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物 之 谜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曾经学习儒术,因不满其烦琐的“礼”,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他的“非攻”思想,体现了当时人民反对战争掠夺的意向。墨子学说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诞生于何地却一直是个疑问。《辞海》中注: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对于墨子到底是哪国人,学者的笔墨官司打了千年有余,然而还是莫衷一是。主要看法有3种,一是认为墨子为鲁国人;二是认为墨子为宋国人;三是认为墨子为楚国人。
第一种看法是根据《吕氏春秋》高诱的诠释而得出的结论:“鲁惠公使宰让清郊庙之礼于天下,桓王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于鲁,墨子学焉。”由此断定墨子为鲁国人。
第二种看法则源于《史记·孟荀列传》、《汉书·艺文志》等资料。《史记·孟荀列传》中记载:墨子为宋国的大夫,善于守御,或生活在孔子时代,或生活在孔子之后。
第三种看法是根据清代毕沅的《墨子注序》而推断的。在《墨子注序》中,毕沅认为墨子与楚国鲁阳文君关系密切,因而断定墨子是楚国人。
以上3种看法各执一说,后代许多学者试图另辟蹊径,探寻墨子的出生地,然而都未能如愿。另外还有人提出墨子为印度人,但论据不是非常充分。至于墨子到底是哪国人,还是一个谜,谜底等待着后人去探究。
庄子的生卒年代之谜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的代表作品《庄子》一书,对后代文学,尤其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在古代典籍中,有关他生活活动的记载非常少。研究庄子的学者一般根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和战国时期某些著作的零星记载,以及《庄子》中散见的片断,大致勾勒出庄子一生的基本轮廓。
司马迁在《史记》中只写了庄子“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学者们大都认为庄子是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也有人认为是梁国蒙人、楚国蒙人。关于庄子的生卒年代,各家说法不一,且很难统一。马叙伦先生认为庄子生活的迄止年代应为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享年83岁;吕振羽先生认为是公元前335年至公元前275年,享年60岁;范文澜先生认为是公元前308年至公元前286年,享年22岁;闻一多先生则认为应为公元前375年至公元前295年,享年80岁。在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则这样写道:庄子(前360?~280?),名周,宋之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按照这一说法,庄子的享年为80岁。冯钟芸先生在《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中认为庄子生活年代是公元前372年至公元前289年,享年83岁,与孟轲同时而稍晚。上述六种说法前后相差20年,其年龄推断则相差60多岁。那么到底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哪段时间内呢?如何准确推断庄子的生卒年代呢?上述各家说法很难取舍,只能暂且存疑。
扁鹊是哪个时代的人
据《史记》记载,“扁鹊姓秦,名越人,勃海郡郑人也。”
另外,司马迁还在《史记》中写道:“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由此,人们认同司马迁的观点,视扁鹊为中医脉诊的创始者。从我国古代医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扁鹊为医学的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是前无古人的,因此,后代医家尊称扁鹊为“医学祖师”。
那么,这位颇具传奇的医学名家生活在哪个时代呢?
《韩非子·喻老》篇记:扁鹊望蔡桓侯病,其时为周桓王六年(公元前714年);《战国策·秦策》篇记:扁鹊诊秦武王病,其时是周郝王五年(公元前310年)。两书论述的时间,其间隔竟达四百年之久,显然不能相互印证。
清代梁玉绳在其《史记志疑》书中称:“余考扁鹊与赵简子同时……”,他因此认定扁鹊是战国初期人。由甄志亚主编的《中国医学史》也持相同观点,认为扁鹊是战国初期人氏,大约生活在公元前五世纪。
现代学者卢南乔在《山东古代科技人物论集》一书中阐述:扁鹊以秦为姓,越人为名,扁鹊为字,应是战国末期人。确切地说,是公元前357~公元前307年左右。
上述这种说法,与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论述,也存有数十年的差距。
而在东汉时期,《汉书·艺文志》收录有《秦始黄帝扁鹊俞拊方》,由此断定,扁鹊是“黄帝时医”,是属春秋中叶以前的人。
看来,扁鹊的生存年代,还存有各家之言,一时难以统一。
蔡文姬是蔡邕的女儿吗
关于蔡文姬的身世,历史上大多沿袭史书《后汉书·董祀妻传》的说法。
蔡文姬最初嫁与河东卫仲道,后丈夫去世且又无儿无女,就回到娘家。兴平时期,天下大乱,蔡文姬被胡骑掠去,在南匈奴左贤王处生活了12年,并生有二子。
据《后汉书·董祀妻传》记载:“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从上述史料得知,蔡文姬乃天下名儒蔡邕的独生女。曹操是看在蔡邕的面子,才出资将蔡文姬从匈奴手中赎回。有关文姬归汉的情节,郭沫若先生在其话剧《蔡文姬》中亦有所披露。
但是,一些历史学家则对蔡文姬的身世有所怀疑。
据《晋书》记载,蔡邕因仗义直言,闯下大祸,被“室家徙放,老幼流离”至五原,在五原又因得罪太守,被诬陷“谤讪朝政”,险遭杀身之祸。迫不得已,举家逃离到魏国上党太守羊道家避难。蔡、羊两家有此患难之交,不久,蔡邕将一女嫁给羊道为妻。羊道夫妻生下一子一女,女儿羊徽瑜长大后嫁司马懿长子司马师,后成景献皇后;儿子羊祜,成为西晋初著名军事家、征南大将军。
另据《羊祜传》记述,羊祜征吴有功,本应加封,但他却执意要将封赏转赐给舅父的儿子蔡袭。这羊祜的舅父就应该是蔡文姬的兄弟了。
因此,有人指出,蔡文姬在丧夫后随父避难于山东羊道家,怎会被胡骑掠去呢?
另据史学家考证,当时蔡邕为董卓强迫,拜为左中郎将。而文姬在其《悲愤诗》中称,她是被董卓的军队所掳掠,这种礼遇其父、掳掠其女的行为,怎么令人相信呢?
因此,人们才怀疑文姬与蔡邕的父女关系。
西施其人
一些历史学家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并无西施其人。而是在那之前200多年,就有史书记载:“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
因此,学者认为,西施只是古代对美女的称谓,并不是专指某一个人。
但后人对上述观点不感兴趣,或者说是不愿接受。因为,悠悠历史长河,在民众的心目中,西施是具有沉鱼落雁之容的美女,是不可更改的美的化身。西施的美已被公众认可,人们宁肯信其有,绝不信其无。
东汉时期以后,据《吴越春秋》记载,西施在吴越交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施凭借自己倾国倾城的美貌,肩负颠覆吴国的使命,毅然入吴做了吴王夫差的宠妃。
西施的美色,使吴王无心料理国事,最后败于越王勾践之手。
而西施最后怎么样了呢?
有人说,西施被越王装入口袋沉江而死,此举意在不让“美色亡国”重演。《吴越春秋·逸篇》有这样的记载:“吴亡后,越沉西施于江今随鸱夷而终。”
有人反对这种说法,认为西施为越王灭吴功绩卓著,被越王沉江于情理不容。
东汉人袁康著书称,西施在大功告成之后,随范蠡远游它乡,过隐居生活去了。
也有人说,西施在吴国灭亡后重返故乡,依旧每日浣纱。后来在一次浣纱时,不慎落水而死。
西施之美,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都是完美无暇的。