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向蔡同盟”

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在辛亥革命时就有人提倡,1918 年才全面出现热潮。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最初发起人是蔡和森。关于女子留法问题,蔡和森和萧子昇一开始就作过考虑,后来蔡和森办妥了留法勤工俭学的手续,便马上写信回家,动员母亲和妹妹蔡畅一起赴法,并建议向警予和他们同行。

向警予到长沙后,和蔡畅等一起发起湖南女子勤工俭学运动,筹备成立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

10 月,她们以周南女校为试点,成立了周南女子勤工俭学会。11 月,在周南召开湖南女子勤工俭学成立大会。

1919 年 12 月初,向警予、葛健豪、蔡畅等,离开湖南,到达上海。这

次湖南赴法女子一共 6 名,特别是年已 54 岁的蔡母葛健豪出国,引起了社会上的轰动。

蔡和森从北京到了上海,决定和他们一道赴法。毛泽东从湖南经武汉到上海,准备为他们送行。

这时的向警予,还没有机会系统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对社会问题不可能得出确定的见解和主张。中国究竟实行俄国式的无产阶级革命,还是实行法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她还不是很明确。她脑子里装的主要是“天赋人权”、“物竞天择”,“男女平等”、“民主自由”、“劳工神圣”、“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概念。她渴望在留法勤工俭学期间,找到革命的真理,成为对国家民族有用的人才。

孙中山这时在上海。向警予怀着敬慕的心情,专程到孙府拜望,和孙中山毫无拘束地纵谈国内外大事。

12 月 25 日,下午一时,向警予和蔡和森、葛健豪、蔡畅等 30 多人,在上海杨树浦码头登上法国邮船公司的央克来蓬号海船。送行的有留法俭学会、全国各界联合会、寰球中国学生会的代表共数十人。他们远渡重洋,开始了赴法的漫长旅程。

在漫长的旅程中,向警予和蔡和森一起研究政治和学术问题,憧憬美好的未来,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友谊更加发展了。

邮船在浩渺无际的海上航行。一望无涯的暗绿色海面,时而碧波万顷, 时而狂涛怒浪。海上生活整整渡过了 35 个昼夜,从太平洋,经印度洋、红海到地中海。沿途经过香港、海防、西贡、新加坡、马六甲、槟榔屿、孟买、亚丁、开罗、最后到法国马赛。

航程中,向警予和蔡和森经常在一起谈心。由于志同道合,他们之间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他们在船上还合写了一首诗,题目叫《向上同盟》,表示在革命的征途中,要相互勉励,共同向上。

1920 年 2 月 2 日,漫长的旅程结束,他们从马赛转乘火车到达巴黎。巴黎,这座英雄的城市,在巴黎平原的中央,可以看到凯旋门、公社墙、

卢浮宫、凡尔赛宫、埃菲尔铁塔等名胜古迹。塞纳河水横贯全城,两岸风光秀丽,景色如画。向警予早就向往这个美丽的城市。但这时却无心欣赏异国风光。第二天,她和大家一起找到华法教育会。

向警予、蔡和森到华法教育会,经过联系,分到离巴黎不远的小城蒙达尼。蒙达尼设有男女两所公学,两所学校相距很近。他们每天都可见面。蔡和森进了蒙达尼男子公学,向警予、葛健豪、蔡畅等则进了蒙达尼女子公学, 首先学习法文。

开始,最头疼的是听不懂法语,看不懂法文。大家感到,到外国来,外国语言文字就像一把锁。锁没打开,就像得了聋、盲二症。向警予和蔡和森虽然在北京学过一些法文,也仍然感到非常困难。向警予每天从早到晚苦练法语。她耐心地翻阅字典,一字一句地查出原意,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短短的几个月就基本上掌握了法语,读完了法文版的《共产党宣言》、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

他们一边学习,还一边做工。蔡和森和向警予一起参观了蒙达尼豆腐公司。后来,向警予到纺织厂、树胶厂做过工,还和蔡畅一起到附近的豆腐公司做工。

在蒙达尼学习法文,钻研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日子里,向警予和蔡和森之间的爱情更加深厚了。

当时,在一般中国人的眼里,男女之间自由恋爱被看成伤风败俗的事情。向警予和蔡和森都很厌恶这种陈规旧俗,毫无顾虑地公开了他们的关系,用自由恋爱的实际行动冲破了封建包办婚姻的牢宠。

1920 年 5 月,他们在法国蒙达尼结婚。在学校的一间木板平房里,举行了一个简单而又有意义的婚礼。几十个留法勤工俭学的中国青年参加婚礼, 热情祝贺他们的自由结合。向警予和蔡和森在婚礼上朗诵了共同编写的《向上同盟》的诗册,后来大家都把他们俩人的结合称为“向蔡同盟”。

葛健豪很疼爱这个儿媳。她看向警予平时穿着很朴素,结婚的这天特地给她做了一件漂亮的绸衣。向警予盛情难却地对婆婆说:“我是不穿这样的衣服的。但是为了您,我今天就穿一个小时吧!”真的,只穿了一个小时, 她就脱下绸衣,仍旧穿上了平常那件布衣服。

婚后,他们给国内亲人寄的一张结婚照片上,两人肩并肩地坐着,共同捧着一本打开的《资本论》,表明他们的结合是建立在共同信仰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