农民掘长堑,筑西苑,营建东都洛阳,开凿运河,修筑长城,缮治离宫,伐木造船,凿山通道等。

大业元年(公元 605 年),隋炀帝任命宇文恺负责在洛阳建设东都。经过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第二年,东都就建成了。今天,东都的遗址在洛阳市区西边还可以看到。根据考古学家的考察,东都的外郭周围有 50 多里,城西北部是宫城,有巍峨的宫殿。外郭的南门,正对着著名的伊阙(古

关名,在伊阙山上)。市里还有丰都、大同、通远三市,是繁华的商业区, 当时由西域远来的商人也到这里贸易。丰都市周围八里,店铺就有 3000 多家,可以想见当年东都的繁华。

隋炀帝兴建的每一项工程,大的要征役一二百万人,较小的也要征役一二十万人。隋炀帝还不断把极繁重的兵役以及和军事相关的徭役加在农民身上。后来,因为男子不够用,妇女也被逼服役。大规模的修建和远征,不管农忙或农闲,使农业生产被迫荒废。农民在服役中,遭受官吏残暴的折磨和过度的劳动,先后有上百万人被夺去了生命。

无休止的徭役、兵役和赋税给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把人民推到死亡的边缘。隋朝社会阶级矛盾迅速尖锐激化起来。走投无路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广大农民被迫揭竿而起,反抗隋朝的残暴统治。

大业七年(公元 611 年),王薄首先在山东长白山(今章立、邹平、长山等县交界处)起义,活跃在齐郡(今济南)、济北郡(今茌平)一带。王薄自称“知世郎”,他作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起义。歌词中说: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著红罗锦背裆 长矟(长矛)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这首歌词的大意是:长白山前的知世郎啊,穿着一身红衣英俊豪爽,长矛一举到天半,轮起大刀闪闪发光,上山吃獐肉鹿肉,下山吃牛羊。忽然看到官军打来了,提起刀就向他们冲去。到辽东去打高丽(朝鲜)也是死,反抗朝廷,即便被杀又何妨!

星星之火迅速发展成了燎原之势。王薄领导的长白山起义揭开了声势浩大的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同年,较有名的起义是孙安祖、窦建德在高鸡泊,张金称在邻县,高士达在修县,刘霸道在惠民等地发难。翟让与单雄信、涂州勋雄据瓦岗,王伯当及许多不知名者纷纷起义。公元 613 年,孟海公据济阳周桥,郭万预在北海,郝孝德在平原相继起义。这时的礼部尚书,乘炀帝二征高丽之机,起兵反隋,杜伏威、辅公祜起义,江南、西北农民也起义反抗。

几年的斗争,逐渐形成了以窦建德为首的河北起义军,翟让、李容领导的瓦岗军,杜伏威、辅公祜领导的江淮起义军等几支强大的农民起义队伍, 他们割断了长安、洛阳、江都的联系,将隋统治集团包围了。其中瓦岗军力量最强大。

瓦岗军首领翟让,本来是东郡的一个小吏,由于得罪了上司,被打进牢监,还被判了死罪。有个狱吏同情他,跟他说:“我看你是条好汉,怎么能在牢里等死呢。”一天夜里,狱吏偷偷地砸了镣铐,打开牢门,把翟让放了。

翟让逃出了牢监,逃到东郡附近的瓦岗寨,招集了一些贫苦农民,组织了一支起义队伍。当地一些青年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来投奔他。其中有一个青年叫徐世■,年纪才 17 岁,不但武艺高强,而且很有计谋。

徐世■劝翟让说:“这里附近都是贫苦的老乡,我们不应该去打扰他们; 我看荥阳一带,来往的豪门富商很多,不如到那里去筹办点钱粮。”

翟让听从徐世■的意见,带领农民军到荥阳一带,专门打击官府富商, 夺取大批资财。因此,附近农民来投奔翟让的越来越多,很快就发展到一万

多人。

一天,瓦岗寨门口突然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人,说要见翟让。卫兵把他带到翟让那里。原来他就是远近闻名的李密。李密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是隋朝有名的武将,被封为蒲山公。李密本来是杨素的儿子礼部尚书杨玄感手下的将官。杨玄感起兵反隋,被隋炀帝打败,李密也被捉去。在押送的路上, 李密逃了出来。他在外面流浪了二三年,穷到吃草根、树皮的地步。隋朝官府到处追捕他,最后,他终于上了瓦岗寨。

李密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他又做过隋朝的官,政治斗争经验和指挥作战的本领比翟让这些人高明。他看到瓦岗军力量越来越大,可只是袭击来往官兵、抢劫运河上运货的船只,没有远大政治目标,便给起义军的将领们分析形势。他对翟让说:“如今杨广昏庸残暴,老百姓怨声载道,这和秦朝末年刘邦、项羽起兵时候的形势完全一样。凭您的才干,又有精锐的兵马,完全可以席卷洛阳和长安,推翻隋朝!”李密的分析,使农民军的首领大开眼界, 他们对李密十分钦佩和信任。紧接着,李密又去说服瓦岗军周围的小股农民起义军和瓦岗军组成联军,共同作战。从此以后,瓦岗军越来越壮大,成为一股强大的反隋力量。

大业十二年(公元 616 年),瓦岗军在翟让、李密的指挥下,打下金堤关(今河南省滑县南),拿下荥阳附近的几个县城,直逼荥阳城下。

荥阳地势险要,是通洛渠入黄河的枢纽,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瓦岗军围困荥阳,这种声势吓坏了荥阳太守(一个郡的最高长官)杨庆,他急忙向隋炀帝告急。隋炀帝任命张须陀为荥阳通守(一个郡的副长官),带领二万精兵,去援救杨庆。

张须陀是隋朝有名的猛将,十分阴险狡猾,王薄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就是被他镇压下去的。过去,他曾几次打败过翟让,因此,翟让听说张须陀带兵来救荥阳,很紧张。

李密却沉着冷静,客观地分析了情况后,决定智取张须陀。翟让按照计划行动,最后四面包围了张须陀,把隋军杀得尸横遍野,溃不成军。张须陀也被起义军杀死。

第二年春天,李密又提议攻打东都洛阳附近的兴洛仓(在今河南巩县)。兴洛仓也叫做洛口仓,是隋王朝建造的最大的一个粮仓。仓城周围 20

多里,城里挖了三千个大窖,每个窖里贮藏着八千石粮食。这都是隋王朝多年来从各地农民身上搜刮来的血汗。

李密率领七千精兵,攻下了隋朝的兴洛仓,并打开仓库,把粮食分给老百姓。人们奔走相告,感谢瓦岗军、纷纷送自己的子弟参加起义军。瓦岗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展到几十万人。

翟让看到李密很有政治眼光,又屡建战功,就把瓦岗军的领导权让给他。这样,李密称魏公、行军元帅,改年号为永平。李密封翟让为司徒(相当于丞相)。洛口仓扩建为洛口城,成为农民政权所在地。瓦岗军发布了讨伐隋炀帝的檄文(檄文,声讨敌人的文书),列举了隋炀帝 10 大罪状,指出:“罄

(用尽)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意思是说,隋炀帝的罪恶,把南山上的竹子都做成竹简,也书写不完;决开东海,用海水也洗刷不清,号召人民起来共同推翻隋王朝。

瓦岗军建立政权以后,南北起义军纷纷响应,前来归附。李密因而成了中原起义军的领袖。

但此后,瓦岗军内部发生了分裂。公元 617 年,李密摆下“鸿门宴”, 杀掉了翟让。不久,徐世■、王伯当等回到浚县,驻守大狂山,瓦岗军势力渐衰。

公元 618 年 6 月,宇文化及北上,和窦建德、李密争夺中原。王世充也从洛阳进逼瓦岗军,李密腹背受敌,迫于形势,降了王世充的主人杨侗,为讨好杨侗,大胜宇文化及于童山下,准备至洛阳领赏。可王世充发动兵变, 又领两万人攻打李密。李密因为久战疲惫,内部矛盾也很大,败阵了。这时的李密只好改投势力壮大的李渊了。后来李密被李渊杀害了。

河北的窦建德也是一支同隋军作战的起义军,他的队伍也发展很快。 公元 616 年 12 月,隋大将杨义臣亲自攻打张金称的起义军。同时,邹绚

率精锐隋军攻击窦建德、高士达。窦建德诈降邹绚,诱其至长河地界,斩之, 大获全胜。

杨义臣击败张金称后,又乘胜进攻高鸡泊,窦建德认为宜避开隋军,寻机与战,可高士达不听,迎战隋军,取得了一次胜利。可是他骄傲自满,放松了警惕,结果,败阵牺牲。隋军撤去,窦建德抓紧有利时机,收编张金称和高士达的残部,进行整顿发展至 10 余万人,声势浩大。

这年,大业十三年的六月以后,炀帝一面派王世亮去东都伐瓦岗军,一面派薛世雄率二万精兵镇压河北农民军。窦建德放出风声,说是自己也撤去, 实则半路布下精兵近万人,这解除了薛世雄的戒备心理。窦建德身先士卒, 乘大雾之机向薛世雄发动猛攻,歼敌万人,俘获万余。这次战役结束以后, 窦建德已占领了河北大部。公元 618 年,窦建德改国号为夏,改元五凤。

公元 620 年,李世民进攻王世充。王世充求援于窦建德。窦建德率 10 万军队增援,结果在荥阳以北地区中了唐军埋伏,溃败,窦建德也被俘。唐朝消灭了这支起义力量。

窦建德起义后第二年,杜伏威、辅公祜在长白山举起义旗。杜伏威当时年仅 16 岁,但作战中“出则居前、入则殿后”,成了领袖人物,公元 613 年,加入了长白山左君行的队伍,由于意见不合,便转战到淮南,用软硬两手,迫使苗海潮的起义军并入了自己的队伍,壮大自己的力量。另外,海陵赵破阵领导的起义军也被并入了他的队伍。这样,这支队伍的力量也更加可观了。

地主阶级是不会坐视起义军的日益壮大的。隋校尉宋颢前去镇压。起义军佯败后退,诱敌深入至葭芦中,用火攻,使隋军殆灭。这次胜利,大大提高了杜伏威的声望。

公元 617 年初,隋炀帝又派右御卫将军陈棱带精锐部队进攻杜伏威。杜伏威起义军奋勇杀敌,隋军全线溃乱,陈棱仅以身免。杜伏威乘胜攻破高邮

(江苏高邮),占历阳(安徽和县),据丹阳(江苏南京),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杜伏威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就成了江淮一带力量最大的革命队伍了。在江淮一带,与杜伏威领导的起义军密切相关的还有李子通领导的农民

起义军,沈德兴领导的地主武装割据势力。

李子通,家庭贫困。加入了左才相的长白山队伍,不出半年,已聚众万余人。左才相妒其才,迫使其离开长白山,到了淮南,加入了杜伏威起义军, 不久以后,李子通妄图谋杀杜伏威,杜伏威受袭时,身受重伤,被王雄诞所救,隋军乘农民军内部矛盾的爆发,首先进攻杜伏威,又攻李子通。二者俱被打败,李子通奔向海陵称将军,整顿队伍。

公元 618 年,江都政变,宇文化及封陈棱为江都太守,成为隋政府江、

淮一带的主要力量。公元 619 年,李子通攻江都,陈棱向杜伏威和沈德兴同时求援。李子通在两支援军间制造矛盾,使其互相猜疑,不敢前进。李子通乘机猛攻江都,取胜,陈棱只好投靠杜伏威了。公元 620 年,李子通又进攻沈德兴,取京口,破吴群。沈德兴被迫跳江自尽了。

李渊建立唐朝后,杜伏威于公元 619 年投降了唐朝,正式成了唐朝的地方官。杜伏威又派王雄诞进攻李子通,将其送到长安,后被杀。

杜伏威的起义军内部,三位主要将领之间也矛盾重重,杜伏威赴长安后, 长期无言语。辅公祜利用王雄诞的病期,于公元 623 年,夺其兵权,发动了反唐的起义。消息传到长安,高祖立即派军镇压。李孝恭、李靖等率领强大水陆军围剿,辅公祜被击溃,后在丹阳被杀害了。这支声势浩大的起义最终也被唐统治者平定了。

农民大起义推翻了隋朝的统治,但是,胜利的果实却落到了大官僚李渊的手中。

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和北周最高军官八柱国之一,死后追封唐国公。李渊七岁便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大业十二年(公元 616 年),隋炀帝任命李渊做太原留守。尽管李渊镇压农民起义很卖力气,可是隋炀帝还是不信任他,另派自己的心腹王威、高君雅做太原副留守,监视他。所以,李渊敢怒不敢言,整天饮酒度日。

李渊有四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其中李世民最有政治眼光,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隋朝的统治不会长久,只有乘天下大乱的机会,夺取政权,才能保住家族的地位和利益。

晋阳(今山西太原)县令刘文静,十分看重李世民。李世民也把他看作知心朋友。刘文静跟李密是亲家。李密参加起义军后,刘文静因受牵连而被革了职,被关押在晋阳的监狱里。

李世民听到刘文静坐了牢,十分着急,赶到牢里去探望。李世民拉着刘文静的手说:“刘大哥,我来探望,不但是为了叙叙友情,主要是想请你帮我出个主意。”刘文静早就知道李世民的心思。他说:“现在皇上远在江都, 李密逼近东都洛阳,到处都有人造反。这倒是打天下的好时机。我可以帮你收集 10 万人马,你父亲手下也有好几万人。如果用这支力量起兵,打进长安, 号令天下,不出半年,就可以取得天下。”李世民高兴地说:“你真说到我心里去了。”

经过李世民的劝说,再加上当时农民起义形势很好,眼看隋朝的统治行将崩溃,太原留守李渊决定乘机起兵争夺天下。

炀帝进攻高丽时,李渊就有取隋而代之的打算。李渊任太原留守之时, 因为对突厥作战失败,炀帝要对其问罪,这便成了李渊起兵的导火索了。

当获知炀帝要赦免时,李渊便指使刘文静假造诏令,打着皇帝的旗号, 说要“伐辽东”,以鼓动人心,集结队伍,恰此时,马邑人刘武周兵变,杀太守王仁恭,又引突厥直逼太原,李渊又以讨伐刘武周为辞,提出自行招兵买马。这时,负有监督使命的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迫于形势只好同意。李渊组织了晋阳起兵的主力军。

当李渊、李世民父子加快了军事部署时,王威和高君雅怀疑李渊有异志, 便蓄意杀害李渊。可此事被告密败露,李渊等决定将计就计,于晋阳宫杀掉二人。晋阳宫事变,标志着李渊父子公开起兵了。

公元 617 年(大业十三年),李渊自称大将军,派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做左右领军大都督,刘文静做司马,又把兵士都称为“义士”,发难后,李渊集团的目的是入关取长安,号令天下,建立新王朝。

就在这时,瓦岗军已经包围了东都洛阳,关东一带的隋军主力已被农民起义军击溃,起义军又攻占了长安外围的许多据点。李渊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下,率领大军向长安进发。隋朝大将宋老生率军驻守霍邑,阻止李渊西进。这时候,大雨下个不停,军粮也不多了,李渊就想退兵。李世民劝阻说:“我们本来是兴义军拯救百姓,现在一遇挫折就后退,军心不是要散了吗?我以为决不能退兵。”他身先士卒,率领军队攻打霍邑,果然取胜,宋老生被杀死。此后一路顺利,渡过了黄河,在秋天攻进了长安城。李渊为了收拢人心, 下令开仓济贫,废除了隋朝一些苛刑峻法,深得百姓拥护。短短几个月,军队就发展到 20 万人。

霍邑之战,李渊父子主要是靠发挥骑兵的优势打败宋老生的。这是李渊父子骑兵对隋朝步兵的重大胜利。

平霍邑后,李渊父子便围困关中之门户河东,隋将屈突通自守,李渊攻而不下。这次战争,李渊表露了自己的军事天才,分兵两路,大军渡河入关, 重点攻取长安,同时留相当兵力对付屈突通,如不先平屈突通,贸然入关, 前有守军,后有屈突通之援,势必败于腹背受敌;如全力攻打屈突通,长安则不能唾手可得。

李渊建立新王朝是很顺利的,晋阳起兵实为反隋,可是他是打着“尊隋” 的旗号进行的。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拉拢了隋朝的各种官僚势力,减少了障碍,所以能速取关中,站稳阵脚,最后建立新王朝。

公元 618 年(大业十四年)3 月,隋朝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发动兵变, 杀死了隋炀帝。消息传来,李渊即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唐,李渊就是唐高祖。

此时,李渊虽为帝,但仅据关中,下一步,他便要统一全国,要做全国的皇帝。

唐初统一战争的第一个大战役是李世民挂帅亲征的对薛举、薛仁杲的战争。这实质上也是争夺关中的斗争。李渊占长安后,薛举父子便以 10 万之兵进逼渭水之滨,包围了扶风郡城,构成了对李渊的严重威胁。这时,世民挺身而出,率众大破薛仁杲于扶风,并追至陇坻而归,攻取了巴、蜀之地。

但是薛举不甘失败,勾结突厥,在李渊称帝后入侵至幽州一带。秦王李世民与刘文静、殷开山率八总管兵前往抗击。由于世民患病,便将指挥之权交与刘、殷二人,可是,刘、殷二人自恃势大,陈兵于高摭,被薛举以轻骑包袭背后,唐军大败。李世民和残兵退回长安,这战,使他日后历次战争中都保持清醒的头脑。

薛举获胜后,大军又直趋长安,出发前,薛举病死,薛仁杲即位。这时, 李世民再次讨伐。临近高摭,便“坚壁不动”,相持 60 余日,敌军粮尽,军心动摇。李世民一看时机已到,便派军于浅水原,引诱敌军。敌将宗罗候全力攻击。唐军顽强抵抗。乘敌军疲乏之际,将领庞玉到浅水原南部布阵,与宗罗候酣战。李世民亲率大军由浅水原北出击。又率数十骁骑冲进敌军,打败敌军。紧接着,李世民率二千骑兵追至折摭城下。薛仁杲引兵入城拒守, 是夜,唐军各队纷纷赶到,包围了敌城,薛仁杲次日晨投降。大胜后的李世民凯旋回长安,斩薛仁杲于市。

唐建立后的第二个大战役,是李世民指挥的平定刘武周的战役。刘武周

当时也想夺取关中,他联合突厥,又接受了大将宋金刚的建议,准备南下同李渊决一雌雄。

宋金刚于武德二年陷太原,随即占领太原。太原是李渊父子起兵之地, 是其重要的后方基地,消息传到长安,关中大震,形势十分险恶。李渊准备放弃河东之地,坚守关西,并派李世民前往讨伐刘武周。

世民率军扎营于柏壁。与宋金刚对垒相持。军事上依旧“坚壁不动”。十二月,唐将殷开山、秦叔宝在美良川大破刘武周之将尉迟敬德、寻相。经过长达五个月的对垒相持,敌军气势日衰,运粮道也被唐军切断。唐军出击, 几次大败宋金刚,招降一位杰出的精骑将领尉迟敬德,刘武周得知全军溃败, 便带百余骑士奔突厥。世民进驻晋阳,收复旧地。

规模最大的一次统一战争,就是李渊父子出关东下对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战争,历时一年零四个月。

隋炀帝死后,东都洛阳还在隋朝的东都留守杨侗(炀帝的孙子)和大臣王世充手里。王世充把杨侗立为皇帝,继续打着隋朝的旗号,对抗起义军。

东都周围本来是瓦岗起义军活动的地区,李密曾经多次打败隋军,可是, 因为李密骄傲自满,跟将领们互相猜忌,在跟北上的宇文化及人马打了一仗之后,力量渐渐削弱。王世充看准李密的弱点,发起一次袭击,打垮了李密大军。李密带着残兵败将,逃到长安投靠唐朝。

王世充赶跑了李密,自己认为力量强大,把杨侗废了,自立为帝,国号叫郑。

这时候,唐军已经削平了西北的几个豪强割剧势力,稳定了后方。公元620 年,唐高祖派李世民统率大军进攻东都。李世民大军一出关,河南许多州县纷纷投降,很快就把东都包围起来。

李世民不但善于用兵作战,通晓兵法,而且野心很大,他大力收罗人才。他从原瓦岗军和别的割据势力的降将中,收留了一批文武人才。像有名的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敬德等都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曾经有一次,李世民亲自带了 500 骑兵在阵地上巡视,被王世充发现, 发动一万多步兵骑兵突然围上来,王世充的大将单雄信冲到李世民身边,用长矛直刺过来。李世民后面的尉迟敬德飞马赶上,大喝一声,把单雄信刺下马来。尉迟敬德保护李世民突出包围,两个人又带着骑兵转过身在郑军阵地来回冲杀,吓得郑兵不敢阻挡。接着,后面的唐军源源不绝地上来,把郑军打得一败涂地。

世民再次挂帅,大军直趋河南,发动攻坚战。以五万骑兵夺取了东部西线的主要据点慈涧。王世充的守兵退回洛阳。紧接着,李世民做了重要的部署,派史万宝据“龙门”;刘德威自太行东围河内;王君廓切断东都粮道; 萱君汉自河阴攻回洛城。与此同时,李世民亲率主力大军屯于洛阳以北的北祁山,连营以逼之。就这样,筑成了对东都的包围圈,断其供应,陷其于孤立挨打的地位。

8 月,王世充陈兵于洛阳西北的青城宫,世民也旗鼓相当地开阵。王世充隔水传话,约以割城。其实他不明白李世民要统一天下的决心,以为只要割地,世民便会容他再行割据独霸一方,李世民严辞拒绝,“奉诏取东都, 不令讲好也。”9 月,“河南郡县相继来降。”但此时王世充还是有相当的战斗力的。

至唐武德四年二月,王世充之子率数千兵,自虎牢运粮入洛阳,遭到唐

军毁灭性的打击。困于供养,王世充只好自守,不敢复出。但守御极严,唐军无法攻克。将士都疲敝思归,但是世民认为大举而来归城,当一劳永逸, 不能半途而废。何况洛阳孤城,势不能持久。坚持继续围攻。至此,已相持八月有余,未见分晓。

正当双方争持未决,洛阳将下而未下之际,在唐军的背后突然出现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原来,困境中的王世充曾多次求援于河北起义军首领窦建德。人多势众的窦建德先是坐观虎斗,后来,唐强王弱已成定局,他便决定援助王世充。窦建德领导的起义军是河北一支强大的力量,王世充自称郑帝以后,窦

建德也自称皇帝,国号叫夏,攻占了唐军许多土地。他接到王世充的求救信, 一面带领 30 万人马,水陆并进,援救东都;一面派出使者给李世民送去一封信,要李世民退回关中。

面对这种新局势,李世民的部下出现了意见分歧。李世民比较两种主张, 权衡利弊。决定令屈突通协助元吉围困东都,亲率精骑 3500 余众,急奔虎牢关,阻挡窦建德的西进。

于是,就在这个时候,著名的虎牢之战发生了。窦建德无法挺进,筑军于板渚。窦建德数战不利,军心有所涣散。可窦建德一心只想决战。李世民渡河,牧马于河北,留下千余匹,伪装粮草已尽,以惑窦建德,而本人则当晚返回虎牢。次日晨,窦建德果以全军出击,世民按甲不战。及至中午,窦建德军饥倦,争着喝水,席地而坐,全无斗志。世民抓住战机,下令攻击。窦建德军队迅速被击溃,窦建德也被俘。之后,王世充惊惶而降,唐初统一战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到这时候,天下大部分地区都已归于唐的统治之下。最后一次统一战争是对刘黑闼的战争。窦建德失败后,唐王朝并未能有效地控制河北地区。由于唐朝官吏实行严厉惩处起义军的办法,激起了窦建德部将刘黑闼的起兵。武德四年十二月,李世民和李元吉讨伐刘黑闼,次年 2 月,唐将秦叔宝

破刘黑闼军队,接着李世民又以坚壁不战大败刘黑闼。后刘黑闼迅猛异常地二次卷土重来。皇太子李建成亲征。根据魏征的建议,争取人心,安定社会, 刘黑闼的部众溃散了。武德六年,刘黑闼被杀。

这四次大战役,主要是李世民指挥的,取得了显赫的战功。另外还有李孝恭指挥的平定以杜伏威、辅公祜为首的江淮义军,平定萧铣的梁政权。经过一系列战争,唐王朝最后统一了中国。

历史的车轮驰至今天,客观地向人们提供治国富强的经验与一些惨痛的教训。因此,总结历史,可以鉴今,确保现实的正确发展方向。

历史又是何其的相似。历史之剧有重蹈的时候,可是人们往往会忘记一次错误,以致悲剧重蹈其辙。

秦二世灭亡,隋二世也灭亡。

秦王朝是在远征近战、灭六国的基础上建立的,结束了中国的割据状态,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隋呢?也是在三国、二晋、南北朝长期混战、对峙的局势中崛起而一统天下的朝代,秦、隋同样地完成了同样的任务。

秦亡于苛政,秦之残暴统治与四处征战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忍亦死,反亦死,一人呼之,天下响应,揭竿斩木,兵变四起,奋而亡秦,汉续之;隋一统天下,大兴石木,建洛阳,征高丽,战突厥,劳民伤财,以致炀

帝被杀于江都,承亡国之罪名,隋不鉴史,终蹈秦之辙。

隋朝自文帝开国,到炀帝身亡,历时只有短短的 37 年。隋王朝在隋末农民起义暴风骤雨式的打击下二世而亡,隋亡唐兴,为唐初政治家提供了活生生的教材。

唐初统治者清楚地看到一个富强的隋朝被农民起义所推翻。因此唐初的几个帝王的统治指导思想都对农民采取了让步的政策。

唐统一全国后,政治上仍保持清廉的作风,唐太宗善于用人,肯于纳谏, 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为官,辅佐政治。

在经济上,采取了许多对农民有利的措施。轻徭薄赋,不夺农时。这样, 生产状况迅速好转。

唐太宗又败突厥,退吐谷浑,连吐蕃。唐太宗的羁縻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经过君臣的努力,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况,和外国的交流也日益频繁,长安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唐所采取的文化和经济措施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大乱平定后的唐朝迅速发展,蒸蒸日上,成为一个空前强大的东方大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